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六辑)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六辑)
童岭编
¥96.60
.
命运之力:现代意大利史,从拿破仑时代到21世纪
命运之力:现代意大利史,从拿破仑时代到21世纪
[英]克里斯托弗·达根
¥96.60
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声炮响,为世界送来了现代民族主义。与法国近在咫尺的意大利半岛马上感受到了这股风潮。1796年,为了对付奥地利在意大利的盟友,拿破仑率军半岛。自此,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建构成了意大利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优先考虑的议题。 彼时,意大利半岛政治破碎。北部是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各个小邦,中部是教皇国,南部是波旁家族治下的两西西里王国,东北部还有独立的威尼斯共和国。1802年,拿破仑在半岛北部成立意大利共和国。可法国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帮助意大利建国,而是掠夺意大利的财富。1815年拿破仑倒台后,意大利重新回到四分五裂的状态。 不过,旧势力的复辟挡不住意大利民族主义的流行。威尔第的歌剧、曼佐尼的小说、莱奥帕尔迪的诗歌和阿耶兹的画作仍在启蒙着人民。马志尼等革命者仍在不断发动革命,企图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统一意大利。可是,革命不成,启蒙太慢。意大利精英终选择了由皮埃蒙特—撒丁王国领导意大利统一运动。1861年,在拿破仑三世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战争,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 然而,意大利只是实现了政治统一,并未实现精神统一。人民的民族认同依然淡薄,地区之间尤其是南北之间的裂痕并未弥合,加上工业化导致的阶级斗争等新问题,意大利并未因统一而再次伟大。为了摆脱困境,意大利滑向了对外扩张和法西斯统治的邪路,在二战中历经劫难。 二战后,意大利通过加欧共体实现了经济飞跃。如今,它是发达国家俱乐部G7的成员,拥有菲亚特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但同时,黑手党在南方依然活跃,主张分离的政党北方联盟声势日大,人们始质疑统一,意大利仍然是个未完成的民族国家。 本书紧紧围绕“意大利民族国家建构”这个主题,以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建构国家、凝聚国民的努力为主线,从拿破仑时代一直讲到贝卢斯科尼当政,书写了一首现代意大利国家从诞生到崛起、从沉沦到重生的命运史诗!
听吴晗讲史系列(套装共3册):历史的镜子+朱元璋传+明史简述(不管什么镜子,都照不出过去,只能照出眼前。通过历史的镜像,看见眼前及未来的世界。)
听吴晗讲史系列(套装共3册):历史的镜子+朱元璋传+明史简述(不管什么镜子,都照不出过去,只能照出眼前。通过历史的镜像,看见眼前及未来的世界。)
吴晗
¥96.30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历史的镜子”,下编“灯下集”,皆为吴晗在世时自选的历史杂文集。 历史学家吴晗以惊人的学力纵观数千年中国古代历史,从各个角度、层面切观察,呈现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方方面面,考证严谨精核,观独到辛辣,文笔纵横捭阖。
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
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
彼得·威尔逊
¥96.00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中国艺术史 第1卷
中国艺术史 第1卷
陈滞冬
¥95.99
  艺术史研究学者、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陈滞冬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他耗时多年创作的《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立足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历史观,以中国人的视角重新阐释中国艺术的漫长发展历程,并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及相关考古发现。   全书上迄中华先民时期,下至二十世纪初期,涵盖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类别,同时重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创作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说《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既是一部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中国艺术史 第一卷》(先秦至汉末)   本卷展现了从史前时期至公元二世纪末期,东亚大陆内部文明是如何融合、震荡,最终形成中华文化主流。包括: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商周时代特有的青铜与玉器,以及文字的诞生:契刻、铸造与手写;代表书法艺术的形成——秦汉之际的篆隶之变;绘画与绘画性的觉醒——汉代造型艺术中的线条,等精彩内容。
逐北征西 : 清帝国的“大一统”时代
逐北征西 : 清帝国的“大一统”时代
冯文鹏
¥94.99
本书讲述了 1600-1763 年间建州女真从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崛起成为“大一统”帝国清王朝这一波澜壮阔的拓史--从努尔哈赤的崛起到皇太极五征察哈尔,从顺治朝的抗俄斗争,再到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六次清准大战。 本书为普通大众所写,采用一手资料,站在全球宏观视角,将以往单一的中国古代史融世界历史。写法如抽丝剥茧,把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梳理得畅晓明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作者依托坚实的分析,破常规认知,讲述皇太极如何纠正努尔哈赤的“三大弊政”,顺治帝对俄作战如何调兵遣将,康熙帝的军队改革,均令人信服;尤其善于考察历史细节,如书中设有八旗制度专题、清军火炮等武器详解、清准大战的对阵示意图等篇章,让读者在鸟瞰大历史图景下,获得身临其境的趣味。
苏联解体亲历记
苏联解体亲历记
小杰克·F· 马特洛克
¥94.80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蕞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di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蕞后岁月。蕞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一丝氧气,但蕞终仍被脚上的镣铐拖深渊。 回顾现代国际关系史,可能从17世纪中叶到现在,我觉得很难想象,相继以俄罗斯帝国和苏联著称于世的大国在1987年到1991年间突然从国际舞台上解体并消失了,很难有比这更令人奇怪、令人吃惊,乍一看更令人费解的事情了。——乔治·凯南,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增订本)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增订本)
