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家庭教育的向上力量(套装共6册)(樊登读书推荐书单,热销不衰的原生家庭经典著作,消除家长对孩子常有的误解,掌握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后浪出品)电子书

◎李松蔚重磅推荐,40周年经典再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大V李松蔚老师重磅推荐,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40年长销不衰,原生家庭经典著作蕞新纪念版。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售       价:¥

纸质售价:¥32.60购买纸书

19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奥古斯都•纳皮尔,卡尔•惠特克,佐藤亮子,等

出  版  社: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2-03-10

字       数:88.2万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与方法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br/>【推荐语】<br/>◎李松蔚重磅推荐,40周年经典再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大V李松蔚老师重磅推荐,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40年长销不衰,原生家庭经典著作蕞新纪念版。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小说式行文,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吸睛、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传统个体心理治疗从“有问题”的人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原因,而本书从家庭系统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家庭成员,站在整体的高度解决问题。 ◎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门书 卡尔·惠特克是家庭治疗领域大名鼎鼎的先驱,从20世纪40年代始探索家庭治疗。本书既能引发普通读者对家庭的思考,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对家庭治疗技巧的探讨,相信也会让对家庭治疗感兴趣的专业读者收获不小。<br/>【作者】<br/>奥古斯都·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译者简介 李瑞玲,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东吴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影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任教于东吴大学心理学系。<br/>
目录展开

热锅上的家庭: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推荐序一 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

推荐序二 家庭治疗之前世今生

推荐序三 经得起考验的家庭

译 序 解开心锁,奔赴明天

自 序

人物介绍

第1章 结构之战 ——家庭对治疗师的试探

1.1 情况紧急的家庭

1.2 他为什么缺席?

