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制造2025
¥22.00
《图解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行动纲要或实施意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了能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介绍当前各国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精神,以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文件的主要思路、发展重和政策举措,特地编撰了这本《图解中国制造2025》。 《图解中国制造2025》共分为综合篇、国际篇、工程篇、东部篇、中部篇和西部篇六个部分。其中,综合篇着重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国际篇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七个国家新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工程篇介绍了“五大工程”实施指南的主要内容,东部篇介绍了北京、河北、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和上海十个省(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中部篇介绍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西部篇介绍了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七个省及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 《图解中国制造2025》适合各级政府及企业管理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金融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等相关方面的人员阅读。
大国重器(全彩)(不提供光盘内容)
¥22.00
由工信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我国部大型高清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于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成功播出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 为进一步总结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以及立体化记录和传播为实 现中国梦、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我们在纪录片的基础上编著出版了同名图书《大国重器》。 本书共分为7章,前6章以《大国重器》6集纪录片为主线,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和普通的产业工人生动地展现在书中,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为与纪录片互补,书中对18位企业家典型做了深度访谈,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第七章全面展示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策划制作过程,把我们带入《大国重器》创作时,那一幕幕、一桩桩鲜为人知的往事。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社会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公共经济学》案例
¥22.00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社会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公共经济学案例》收录了编者近十年来给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及MPA讲授《公共经济学》课程使用的教学案例。案例共分为福利经济与外部性、政府经济职能、公共物品及其提供、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公共选择、公共支出与预算、税收与国债、政府经济管理宏观政策、政府失灵及其解决等九个主题。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反映出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社会治理的理念与实践。
谁制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孙立坚谈中国经济
¥22.00
金融危机之后,外需不振,从贸易顺差急速下降即可看出。由此,改革国内市场,释放国内需求成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如何改革国内市场?《谁制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孙立坚谈中国经济》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是:从宏观调控角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反垄断,在稳定基本物资价格,防止通胀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行大胆的创新,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中心的建设。而在中国国内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结构的平衡。如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不恰当的行业,忽略了金融创新的风险,就很有可能会滋生“房奴”、“车奴”和“卡奴”的现代病!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第二版)
¥21.99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与《叙事经济学》一道,构成了其以行为经济学为主体的学术思想。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房地产行业是如何泡沫化,而引发市场崩溃的。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不断高企的房价使得人们非常自负,大多数人,包括评级机构在内,都认为房价不可能下跌。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导致人们对于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高额债务视而不见。房地产泡沫,以及促使泡沫产生并扩大的心理因素,是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席勒认为非理性繁荣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源,也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的症结。如果人类不抑制自己的本性,就会催生经济泡沫,也会被泡沫破裂伤害。人性的本能缺陷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管理风险,由此才引发了金融危机。 面对这次巨大的危机,席勒提出了应对危机的短期解决方案,以及防范下一次危机的长期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各项措施使经济重归正轨只是权宜之计,长期的变化应该使得金融体系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作得更好。他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方案,包括创建新型的经济测量单位,预防人们产生“房价不会下跌”这样的错觉,以及为政府融资提供更好的方式,设计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等。他认为,应通过一系列针对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抑制泡沫,防范金融风险。
卧底经济学.2
¥21.99
