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创新创业教育论电子书

《创新创业教育论》着眼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全国各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售       价:¥

纸质售价:¥66.00购买纸书

4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杨雪梅,王文亮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字       数:58.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教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内容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升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机制、创新创业融专业教育模式与机制、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与众创空间等平台的作用与运作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分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的模式与机制等。本书着眼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适合高等院校从事双创教育、管理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的读者朋友们。<br/>【推荐语】<br/>《创新创业教育论》着眼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全国各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br/>【作者】<br/>毕星,博士,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天津市基本建设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出版《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精要》《建设工程管理》等著作/译著。<br/>
目录展开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第一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升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部分高校推进双创教育的实证分析

1.引言

2.研究背景

2.1 双创教育及双创教育的意义

2.2 研究对象情况

3.高校双创教育的基本状况描述

3.1 工作思路

3.2 工作特色

4.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情况描述

4.1 课程设置

4.2 编写教材和案例库

4.3 教学方式

4.4 师资队伍

4.5 获奖情况

5.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改进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构建健康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原则和方法

1.健康的创业生态系统:依靠企业家将资本、专利技术和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1.1 三要素

1.2 七种组合

1.3 系统中的熵

1.4 创业者才是关键

1.5 用上述理论分析不同国家的实践

2.构建健康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2.1 充分培育资本、专利技术和创新精神这创新生态系统的三要素

2.2 借助创业企业家将上述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创业者,激励创业者,不束缚创业者

2.3 政府或者学校通过政策引导创业者自主建立创业生态系统

3.总结

参考文献

理工高校本科创业教育探究 ——基于电子科技大学的调查研究及案例分析

1.引言

2.我国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理工高校对于创业教育课程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本科生培养理念与创业教育存在冲突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单一

2.3 师资力量不足

2.4 理工高校学生自身存在局限性,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3.基于电子科技大学创业教育的调查研究分析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分析与探讨

3.3 小案例分析

4.理工科大学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4.1 明确价值取向

4.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层次化

4.3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及多样性

4.4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黄河科技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1.黄河科技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实践探索

1.1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型校地合作关系

1.2 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3 注重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1.4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1.5 着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2.黄河科技学院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初步成效

2.1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2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2.3 培养出一批创客,孵化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2.4 吸引了一批社会项目入驻孵化,迅速成长为大中型企业

2.5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3.对未来改革的思考

3.1 进一步探索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

3.2 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3 构建利于创新创业教师成长的新型人才机制

3.4 打造“政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3.5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地方工科高校多元驱动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问题的提出

2.多元驱动实践创新体系主要内容

2.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三位一体、梯度递进”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 整合资源,建立横向结合、纵向发展的“多维度、多功能、多层次”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2.3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采用“多元化、多样化、多重性”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2.4 优化系统设计,构建“四系统、多功能”全方位闭环式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立体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扎实推进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

3.3 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

4.多元驱动实践创新体系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1.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重点和难点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及评估研究

1.基于系统—生态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1.1 系统—生态理论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

2.1 微观生态系统

2.2 中观生态系统

2.3 宏观生态系统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评估研究

3.1 描述性分析方法

3.2 因果分析方法

3.3 相关回归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关键问题研究

1.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1.2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突出

1.3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散,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1.4 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有待于深化

1.5 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入“瓶颈期”

1.6 二级学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的新举措

2.1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2.1.1 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2.1.2 依托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之本

2.2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2.1 认真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

2.2.2 强化二级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3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3.1 制定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2.3.2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4 构建创业师资队伍新格局,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2.5 探索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新模式

2.5.1 完善孵化基地运行机制

2.5.2 激活高校科技资源和研发优势促进创新创业

2.5.3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创新创业

2.5.4 积极组建专、精、尖的创业导师队伍

2.6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指导服务体系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性

1.1 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1.2 新建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1.3 在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2.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2.1 创新创业认识上存在偏差

2.2 学科体系不够完善

2.3 教育形式及内容亟待创新

2.4 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

2.5 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较薄弱

3.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3.1 转变教育理念培育创新人才

3.2 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

3.2.1 融合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

3.2.2 融合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

3.2.3 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及体系

3.3 建立三支队伍,加强师资建设

3.4 整合地方资源,夯实实践平台

“双创”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1.样本说明

2.“双创”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

2.1 重点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2.2 非重点高校“双创”教育建设情况

3.结论与启发

参考文献

高校“全学程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引言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

3.构建“全学程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3.1 社会现实方面

3.2 高校人才培养方面

3.3 国家政策方面

4.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经验借鉴

5.全学程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5.1 创新创业教育通识类课程

5.2 创新创业高阶类课程

5.3 技术技能创业培育类课程

5.4 创新创业实训与实践类课程

河南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高校推动“双创”教育的意义

1.1 推进双创教育是高校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1.2 推动双创教育符合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

1.3 推进双创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4 推进双创教育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1.5 推动“双创”教育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着重要意义

2.河南高校推进双创教育的现状

3.河南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设置脱节

3.2 学生“双创”意识薄弱

3.3 双创师资不足

3.4 重竞赛,轻教学

3.5 教材无权威标准

3.6 教师参与意愿不高

4.河南高校推进“双创”教育的发展建议

4.1 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4.2 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4.3 完善课程建设

4.4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建设

4.5 改革学分与学制

4.6 推动课程信息化建设

4.7 重视实践与课程结合

4.8 规范化考核及评估体系

第二篇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机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国外借鉴及启示

1.百森商学院:“生态型”的创业教育

2.斯坦福大学:强大的创业网络系统

3.克兰菲尔德大学:针对研究生的创业教育

4.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化的创业生态系统

5.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前发展阶段

引言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简析

1.1 国家政府层面的举措

1.2 高校层面普遍推进的举措

1.3 社会层面的相关举措

1.4 主要成果小结

2.创新创业教育的四点思考

2.1 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运动”还是“世界潮流”?

