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
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
高涌瀚,陈道德
¥78.40
《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是“中华传统中文化研究丛书”所列书目。全书以中庸价值观念的起源与形成为线索,在厘清秦汉宋明清等时期发展的基础上,考察中庸思想的价值本体论、价值选择的方法论、价值理想的实现论和境界论等四个方面;探讨各个历史时期“中庸”观念的演变过程及差异,以及儒家哲人对中庸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从而对儒家中庸观念行梳理,着重阐释“得天为性”“执两用中”“达德至诚”“天人合一”等概念,帮助读者更深地理解“中庸”的价值意蕴。
亚洲概念史研究 第9卷
亚洲概念史研究 第9卷
孙江
¥78.40
《亚洲概念史研究》是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主办、著名学者孙江主编的历史类书籍(辑刊)。概念史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来揭示该时代的特征。《亚洲概念史研究》刊载海内外学者与语言、翻译、概念、文本、学科、制度和现代性等主题有关的论文和评论,旨在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概念的互动关系来揭示东亚圈内现代性的异同,推动亚洲概念史研究的发展。 分馆已编辑出版6卷(第4—9卷),并再版第1—3卷 本书为《亚洲概念史研究》的第9卷,收录了李晓东、陈继东、蔡祝青、沈国威等学者关于“法治”“哲学”“文学”以及20世纪后出现的汉语新词汇等概念的研究,亦收录森田直子、黄东兰等学者对日本概念史研究相关问题的探讨。此外,本卷还对法国概念史投以关注,并收录了概念史研究活动的相关评论。一如卷语所言,本卷文章的选编亦遵循如下理念:首先梳理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生成与演变,继而在东亚范围内行比较研究,后在全球史(global history)视野下,从中国和东亚的视角与欧美学界行学术、理论对话。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
张颖
¥78.40
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别讨论17、18、19世纪的法国美学。部分以古典主义奠基为主题。第二部分是全书重,以美和趣味为主题,分别讨论克鲁萨、杜博、安德烈、巴托、孟德斯鸠和杜博的美学思想。第三部分以美的失势为主题,讨论模仿问题、库赞美学、丹纳决定论、表现与同情问题。全书在全面整理法国美学主要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古典主义这一总论域探讨法国美学的体系性面貌。无论是文献整理还是对法国美学体系的认定,在国内均属首次,有填补空白价值。
泰王国程序法汇编
泰王国程序法汇编
黎群
¥78.40
《泰王国程序法汇编》收录了《泰王国民事诉讼法典》(2020年修订)、《泰王国刑事诉讼法典》(2019年修订)和《泰王国行政法院成立与程序法》(2019年修订)三大诉讼法。本书首次以中文形式系统地展现了泰国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案件从立案、受理、审理、判决与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呈现泰国现行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方面的特色与亮,为读者快速系统了解泰国诉讼法律制度体系提供了手资料。
写本学研究(第二辑)
写本学研究(第二辑)
夫俊琏
¥78.40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成果之一。写本是与刻本相对的文献载体。与刻本文献的程式化、批量化和规范化不同,写本的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大致在北宋以前,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是写本,宋代以后,刻本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而写本仍在很大范围内作为辅助形式存在,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书也用写本的形式保存,民间文书更是大量以写本形式流传保存。20世纪以来,随着战国到汉晋简帛文献、敦煌写本和吐鲁番文书等的发现,大量宋以前的写本重现于世,在此基础上,写本学应运而生。近年来,受书志学、考古学方法的影响,我国写本学研究的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一批学者从写本整体手,发现了诸多学术新问题,写本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本辑刊则是国内家以“写本学”为名的学术集刊。
宏德学刊(第十四辑)
宏德学刊(第十四辑)
赖永海
¥78.40
《宏德学刊》以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常设的栏目包括:儒释道综合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综述、重要学术对话、书评等。
中国研究 (第28期)
中国研究 (第28期)
周晓虹,翟学伟
¥78.40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步的窗口。《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为一步深化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当代中国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关系,南大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将《中国研究》集刊以及“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丛书放到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为田野的全球:清华大学地区研究拾年巡礼
作为田野的全球:清华大学地区研究拾年巡礼
高良敏
¥78.40