谁会是我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求职时,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 家庭煮夫和女强人的婚姻组合会幸福吗? 取消零用钱和屁股,哪种方法更适合于管教调皮的孩子? 血汗工厂应该被取缔吗? “门当户对”依然是婚姻幸福的条件吗? 在脑洞大的经济学家面前,来自全球的《金融时报》专栏的拥趸们表现得肆无忌惮,他们将自己*私密、*棘手的关于生活、家庭、婚姻、性、子女教育、遗产继承等问题一股脑地倾倒出来。 潜伏在生活中、具有多重身份的卧底经济学家,用*权威的经济学观和*锐的经济学理论,将困惑读者的棘手问题一一化解。一问一答之间,充满了“利益*化”的完美色彩,让读者轻松学会用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博物经济学与心理经济学化解生活难题的技巧。
啤酒经济学
¥21.99
综观历史,从推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走农耕社会,到支撑大不列颠帝国远征,再到如今精酿啤酒的迅猛发展,啤酒的生产与消费对当地、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政治、经济生态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书讲述了历史上的种种故事,探讨了推动啤酒市场走向工业化、集中化的关键创新。 啤酒经济学,就是文明史经由这种古老饮品的棱镜折射出来的东西——有商业、军事、科学、市场和创新,有全球化也有反全球化。它追溯了啤酒一万多年的悠久历史,从早期作为重要营养来源,到如今成为世界上销量巨大的酒精饮品。从经济学角度结构啤酒历史,此书展现了酿酒技术引发的创新与变革,揭示了啤酒如何诠释世界。 啤酒推动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走农耕文明。啤酒花的出现、商业化酿酒的发展和税收政策的变化等许多创新,都在关键时刻塑造了西方文明。回顾历史,许多塑造现代世界的事件背后,都有啤酒税的身影。啤酒税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税源,在战略上用于巩固政权、激发或抑制创新、发动战争。
体验奇妙的经济世界
¥21.99
该册为“金钥匙”财商教育系列青少年阶段之一,主要让孩子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分析,逐步认识和理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资源与配置是如何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在社会个部门和各个领域的交换中创造出社会财富的,并且由此认识到市场、货币以及贸易在经济运转中的重要作用。 系列书介绍——该系列分为儿童和青少两个系列,针对当前中国青少年和儿童财商意识缺乏的现实,结合国外财商教育的丰富经验,依据青少年和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打造的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青少年和儿童财商读本。 本系列“青少年财商系列”在此基础上,旨在培养青少年较为深入地认识一些经济规律,熟悉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逐步把财商智慧应用到创新、创业的生活理念之中。
卧底经济学.4
¥21.99
本书将带你来一次对宏观经济学世界诱人而生动的探索旅程。 全球金融动荡,经济学不再受人冷落。从政治家到对冲基金经理,再到中产阶级个人退休账户持有人,每个人都有必要关注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及其原因。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畅销书作者蒂姆?哈福德在这本揭秘宏观经济学的新书中,抛了故事、炒作和专业术语,揭示了世界经济运行的真相。他运用讲故事的智慧和经济分析的思路,清晰地揭示了新闻头条背后的真相,告诉我们为什么都应该关心宏观经济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它。
宏观经济学(微课版)
¥21.90
本书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其中包括国民收核算与决定理论、现代货币理论、IS-LM分析、AD-AS分析、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货币政策。 本书内容简明、案例新颖、知识拓展类型丰富,关键知识提供视频,广大初学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方便学习。本书既适合作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经管类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中国道路与蓝领中产阶级成长
¥21.80
中产阶级并非仅仅来自于受到高等教育的、从事白领工作的人群。蓝领中产阶级是指从事劳动工作的雇员,由于工资水平的上升而加入城市的中产阶级。在发达国家中,中产阶级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蓝领。历史已经证明,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国家的发展与竞争力取决于有技能的劳动力。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呼唤更多的“新蓝领”,应该调整教育机制,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壮大中国的“蓝领中产阶级”。
罗马:拜占庭经济史(上下编)
¥21.80
本书对罗马共和国盛期到拜占庭帝国灭亡期间的社会经济变迁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作者的一系列观。这些观包括: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贯穿罗马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线索;罗马共和国的兴盛和罗马帝国的兴盛所依靠的是乡村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的支持,然而晚期罗马帝国却使自耕农和工商业者备受、剥夺,终于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继续存在并且一度中兴,除了由于罗马帝国东部地区一直比较稳定而外,更由于从公元7 世纪起政府陆续调整了经济政策;拜占庭帝国终仍然难逃覆灭的命运,同样是因为后来毁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使乡村中的小土地所有者和城市中的工商业者相继破产或逃亡,从而兵源和税源都枯竭了。奥斯曼帝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举摧毁拜占庭帝国的。
信息技术经济学
¥21.80
技术经济学是中国自主创立的一门大交叉科学,它有自己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且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技术经济既是“技术”的“经济”问题,又是“经济”的“技术”问题,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问题的学科。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寻找技术经济的客观发展变化规律,寻找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合理的发展和应用关系。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通用目的技术,信息技术更多的是通过作用于人的大脑而发挥作用效果。因此,基于传统的通用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信息技术经济问题难免存在一些局限。 张才明所著的《信息技术经济学》在大的技术经济学科属性下,参照技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征,研究并提出了信息技术经济学的整个框架和内容体系,包括信息技术经济学概论、理论、方法和应用四个部分。《信息技术经济学》还研究了信息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以及软件技术经济问题。 《信息技术经济学》的出版为创建技术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一一信息技术经济学提供了参考和尝试,填补了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空白。信息技术经济学的产生,扩大和延伸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空间,尤其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领域的特殊问题,以及具有信息技术特征的信息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对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这些既丰富了技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对提高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21.80