黄楼著
¥94.80
在安史之乱的刺激下,经过一系列演变,宦官势力最终攫取了“天子亲兵”神策军的军权。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也直促成了中晚唐宦官政治的出现。宦官集团凭借军权,立君弑君,政变屡起,波诡云谲;君主不甘受制于宦官,数次起用近幸之臣,谋诛宦官而不可得;当皇权不振之时,官僚集团也多依附宦官,或意图中兴,或朋比苟安,双方党争连绵不绝。 本书以神策军为切,以宦官政治为主线,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系统地阐释了中晚唐政治秩序的重建及其演过程,探讨宦官政治对五代及宋初国家权力结构的重要影响。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
¥94.80
明清鼎革一般是指明朝灭亡、清朝勃兴的历史过程。其中充满了意识形态、民族认同、中华宗主国认同等的崩塌与重建。在文化、制度与思想等经历了矛盾、冲突与混乱之后,新的秩序逐步形成。 发生于17世纪中叶的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亦波及整个东亚地区,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不仅如此,明清鼎革的消息通过在华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传至欧洲,引起欧洲政治、宗教、商业、文化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导致欧洲对中国观念以及中欧关系的变化。换言之,明清鼎革不仅是一次国内事件,更是一场区域政治变革事件,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个全球性事件。 以往国内外学界对明清鼎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史的框架内。本文集则提出突破国别史框架,从东亚区域史乃至全球史的视角重新研究明清鼎革。文集所收各篇论文分别从本土、周边、东亚、全球、军事、文化、双边关系等多重视角,呈现了明清鼎革对东亚乃至全球的不同影响,从而将明清鼎革这一发生在中国本土的政治事件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本论文集是从全球史、区域史看本国史的一种尝试,希望使其成为破中国史与世界史学科界限的一个典型案例。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严晓星著
¥94.80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 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 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中国铜器综述
中国铜器综述
陈梦家著 王睿,曹菁菁,田天,孙莹莹译
¥94.80
本书是作者于1947年与《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同时完成的一部关联著作。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的V一英文稿本,由王睿等四人译成中文,译稿经张长寿、王世民二先生审阅。全书共分十五章,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诸多方面,如研究方法与研究简史、地域分布与文化背景、铜器术语和器形分类、形制与纹饰、作伪与铸造、铭文、断代等,作了全面而深的论述,其中某些章节颇为精彩。这是中国青铜器研究史上,由于历史原因湮没甚久的一部著作,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田野图像——北纬34°偏北(精)
田野图像——北纬34°偏北(精)
田野图像——北纬34°偏北(精)
¥94.80
北纬34°偏北大致是长安—洛阳一线,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的区域。本书选取该区域有代表性的文化图像(如殷墟甲骨、汉代画像砖、清明上河图等),以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这一区域的典型文化图景,从文物考古、艺术鉴赏的角度,对相关图像作深解读。全书语言流畅,资料丰富,配有大量精美实物图片,有趣易读。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精)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精)
孙机著
¥94.80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是孙机先生的代表之作,本次修订,孙机先生除更正原作不确及讹误之处外,又亲手重新绘制了百余幅图片,让本书内容更加严谨,图片更加丰富,形成了*终定本,故名“修定本”。本书结合出土文物,详细介绍了汉代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内容涉及耕作、渔猎、窑业、冶铸、纺织、钱币、车船、武备、建筑、家具、服饰、文具、医药、饮食器、灯、熏炉、玉器、金银器、乐器、杂技、娱乐、少数民族文物等。书中附有上千幅汉代文物图样。孙机先生在解说这些物质遗存时,大量引用相关的史料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件物品的产生、发展及其沿革都作了系统、简明的阐述,时有独到精辟之见,本书是了解汉代物质文化生活的之作。
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
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
蒋乐平;陈明辉;王永磊
¥94.80
大约距今10000年,浙江史前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浙江迄今发现的年代*早的新石器文化是以上山遗址命名的上山文化。此后各个年代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及浙江全境。 本书展现了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面貌。从文化谱系角度,突破钱塘江南北两元体系,重构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新谱系:钱塘江时期(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杭州湾时期(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早期)—太湖时期(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回归期(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突尼斯史
突尼斯史
蒋真,李竞强
¥94.40