2.2 创新创业能不能教?

2.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结构是什么?

2.4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传统教育体系?

3.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基本问题

3.1 创新创业教育是什么?

3.2 创新创业教育教什么?

3.3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教?

3.4 创新创业教育谁来教?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探索

4.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几种形式

4.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举措解析

4.3 IEEAC的“百城千校计划”

4.4 IEEAC“ 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5.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几个方向

5.1 范围更广

5.2 更加深入

5.3 纵深发展

5.4 开放性发展

5.5 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民办本科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路径分析

1.建立技术转移管理组织

2.激活知识传播系统

2.1 构建创业教育“金字塔”

2.2 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2.3 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3.畅通知识转移平台

3.1 建立知识转移“超循环”模式

3.2 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

3.3 创办大学科技园区

4.整合多样化的创业资源

4.1 拓宽创新创业资金渠道

4.2 搭建创业资源共享平台

5.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5.1 形成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理念

5.2 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理工高校本科通识课程“创业管理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1.引言

2.理工高校本科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通识课程的定位不合理

2.2 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2.3 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形式简单化

2.4 理工高校本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2.5 没有准确把握本科创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

3.创业管理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点

3.1 结合专业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3.2 教学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3 强化实践 注重学生参与

4.创业管理基础课程的定位

4.1 构建“跨学科”“重基础学习”的课程体系

4.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3 增强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4.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5.教学方法的应用

5.1 互动参与式教学

5.2 案例教学

5.3 故事情景教学

5.4 创业模拟运营及仿真教学

6.理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措施

6.1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6.2 积极推进理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

6.3 全面提升校(课)内外辅导团队建设

6.4 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跨产业”咨询服务

6.5 创建三级学生实践平台

6.6 优化教师资源,构建三元评价体系

6.7 建立创业教育基地,推进创业项目实体孵化

6.8 以教师创业带动学生创新创业

7.结论

参考文献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力推创新创业实践

1.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

2.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3.做好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4.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5.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基础保障,实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众创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机制研究

1.政策牵动,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引导功能

1.1 从就业之道到富民之道,大学生创业受到全面重视

1.2 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与保障机制

1.3 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服务机制

2.市场带动,发挥社会在大学生创业发展的支持功能

2.1 大学生对创业认知度大幅提升,社会创业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改善

2.2 行业与市场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2.3 社会资金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

3.教育推动,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引导的培育功能

3.1 以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升大学生创业基础素质

3.2 解决学分和学制等学业困难

3.3 培育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3.4 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校内孵化

4.结论

4.1 顶层设计,规范大学生创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4.2 统筹考虑,提供社会优惠政策,投入社会资金

4.3 加大专项投入,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

1.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内涵及其历史沿革

1.1 由教育部推动、以创业教育为主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起步阶段(1999—2002年)

1.2 由中央政府推动、多部委参与、涉及配套性措施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试点推进阶段(2003—2007年)

1.3 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和重点推进阶段(2008—2014年)

1.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政策全面推进的高潮阶段(2015年至今)

2.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3.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优化与完善

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策略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

1.1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与理论研究浅层次的矛盾

1.2 人力资源需求差异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同质化的背离

1.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融合的障碍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资源整合的阻力

2.突破困境的关键因素分析

2.1 观念困境:创新创业教育观与办学定位需吻合

2.2 策略困境: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运转机制待优化

2.3 方法困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待创新

3.许昌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回应

3.1 明晰顶层设计,确立了“育人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引领”的创新创业工作理念

3.2 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创新创业工作运转机制

3.3 深化纵横双向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3.4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实现创新创业实践全程化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2 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1.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期望

2.1.1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

2.1.2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满意度

3.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3.1 获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2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问题

3.3 用人单位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

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4.1 从“三全”教育找突破口

4.2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六针对”“六推动”

4.3 建立创新创业教学机构

4.4 建立政企校联合办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5 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

4.6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联动发展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

1.引言

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论

2.1 创新驱动顺应国家发展战略

2.2 创业教育初现模型,创新教育如何开展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探索

3.1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3.2 建“双师型”师资,创双创人才培养条件

3.3 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3.4 课程改革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3.5 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3.6 创新创业大赛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3.7 促建创新创业平台,承载创新创业梦想

4.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策略

4.1 树立创新型教育观

4.1.1 学校领导教育观念的转变

4.1.2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4.1.3 学生教育观念的转变

4.2 建设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

4.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途径探索

4.3.1 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4.3.2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4.3.3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河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1.引言

2.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要求

2.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要求

2.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2.4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3.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4.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编写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4.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

4.3 鼓励专职导师“走出去”。

4.4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4.5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

4.6 重视信息化管理和实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基于二维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1.引言

