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全3册)(《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电子书

  ◆这是一套三册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重要作品。包含《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流传较广的是包含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套书除了“需求层次理论”,还深探讨了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等。  

售       价:¥

纸质售价:¥84.50购买纸书

48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31

字       数:57.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通俗心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动机与人格》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世界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求层次理论是马斯洛心理学说的精髓,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书是马斯洛心理学说的奠基之作,其主要是围绕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的。该书包含了马斯洛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发问和早期探索,它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关于人性的观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存在心理学探索》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世界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要著作。   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独创又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动机理论为支撑,对人类本质行了全面且精彩的设想,证明人类具有爱的能力、高尚的品质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追求美好的价值观和愿望。 马斯洛结合多年搜集的临床资料,以满怀激情、鞭辟里的文字,通过对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等对人类本质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概念的探讨,给出了促、保持并恢复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本书影响深远,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举足轻重,还被广泛应用于人文思想、社会理论和企业管理等领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世界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马斯洛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这个概念,还自述性地解释了为何始研究自我实现,为读者展现了大师的思想历程。   除了自我实现,书中探讨的内容还包含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观。   本书的特色是从心理学家的角度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大师的思想魅力,还能通过学习书中的心理学观来解决个人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如何管理创造性人才等。<br/>【推荐语】<br/>  ◆这是一套三册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重要作品。包含《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流传较广的是包含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套书除了“需求层次理论”,还深探讨了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奠定了亚伯拉罕·马斯洛作为第三代心理学重要创者的地位。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代心理学是弗洛伊德创的精神分析,第二代心理学是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正如马斯洛自己所说的那样,其心理学说主张的基础是“实验性研究、少量证据、个人观察、理论推导、纯粹直觉”,具有鲜明的基于假设和可证伪特。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后马斯洛时代的心理学分支研究方向。   ◆ 马斯洛晚年思想有一个明显的转向,即向哲学的转向。为什么会这样?马斯洛发现心理学研究很难与一些哲学问题完全剥离来。正因为马斯洛的这一敏锐察觉,他的这一新的研究转向及其成果扫除了后继者在心理学研究中遇到的哲学障碍。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行为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权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社会测量理论的五大理论支柱之一。这套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回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形成脉络,引导我们一探这一重要思想理论的究竟面貌。   ◆ 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而马斯洛则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br/>【作者】<br/>  亚伯拉罕·马斯洛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管理学大师、第三代心理学的创者。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在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受教育。在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之前,他在布鲁克林学院担任教职14年。1967—196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新的心理学派,冲着当代西方的心理学体系,相对于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思潮”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三思潮”。<br/>
目录展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动机与人格

前言

致谢

第1章 对科学的心理学理解

一、科学家的心理

二、对科学的心理学理解的某些意涵

第2章 科学中的问题中心和方法中心

一、对于技术的过分强调

二、方法中心和科学正统

第3章 动机理论的前言

一、作为完整之人的个体

二、饥饿感作为一种范式

三、手段和目的

四、欲望和文化

五、多种动机

六、动机状态

七、动机的关系

八、驱力列表

九、动机生活的分类

十、动机和动物材料

十一、环境

十二、整合

十三、非动机行为

十四、实现的可能

十五、现实的影响

十六、对健康动机的认识

第4章 人类动机理论

一、导言

二、基本需要

三、基本需要的深层特点

第5章 心理学理论中基本需要满足的功能

一、满足一个需要带来的一般结果

二、学习与基本需要的满足

三、需要满足和性格形成

四、健康满足的概念

五、其他一定程度上由需要满足所决定的现象

六、满足带来的病理

七、高级需要的机能自主性

第6章 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

一、重新检视本能理论

二、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

第7章 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

一、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

二、这种区分的影响

第8章 心理病理学和威胁理论

一、剥夺、挫折、威胁

二、冲突与威胁

第9章 毁灭性是似本能的吗

一、动物材料

二、儿童材料

三、人类学材料

四、一些理论思考

五、临床经验

六、内分泌学、遗传学等的材料

第10章 行为的表达性成分

一、应对和表达

二、释放和宣泄、未完成的行动和保守秘密

三、重复现象,顽强、不成功的应对,戒瘾

四、神经症的定义

五、灾难性崩溃与无望感

六、身心症状

七、作为表达的自由联想

第11章 自我实现者:一项心理健康研究

一、自序

二、被试与方法

三、材料的聚合与呈现

四、对现实更有效的感知以及与现实之间更舒服的关系

五、接纳(自我、他人与自然)

