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内容简介
前言 Foreword
第一章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释义
一、主体、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一)主体
(二)主体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二、主体间性
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何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二)主体间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三)借鉴主体间性理论的辩证分析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特性
(五)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困境
第二章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主体间性哲学的凸现
(一)主体间性的现象学解释
(二)主体间性的解释学理解
(三)主体间性的存在主义生存论阐释
(四)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理论分析
(五)主体间性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二、交往理论的生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解读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基石
四、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借鉴
(一)社会学的理论参照
(二)心理学的理论借鉴
第三章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生成
一、关系中的人
(一)人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
(二)人的关系性存在的形态
(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人的共生性关系基础上
二、对话与理解
(一)对话
(二)理解
三、交往实践
(一)交往实践的含义
(二)交往实践的辩证逻辑
(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交往实践基础上
第四章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考察
一、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二)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三)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素关系
二、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向
(一)从重“规范”灌输转向以“人”为本
(二)从对象化活动到主体间交往活动
(三)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三、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二)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特征
第五章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成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平等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融合
(三)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
(五)新媒体时代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障碍
(六)现行载体乏力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应难以发挥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
(二)教育内容、方法方面的因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
(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
(五)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面的因素
(六)新媒体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构建
一、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共进
(二)塑造具有主体间性品质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
二、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二)生活世界原则
(三)主体间性原则
(四)交往理性原则
(五)互动共赢原则
三、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一)树立平等交往意识
(二)树立交互主体意识
(三)树立包容理解意识
四、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保留主体之间的差异性
(二)处理好交往与灌输的关系
第七章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系统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价值
(二)营造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构建机制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与教育方法
(一)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关系的现状
(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