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明史(第3卷):古代远东法
¥73.68
古代远东法是与“古代近东法”、“古代西方法”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具有较为独立的地域范围和文明发展的特色。 本卷主要研究隋唐之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明。中国法律文明经历了从夏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演化,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文明成就,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日本、朝鲜、越南充分吸收了中国文明的成果,形成了十分相近的法律文明样式,同时又保有自己的特色,如日本的“神道法律思想”等。古代印度法律除了具有东方法特征外,还有自身特色,如与宗教紧密结合、“种姓”身份等级制等。本卷中国部分写作主要以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简牍为资料,结合传世文献稽考钓沉。日本、越南部分,以日语、越南语文献为基本资料行研究。而朝鲜、印度部分则以英语资料为基础。 古代远东法的研究,为我们认清古代东方法律文明的发展脉络、理解东西方法治文明不同演路径以及其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刑法学的向度(第三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周光权刑法学研究系列)
¥70.80
刑法学的向度
身份与契约:中国传统民事法律形态
¥70.80
导论 编文化根基与传统民法 章 小农经济的社会结构 节 小农经济概述 第二节 小农经济与传统中国的民事法律 第二章 “义”、“利”之辩及其影响 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义利观 第二节 传统义利观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第三章 政治结构与法律体系的双重影响 节 政治体制与传统民法 第二节 法律体系与传统民法 第二编传统民事法律形态分述 第四章 家族——国与家的中问形态 节 家与族 第二节 家族制度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家族法 第四节 家族法与国家法 第五章 婚姻——“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节 婚姻的语义学剖析——对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字面解读 第二节 传统婚姻的历史形态与制度嬗变 第三节 古代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对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深层解读 第四节 传统结婚制度 第五节 传统婚姻中的夫妻关系 第六节 纳妾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六章 继承一一身份与财产的二重性 节 传统继承法的特点 第二节 身份的继承——宗祧与爵位继承 第三节 财产的继承 第四节 女性的继承权 第七章 中国古代财产权的法律形态 节 官方成文法 第二节 民事习惯法 第三节 官方法律制度与民事习惯法的融合 第八章 家族制度下的财产权观念和财产权制度 节 儒家文化与财产权观念和制度的关联路径 第二节 家族制度对古代中国财产权制度的影响 第九章 户的民事主体性 第十章 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形态 第十一章 永佃制 第十二章 合伙制度 第十三章 担保制度 第十四章 契约制度(上) 第十五章 契约制度(下) 本卷后记
刑事审判与笔录中心主义
¥70.40
本书是对笔录资料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占据中心位置现象的思考和改建议。全书围绕这一问题,细致考查了笔录资料的证据力和审判的公正完善性、证人出庭必要性等技术、程序问题,对改笔录和证人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提出了建议性意见。全书共分5章,约20万字,收西政文库青年篇。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我国矿产资源法修订研究
¥70.40
一部分析全球矿业大势、借鉴国外矿法经验、建言矿法前瞻修订、推动绿色矿业制度安排的资政之作;一部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观念创新、内容全面、研究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2022)
¥69.90
人民调解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书为论文集,主要涵盖“人民调解理论研究”和“人民调解实务探索”,包括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传统文化与调解文化的双重互嵌、医疗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商事调解法的必要性等。主要读者为人民调解员和基层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等。
为法律科学而斗争:法理论论文选
¥68.80
本书收录了8篇康特洛维茨在法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文:《为法律科学而斗争》(1906)、《论正确法学说》(1909)、《法律科学与社会学》(1911)、《法律科学的时代》(1914)、《自由法学说前史》(1925)、《法律科学方法论概要》(1928)、《对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批判》(1934)、《法的定义》(1938)。这些论文基本囊括了康特洛维茨在法理论方面的所有重要代表作,较为完整地勾勒出了自由法运动/自由法学说的基本主张、基本框架、发展脉络、法律科学观与法律实现主义的关系、法概念主张等各个方面,可以被视为“自由法运动”的代表性论述。
数据主权与安全:跨境电子取证
¥68.60
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以领土范围为标准的管辖界限逐渐模糊,近年来各国在刑事侦查中收集电子数据时跨越传统国家疆界的现象屡见不鲜。以美欧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跨境电子取证制度方面的转型与发展尤其引人著目,其以长臂管辖等方式展的电子取证对我国数据主权与安全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我国的数据出境管制制度需要更具针对性地予以应对。与此同时,我国在传统的刑事司法协助框架下展的电子取证面临效率相对低下的困境,侦查机关展的单边跨境电子取证也存在国际法上的风险,这些问题均需给予法理和制度层面的及时回应。
刑事程序中的透明性与正当性——摆脱对抗制的教条
¥68.60
