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博士后发展报告2019电子书

售       价:¥

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主编 王修来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01

字       数:29.5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教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中国博士后发展情况,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全面客观报告了2018年建站育才、基金资助、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和服务保障等情况;中篇专题研究了博士后现行政策、创新实践基地、基金资助效益、学术交流质量、微信公众号等内容;下篇介绍了博士后工作的新政策、新成果、各类统计数据及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展开

前言

上篇 情况报告

1 2019年中国博士后制度创新发展综述

1.1 中国博士后制度改革推出新举措

1.1.1 全国博管办深化改进博士后进出站工作

1.1.2 安徽省出台博士后培养平台建设新举措

1.1.3 湖北省发布并实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

1.1.4 河南省出台执行博士后工作管理新规定

1.1.5 湖南省进一步改进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

1.1.6 广州市出台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新办法

1.1.7 青岛市制订博士后培养留青资助实施细则

1.2 中国博士后管理业务取得新成效

1.2.1 博士后站点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1.2.2 博士后进出站人数创新高,挂职服务持续开展

1.2.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工作改革成效显著

1.2.4 博士后国(境)外合作交流计划组织实施顺利

1.2.5 博士后学术交流(论坛)活动数质量有新提高

1.2.6 博士后科技服务持续开展,联谊活动丰富多彩

1.2.7 博士后科研成果丰硕,转移转化对接成效明显

1.2.8 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和基金业务培训持续举办

1.3 中国博士后事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1.3.1 博士后工作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

1.3.2 博士后设站单位的主体作用日益彰显

1.3.3 博士后进出(退)站管理更加有序高效

1.3.4 博士后工作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3.5 博士后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创新高

2 2019年博士后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1 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情况

2.1.1 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

2.1.1.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分布

2.1.1.2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区域分布

2.1.1.3 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情况

2.1.2 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2.2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2.2.1 吉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2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3 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4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5 安徽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6 河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7 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8 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9 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2.10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3 2019年博士后进出站及挂职服务情况

3.1 全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情况

3.1.1 全国进站博士后基本情况

3.1.1.1 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科分布

3.1.1.2 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区域分布

3.1.1.3 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

3.1.2 留学归国(境)博士进站情况

3.1.2.1 进站留学归国(境)博士获得博士学位的洲域、国家或地区分布

3.1.2.2 留学归国(境)博士进站后的学科门类分布

3.1.2.3 留学归国(境)博士进站后的区域分布

3.1.2.4 留学归国(境)博士进站的年龄结构

3.1.2.5 留学归国(境)博士进站的招收方式

3.1.3 外籍来华博士进站情况

3.1.3.1 外籍来华博士进站前所在洲域、国家或地区分布

3.1.3.2 外籍来华博士进站后的学科分布

3.1.3.3 外籍来华博士进站后的区域分布

3.1.3.4 外籍来华博士进站的年龄结构

3.1.3.5 外籍来华博士进站的招收方式

3.2 全国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情况

3.2.1 出站博士后的学科门类分布情况

3.2.2 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区域分布

3.2.3 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去向情况

3.3 博士后研究人员挂职服务情况

3.3.1 北京市延庆区博士后挂职服务情况

3.3.2 广西钦州市博士后挂职服务情况

3.3.3 辽宁葫芦岛市博士后挂职服务情况

3.3.4 天津市博士后挂职服务情况

3.3.5 其他地区博士后挂职服务情况

4 201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

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工作

4.1.1 两批面上资助总体情况

4.1.2 第65批面上资助工作

4.1.2.1 第65批面上资助各学科门类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1.2.2 第65批面上资助各区域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1.2.3 第65批面上资助各类设站单位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1.2.4 第65批面上资助人数居全国前十名的设站单位

4.1.3 第65批面上“西部资助计划”资助

4.1.3.1 第65批面上“西部资助计划”资助的学科分布

4.1.3.2 第65批面上“西部资助计划”资助的区域分布

4.1.4 第66批面上资助工作

4.1.4.1 第66批面上资助各学科门类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1.4.2 第66批面上资助各区域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1.4.3 第66批面上资助各类设站单位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1.4.4 第66批面上资助人数居全国前十名的设站单位

4.1.5 第66批面上“西部资助计划”资助

4.1.5.1 第66批面上“西部资助计划”资助的学科分布

4.1.5.2 第66批面上“西部资助计划”资助的区域分布

4.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工作

4.2.1 第1批特别资助(站前)工作

4.2.1.1 第1批特别资助(站前)各学科门类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2.1.2 第1批特别资助(站前)各区域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2.1.3 第1批特别资助(站前)各类设站单位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2.1.4 获第1批特别资助(站前)8人及以上设站单位申报和获资助情况