2.概念释义及关系阐释

2.1 概念的释义

2.2 概念间的关系阐释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3.1 常用研究分析模型的对比

3.2 二维象限视角下的组合选择

3.2.1 第一分类:观念—课程

3.2.2 第二分类:教育—课程

3.2.3 第三分类:观念—实践

3.2.4 第四分类:教育—实践

4.发展的启示

4.1 重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个人倾向

4.2 将双创教育推广纳入高校教育体系

4.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1.深刻领会创新创业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1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推动

1.2 创新创业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引导学生创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2.教师应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

2.1 大学生独自创业不切实际

2.2 教师引领,事半功倍

2.3 多方协调,保障效果

3.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1 主动挖掘创新创业的“苗子”

3.2 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

3.3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

3.4 失败是成功之母

4.为师生精心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4.1 精心选定学科竞赛的种类

4.2 畅通师生项目申报途径

4.3 建立创业基地

关于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1.问题的提出

2.特色课程实施的内涵

2.1 特色课程

2.2 课程实施

3.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实施的原则

3.1 时代性原则

3.2 系统性原则

3.3 创新性原则

3.4 人本性原则

4.关于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

4.1 以特色文化、育人理念引领特色课程实施

4.2 打造特色教师队伍为特色课程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4.3 以合适的教学形式为抓手推动特色课程实施

4.4 打造特色校园人文环境为特色课程实施营造氛围

4.5 以先进的教学设施为特色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4.6 以加强对外交流扩大特色课程实施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古代智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启示

1.兵法逻辑对应商业逻辑

2.适于初创企业扎根拓疆的启示

3.适于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4.适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4.1 品性自励

4.2 驭人之术

5.适于创业者素质——领导力的养成的启示

5.1 修身之道

5.1.1 “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

5.1.2 率性自然的修身之道

5.1.3 诚实守信的人生准则

5.1.4 “宠辱不惊”的阔达胸襟

5.1.5 “少私寡欲”的朴实作风

5.2 领导智慧

5.2.1 “四不”的领导风格

5.2.2 选拔人才

5.2.3 慎终若始的行为操守

5.2.4 名遂身退的保身之术

6.适于企业目标管理的启示

6.1 团队的目标管理

6.2 企业的目标管理

6.2.1 点式智慧的机理

6.2.2 企业目标管理的十大拐点

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化双创教育 改革的模式与机制

1.双创的主体:青年学生的能动性优势

2.双创的政策:高等院校与当前的双创政策

3.双创的方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4.双创的保障:构建弹性宽容的制度软环境

5.双创的机制:精神、意识与能力的三位一体

6.双创的模式: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与阶段

7.双创的推手: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与推广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PUBP模式

引言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2.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创新创业教育PUBP模式构建

4.教育推动创新,创新带动创业

4.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4.2 专业教育推动创新

4.3 创新带动创业,实现“创新型创业”

5.结束语

基于胜任力视角的我国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1.文献综述

2.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构成

2.1 创业品质

2.2 创业能力

2.3 创业知识

3.完善我国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对策

3.1 开展分层次创业教育

3.1.1 通识教育

3.1.2 模拟教育

3.1.3 “临床教育”

3.2 对创业教育实行绩效管理

3.2.1 构建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

3.2.2 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3.3 丰富创业教育的形式

参考文献

我省民办高校的双创实践、转型矛盾与发展路径

1.“双创”形势与地方高校的发展机遇

2.“双创”对高等教育社会环境的冲击与影响

2.1 教育公平的回归

2.2 “预算外”对“预算内”的体制冲击

2.3 “职业教育”对“学历教育”的挑战

3.地方高校“双创”过程中凸显的矛盾

3.1 “办学规律”与“创新规律”的矛盾

3.2 “转型发展”与“内涵发展”的矛盾

3.3 “强制推动”与“创新驱动”的矛盾

4.创新驱动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路径

4.1 发挥“双创”的引领功能

4.2 为民办高校预留制度创新的空间

4.3 构建促进“双创”的评估体系

4.4 凝聚“双创”高校联盟

4.5 以开放促进“双创”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模式与机制

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问题、模式及对策

1.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时代背景

2.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几个判断

3.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主要问题

4.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4.1 基于教育程度的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设计

4.2 基于对象分类的情境化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设计

4.3 创业教育融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关键作用和可能做法:自融模式

4.4 创业教育融入非管理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

4.5 普适性创业教育:一般融合模式

5.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主要对策

参考文献

耦合与内聚:高校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研究

1.高校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2.高校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松耦合模式

2.1 松耦合模式诠释

2.2 松耦合模式下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2.2.1 意识激发平台: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培育渗透于通识教育

2.2.2 知识和能力优化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基本技能

2.2.3 深度交流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嵌入专业实践教育

3.高校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高内聚模式

3.1 高内聚模式诠释

3.2 高内聚模式下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3.2.1 教学内容

3.2.2 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理念、课程、师资:探寻“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融共生之路

1.“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

2.国内外“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

2.1 国外主要模式

2.2 国内主要模式

3.我国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3.1 “双创”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先导

3.2 构建基于专业教育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是根本

3.3 建设多元化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透视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分析

1.1 理念认识不清

1.2 教学资源不足

1.3 实施机制不系统

1.4 激励机制不完善

1.5 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国际经验借鉴

2.1 注重综合能力提升

2.2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2.3 注重课程体系建设

2.4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 课程体系专业化

3.4 整合高校协同机制

3.5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 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引言

