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日常行为心理解析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9.80购买纸书

8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苏成荣

出  版  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4-01

字       数:10.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理学咨询与应用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生活中,只有练就一双慧眼,学会细心观察,通过微表情、微动作、微心理真实了解他人,才能在社交上获得成功。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解析了微表情、微动作、微心理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运用,通过生动的案例以及理论分析,深浅出地阐述了微表情、微动作、微心理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同时教给您快速识人的本领。<br/>【作者】<br/>苏成荣,女,出生于1981年6月,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现于滨州学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育志愿者、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校级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个人、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工作以来,一直为大学生教授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军事理论等课程,授课时深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学生的喜爱。<br/>
目录展开

前言

上篇 微表情

第01章 解读表情语言,认知微表情含义

表情可以传情达意

捕捉对方细微表情变化的瞬间

表情是人内心的晴雨表

面部表情会泄露秘密

虚假的表情难掩真实的神色

第02章 透过五官变化,了解喜怒哀乐微表情

开心微表情,眉飞色舞

愤怒微表情,锋利的目光

惊讶微表情,无法克制的流露

紧张微表情,面部僵硬

悲伤微表情,无声地哭泣

第03章 通过面部看心理,一颦一笑显露真实内心

每一种面部表情代表一种心理

不同笑容揭示不同的性格特征

微表情,人们内心的流露与掩饰

面无表情代表复杂的心绪

约会时表情显露对方心理

第04章 微表情的输出口,解读心灵之窗的秘密

留心观察对方的眼睛

合适的视线停留位置

眨眼睛的速度和方式反映其心理

解读眼部表情的各种含义

注重与对方的眼神交流

中篇 微动作

第05章 解读身体语言,了解身体想表达的真实想法

如何正确解读他人的身体语言

肢体语言显露其真性情

同一动作,会有不同的意义

掌握十条戒律,读懂身体语言

不同笑声隐含着不同的意义

辨别不同性质的谎言

第06章 面部微动作,眉眼间的细微动作不可忽视

鼻子微动作,泄露一个人的内心

嘴部微动作,映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眉毛微动作,展露内心复杂活动

了解对方内心,通过其眼部小动作判断

眼睛微动作传达其真实内心

眼神暴露其内心的秘密

第07章 肢体微动作,举手投足间透露人的真实内心

解译手部动作,准确认识他人

遮掩嘴巴,下意识的说谎动作

不同握手方式显示不同性格

不同站姿反映其性格特点

脚部动作隐含的信息更真实

抖腿动作显露紧张不安的情绪

第08章 癖好微动作,不经意的日常行为还原真实性格

从对方喜好看其真实性格

如何解读戴墨镜行为

自言自语有利于释放压力

抢着埋单是为了获得满足感

解析人们的购物行为

从男人对酒的爱好窥其性情

下篇 微心理

第09章 探知微心理,了解语言背后的心理密码

透过谈论主题了解对方真实个性

从对方说话态度了解其思想和品位

从对方的表面言语挖掘话外之音

说话语气透露重要信息

从言行有效了解对方

潜台词暴露其真实本性

第10章 日常行为习惯,最习以为常的往往暴露最真实的

从对方坐电梯姿势探其心理

刷牙方式也可以看出其内心

沐浴习惯展示人的真实一面

点菜方式是对方的心理外露

书写习惯暴露真实性情

卫生习惯是其个人名片

第11章 揣摩对方心思,为人处世看出其品性

对金钱的态度探寻其内心世界

从工作态度了解同事性格

从对待下属错误中观察领导性格

言语之间了解对方性格和心理

透过其待人接物洞察人心

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其大概情况

第12章 透过兴趣爱好,看出他人的真实性情

从对方音乐喜好看其性格

男人吸烟是为满足心理需要

从旅行方式揣摩其本性

从读书了解其思想和人生态度

从偏爱服装品牌窥其性格

第13章 了解朋友的内心,结交相伴一生的挚友

从朋友性格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

从对方送礼揣摩其性格特征

从朋友说话方式了解其性格

从朋友小动作了解其真心

透过朋友的幽默辨别其真实性情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