来自英美法系的对抗制理念在我国风靡一时。关于何谓“正当程序”,一些对抗制教条逐渐演化为流行叙事,然而其理论预言却时常与我国的司法实践结果相悖。为了理清上述悖论,本书就相关机制行功能比较研究,并以之为样本检视上述教条在中国是否成立。为了跳出对抗制的论证循环,本书采检察视角,以各国检察官的程序角色和功能作为考查其刑事程序基本宗旨的主要切面,并从比较法律文化和法律史的角度寻根溯源,发现流行的对抗制教条不但在中国难以成立,即便在其发源地也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由此推论:我们应将刑事诉讼程序定义为对真相的官方调查程序,而不是平等的非中立律师之间的私人争端;因此应强调检察官的中立性和主导作用,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内部透明性。
Business Law in a Minute 秒懂经济法
¥68.60
本书以全英文的方式写作。结合国家**颁布的经济法领域的法律法规,在保证**性、趣味性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叙事方式,将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和实操重表述出来,同时配上法条,增加图书的指引性。此外,本书还插了配套的漫画,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本书可作为律师、公司法务人员等法律从业者快速、高效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材料,也可以作为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公司管理人员、会计等工作者的学习读物。
现代性与中国时刻——“东方明珠大讲坛”讲演录(第2辑)
¥68.00
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明珠大讲坛”十场讲座的内容汇编:第十一讲《法律与概率》探讨了在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的现代社会,追求确定性的法律将不得不对概率问题行处理;第十二讲《抗日战争的国际视角和现代意义》揭示了中国抗战所面临的社会组织效能和社会治理不足的问题,亦强调抗战是中国从传统国家转向新型民族国家的重要环节;第十三讲《1840年以来的中国时刻》聚焦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庚子之变等历史时刻,讲述了1840年以来中国如何走近代以及近代与当代之间存在何种内在关联;第十四讲《<民法典>的实施与新闻传播法研究的过去和未来》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关键时期的背景下,讨论了《民法典》相关条款中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概念;第十五讲《两大法系背景下的作品保护制度》指出我国《著作权法》杂糅了英美法系的“版权”理念和制度,没有准确反映大陆法系“作者权”以人为核心的传统,对中国作品保护制度的未来持以审慎放的态度;第十六讲《大道之行》分析了决定现代福利国家建构的关键因素,包括现实的财政基础、该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与官僚体制的动员能力;第十七讲《宪法的性质》围绕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问题展充分对话,拓展了我们对宪法性质理解的广度与深度;第十八讲《从西方经典发现中国镜像》回顾了孟德斯鸠、伏尔泰以及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理解,从这段中西交流史中提出了“文明互鉴”的命题;第十九讲《法学知识的演与分化》立足知识论的“元科学”立场,深分析了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关系问题;第二十讲《思而在》围绕“法律职业伦理的特殊性”展了层次丰富的论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职业伦理在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汉代监狱制度研究
¥66.00
经过艰苦的努力,对汉代京师、中都官、郡国县乡和军队中的各种监狱组织及其职能、管理情况及历史渊源与演变做了仔细地考察和论证,以期还原历史真实,并在考证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总结出了汉代监狱制度的历史特征与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例如当时监狱的普遍设置与规范化,其种类的复杂性,监狱功能的混杂性与“诏狱”设置的随意性等等(详见后文)。完成这项工作不仅揭示和说明了汉代监狱的复杂类型与各自的职能,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社会影响,使我们对相关领域的了解更为清晰和深入,还可以通过分析两汉狱政的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今天国家制订有关法规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
实质犯罪论(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实质刑法系列)
¥65.80
实质犯罪论(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实质刑法系列)
人格权法通义
¥62.40
《人格权法通义》包括绪论和本论。绪论阐述人格权法的概念和特,人格权法的历史发展,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人格权编与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等的关系,以及《民法典》规定人格权编的重大意义。本论根据《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的体例展,分为一般规定和具体人格权两部分,根据人格权法的理论体系、制度原理、*新研究成果和司法实务经验,对人格权编的规定逐章、逐条行说明。本书作者全程参与《民法典》立法编纂过程,了解人格权立法情况,对人格权法的研究历时三十余年,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有独到见解。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的依据和立法的背景说明,阐释准确,说明具体,深浅出,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既可作为法律专业学习人格权法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研究和适用人格权法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作为维护自己人格权的指导书。
中国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模式研究
¥61.36