4.2.2 第12批特别资助(站中)工作

4.2.2.1 第12批特别资助(站中)各学科门类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2.2.2 第12批特别资助(站中)各区域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2.2.3 第12批特别资助(站中)各类设站单位申报与获资助情况

4.2.2.4 第12批特别资助(站中)人数位居前十名设站单位申报和获资助情况

4.3 2019年出(退)站博士后获资助与结题情况

4.3.1 出(退)站博士后获基金资助情况

4.3.2 出(退)站博士后获基金资助者结题情况

4.4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工作

4.4.1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总体情况

4.4.2 2019年“博新计划”资助工作基本情况

4.4.3 2019年“博新计划”资助各学科申报与获选情况

4.4.4 2019年“博新计划”各区域参评与获选情况

4.4.5 2019年“博新计划”资助各设站单位参评与获选情况

4.4.6 2019年“博新计划”资助10人及以上设站单位参评与获选情况

5 2019年中国博士后国(境)外合作交流

5.1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的申报与执行

5.1.1 派出项目的申报与执行

5.1.2 学术交流项目的申报与执行

5.1.3 引进项目的申报与执行

5.2 香江学者计划的申报与执行

5.3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的申报与执行

5.4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的申报与执行

6 2019年中国博士后学术交流(论坛)活动

6.1 全国性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计划的申报与执行

6.1.1 全国性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计划的申报

6.1.2 全国性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计划的执行

6.2 全国性博士后学术交流(论坛)活动简介

6.2.1 丝绸之路博士后学术研讨会

6.2.2 清华大学第十届博士后创新讲坛

6.2.3 “博新计划”前沿论坛

6.2.4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制度高校校长研讨会

6.2.5 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学术论坛

6.2.6 “化学、环境、能源和健康”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7 “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前沿研究”博士后论坛

6.2.8 “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9 全国博士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6.2.10全国博士后“数字技术发展”学术论坛

6.2.11 第二届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青年学者论坛

6.2.12 “功能分子固体化学”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13 第二届中国(江西)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论坛

6.2.14 “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研究”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15 第二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博士后论坛

6.2.16 “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17 海洋科学与工程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

6.2.18 第六届全国再生医学博士后学术论坛暨中国—东盟再生医学国际会议

6.2.19 “道地药材的开发与利用”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20第四届全国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

6.2.21 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论坛暨“教育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

6.2.22 第四届香江学者计划学术年会

6.2.23 高压等极端条件科学与技术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24 肿瘤放疗分会场暨全国博士后肿瘤放疗天员论坛

6.2.25 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研究会

6.2.26 第三届中国博士后泰州医药高新区创新创业峰会

6.2.27 全国临床医学博士后前沿论坛

6.2.28 “数字人才与人才大数据”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

6.2.29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6.2.30全国农科博士后学术论坛

6.2.31 军民融合向海经济产业科技发展论坛

6.2.32 “新型植保防治技术与和谐农作物生态环境”博士后论坛

6.2.33 “动物传染病和人类健康”全国博士后论坛

6.3 区域性博士后学术交流(论坛)部分活动

6.3.1 全球供应链管理创新论坛

6.3.2 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

6.3.3 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博士后学术论坛

6.3.4 统计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博士后论坛

6.3.5 长三角一体化博士后学术论坛

6.3.6 全国博士后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论坛

6.3.7 全国植物保护博士后论坛

6.3.8 首届食品科学领域博士后学术论坛

6.3.9 “新时代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博士后学术论坛

6.3.10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论坛

6.3.11 第四届矿业工程学科博士(后)学术论坛

7 2019年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

7.1 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

7.1.1 出站博士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1.1.1 出站博士后学术论文的学科门类分布

7.1.1.2 出站博士后学术论文的影响力

7.1.2 出站博士后出版学术著作情况

7.1.2.1 出站博士后出版的学术著作学科分布

7.1.2.2 出站博士后出版的学术著作署名

7.1.3 出站博士后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7.1.3.1 出站博士后承担的科研项目学科门类

