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导 言
一、作为社会运动的教育运动
二、教育运动成为改革的动力
第一章 教育改革的先驱
一、裴斯泰洛齐运动
二、哈里斯与圣路易斯市公立学校变革
三、赫尔巴特运动
第二章 现代儿童观念的形成
一、浪漫主义的儿童观念
二、儿童观念的科学化
三、“整个儿童”理念的出现
四、“儿童中心”观念的嬗变
第三章 拯救童工:为强制入学立法
一、童工问题及早期抵制运动
二、各州童工法的出台与联邦立法的有限成果
三、强制入学作为“最好的童工法”
四、各州强制入学法的出台
五、强制入学法的执行与保障机制
六、强制入学立法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第四章 学校实验的兴起
一、新学校“图谱”
二、整体改革的范例:库克学校与杜威学校
三、课程改革的范例:密苏里大学初等学校
四、教学改革的范例:道尔顿制
第五章 揭开中等教育改革的序幕
一、埃利奥特与中等教育改革
二、《十人委员会报告》始末
第六章 综合中学计划的形成
一、社会转型期美国公立中学面临的困境
二、公立中学的路径抉择
三、公立中学的重新定位与综合中学计划的形成
四、综合中学计划的历史回响
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
一、改造的需要
二、民主社会中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中等教育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作用
五、中等教育中教育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在中学学科改造中认识教育目标
七、教育即生长的过程
八、明确价值的需要
九、延迟价值的从属性
十、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划分
十一、中等教育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划分
十二、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衔接
十三、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
十四、在课程规划中认识教育目标
十五、中等教育的专门化和统一化功能
十六、作为标准中学的综合中学
十七、在学校的组织中认识教育目标
十八、中等教育对所有青年人都必不可少
十九、非全日制教育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最低要求
二十、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1]
后 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