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华民族精英“放眼看世界”,向世界寻求古老中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灵丹妙药,涌现出一大批中国主题的经典著述。
中国纳税实务指南:行业纳税指南
¥21.76
《中国纳税实务指南》丛书分为4册,分别是《中国纳税实务指南——行业纳税指南》《中国纳税实务指南——税收管理指南》《中国纳税实务指南——税收政策指南》《中国纳税实务指南——特定事项纳税指南》。每册指南均采用问答形式,对税收政策行提取和归集,并注明所依据文件的名称、文号及失效废止状态。 本书归纳整理了交通运输、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销售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农林牧渔、采矿、电力能源等12个行业的税收政策。
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地产入门培训一本通
¥21.71
本书结合*的房地产政策法规编写,全面讲述了房地产行业重要、常用的四部分基础知识,包括房地产及其产权基础知识,房地产发全过程基础知识,房地产交易与营销基础知识,房地产规划与建筑工程基础知识。本书编写脉络清晰,便于读者快速查阅所要了解的内容。本书是为房地产从业人员快速门而编写的实效、简练、全面的培训书籍,适合房地产相关企业和单位用于员工专业知识培训,也适合读者自学阅读。
整合思维
¥21.60
《整合思维》是著名商业思想家罗杰·马丁教授总结十多年商业咨询经验的经典力作。马丁教授深度采访了宝洁公司CEO雷富礼、四季酒店创始人伊萨多·夏普、红帽软件创始人鲍勃·扬、IDEO设计公司CEO蒂姆·布朗等多位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揭示了领导者致胜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能够同时处理两种对立观点,并在综合各方优势的过程中取得突破。 很多商业书籍关注的都是成功领导者应该怎样做,但是《整合思维》一书的关注点是成功领导者应该怎样想,并提出了整合思维的四阶段模型: 阶段1,重要因素:广泛思考各种重要的决策因素。 阶段2,因果关系:在这些重要因素中找到多维度的、复杂的因果关系。 阶段3,架构:找到足够多的重要因素和因果关系后审视全局,在整体视角下评估各个部分。 阶段4,解决方案: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马丁教授还提出,整合思维并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思维方式。只要人们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这种方法。他还系统性地提出了通过立场+工具+经验,来培养整合思维能力。
改革的逻辑
¥21.60
《改革的逻辑》内容介绍: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改革的逻辑》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各个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
¥21.60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主要从财政角度分析需求结构失衡,尤其是其中的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源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内外经济双重失衡的根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不解决,中国内外失衡问题不可能有效解决。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扩大内需,主要是居民消费需求,就一直是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但收效甚微,因为在经验上,居民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到 2010年已下降至37%以下,这远远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为什么宏观调控未能稳定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本项研究试图从财政分权、财政政策等财政角度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分析。应该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已有文献讨论的收入分配差距、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二元治理等,但从财政角度研究的文献却很少。而实际上,在中国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挤压主要源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因为在现行的分权体制和制度结构下,政府与企业更容易形成隐形战略联盟,从而形成不利于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同时,政府出于竞争压力和增长目的,更倾向于采取有偏的财政政策治理经济,而这些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对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有一定作用,但从长期看,由于受工具性约束和制度性约束,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所以不仅未能稳定和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反而使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下降。 整个研究包含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关联性,从不同角度分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财政原因。 部分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与否及其失衡程度作出判断,在钱纳里和赛奎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需求结构变化与收入转换、市场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关系等式,探究需求结构,主要是居民消费率变化的一般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模拟结果对我国需求结构变化是否偏离其变化的一般模式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给出从财政角度研究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分析框架。首先分析财政分权体制、分权制度设计与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对中国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揭示前者引起后者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而对需求结构失衡的风险传递效应进行实证描述。接着对需求结构失衡中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可能的财政解决办法进行分析,构筑居民能消费、敢消费的财政体制与政策环境。后对体制调整和政策选择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三至第五部分主要从财政分权角度考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财政体制因素。其中,第三部分主要从体制演进视角研究财政分权策略与政府财政支出意愿的关系,重点解释公共品供给不足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从地区间竞争视角研究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策略选择,重点解释竞争压力与政府财政收支决策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五部分主要从激励结构视角研究分权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行为的关系,重点解释分权制度安排对公共品提供主体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这三部分主要是对第二部分分权体制及其制度安排对需求结构主要是其中的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的深化。