自2009年起,在“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理念的指引下,首都师范大学社工系教师和学生团队在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领域行了深而广泛的实践探索,本书是系统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社会工作嵌少年司法的理论研究;各地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模式研究; 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案例研究。本书对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多年里全国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成效,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既有对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又有理性的思考与提炼,彰显了所有研究者和实践者对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热情与努力。
费城抉择:美国制宪会议始末
¥59.99
1787年夏,美国费城。在那个漫长炎热的夏季,一场原本只为修补旧条例而召的大会,结果演变成要制定一部闻所未闻的宪法。55位代表,平均年龄不到43岁,来自12个立场各异的邦,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激辩四个多月,他们几乎对任何一个议题都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正是在这种近乎绝望的气氛里,会议缔造出世界上*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这部宪法历经200多年几乎没有什么改动,只是增加了27条修正案,不啻为一个奇迹。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
¥59.99
本书深研究了人工智能对法律制定、法律应用所带来的众多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部分探讨了规制人工智能的相关基础理论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在数据保护上,立法者有义务规范国家对数据的处理,规范人工智能的使用,从而尽可能保护基本权利。在个人自决上,应通过直或间的法律手段予以回应自动决策系统的巨大风险。在透明度上,建议借鉴相关不透明决策系统的规制经验。在反歧视上,需要从因果关系证明、弱势群体概念等内容出发,对法律行部分调整。在法律人格上,当智能代理人承担类似老练仆人的功能时,就可以视为法律主体。第二部分从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领域出发,在具体场景中探讨人工智能的规制,并探讨了以下问题:在社交媒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工具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在法律科技中,重新构建法治并将其嫁到技术之上的问题。在行政决定中,建立与机器学习算法相适应的内在规则问题。在智慧执法中,可问责性、非歧视以及法律执行问题。在金融市场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难题。在公共治理中,确定人工智能系统准则的问题。在税收程序中,从风险管理系统的角度研究完全自动化税收程序的问题。在医疗保健中,作为医疗器械的学习机器在监管中的角色、使用人工智能医疗系统时的医患关系及责任问题。在竞争法中,人工智能会产生的默契合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卡特尔化的系统性倾向等问题。
成为更理性的人:法律如何实现正义
¥59.90
面对复杂的法律,大众往往是困惑无知的,这本书不是具体的法律实践指导,而是以立法者视角提供给普通读者法律的基本架构、生成逻辑和运行机制,让大众能够了解法律是如何运作的,遇到法律问题能够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本书想解决的问题:什么是法律?在这个问题的回应上,作者并没有用法理学、法哲学的佶屈聱牙的名词来解释,而是试图提供一本简明的门读本。
曹宁说法:不一样的<民法典>解读
¥59.90
学好《民法典》,生活少风险。你这一生,逃不出《民法典》的规定,即便你隐居在深山老林,你也可能因为种地毁坏环境而民事侵权,即便你一无所有,你挂了后也得按法律规定走,不然那边都不能收。这《民法典》啊,不学真不行! 本书的内容包括、婚姻家庭、继承、合同、侵权、物权等内容。 如果你踏入了不幸的婚姻,你可能会伤心,但这并不可怕,心伤了会慢慢恢复,可怕的是伤钱,钱没了那可真回不来了。你说我没钱,那你可以背债啊,背着债务离婚,那比钱没了还让人难受。如何离婚?怎么分财产?出轨怎么办?孩子会归谁?这些问题我都给你准备好了,现在学习,早晚有一天会用上——因为你的朋友啥的可能会需要,开个玩笑。 如果你侥幸逃过了婚姻,那么你也要看这本书,因为你逃不过死亡,继承的法律在等着你,即便你挂得了无牵挂,那你生前还是得看这本书,邻里纠纷、物业纠纷、侵权赔偿、合同纠纷,哪样你可能都会遇到,这本书就是你的护身符。 此外,本书中还包括劳动法律、刑事法律等内容,你说《民法典》解读怎么还包括这些内容呢?不都说了嘛,是不一样的《民法典》解读啊! 建议晚上睡前读,有一定的助眠效果。
权力的边界
¥59.80
《权力的边界》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赵宏教授的法律随笔,以近年的时事新闻引,普及公权与私权的界限。 "对个人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法律说到底,真正关心的是每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行政法作为"小刑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给孩子起名"韦我独尊"是否寻衅滋事?能否通过穿衣立法,以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网暴事件背后的平台是否有责任等。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从行政法视角切普法,是法治科普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权力的边界,就是个人自由的边界。
法律通识
¥59.80
《法律通识》是中国政法大学李红勃教授撰写的法律通识读物。全书通过法学导论、法律的基础原理、法律体系等视角,以18堂法学启蒙课,系统介绍法律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建构法律学习的底层逻辑。每个章节融合经典判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生活事件相互结合,展现法律的现实意义。通过法理、情理深分析,引发思考与感动,不仅让读者了解法律知识,也能对法治精神更加认同。 李红勃教授致力于法理学研究,并经过常年的法治专栏写作训练,能够将专业知识行通俗化讲解。本书不仅适于法律人士,更适用于普通人学习法律常识的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