本书贯穿古今,较为完整地展现了突尼斯的历史画卷,涉及突尼斯早期柏柏尔文明的形成、迦太基帝国时期突尼斯的对外征服、罗马统治时期的突尼斯、汪达尔和拜占庭统治时期的突尼斯、阿拉伯人的征服和突尼斯的伊斯兰化、奥斯曼统治时期的突尼斯、法国对突尼斯的征服及殖民统治、突尼斯民族解放运动、独立之初的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挫折、本·阿里统治时期、“布瓦吉吉事件”及突尼斯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等,内容丰富,是一部系统全面的突尼斯国家通史,对于我国读者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及非洲阿拉伯区域的整体面貌有非常有益的帮助。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版)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版)
忻剑飞
¥94.40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是一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经典作品,体例宏大,叙述扎实,从希罗多德时代的前中国观时期着笔,一直梳理到19世纪世界的中国观的种种面向。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从源头上把握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原和递嬗逻辑,熔铸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的中国观的源流、演变的世界历史图景,后的结论传颂一时,即“我们即世界”。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不仅为当前世界主义和全球文化一步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确证,更为中国应以何种视角和姿态迈向世界、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讲述中国历史
讲述中国历史
【美】魏斐德;【美】梁禾主编
¥93.99
这是一部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从全球范围来解析中国历史的著作,堪称其40年中国史研究集大成之作!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诸多关键性问题,如中西方关系演变、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近代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民国时期上海地方史、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等等。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机构和人物的微考察,作者对中国的国家功能、社会冲突、现代化转型、民族主义和革命等等行了全面研究和深阐述,力图展示出中国社会结构和发展轨迹的独特性,重现中国对现代文明的追寻之路。
京都中国通史
京都中国通史
【日】内藤湖南、【日】冈崎文夫;李雨桃、熊心梅、曹京柱译
¥93.99
本书是由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及其弟子冈崎文夫写就的一部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本质上是文化的发展。根据各时代文化发展的不同内容及形式,作者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世、近世三个时期,除全面介绍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与典型人物之外,还着重阐明了各个时期的制度和文化对中国历史程的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文化扩散的波动来实现的——中国文化从中原向四周扩散,与临近的少数民族乃至周边国家持续发生碰撞和交融,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这种基于文化史观的历史分期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施展
¥92.99
《枢纽:3000年的中国》核心是要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何谓中国”。 施展在这本书中以问题为导向,超越具体学科的限制,调用地理、历史、哲学、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中国几千年的复杂历史,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在古代史的阐述当中,施展突破了常见的中原本位视角,也突破了草原本位视角,在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发现了超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一个统一的历史程,从而将中国史还原为一部体系的演化史。施展克制了任何方向的价值偏好,用中国的超大规模性这一线索,连贯地解释了中国能够维持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原因、中国在近代陷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也因此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在中国与西方 的遭遇过程当中,中国历史的一些内在动能被激活出来,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成长以及其对世界秩序的深刻塑造,获得了全新模式的深讨论,作者也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启了一系列极富建设性的思考。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欧亚备要)(试读本)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欧亚备要)(试读本)
定宜庄
免费
本书主要是旗人妇女的口述。作者认为,只有从这些获自民间妇女的资料与通常带有权力意识的和民族中心主义的正统知识的比较中,我们才可以重新认识被边缘化了的一些人物和日常事件,并找到新的意义。 本书访谈主题集中于三:一是相对汉族而言,这些有着旗人背景的妇女,对于自己出身的民族是否具有以及具有的是什么样的集体记忆;二是满族妇女的生活、婚姻、生育状况与族际通婚情况;三是辛亥革命以后这些妇女的家庭变迁和个人的生活经历。 丛书简介:  “欧亚备要”丛书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究者视作一个整体。 由于内陆欧亚研究难度大,早期的研究者要克服的障碍往往多于其他学科。本套丛书选择若干较优秀、尤急需者,请作者修订重印。这些原来分属各传统领域的著作(专著、资料、译作等)在“欧亚”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拓。
崇祯义乌县志(精)全二册--义乌丛书(试读本)
崇祯义乌县志(精)全二册--义乌丛书(试读本)
[明]周士英纂修 [明]熊人霖增修 窦怀永点校
免费
《义乌县志》的修纂,zui早有北宋元丰郑安平所修元丰《志》,其后南宋咸淳黄应龢续修咸淳续《志》,元至正中,合宋代二志,加以编订、校勘至正《志》;明有十卷之志,称古《志》,后又有十四卷正统《志》;万历二十四年二十卷之丙申《志》;崇祯十三年庚辰《志》。 《崇祯义乌县志》二十卷,由知县熊人霖在崇祯十三年(1640)时组织人员,是以万历年间《义乌县志》为底本,增补以万历之后四十余年来以崇祯年间新数据、新变化而成,反映出义乌治绩成就和崭新面貌。体例结构上,熊人霖完全继承了周士英“为类八,为目五十有三,为卷二十”的传统,类、目相同,仍计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