2.教改实践

2.1 修订培养方案

2.2 师资队伍建设

2.3 特色专业建设

2.4 学生实践成果

3.校内平台建设

3.1 创业大讲堂

3.2 经济大讲堂

3.3 协同创新论坛

4.模式和机制探索

4.1 以校企共建合作平台为载体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

4.2 落实“嵌入”“渗透”和“共生”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

5.成果应用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专业教育与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思考

1.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专业建设价值

1.1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1.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专业教育革新发展的需要

1.3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分离

2.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割裂

2.3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资源缺乏

3.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理念

3.2 明晰培养目标,确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

3.4 改进教学方法,引入“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

3.5 整合教学资源,搭建“专业+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3.6 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专业+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依托胡格模式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探析 ——以中德教改(胡格)实验班为例

1.引言

2.专业教育、双创教育、胡格教学模式的内涵

2.1 专业教育

2.2 创新创业教育

2.3 胡格教学模式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现状

4.依托“胡格教学法”构建双创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4.1 依托“胡格实验班”,改革专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4.2 依托“胡格实验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带动专业教育提升

4.2.1 特色鲜明的创新导师制推动双创教育,提升专业兴趣

4.2.2 依托胡格特色,打造模拟平台,推动专业发展壮大

4.2.3 精彩纷呈的课训赛创交融模式,推动专业教育落到实处

5.结语

高校“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探讨

1.“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然

1.1 落实国家战略、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

1.2 高校改革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1.3 提高就业质量、减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良方

2.“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瓶颈

2.1 “双创”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

2.2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2.3 指导帮扶不到位,“双创”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3.“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讨

3.1 立足专业教育,明确改革理念,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3.1.1 立足专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3.1.2 明确改革理念,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3.2 完善双创教育体系,提供创新实践平台,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协调发展

3.2.1 建设跨界开放课程体系

3.2.2 培养“双创”教师体系建设

3.2.3 搭建实践平台体系

3.3 制定“双创”激励机制,提供双创配套服务,为“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造条件

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1.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大意义

2.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强

2.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成熟

2.3 缺乏高质量创新创业导师

3.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进策略

3.1 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3.2 创新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3.3 建设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

3.4 注重实验实训提升应用能力

3.5 建设创客空间促进创客学习

3.6 建设创新创业基地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四篇 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1.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的背景及其意义

1.1 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的背景

1.1.1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新技术应用创业

1.1.2 互联网快速发展助推技术创业

1.1.3 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1.2 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的意义

1.2.1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2 有利于培养技术创新型创业者

1.2.3 有利于高职院校践行国家“双创”战略

2.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2.1 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2.2 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2.2.1 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2.2.2 以打造“训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2.3 以实施“三师三生”项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3.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的反思

3.1 新技术成果引入高职课程相对滞后

3.2 企业缺乏参与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

3.3 高职院校的新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

高职院校创业咨询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1.强化创业咨询师道德操守,提高创业咨询师道德素质

2.全面学习创业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咨询师实践技能

2.1 全面提高咨询师的学习能力

2.2 切实提高创业咨询师的实践技能

3.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创业咨询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结语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探析

1.引言

2.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2.1 完善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2.2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现状

3.1 教师配置多元,缺乏稳定性

3.2 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3 教师职业能力的缺乏

4.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建议

4.1 加强管理,重视职业发展教育工作

4.2 完善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

4.2.1 提高教师准入,改善教师结构

4.2.2 加强学习,制定科学人才培养机制

“双创”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双创专业教师队伍数量有限

1.2 教学模式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1.3 实战经验不足,指导帮扶能力欠缺

1.4 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

2.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2.1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优化师资队伍组成

2.2 创新双创课程教学模式

2.3 建立健全“双创”型教师培训机制

3.创新“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3.1 构建创新创业学科体系,加强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结合

3.2 设置“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创客视角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1.创客与创新创业教育

2.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2.2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乏

2.3 创新创业教育外热内冷

3.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客之间的关系

4.从创客视角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4.1 传播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理念

4.2 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4.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4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双创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 培养机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1.引言

2.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型人才

3.双创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理念,切实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3.2 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平台建设和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型社团活动,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3.4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推动创新教育,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

4.双创背景下河南科技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

4.1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实践“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多措并举的新管理机制”

4.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实施新人才培养体系

4.3 推进创新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5.结语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丰富了高校教育改革内涵

1.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丰富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

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

1.3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促进了高校教育改革

1.4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

2.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助推器

2.1 创新创业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2.2 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

2.3 创新创业教育增强了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和学生的责任感

3.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了学校教学改革思路

3.1 围绕一个目标

3.2 把握四个关键

3.3 实施八项工程

4.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4.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普惠工程

4.2 加强各级各类平台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保障

4.3 重视学科竞赛工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4.4 完善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5 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强化教学单位在育人中的主体责任

4.6 强化政策保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

5.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5.1 学生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5.2 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层出不穷

5.3 学生就业质量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必要性

1.1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1.2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3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现状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2.2 创新创业教学基础薄弱

2.3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方式亟待加强

2.4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2.5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足问题凸显

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路径选择

3.1 进一步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3.2 加强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3.3 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

3.4 加强对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宣传,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环境

3.5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策研究

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1 美英等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2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2.1 校企合作困境的产生原因