1.3 企图自杀的女儿

1.4 结构之战

第2章 治疗开始 ——谁是罪魁祸首

2.1 从父亲开始——去除父亲的疏离感

2.2 谁是这场家庭舞蹈的主角

2.3 小女儿泄露全家的苦痛

2.4 日渐疏离的夫妻关系

2.5 剑拔弩张的母女关系

2.6 母亲、女儿与父亲间的三角难题

2.7 直探争吵根源

2.8 不要把争吵带回家

第3章 源 起 ——在家人之间流动的电流

3.1 姑且一试,接受家庭治疗

3.2 心理分析简介

3.3 角度偏差——心理分析的谬误

第4章 系统的概念 ——全家人都有份

4.1 相互牵引的家庭系统

4.2 不快乐的人来自充满压力的家庭

4.3 家庭治疗简史

第5章 主动开始 ——家庭是否有奋斗和尝试的意愿

5.1 谁来打破沉默的僵局

5.2 无法交心的父女对谈

5.3 令人痛苦的冷静理性

5.4 放弃不管用的旧教条

5.5 三角关系拯救婚姻

第6章 基本的冲突 ——分离和亲密,能分也能合

6.1 家庭是隐密的小型系统

6.2 一般家庭的共同模式

6.3 辅助治疗系统的示范

第7章 外祖母的阴影 ——母亲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7.1 沮丧挫败的母亲

7.2 外祖母的怒气与挑剔

7.3 受伤自贬,无力管教

第8章 面对婚姻 ——情感转移是夫妻关系的隐形杀手

8.1 性在家庭中的影响力

8.2 发怒的丈夫变成母亲

8.3 停止彼此心理治疗的游戏

8.4 拒绝对方“帮帮我”的需求

第9章 局部的解决 ——保护父母的婚姻,母女再起冲突

9.1 根深蒂固的旧三角关系

9.2 神秘莫测的争吵

9.3 克劳迪娅,别走

9.4 女儿,再扮一次替罪羊

第10章 暂停治疗 ——停止替罪羊的游戏

10.1 重新发展新的语言多权力系统

10.2 治疗告一段落

10.3 尊重和支持家庭的独立自主

第11章 潜藏的危机 ——外遇是夫妇共谋的婚姻出路

11.1 累积压抑的婚姻假象

11.2 夫妇共同密谋外遇

11.3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11.4 共生束缚逐步显现

11.5 外遇背后所隐藏的含义

第12章 重返治疗 ——又一个孩子成了父母的替罪羊

12.1 子女该听谁的话

12.2 又一个替罪羊

12.3 夫妻害怕坦诚相待

第13章 愤 怒 ——丹的自我膨胀,老医生陷入搏斗

13.1 丹居高不下的心态

13.2 父亲拒绝当长辈

13.3 卡尔的愤怒

13.4 父子关系再定位

第14章 治疗的时机 ——家庭肯冒险,治疗师纵身投入

14.1 家庭瞻顾犹豫

14.2 治疗师投入出击

14.3 举足轻重的辅助治疗

第15章 冲突的过程 ——害怕付出与害怕独立的婚姻

15.1 妻子的绝望与愤怒

15.2 陷入僵局的争吵

15.3 放弃指责怪罪

15.4 找回失落的自我

第16章 卡罗琳 ——爬出谷底发现自我的妻子

16.1 大卫流露温情

16.2 放弃共生,迈向独立

16.3 冲出谷底,找回自我

16.4 新工作的困惑

16.5 重新塑造婚姻观

第17章 痛苦的抉择 ——离婚,剪不断理还乱

17.1 期待落空,关系终止

17.2 离婚是预谋的结局

17.3 冲破僵化,长大分离

17.4 原生家庭加入面谈

第18章 大 卫 ——拼命讨好的儿子,隐形的替罪羊

18.1 互相威胁的默契

18.2 分离的经验

18.3 转机乍现,却到尽头

18.4 原生家庭的遥控

18.5 邀请祖父母来参加面谈

第19章 大卫的家庭 ——亚瑟和伊丽莎白的夕阳婚姻

19.1 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

19.2 活在父母的阴影下

19.3 祖父母的原生家庭

19.4 夕阳无限好,不轻言放弃

第20章 结束治疗 ——妻子接纳沮丧,丈夫享受感性,孩子各奔前程

20.1 交叉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20.2 让沮丧出来

20.3 离开家庭,互相独立

第21章 讨 论 ——谁来治疗,谁做治疗

结 语

参考书目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前言

第1章 学习,是一场长期战

高考是对家长和孩子的严峻考验

要不要进六年一贯制私立中学?

学习就要全力以赴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

考试是最公平的竞赛场

持久战越早开始越有利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意想不到的敌人——吹头发的时间

“不受逼迫”的孩子更幸福

笔记越“漂亮”越好吗

朋友之间的烦恼也需要大人关心

50个便当盒

第2章 东京大学备考全记录

男孩女孩同等对待的育儿方针

喜欢公主故事的女孩

一岁开始学习早教课程

三岁学小提琴,四岁学游泳

最初的学习从客厅的矮桌开始

二年级开始上辅导班

曾经不会单位换算

三位免费家教

高考也追随哥哥们的背影

突如其来的意外

参加暑期集训好还是在家做题好

做遍100年的历年试题

准备中心考试

集中精力准备二次考试

题目简单反而更担心

做真正的精英

信息收集最重要

用“同声传译法”回顾英语长篇阅读

靠颜值辨认历史人物

用化学习题集做的原创笔记本

大部头参考书可以拆开用

第3章 不叱责、不比较、做后援

家是孩子最幸福的回忆

孩子不是超人,所以才可爱

不叱责,勤表扬

关心孩子才能表扬得恰到好处

不比较,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

孩子永远比家务更重要

不用为了“妈妈群”烦恼

滩校的同学妈妈们教给我的

妈妈爱找借口,孩子也爱找借口

家长的三个误解

要么0,要么100

工作好还是当全职妈妈好

只说“快点做”“好好做”,孩子不会听

爸爸别说“我忙着呢”“我累死了”

第4章 0-3岁:激发孩子潜能

读一万本绘本,不要拒绝“再读一遍”