7.1.3.2 出站博士后承担的科研项目类别区分

7.1.4 出站博士后申获各种专利情况

7.1.5 出站博士后科研成果比较分析

7.1.5.1 出站博士后主要科研成果的学科比较

7.1.5.2 出站博士后主要科研成果的人均比较

7.2 博士后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对接

7.2.1 第十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

7.2.2 江西省第三批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洪都行活动

7.2.3 第十一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

7.2.4 中国·绍兴“名士之乡”人才峰会

7.2.5 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

7.2.6 广东(佛山)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对接会

7.2.7 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

7.2.8 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

7.3 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

7.3.1 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河南南阳行活动

7.3.2 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广西柳州行活动

7.3.3 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青海格尔木行活动

7.3.4 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云南迪庆行活动

7.3.5 第67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四川阿坝行活动

7.3.6 第68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湖北恩施行活动

7.3.7 第70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齐齐哈尔行活动

7.3.8 第71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新疆喀什行活动

7.3.9 第72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甘肃临夏行活动

7.3.10第74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河南行活动

8 2019年博士后管理业务培训与信息服务

8.1 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培训

8.1.1 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佛山)培训班

8.1.1.1 佛山培训班概况

8.1.1.2 佛山培训班参训人员区域分布

8.1.1.3 佛山培训班参训人员单位类型

8.1.1.4 佛山培训班参训人员性别情况

8.1.2 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贵阳)培训班

8.1.2.1 贵阳培训班概况

8.1.2.2 贵阳培训班参训人员区域分布

8.1.2.3 贵阳培训班参训人员单位类型

8.1.2.4 贵阳培训班参训人员性别情况

8.1.3 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宜昌)培训班

8.1.3.1 宜昌培训班概况

8.1.3.2 宜昌培训班参训人员区域分布

8.1.3.3 宜昌培训班参训人员单位类型

8.1.3.4 宜昌培训班参训人员性别情况

8.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业务培训

8.2.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业务(郑州)培训班

8.2.1.1 郑州培训班概况

8.2.1.2 郑州培训班参训人员区域分布

8.2.1.3 郑州培训班参训人员单位类型

8.2.1.4 郑州培训班参训人员性别情况

8.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业务(威海)培训班

8.2.2.1 威海培训班概况

8.2.2.2 威海培训班参训人员区域分布

8.2.2.3 威海培训班参训人员单位类型

8.2.2.4 威海培训班参训人员性别情况

8.2.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业务(海口)培训班

8.2.3.1 海口培训班概况

8.2.3.2 海口培训班参训人员区域分布

8.2.3.3 海口培训班参训人员单位类型

8.2.3.4 海口培训班参训人员性别情况

8.3 其他博士后工作管理和业务培训

8.3.1 山东省国家博士后政策及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

8.3.2 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培训班

8.4 博士后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善

8.4.1 进出(退)站网上办理流程修改

8.4.1.1 网上申请及预审流程修改

8.4.1.2 上传申请材料的修改(博士后本人账号)

8.4.1.3 删除在线预约功能

8.4.1.4 增加网上打印功能

8.4.1.5 进站备案证明网上验证

8.4.2 博士后管理信息系统新功能开发

8.4.2.1 出站落户二次上传及打印功能开发

8.4.2.2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申报系统开发

8.5 全国部分博士后联谊活动情况

8.5.1 北京博士后趣味运动会

8.5.2 河南省博士后羽毛球赛

8.5.3 “横琴杯”第七届全国博士后网球大赛

8.5.4 南京农业大学第三届博士后羽毛球友谊赛

8.5.5 安徽省第六届博士后羽毛球联谊赛

中篇 调查研究

1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历史发展与未来思考

1.1 导言

1.2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创立背景

1.2.1 改革教育和科研制度是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的基本前提

1.2.2 吸引留学博士回国工作是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的主要初衷

1.2.3 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和方式是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的客观要求

1.2.4 知名学者倡导和中央领导重视是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的直接原因

1.3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历程

1.3.1 初创启航阶段(1985—1987年)

1.3.2 稳步前进阶段(1988—1998年)

1.3.3 提质增效阶段(1999— 2010年)

1.3.4 快速发展阶段( 2011年至今)

1.4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4.1 中国博士后制度取得的主要成就

1.4.1.1 开辟了人才绿色通道,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1.4.1.2 壮大了科技创新力量,众多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落地

1.4.1.3 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为改革用人机制出一条新路

1.4.1.4 推动了产学研结合,提高了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

1.4.2 中国博士后制度积累的基本经验

1.4.2.1 坚持国家主导政府推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支持

1.4.2.2 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1.4.2.3 坚持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引导和调动社会广泛参与