2.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3.1 遵循互利互惠原则,选择合作伙伴,构建合作育人联盟

3.2 加强规制建设,塑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3.3 以互补性原则拓展师资来源,优化师资结构

3.4 通识教育与实用教育结合,凝练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结构

“双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研究背景

1.1 高校中的“双创”

1.2 “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2.“双创”背景下的电子商务

2.1 电子商务的特点

2.1.1 电子商务为“大众创业”创造了条件

2.1.2 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的崛起对电子商务提出新的要求

2.1.3 移动端购物的不断增长为电子商务提供新思路

2.2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现状

2.2.1 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分离

2.2.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离

2.2.3 双创空间讲座和创客活动流于形式

2.2.4 “双创”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3.“双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机制

3.1 教师队伍建设

3.2 第二课堂,产学结合

3.3 分组教学机制

4.结语

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1.引言

2.加强动作思维训练,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育

3.改革教师教学模式,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创新性理念的培育

4.改革学生学习模式,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育

5.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5.1 课程体系基本构成

5.2 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分析

6.结语

参考文献

关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思想研究

1.教学目标

2.教学理念

2.1 以学生为中心

2.2 信任

2.3 谦恭和敬畏

2.4 意念

3.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

4.1 评价学生

4.2 运用考试手段

4.3 教学评估

参考文献

河南民办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及思考

1.河南民办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双创”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指导

1.2 缺乏合格的双师型人才队伍

1.3 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缺少多样性

2.河南民办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方面的几点思考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校企同步协作

2.2 实施“双师”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2.3 优化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2.4 组建创业团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以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1+1+1”三阶段分层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1.问题的提出

2.“1+1+1”三阶段分层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2.1 “1+1+1” 三阶段分层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2.2 “1+1+1” 三阶段分层人才培养模型的内容

2.3 “1+1+1” 三阶段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卓越

参考文献

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引言

2.MTI专业学位简介

3.我国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3.1 创新型人才的界定

3.2 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3.2.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趋同化

3.2.2 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3.2.3 缺乏一支素质优良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3.2.4 教学模式单一,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4.与时俱进,创新MTI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4.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4.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素质

4.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一流师资队伍

4.4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5.结语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结合学科 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学科竞赛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3.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结合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3.1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积极踊跃

3.2 学科竞赛全面扶持

4.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结合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4.1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成效明显

4.2 学科竞赛成绩卓越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1.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制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2.压缩学分学时为创新实践打造空间

3.分类培养多元发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4.搭建大类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5.改变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6.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7.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突出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证方式研究 ——以中原工学院为例

1.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及学分认证现状

1.1 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现状

1.2 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证现状

2.中原工学院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证的实践探索

2.1 创新创业活动涉及要素分析

2.2 构建科学的学分体系

3.结语

第五篇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与众创空间等平台的作用与运作模式

高校孵化器如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以上海同济科技园孵化器为例

1.高校孵化器及其特点

1.1 我国的高校孵化器

1.2 高校孵化器的特点

1.2.1 依托高校建立的孵化器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

1.2.2 依托大学科技园建立的孵化器具有完善的企业孵化流程

1.2.3 定位于大学技术成果转移到核心阶段

2.当前高校孵化器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支持和科学引导缺失

2.2 位置尴尬,管理机制不科学

2.3 孵化流程衔接不完善

3.依托高校的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实践

3.1 立足大学,服务大学,结合学科优势的大学依托机制

3.2 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3.3 形成创业服务和辅导机制有效结合的运作模式

3.4 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创业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

3.5 打造创新生态,营造创业环境

4.激发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的方法与启示

4.1 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各类孵化器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

4.2 高校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4.2.1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认识水平

4.2.2 开设创业课程,实施体验教学

4.2.3 改革评价模式,激励创业激情

4.2.4 培育创业文化,营造创业舆论

4.3 发挥引领作用,促进高校优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区发展对策建议

1.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存在问题

1.2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水平低

1.3 大学科技园资金运作和投融资问题

1.4 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1.5 大学科技园的人力资源匮乏

1.6 大学科技园构建区域创新网络问题

2.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政府层面

2.1.1 指导定位战略方向,全面对接区域发展规划

2.1.2 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专属配套政策设计

2.2 园区层面

2.2.1 建立园区企业评估指标,有效进行绩效评估

2.2.2 共享科技园区资源服务包,完善大学科技园的服务体系

2.2.3 加强园区企业合作交流,形成产业集群式的合作网络

2.2.4 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

2.3 大学层面

2.3.1 加强产学研合作,评估产学研合作效果

2.3.2 协调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加强大学科技园的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绩效评估研究

1.引言

2.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特征分析

2.1 凸显创新创业教育功能

2.2 高研发投入

2.3 无形资产占比大

2.4 注重在孵企业(团队)的成长

3.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运用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分析

3.1 与战略发展方向相符合

3.2 与文化理念相契合

3.3 与组织结构相吻合

4.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绩效评估体系的开发与设计

4.1 前期环境扫描与SWOT分析

4.2 描绘战略地图

4.2.1 教育与孵化层面

4.2.2 财务层面

4.2.3 内部运营层面

4.2.4 学习与成长层面

4.3 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

4.3.1 评估指标的选取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评价模型的构建

5.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运用平衡计分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开展系统的培训