绘本不能乱写乱画吗

每天一本《哈利·波特》

唱一万遍童谣,让孩子接触美好词句

不能对别人说的话也不要对自己孩子说

培养兴趣爱好要适度

闲暇很重要,尽情玩耍才能更好成长

第5章 学龄前: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习习惯也要找准时机

在玩耍中迈出学习的“第一步”,环境很重要

不用规定每天几点开始

巧用周末和暑假

学习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没有电视

不能着急,习惯要慢慢培养

用各种色彩和贴纸增添乐趣

用蜡笔或荧光笔调节心情

关于小孩子打扰大孩子学习的问题

说十遍“快收拾房间”,不如去百元店

八分轻松、两分挑战的辅导书效果最好

帮助孩子走上学习的正轨

第6章 小学低年级:基础的基础最重要

直到高考都要用到的基础技能:读、写、算

只用挂图很难学会假名

写好平假名的重要性

尝试多种风格的练习册

写不好片假名是家长没教好

只要写好0~9就够了

用橡皮擦干净也是一种学习

十以内加法必须反复练到学会为止

十以内进位加法表

不熟练的加法可以贴墙上

进位加法在应用题中的作用

减法总算错?那是加法没学好

听CD提前学可以更轻松

江户时期的素读法效率高

孩子真的背会乘法口诀了吗

按照孩子的节奏一点点慢慢来

除法总算错?那是乘法没学好

基础练习题摞起来足有半米高

第7章 小学毕业前:别留短板和弱项

用“学习计划”来攻克弱项

弱项要从三年前的内容开始补

汉字第一次写时最重要

成语和谚语可以从报纸上找例句

阅读量并不与语文成绩直接挂钩

妈妈读题更有助于孩子理解应用题的含义

应用题也可以靠背诵提高解题能力

该背诵的内容要背牢

通过新闻了解现实社会问题

地图册要买五本

习题集可以贴上索引标签

错题是宝贝,只看不该错的就可以

可以上辅导班,但不能全靠辅导班

让孩子“给妈妈讲课”

第8章 初高中阶段:靠做题迅速提高成绩

重视小测验和期中、期末等定期考试

遇到瓶颈及早补救

英语先学句型

数学要记住解题模式

提高成绩靠做题,学懂了四成就去做题!

学习时犯困说明方法不对

习题集无须按顺序做

换个笔记本,换个心情

不布置任务量,做够时间就可以

逐一攻克薄弱科目

一个科目连续学一周,让大脑更活跃

第9章 冲刺阶段:百发百中的复习规划和各科复习方法

高考复习是时间与学习量的博弈

提前复习完英语或数学,高三更轻松

先从英语语法开始,一套习题集买三本

每天50个高频单词,可以听着CD背

数学从数学Ⅱ开始,最初只抄答案就OK!

如何安排高三的暑假

社会可以从秋天开始复习

语文的复习方法

议论文要遵循出题思路,放下自己的观点

理科的复习方法

从秋天开始做历年真题

高考题只是换了个形式的基础题

“放弃”的重要性

备考不需要“手机”“恋爱”和“求神拜佛”

有功夫谈恋爱,不如挑战更好的学校

后记

出版后记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前 言

引 言

其他名人例证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

三种行为机制——言传、身教、身份认同

言传

身教

身份认同

虐待是父母子女拥有相似之处的一大成因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一、你和父母到底有多相像?原因是什么?

二、相信那些难以置信的事:找一位心理医生,请他帮助你深入分析自己的童年,让你获得全然不同的体验

三、将“我很好,而你不是”的心理转换为“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心理

第二章 14 年后,皮驰斯像母亲那样死去

皮驰斯的童年

皮驰斯的少年时期与成年时期

为何皮驰斯的死因与葆拉如此相似?

为何比起两个姐妹,皮驰斯与母亲更为相像?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一、通过顿悟,重获精神健康

二、通过自嘲摆脱消极身份认同

三、减轻孩子的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第三章 你不是生来如此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研究发现的共识

基因之外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一、辨别自己曾经的观点并重新思考

二、明白这样一种观点:仅仅相信心理特征并非由基因决定,它们就可能被改变

三、可能事物的局限性

第四章 “小恶魔”是如何养成的?

虐待或关爱造成同胞间的差异

精神疾病的真正成因

出生前经历的影响

幼年时期至关重要

早期照料对皮质醇调节的影响

不同形式的虐待如何将我们塑造为不同的成年人

与童年虐待有关的广阔社会环境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一、怀孕期间避免压力,尤其是孕期最后三个月

二、满足婴儿需要,享受小孩子的欢乐——如果自己做不到,或许伴侣可以代替?