缅甸的筒裙,仰光的茶铺;格鲁吉亚山景,巴加莫约的渔市;曼吉斯套的清真寺,新德里的停车场…… 异国异域异文化——是故事也是人生,是现象也是谜题;是方法也是答案,是他者也是自身。历史、政治、社会,是万卷书,也是万里路;未知、踏查、反思,是个体成长,更是文化担当。 26位清华大学青年学人,饱含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运用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以26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之田野,通过个性化的民族志书写完成全球景观的拼图,辑成这本《作为田野的全球》,也是清华大学地区研究的十年积淀的一次巡礼。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
俞宣孟
¥78.40
本书是一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西哲学比较”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作者另辟蹊径,主张走出对西方哲学思想范式的依傍,提出了启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极具原创性的方法——生存状态分析。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回顾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历程,提出中西哲学的不同不在于概念,而在于生存在世的结构;第二部分具体运用生存状态分析方法,分析中西生存状态的不同特征,旨在突破文本比较的困境,实现中西哲学的会通。
《清华社会科学》第4卷第1辑
《清华社会科学》第4卷第1辑
应星
¥78.40
本书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编,主要刊登 外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社会科学、人类学、哲学等,并为 学者的重研究课题设专栏,旨在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水平,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传播提供一个重要途径。
法国革命论
法国革命论
埃德蒙·柏克
¥78.40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颇有似于20世纪初俄国的十月革命,几乎迫使当时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站在它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二年柏克晚年的压卷大作《法国革命论》随即问世,书中以充满了激情而又酣畅淋漓的文笔,猛烈地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政治思想
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政治思想
郑琪,黄涛
¥78.40
《政治思想评论》第2辑以“法国新黑格尔主义”为主题,重聚焦新黑格尔主义思想家亚历山大•科耶夫和让•伊波利特。本辑收录了科耶夫少为人知的书评、通信和访谈,以及伊波利特的三篇有关《精神现象学》的重要阐释文章。两位思想家对黑格尔思想的阐发深刻影响了20世纪法国哲学、政治哲学的思想景观,是引导我们黑格尔政治思想的重要门径。本辑也继续关注英国观念论者,除了阐发其政治哲学,更着重介绍其社会改革实践的情况。学术书评亦为本辑一大特色。
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保罗·阿扎尔
¥78.40
保罗·阿扎尔在本书中描述了17世纪和18世纪之间的一段历史,以及其间发生的引人胜的思想变迁。这是一个从神法时代到自然法时代的转折,“曾几何时,大部分法国人的思想还是以博絮埃为参照的;但转瞬间,法国人就全效仿起了伏尔泰:这分明是一场革命”。 通过研究1680—1715年间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伟大思想流派,作者用一幅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画卷,向我们展现了旧制度下各种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矛盾冲突又无比激烈的思想理念的群像,由此,也让我们领略到一出一直延续到今日且尚未落幕的伟大剧作。 本书叙述清晰透彻,记录了当时许多重要人物——如皮埃尔·贝尔、理查·西蒙、莱布尼茨、斯宾诺莎、洛克、芬乃伦等——的生平与个性,并以娴熟的手法还原了这个“转承时代”中的万千动态,再现了历史中的这场“思想的危机”——这场危机并非抽象的概念之争,而是一个个鲜活个体之间复杂的较量。 从一定程度上说,本书是一部当代欧洲的起源史。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滕飞
¥78.40
本书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牵头,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等8家研究机构的20余名专家共同撰写。主要内容涵盖“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及其风险评估”“气候变化直风险”“气候变化间风险评估”“气候变化风险与基础设施”“碳社会成本与气候变化影响估算”“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六部分,从排放风险、直风险、间风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角度对中国气候变化风险及应对的关键问题行了系统梳理,较全面地反应了近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风险领域的科学展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供气候变化风险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及国家和地方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斯文(第十辑)
斯文(第十辑)
郭英德
¥78.40
《斯文》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协同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创办的古代散文研究专刊。本刊旨在创建一个学术平台来积极推古代散文研究,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本刊采用大散文概念,包括古文、骈文、赋、八股等,以期扩大视野,充分考虑到中国古代散文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本刊已出版九辑,自第九辑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拟每年出两辑。本辑共六个栏目,即文体研究、文学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文献考辨、散文研究评述、书评,集中呈现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相关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