5.2 横向协调,反馈改进

5.3 数据收集网络化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打造教育实践孵化三大平台 实现创新创业 就业三位一体

1.打造创新创业名师团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1.1 塑造“三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1.1.1 就业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

1.1.2 是全校学生工作队伍

1.1.3 是专业课教师队伍

1.2 教育全覆盖,平台多样化,服务个性化

1.3 引入SIYB创业教育体系

1.4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2.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2.1 组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2 师导生创,打造创新联合体,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3.适应新形势,打造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3.1 形式多样,加大创业平台建设力度

3.2 多策并举,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和孵化

4.创新创业工作特色与成效

4.1 创客空间建设模式独具特色

4.2 政、企、教合作共建“南阳创业学院”

4.3 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4.4 实施“新概念就业基地建设”,大幅度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4.5 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的良好业绩,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5.1 社会声誉好

4.5.2 生源质量高

4.5.3 毕业生就业好

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资本助推创新 科技引领未来 ——郑大科技园众创空间的创客发展与金融支持

1.郑大科技园众创空间与创客概况

2.搭建金融集成平台集聚金融资本

3.建立金融支持体系提供投融资服务

3.1 参股入股中小微企业

3.2 资金或仪器设备支持

3.3 鼓励企业推进PPP模式

3.4 利用云平台缓解项目投融资难题

3.5 提供金融增值服务

4.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1 金融资本集聚力度不够

4.2 投融资服务模式单一

4.3 专业金融服务人才队伍缺乏

5.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措施

5.1 加大金融资本集聚力度

5.2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5.3 培育专业金融服务人才队伍

浅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

1.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创新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形式性

2.2 浅表性

2.3 单一性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

3.1 促进校企联合

3.2 构建平台内涵

3.2.1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结构

3.2.2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运行路线

3.2.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管理

3.2.4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定位

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的意义

应用型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的实践与思考 ——以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为例

1.引言

2.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情况

3.建设高校大学科技园区的思考

3.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专项规划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2 注重校地合作,聚集全社会参与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热情

3.3 建设品牌工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模式

3.4 突出重点项目,培育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4.总结

参考文献

基于项目驱动模式的软件工程专业 科技型双创教育平台建设实践与探索

1.建设目标

2.科技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2.1 课程体系

2.2 实训体系

2.3 教材与资源

2.4 创业师资培训

2.5 创新创业活动

3.科技型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构建

3.1 项目导入

3.2 创业孵化

3.3 科技成果转化

4.双创教育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4.1 重视基础教育夯实专业基础

4.2 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培养方案

4.3 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制”

4.4 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4.5 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5.总结与展望

地方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探析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背景和意义

2.地方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

2.1 定位误区

2.2 安阳师范学院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

2.2.1 创新人才培养

2.2.2 非营利创业孵化平台

2.2.3 开放式资源集聚地

3.地方高校众创空间功能的实施路径

3.1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2 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3.3 持续完善空间平台

3.4 全方位整合资源

3.5 制度建设保障

3.6 运营机制优化

参考文献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与运行模式初探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1.河南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创建基础

2.河南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运行模式探索

2.1 理顺管理体制,创新保障机制

2.2 开展理论研究,凝练双创成效

2.3 举办创业培训,打造教育品牌

2.3.1 不间断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

2.3.2 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学生教育培训

2.4 建设实践基地,培育双创人才

3.河南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未来工作展望

以创业实践基地为支点,打造学生创业综合平台 ——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1.加强基地基础条件建设

1.1 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1.2 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硬件设施建设

1.3 加强人才、师资等基础队伍建设

2.完善基地运行机制

2.1 完善团队选拔机制,突出学校特色

2.2 完善项目入驻体系,严格把控项目入驻标准

2.3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统一管理指导

2.4 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机制

3.结语

参考文献

关于对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和阿里巴巴学院 创新创业考察的启示

1.创新创业理念清晰务实

2.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灵活

3.创新创业团队精干高效

4.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特色鲜明

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引言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2.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3.众创空间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有力支撑

3.1 众创空间建设是高校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3.2 众创空间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4.众创空间的概念、服务模式和特征

4.1 众创空间的概念

4.2 众创空间的服务模式

4.3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特点

5.河南省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几种模式思考

5.1 基于“培养+培育”的“1+N”模式

5.2 基于“培养+培育+孵化”的“1+N+1”模式

5.3 基于“培养培育+孵化加速+产业”的全链条模式

6.结语

网络爬虫技术在双创政策爬取与内容识别中的应用

1.引言

2.爬虫技术

2.1 网络爬虫工作原理

2.2 网络爬虫关键技术

3.双创政策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3.1 发文条线广泛,难以全面搜集整理

3.2 发文频度较高,难以及时有效跟进

3.3 工作量巨大,人工搜集效率低下

4.网络爬虫在双创政策获取中的应用

4.1 现存双创政策的初始获取

4.1.1 制定政策爬取方案

4.1.2 制定爬取网站群组

4.1.3 双创关键词库

4.1.4 利用粗糙、模糊集算法提升政策搜集准确程度

4.2 增量式网络爬虫定期检索补充

4.2.1 制定政策增量爬取方案

4.2.2 已爬取网址存储机制

4.2.3 政策库库存核对机制

4.3 多维度政策管理便于检索查阅

4.3.1 政策基础信息

4.3.2 多政策管理维度

4.3.3 政策订阅

5.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客、众创空间培育

1.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创新创业教育对创客、众创空间培育意义

2.1 创新创业教育对创客的培育意义

2.2 创新创业教育对众创空间培育意义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创客、众创空间培育的措施