三、爱的炸弹

第五章 我们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出生顺序(家中排行)

性别

偏爱

偏爱与同胞竞争

蒙上污名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一、梳理出自己在家庭剧中的角色

二、出生顺序、性别和其他因素是怎样对你在家庭剧中的角色产生影响的?

三、未竟理想的正面作用

第六章 当年的父母可能和我们一样

性格特征如何在家族中传递

父母养育造成性格特征的代际传递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一、找出自己家族的代际模式

二、拥抱养育者的温情(天使曾来过)

三、父母-成年人-孩子,改变代际纪录的最好建议

第七章 “天才”必然不快乐吗?

能力养成

泰格·伍兹人生的起落

泰格的父母

高尔夫球天才的养成

泰格的崛起

泰格的坠落

自我克制的利与弊

自我耗损导致泰格坠落

成功者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

总结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一、区分好坏志向,精神健康做仲裁

二、通过自我决定来避免自我丧失

三、对孩子设定正确期望

总结 傻瓜,都是环境惹的“祸”

附录1 对遗传性的科学探讨

简介

人类基因组计划关于精神疾病的研究结果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双胞胎研究中的“遗传性”实际上是共同环境(THISE)

总结

基本分子遗传学术语简明词汇表

参考文献

附录2 对双胞胎研究的7 项质疑

参考文献

附录3 明尼苏达双胞胎分开抚养研究的漏洞

参考文献

附录4 相信孩子,才可以改变

谨防将自己的后代归类为“小恶魔”

鼓励孩子树立可塑性观点,会使他们的能力提高

将自己或孩子的精神疾病归咎于基因的危害

参考文献

致 谢

出版后记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

修订版序言

前 言

简 介

第1章 我们的基因

欢迎来到我的泡沫

双胞胎研究的发现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

第2章 描述我们的家庭剧本

描述我们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别

描述我们的性别

描述我们在家里的排行

描述特别有成就的人

高成就者的令人沮丧的剧本

描述丑小鸭

描述精神分裂症

过去的经历影响着当下的你

审视你在家庭剧本中的角色

第3章 描述我们的良心,3~6岁

不同类型的良心的抚养剧本

描述性的良心

描述善良的良心

描述惩罚性的良心

描述脆弱的良心

基因和良心

审视你的良心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运用你所学到的

第4章 描述我们在0~3岁时的关系模式

第1种模式

第2种模式

第3种模式

第4种模式

我们的童年早期经历与当下

描述我们的关系模式

上班族妈妈与婴幼儿缺乏安全感

全职妈妈与婴幼儿缺乏安全感

描述回避型依恋模式

描述缠人型依恋模式

描述混乱型依恋模式

描述安全型依恋模式

重新编辑我们的依恋关系剧本

基因与人际关系模式

童年关系的简史

审视你的依恋模式

方法1:侦探工作

方法2:心理考古

第5章 描述0~6个月形成的自体感

描述一种弱的自体感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婴儿期起因

早期抚育、基因和人格障碍的良性与恶性循环

人格障碍的童年后期描述

人格障碍的社会因素

审视你的自体感

在婴儿期,你是否受到了共情照顾?