六、自发性、简单性和自然性

七、问题聚焦

八、疏离的品质与对私密的需要

九、自主、独立于文化和环境、意志和积极作用

十、持续更新与欣赏

十一、神秘体验与高峰体验

十二、亲社会

十三、(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十四、民主的性格结构

十五、手段与目标间的差异,善与恶之间的辨析

十六、哲学而善意的幽默感

十七、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十八、对教化的抵抗;超越一切特定文明

十九、自我实现者的不完美之处

二十、价值与自我实现

二十一、自我实现的二元消解

第12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一、爱与性之间的首要特质区分

二、自我实现爱情关系中的防御消解

三、爱与被爱的能力

四、自我实现者谈性

五、关爱、责任与需要的集结

六、健康恋爱关系中的娱乐和愉悦

七、悦纳他人的个体性与尊重他人

八、终极体验之爱:钦佩、惊奇、敬畏

九、超脱与个体性

十、健康恋人的绝佳品位与感知

第13章 对个性与共性的认知

一、序言

二、注意中的类目化

三、感知中的类目化

四、学习中的类目化

五、思维的类目化

六、刻板化以及非整体论理论化

七、语言和命名

第14章 动机及目标不明的反应

一、相对非动机反应的案例

二、艺术

三、欣赏,享受,惊奇,热情,鉴赏力,以及终极体验

四、风格与品位

五、游戏

六、意识形态、哲学、神学、认知

第15章 心理治疗、健康及动机

一、一些现象:来自心理治疗视角以及人际关系需要满足中的个人成长

二、心理治疗: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心理治疗的效果

四、心理治疗与美好社会

五、各司其职:现代心理治疗中的实训和理论

六、自我治疗与认知疗法

七、团体治疗与个人成长团体

第16章 常态、健康与价值

一、常态的定义

二、常态的新概念

三、新旧概念的差异

四、人类的内在天性

五、良好条件的定义

六、心理乌托邦

七、环境与人格

八、常态的本质

附录一 积极心理学取向引发的问题

一、学习

二、感知觉

三、情绪

四、动机

五、智力

六、认知和思维

七、临床心理学

八、动物心理学

九、社会心理学

十、人格

附录二 整体、动力、有机理论,整合性动力学

一、心理材料和方法的本质

二、整体动力学观点

三、综合体这一概念的定义

四、人格综合体(综合体动力学)的特性

五、人格综合体的组织

六、综合体之间的关系

七、人格综合体以及行为

八、综合体材料的逻辑和数学表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存在心理学探索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心理学的更大应用范围

第1章 引言:健康心理学探索

第2章 心理学能从存在主义者那里学到什么

结 论

第二部分 成长和动机

第3章 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1. 对于冲动的态度:排斥冲动与接受冲动

2. 满足的差异效应

3. 满足的临床效应

4. 不同类型的快乐

5. 可达成的(暂时的)和不可达成的目标状态

6. 物种共有目标和个体独特目标

7. 对环境的依赖性和独立性

8. 有私欲和无私欲的人际关系

9. 自我中心和自我超越

10. 人际心理治疗和个人内在心理学

11. 工具性学习和人格改变

12. 以匮乏为动机和以成长为动机的感知

需求之爱和非需求之爱

第4章 防御和成长

第5章 对认知的需求和恐惧

害怕知识,逃避知识:认知的痛苦和危险

减轻焦虑和促进成长的知识

回避知识与逃避责任

总 结

第三部分 成长和认知

第6章 高峰体验中对存在的认知

高峰体验中的存在认知

重新定义自我实现

外部效度问题

高峰体验的后效

第7章 高峰体验是强烈的身份认同体验

结 语

第8章 存在认知的一些危险

存在认知的危险

结 论

第9章 对标签化的抵抗

结 论

第四部分 创造性

第10章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初级、次级、整合的创造性

结 论

第五部分 价值

第11章 心理学数据与人类价值

自由选择实验:内稳态

基本需求及其序列层级

自我实现:成长

成长和环境

“本能”理论

控制和限制的问题

退行力量:精神病理

第12章 价值、成长、健康

定义人性

成长价值、防御性的价值(不健康的退行)、健康退行的价值(“滑行”价值)

存在主义人类困境

作为可能性存在的内在价值

揭示疗法是否有助于发现价值

第13章 健康是对环境的超越

结 论

第六部分 未来的任务

第14章 成长与自我实现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命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第一部分 健康与病态

第1章 人本主义生物学探索

优良样本和“成长尖端统计学”

人本主义生物学和良好社会

良好样本是代表全人种的选择者

身心相关关系

道家的客观和传统的客观

大问题的问题

预测未来

第2章 神经症——个人成长的一种失败

熔接词

完满人性

人性萎缩

主体的生物学

内部信号

约拿情结

第3章 自我实现及其超越

引向自我实现的行为

治疗的态度

第二部分 创造性

第4章 创造性态度

第5章 对创造性的整体认识

第6章 创造中的情绪障碍

第7章 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普遍的需求

新的教育理念

第三部分 价值

第8章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

第9章 存在心理学简说

一、存在心理学的定义(论题、议题、研究范围)

二、《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所用“存在”一词多种用法的简要说明

三、存在价值(对高峰体验中所见世界的描述)

四、以可测形式呈现的、说明存在价值含义的操作定义

五、存在爱怎样能带来无偏私、中立、超然、更明晰的状态

六、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选择存在价值

第10章 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

第四部分 教育

第11章 知者和所知

人格的分裂

男性和女性

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的认知

自律和同律

完整的功能,自发性,存在认知

第12章 教育和高峰体验

第13章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内涵

第五部分 社会

第14章 社会和个体中的协同

协同概念的发展及其定义

原始社会中的高协同和低协同

我们社会中的高协同和低协同

个体中的协同

第15章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

第16章 锡南浓与健全心理

第17章 关于健全心理管理

第18章 低级抱怨、高级抱怨和超越性抱怨

第六部分 存在认知

第19章 论纯真认知

第20章 再论认知

存在认知与缺失认知的特征比较

纯真认知(作为存在认知的一个方面)

第七部分 超越与存在心理学

第21章 超越的种种意义

第22章 Z理论

超越者与仅仅健康者的区别(程度上的)

结 语

第八部分 超越性动机

第23章 超越性动机理论: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