3.1 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3.2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3.3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4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队伍

3.5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六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分析

制度变革与创业:基于清华校友创业调查的研究发现

1.引言

2.调查和数据情况

3.制度与创业研究综述

4.制度变革的强度与创业创意来源

4.1 文献分析

4.2 研究视角

4.3 数据、变量及方法

4.4 结果

4.5 理论贡献

4.6 现实价值

5.制度变革对创业策略选择的影响

5.1 文献分析

5.2 研究视角

5.3 数据、变量及方法

5.4 结果

5.5 理论贡献

5.6 现实价值

6.制度变革中的创业创意匹配选择问题

6.1 文献综述

6.2 研究视角

6.3 数据、变量及方法

6.4 结果

6.5 理论贡献

6.6 现实意义

7.制度化选择、个体行为与创业绩效

7.1 文献综述

7.2 研究视角

7.3 数据、变量及方法

7.4 结果

7.5 理论贡献

8.制度变革对海归创业的影响

8.1 文献综述

8.2 研究视角

8.3 数据、变量及方法

8.4 理论贡献

9.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高校创业教育“热”与学生创业参与“冷”有效对接探析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热”与学生创业参与“冷”之现象

2.高校创业教育“热”“冷”现象原因分析

2.1 法律缺位,保障不力

2.2 大学生创业机制不健全,政策模糊落实不到位

2.3 大学生创业实践较为艰难

2.4 大学生潜在创业需求度不高

2.5 教师本身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结合度不高

2.6 教学内容与方法偏离学生需求

3.高校创业教育“热”“冷”有效对接方案

3.1 建立完善以大学生为主体青年创业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3.2 建立健全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

3.3 营造有利于双创的氛围,加大创业宣传力度

3.4 打造融入人才培养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5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分层分类指导,做好平台建设

3.6 建章立制,打造“双师型”双创型指导师资队伍

3.7 构建多维度、多角度、系统化双创教学体系

大学生创业选择:环境认知、能力基础和行为偏好 ——基于河南科技大学的调查

引言

1.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2.数据分析

2.1 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认知

2.1.1 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尝试过创业

2.1.2 学生对媒体创业故事的关注度较大

2.1.3 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没有创业计划

2.1.4 家中没有做生意的学生多数没有创业计划

2.1.5 大学期间尝试过创业的同学半数以上有创业计划

2.2 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基础

2.2.1 所学课程中有关于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

2.2.2 不同学院之间实践环节对创业的支撑有较大差异

2.2.3 创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创新精神和经验积累

2.3 关于大学生创业行为偏好

2.3.1 创业领域选择偏好

2.3.2 创业能力需要完善之处

2.3.3 创业能力需要了解的政策

3.主要结论

3.1 在大学生创业环境认知上,成长环境和条件对大学生创业选择有很大影响

3.2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基础上,创业课程、实践环节、创业精神和经验积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

3.3 资金、技术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4.结论

参考文献

大学生技术创业者能力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1.大学生技术创业者

1.1 技术创业者

1.2 大学生技术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及要求

1.2.1 技术创新能力

1.2.2 技术创业能力

1.2.3 技术创新创业能力

2.大学生技术创业者能力形成路径

2.1 专业教育促进大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

2.2 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

2.3 创新创业“融合”教育,促进大学生“技术创业能力”形成

3.大学生技术创业者的高校培养机理

3.1 技术创业教育与技术创业实践相结合的“纵向”培养机理

3.1.1 技术创业教育

3.1.2 技术创业实践

3.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横向”融合培养机理

3.2.1 专业教育成果化

3.2.2 研究成果教育化

3.2.3 找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点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经济价值及 风险分析模型研究

1.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项目的期权特性及价值分析

2.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2.1 个人因素

2.2 环境因素

3.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项目估值及风险分析框架

3.1 基本思路

3.2 分析框架

4.实例分析

4.1 实物期权类型识别及计算模型的选择

4.2 各项参数的确定

4.3 期权价值的计算

4.4 蒙特卡罗模拟及分析

4.5 经济价值及风险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黄河科技学院学生为例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郑州市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现状分析

2.1 郑州市跆拳道俱乐部总体状况分析

3.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跆拳道俱乐部分现状

3.1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跆拳道俱乐部分布情况

3.2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跆拳道俱乐部师资情况

3.2.1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跆拳道俱乐部教练员性别情况

3.3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跆拳道俱乐部的投资规模

3.4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跆拳道俱乐部的内部管理分析

3.5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跆拳道俱乐部的硬件设施情况

3.6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跆拳道俱乐部的盈利情况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高校大学生“伪创业”现象之分析

1.引言

2.高校大学生“伪创业”表象分析

2.1 创业概念混淆

2.2 创业形式浮夸

2.3 创业行为被动

3.改善高校大学生“伪创业”举措

3.1 加大创业教育力度,增加创业实践活动

3.2 利用创业优惠政策,强化创业服务实效

3.3 整合各类创业资源,提升创业实践绩效

依托社会实践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

1.依托社会实践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势

1.1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2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1.3 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2.依托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例——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