汉语字词关系与汉字职用学
汉语字词关系与汉字职用学
李运富
¥78.40
《汉语字词关系与汉字职用学》收录了关于汉字职用研究的前沿成果,全书分理论研究和现象研究两部分,共收文26篇。从理论和现象两个方面阐发汉字的职能和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个体字符的职能变化、个体语符的用字变化、类别材料的用字现象、不同类别用字现象的比较、不同时代的用字习惯与特、汉字的超语符职用、字词关系和字际关系的描写、汉字职用变化的原因等,并对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的语言文字现象行了准确描述与合理解释,反映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学科脉动。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2)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2)
郭熙
¥78.40
本报告主要反映2021年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问题和实态数据,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为语言文字研究者、产品发者和社会其他应用者提供语言服务。作为语言生活皮书系列丛书的“底盘”,报告至今已连续向社会发布16年。全书分为八部分:一、特稿篇;二、专题篇;三、工作篇;四、领域篇;五、热篇;六、字词语篇;七、港澳台篇;八、参考篇。特别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语言文字事业,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语言能力与语言治理,智能信息平台语言服务的适老化情况,中文太空,网络“清朗”行动提升语言文明,联合国50年来的语言理念与实践等年度热和重话题。
律师的意义
律师的意义
章敬平
¥78.40
人类是怎么发明律师这个职业的?世界为什么需要律师?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欧洲的律师之花移栽到中国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废除过律师制度,为什么之后又要恢复重建?本书娓娓道来,自人类律师制度的发源地古罗马,说到近代律师制度的摇篮英格兰,再说到大型律所风起云涌的美国,最终说到中国律师制度的艰难引、百年变迁、今日风貌,行文如水,亲切可读。 然而,讲述人类律师史、中国律师史显然不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用意。作者在四辑、三十五章、三十六万字的作品中,呈现出对内对外两个不同的写作目的:对外,这是一个律师与社会公众寻求理性对话的尝试,希望社会公众对律师意义的认知,能够从官司延伸到历史成因、律师逻辑,消弥社会公众对律师个人、律师职业、律师制度的误解;对内,这是一个律师在律师职业共同体内部寻求共识的尝试,希望在儒家文化传统影响律师形象塑造的时空背景下,将西方传统中的“律师”与中国传统中的“君子”合二为一,赋予律师职业君子之气,改变今人对律师的成见,建构“君子律师”的人格理想。 
中国文化探微
中国文化探微
汪德迈
¥78.40
本书汇集了汪德迈历年来汉学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近几十年于中国和法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演讲,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论古文字与古代思想关系;论经学和儒学;论古代哲学、法律和艺术;谈与恩师饶宗颐先生的学术交往以及对自己学术经历和思想的总结。代表性文章有《中国特有的相对应性思想之起源:龟卜术》《重新研究和翻译“五经”的意义》《中国与西方传统中“法律”概念辨析》《我与我的老师饶宗颐先生》等。本书旨在系统呈现汪德迈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洞见,反映了他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所做的杰出贡献。
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世纪
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世纪
沈汉
¥78.40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西方社会结构的解释,把有文字以来的历史都视为阶级社会的历史,没有认识到从中世纪到近代人类社会结构经历了等级制和阶级制的不同范式。本书在国内次揭示了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结构经历了从等级制向阶级制的范式演变,纠正了学界的混沌认识,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理论意义。 本书阐述了形态学理论,首次创造性地把形态学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系谱,提出了阶级之间的界限模糊以及存在过渡带和过渡性社会集团等一系列理论见解,具有理论拓性。
土地经济学论纲
土地经济学论纲
朱道林
¥78.40
本书阐述与论证了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规律,提出土地的自然、经济、公共三大基本属性是决定土地经济学研究特殊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土地被投人类利用过程所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土地产权关系、土地交易关系、土地投资关系、土地税赋关系构成了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书论证提出了土地价格定律、公权力干预私权定理,梳理论证了土地供求定律、土地投资定律、土地税赋定律,这些定律是正确认识、解释、解决纷繁复杂的土地经济实践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