1.4.2.4 坚持引、培、用和产、学、研两个“三结合”

1.5 中国博士后制度未来发展思考

1.5.1 加强统筹谋划,推动中国博士后事业全面发展

1.5.2 创新政策制度,完善博士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1.5.3 深化改革创新,增进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效益

1.5.4 强化服务保障,提高博士后创新创业素质能力

1.5.5 拓展合作交流,提升中国博士后的国际化水平

1.6 结 语

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工作开展情况——以苏州国家级高新区为例

2.1 前言

2.2 苏州高新区的基本情况与博士后工作历程

2.2.1 苏州高新区基本情况

2.2.2 苏州高新区博士后工作发展历程

2.2.2.1 起步探索阶段(1999— 2010年)

2.2.2.2 快速发展阶段( 2011—2016年)

2.2.2.3 提质增效阶段( 2017年至今)

2.3 苏州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2.3.1 苏州高新区博士后工作取得的成就

2.3.1.1 集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高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3.1.2 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合作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了成果转化的桥梁

2.3.1.3 建构了创新创业载体,为博士后成长成才和价值实现提供了重要平台

2.3.2 苏州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积累的经验

2.3.2.1 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结合

2.3.2.2 坚持为企业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服务

2.3.2.3 坚持育与用结合释放博士后最大能量

2.3.2.4 坚持多方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2.3.2.5 坚持营造广聚英才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2.4 促进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4.1 着力消除博士后工作的痛点和阻点

2.4.1.1 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

2.4.1.2 进一步理顺几个关系

2.4.1.3 改革完善政策规定

2.4.2 创新博士后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模式

2.4.2.1 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

2.4.2.2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4.2.3 加强博士后创新创业

2.4.3 努力提升博士后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2.4.3.1 支持博士后申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2.4.3.2 鼓励海外研发机构招收培养博士后

2.4.3.3 用好用活本地现有国际人才资源

2.4.4 建立健全博士后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2.4.4.1 明确应遵循的原则

2.4.4.2 健全评估指标体系

2.4.4.3 改进评估方法手段

2.4.4.4 建立评估反馈机制

2.5 结 语

3 改进和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3.1 前言

3.2 江宁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基本情况

3.2.1 平台建设速度和数量稳步上升

3.2.2 站点涉及学科和覆盖面比较广

3.2.3 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结构合理

3.2.4 博士后培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3.2.5 博士后服务保障工作措施有力

3.3 江宁区企业博士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3.3.1 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结合

3.3.2 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3.3 引领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3.3.4 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

3.4 改进和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3.4.1 加快发展,扩大企业博士后站点的规模数量

3.4.2 分类指导,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的持续发展

3.4.3 完善机制,落实培养、激励、评价“三个到位”

3.4.4 强化服务,实现政策、资金、服务“三个配套”

3.4.5 优化环境,确保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健康高效

3.5 结 语

4 促进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国际化发展研究

4.1 引言

4.2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回顾

4.2.1 第一阶段:大力引回来、少量招进来(1985—1997年)

4.2.2 第二阶段:保障引进来、探索走出去(1998— 2012年)

4.2.3 第三阶段:全面引进来、主动走出去( 2013年至今)

4.3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4.3.1 现实情况

4.3.1.1 博士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4.3.1.2 留学归国(境)博士进站人数起伏不定、所占比例低

4.3.1.3 外籍博士进站人数较少且多来自发展中国家

4.3.1.4 本土博士后走出去少、科研成果国际水平不高

4.3.2 原因分析

4.3.2.1 政策制度设计的战略性缺陷阻碍了博士后制度的国际化发展

4.3.2.2 对外宣传不力致使中国博士后制度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不强

4.3.2.3 资助经费吸引力不足限制了博士后国际前瞻性创新性培养

4.4 促进中国博士后制度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4.4.1 牢固确立国际化大视野,将博士后国际化纳入国家人才战略体系

4.4.2 继续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打造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4.4.3 加大资助力度,加强服务保障,完善博士后国际化发展常态机制

4.5 结 语

5 完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5.1 引言

5.2 完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5.2.1 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的相关概念

5.2.2 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的功能作用

5.2.3 完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意义

5.3 完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现实难题

5.3.1 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面临的几个难点

5.3.2 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完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

5.4.1 坚持遵循博士后考核评价基本原则

5.4.2 完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5.4.3 分类组织实施博士后的绩效考核评价