分析遵循的逻辑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源于公共品供给短缺,而公共品供给短缺又源于财政分权策略及其分权制度安排。 第六至第八部分主要从财政政策角度考察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财政政策因素。其中,第六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信心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信心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性。第七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信心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信心在财政政策调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消费者信心非对称变化的财政政策因素。第八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消费意愿与财政政策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消费意愿趋势变化特征及其财政原因。这三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的深化。分析遵循的逻辑是:居民消费需求高低是否除了受收入约束外还受信心约束?消费者信心与财政政策之间存在怎样的双向作用关系?消费者信心下降直接表现为消费者消费意愿的下降,在消费意愿下降过程中,财政政策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通过研究,获得了如下结论: ·在经验上,我国需求结构自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就开始进入失衡状态,其中水平偏低和下降速度过快是其主要特征。尽管失衡一直存在,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如果考虑水平偏低的历史因素,需求结构失衡程度依然在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当前需求结构失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高增长的必然结果。 ·我国分权体制下的财政制度安排是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财政原因。重新平衡需求结构,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同时确立以直接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内生平衡机制。 ·以中央政府为主导、财权划分为核心的财政分权策略是中国公共品供给相对短缺的根源。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政府公共品提供意愿,需要重塑财政体制的激励结构,从财权意识转向公共责任意识,而不是仅仅解决财政体制存在的收支不匹配问题。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地区间竞争正在由单纯的粗放式税价竞争转向财政支出竞争,财政支出竞争的结果是社会事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以及社会性支出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事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和社会性支出增长滞后,直接导致公共品供给相对不足。 ·分权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对地方财政收支决策构成了不恰当激励,造成地方政府严重的预算软约束和有偏的支出倾向。转移支付下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和行为变异,直接导致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充分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导致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不仅使低收人群体难以充分参与经济增长成果分享,而且恶化了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预期,成为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财政根源。 ·积极财政政策对恢复消费者信心作用显著,但作用效果在不同政策工具之问差异明显。扩张偏向的财政支出政策虽在萧条时期对消费者信心有显著促进效果,但主要是通过增加社会性支出实现的;而快速膨胀的行政管理费却恶化了消费者信心,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主要源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与财政政策调控策略密切相关。中国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的内需扩张政策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呈显著非凯恩斯效应。虽然财政收入政策的作用效果表现为凯恩斯效应,但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财政收入政策总体上却是紧缩的。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的作者是李永友。?
议事的科学(用诺奖经济学解密“少数服从多数是否科学”。)
¥21.60
议事,就是集体以某种方式统一意见并做出决策。毫不夸张地说,若采取别种表决方式,林肯就当不了总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不会发布;小布什就不能上台,世界局势也许就是另一番图景……使用小学水平的加减乘除我们就能发现,选定游戏规则、改动发言顺序就能影响议事的结果。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选择吃饭地、确定费用分摊、制定议事日程……这些事都有相应的科学方法来处理。本书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沙普利、阿马蒂亚·森的经典思想探析了各种议事方法的优劣,穿插以丰富的现实案例,读者从中可以一窥决策方法的力量,捕捉集体决策的智慧。
中国城市主体财源问题研究——房地产税与城市土地地租(试读本)
免费
城市是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和外溢效应,通过外溢效应幅射城市以外的地区,带动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21世纪世界正在由“城市化世纪”走向“城市世纪”,城市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研究表明,完善的财政分权制度,与政府规模、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率呈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我国在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地方财政出现了许多问题,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明显不对称,对地方财力的“剥夺”过于严重,事权与财权不相称,城市政府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如何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城市政府主体财源,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地方财政学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对完善和健全分级财政体制,确立房地产税收与城市土地地租在城市财政中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线索主要是围绕政府间财政资源的分配这一财政关系的核心问题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