2.1 结合师范教育特色,助力地方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师范技能

2.2 结合社会发展,体察民生民情,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2.3 结合志愿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高校依托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3.1 建立模块化社会实践体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2 凝练和提升社会实践成果,注重成果转化

3.3 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搭建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基于“互联网+”竞赛的学生课外创新实践 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为例

1.引言

2.依托“互联网+”竞赛的学生课外实践能力训练思路

3.依托“互联网+”竞赛的学生课外实践能力训练方案

3.1 主题选择——紧密结合课堂理论知识的竞赛主题选择

3.2 知识融合构建——不断融会贯通和深入的竞赛分析过程

3.3 分析解决问题——更加开放的师生讨论过程

3.4 资源协同整合——借助现有专业实验室和竞赛相关实训资源,整合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

4.结语

参考文献

拓展课外培养渠道 推进“定制培训”模式 ——不断探索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

1. “ 定制培训”的体系

1.1 产生背景

1.2 合作模式

1.3 实施流程

2.深化“定制培训”的成效

2.1 基地建设出规模

2.2 就业创业显成效

2.2.1 “定制培训”就业机制的创新,丰富了培养人才的方式

2.2.2 “定制培训”就业机制的创新,造就了成功创业人才的诞生

2.2.3 “定制培训”就业机制的创新,显著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水平

2.3 学生综合素质大提高

2.4 学院专业建设大发展

3.今后工作的思路

3.1 努力提升合作层次

3.2 积极扩展合作领域

3.3 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3.4 着实培育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转型发展中地方院校理工科学生职业 素养与就业能力调查研究

1.研究背景

2.地方院校理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现状调查

2.1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整体认识和期望

2.2 学生对自身职业素养的评估

2.3 学生为就业所作的准备

2.4 学生对职业素养和就业教育的需求

3.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3.1 构建基于工科教育能力大纲要求的立体化、多元化能力培养方案

3.2 完善职业和就业课程体系,建立“跟踪订单式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3.3 整合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就业能力培养的舞台

3.4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3.5 全员重视,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七篇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的模式与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

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的瓶颈

3.1 商业模式创新中价值主张定位不准

3.2 商业模式创新中运营网络控制力不足

3.3 商业模式创新对关键元素把握不够

3.4 商业模式创新中收入实现阶段性风险较大

3.5 商业模式创新中政府体制机制不完善

4.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

4.1 实施精准化差异化价值主张

4.2 构建协作性运营网络

4.3 攫取关键元素发展原创型创新

4.4 运用产业发展规律应对阶段性经营风险

4.5 健全政府体制机制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组织特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引言

1.文献回顾

1.1 企业组织特性与产学研中组织特性

1.2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3 评述

2.理论假设

2.1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组织特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2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组织特性与企业合作行为的关系

2.3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合作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及变量测量

3.1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3.2 变量测量

3.2.1 企业组织特性的测量

3.2.2 企业合作行为的测量

3.2.3 企业绩效的测量

4.实证分析

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 回归分析

5.研究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5.1 研究启示

5.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政产学研用协同培育高校软件人才模式的探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1.引言

2.“政产学研用”相关概念及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概念

2.2 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 基于协同培育的教学体系构建

3.2 搭建“政产学研用”育人平台

3.2.1 共同制订软件人才培养和目标体系

3.2.2 共同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

3.2.3 共同制定并完成综合实训环节

3.2.4 共同监督和评价培养质量

3.2.5 共同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实验平台

3.3 实现产学研用,充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3.4 实践中的问题探讨

4.结语

将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引入大学生 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研究

1.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将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措施和效果

2.1 引入项目开发流程,提升大学生开发创新项目的能力

2.1.1 集中培训理论

2.1.2 监督指导过程

2.1.3 结项把关

2.2 培养大学生产能意识,促进创新成果由样品到产品的转化

2.2.1 生产体验

2.2.2 样板学习

2.2.3 模拟生产

3.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分享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机会分析

1.分享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2.分享经济的特点分析

2.1 租赁经济模式

2.2 理性人假定

2.3 促进信息对称

2.4 优化资源配置

3.分享经济下的创业机会

3.1 机会分布领域广

3.2 创业进入门槛低

3.3 人人可以参与

4.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4.1 C2C 模式:人人可参与

4.2 C2B 模式:众包和众筹

4.3 B2C 模式:企业对个人

4.4 B2B 模式:企业对企业

5.结语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转让合约的 买方识别与机制设计问题分析

1.问题的提出

2.模型分析

2.1 基本模型

2.2 只有道德风险时的合约特征

2.3 只存在逆向选择时的买方识别机制

2.4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同时存在时的买方识别与机制设计

3.结论与启示

3.1 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中小企业转移知识产权多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3.2 相比较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应该重视对中小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与保护

参考文献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 对顾客资产的影响研究

1.引言

2.研究设计

2.1 企业社会责任构成维度

2.2 顾客资产构成维度

2.3 企业社会责任对顾客资产的影响机理

3.研究模型实证分析

3.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3.3 研究假设分析

4.结论

共享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共享经济的内涵

2.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2.1 共享经济案例分析

2.2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2.3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优势分析

3.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

3.1 价值定位创新

3.2 交易模式创新

3.3 核心能力创新

3.4 金融创新

3.5 盈利方式创新

3.6 现金流结构创新

3.7 企业价值创新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