5.4.4 改革与完善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5.4.5 注重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

5.4.6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考评系统

5.5 结语

下篇 信息链接

1 中国博士后制度创建35周年大事记

1.1 初创启航阶段大事记

1.2 稳步前进阶段大事记

1.3 提质增效阶段大事记

1.4 快速发展阶段大事记

2 中国博士后制度理论研究最新成果

2.1 中国博士后发展报告· 2018

2.2 博士后合作导师的角色定位及作用研究

2.3 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革命精神认同——基于武汉高校博士后教师群体的调研分析

2.4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2.5 博士后流动站在博士后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

2.6 博士后制度创新驱动下人才发展因素解析:基于共词分析

2.7 博士后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博士后流动站的困境与出路探究——以湖南省6所高校博士后流动站为例

2.8 中国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与影响力研究

2.9 山东省博士后工作实现新突破

2.10浅谈我国博士后管理制度及其完善

2.11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

2.12 论博士后角色冲突:理论·诱因·调适

2.13 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4 教科研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与路径研究

2.15 基于模糊数学的师资博士后职业认同评价研究

2.16 “双一流”建设下的师资博士后:“青椒生力军”还是“学术临时工”

2.17 公立医院博士后培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18 地方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

2.19 从考核及教学反馈中探索内科临床博士后课程设置

2.20浅谈博士后制度对我国科研院所的启示

2.21 科研事业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几点做法——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为例

2.22 专业性市属高校开展师资博士后工作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2.23 博士后制度创新驱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分析

2.24 新时代人力资本服务政策创新与四川省博士后管理实践

2.25 博士后制度智能问答系统构建研究

2.26 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交往理性的生成、发展及优化

2.27 博士后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评述探讨——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3 中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最新数据信息

3.1 科研流动站设立总数达100个以上的省市

3.2 科研工作站设立总数达100个以上的省市

3.3 进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前10名的省市

3.4 进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前100名的流动站

3.5 进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前100名的工作站

3.6 出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前10名的省市

3.7 出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前100名的流动站

3.8 出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前100名的工作站

3.9 招收留学归国(境)博士进站人数位居前10名的省市

3.10招引外籍来华博士进站人数位居前10名的省市

3.11 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人数位居前10名的省市

3.12 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人数位居前100名的设站单位

3.13 获“博新计划”累计资助人数位居前10名的设站单位

3.14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资助推荐单位和获资助人数

3.15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资助推荐单位和获资助人数

3.16 香江学者计划资助推荐单位和获资助人数

3.17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资助推荐单位和获资助人数

3.18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资助推荐单位及获资助人数

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相关问题

4.1 如何了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相关要求

4.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有哪些资助项目

4.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项资助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4.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项资助人数有多少

4.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每年资助几批次,何时申报评审

4.6 哪些人可以申报特别资助(站前)

4.7 应届博士毕业生申报特别资助(站前)需满足什么条件

4.8 新近进站的博士后人员申报特别资助(站前)需满足什么条件

4.9 申报特别资助(站前)是否有学科限制

4.10哪些人可以申报面上资助

4.11 哪些人可以申报特别资助(站中)

4.12 申报特别资助(站中)是否先获得面上资助

4.13 哪些人可以申报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4.14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是否有学科限制

4.15 获得国境(外)交流合作项目的人员可否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

4.16 外籍人员可否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4.17 获得特别资助(站前)的人员可否申报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站中)

4.18 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站中)是否可以同时申报并获得

4.19 涉密项目能否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4.20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以获得几项资助

4.21 同一个科研项目可否由两个及以上博士后共同申报

4.22 对做二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有何要求

4.23 基金申请书是否有模板

4.24 申请书中“一级学科”和进站时的学科是否要一致

4.25 申请书中的科研成果如何填报

4.26 申报面上资助时怎样填写预算经费?研究计划时间怎么填写

4.27 填写面上资助申请书时怎样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4.28 各资助项目的申报流程是否有区别

4.29 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怎样提交申报材料

4.30军队和地方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该怎样提交申报材料

4.3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类资助采用什么评审方式

4.3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否向申请人反馈专家评审意见

4.3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经费何时发放

4.3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证书如何获取

4.35 资助项目是否需要结题?出站时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4.36 博士后出站时资助经费有结余怎么办

4.37 申报博士后基金资助的用户名和密码是什么,忘了怎么办

4.38 如何在线生成和打印申请书

4.39 在线提交了申请书还想修改怎么办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