第6章 成为你自己的剧本作者

内省

对亲近的人进行自我暴露

一种不自知的自我暴露

责怪父母

心理治疗与内省

精神疾病治疗方法

通过创作实现内省

游戏的重要性

理智、创造力和精神分裂症

成为你自己的剧本作者:一个练习

开始写你的故事

定义中心人物:你

情节

聚焦你现在的生活

结 论

成就水平的成因

高成就者

低成就者

成人关系模式与人格的成因

离婚、分居和个性

个性

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的成因

主要与环境因素相关的精神疾病

主要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精神疾病

纵览全局:遗传主义的暴政

一些实用的建议

富裕是不够的

定期对国民心理健康进行审视

青少年的情绪审视

开展关于早期经验对成人心理影响的研究

致 谢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不急不吼做妈妈

序 言

第一章 放弃喋喋不休,孩子就会改变

1 “你能行!”的暗示激发孩子潜能

妈妈的一句话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停止喋喋不休,就能做个合格的妈妈

不知道自己的优点

妈妈的言语铸就孩子的好坏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诗歌

赋予自信,自我成长

发明大王爱迪生

缺点并非不好

克服缺点的关键

2 “妈妈支持你”的理念让孩子变强大

对妈妈的不信任感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若爱得到确认,孩子就能重新振作

不认同孩子的个性

所谓真正的母性

孩子是尚未发育完全的大人

3 表扬提升人格,唠叨泯灭个性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与妈妈息息相关

被告知优点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想法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妈妈温柔,孩子才能学会温柔

4 不把孩子当大人,孩子就成不了大人

孩子渴望获得认同

被当成大人的孩子

5 重视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的干劲

禁止和强制阻碍孩子成长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任性是做事积极性和自立的萌芽

怀揣梦想的意义

否定梦想,有害无益

第二章 怎样做才能停止喋喋不休?

1 喋喋不休的根源

承认真实的自己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爸爸妈妈都不是天使

妈妈的“缺点过敏症”

心灵的自由让喋喋不休消失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与其责备孩子,不如理解孩子

没有行动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温柔是通过态度传递的

做个温柔的妈妈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被喋喋不休搞得疲惫不堪的孩子们

2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的能力有所飞跃

宽恕能使孩子改过自新

安心感与注意力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心若安定,尿床也能治愈

净被批评的孩子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你怀疑孩子,孩子就会撒谎

语言互动很重要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首先从妈妈开始学习

3 一边忍耐一边抚养孩子?

好管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尊重孩子自己绘制的人生草图

4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动力

最好的教育方法:停止喋喋不休

说一句“妈妈错了”

孩子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父母关系融洽,孩子就会成长

“妈妈讲座”体验报告 ▷诗歌

父母与孩子的同一性

第三章 五周速成的妈妈教室

1 第一周行动指南

2 第二周行动指南

3 第三周行动指南

4 第四周行动指南

5 第五周行动指南

后 记

让孩子幸福的语言

序言

第1章 0—3岁 孩子与世界初遇时期

1 孩子害怕接种疫苗的时候

2 孩子不刷牙的时候

3 孩子总是急不可耐的时候

4 孩子不小心弄洒食物的时候

5 孩子吵闹着要买东西的时候

专栏 是否该读“育儿书”?

第2章 3—5岁 孩子个性初显期

6 孩子不吃蔬菜的时候

专栏 应该让孩子从小学英语吗?

7 有了弟弟妹妹,孩子越来越任性的时候

8 孩子总算到了能不弄洒饭菜,勉强吃完的时候

9 孩子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时候

第3章 6—8岁 学校生活开始时期

10 喜欢的节目还没开始,孩子就等候在电视机前的时候

11 孩子说“再也不要去学校了”的时候

专栏 以为孩子可能有发育障碍时

12 孩子邀请我一起运动的时候

13 想让孩子有自信的时候

14 在父母看来孩子的主张错误的时候

专栏 “听父母话的乖孩子”也有问题

15 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玩玩具的时候

第4章 9—12岁 青春期开始时期

16 孩子磨磨蹭蹭不做作业的时候

17 孩子看电视到深夜的时候

专栏 陪孩子玩“游戏”的意义

18 帮助了别人的孩子,却没被道谢的时候

19 孩子恶作剧的时候

20 父母不说就什么都不做的时候

21 孩子在游乐园大声吵闹的时候

专栏 用语言表达感谢的3点好处

22 学校老师打电话来的时候

23 孩子总是和父母顶嘴的时候

专栏 为什么不可以“发火”,却可以“责备”呢?

第5章 13岁以上 亲子分离开始的时期

24 想鼓励孩子的时候

25 孩子脱衣服随手乱丢的时候

26 孩子失败的时候

专栏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自伤行为”?

27 孩子对未来感到迷茫,止步不前的时候

专栏 激励我育儿的箴言

28 孩子一直玩智能手机的时候

29 孩子开心期待圣诞老人的礼物的时候

专栏 认真的咨询与不负责任的建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