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
¥1.44
尽管战争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显得浓重,可上海百乐门夜总会仍然顾客盈门,热闹非凡。每当夜幕降临,霓灯初照,上海上层社会的各界人士又从四面聚集到这里,歌舞宴请,寻欢作乐。这晚,营业不多会儿,老板黑薇薇一眼瞧见赵春林从门外进来,便热情地迎了上去。
九一八事变
¥1.44
1931年,日本已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对华政策的主旨:“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坂垣征四郎是这一政策狂热鼓吹者,他在1931年3月在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发表题为《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的讲演,大肆鼓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胡说“满蒙”对日本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叫嚣:“我敢于毫无顾忌地公然向世界宣布,这是帝国的现实问题。”他把中国东北称作日本“国防的线”,认为,满蒙的资源丰富,有着国防所必须的所有资源,“是帝国自给自足所*必要的地区。”并且,开发的余地很大,他还说,“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从而,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重大的关系。”
图解不一样的日本史
¥1.09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运用简洁易懂、幽默而有趣的文字,搭配清晰的图解,运用一目了然的地图、事件和人物关联图,让您轻松读懂日本史。本书在讲解日本历史的同时,也描写了发生在历史人物身上的奇闻异事,并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起因与经过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追溯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向你展示不同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揭开你心中的疑惑:卑弥呼以巫女之身,如何能成为邪马台国女王?撒长同盟如何成为幕府兵败的主力?弹丸之国是如何一次又一次从废墟中崛起?……这一系列问题在本书中都会给予你满意的答案。
一口气读懂康熙、雍正、乾隆
¥1.00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帝王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地排除异己,赢得万民之心,坐拥大好江山。又是怎样呕心沥血地铸就了万年传颂的盛世王朝。在这漫漫的一百多年之中,他们经历了那些政治与生活上的光辉和纠葛,而那些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又有几分真假?本书带您穿越时光,去解读这段百年历史中埋藏在三位帝王人前背后的故事。
二十四史精华(第十卷)
¥1.00
《明史》是正史中的一部大书,它的卷数仅次于《宋史》,全书共计三百三十二卷,其中本纪二十四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近五百万字。《明史》的修纂时间在二十四史中为长的一部,从清顺治二年(1645)下诏纂修开始,至乾隆四年(1739)刊刻进呈,前后长达九十五年。《明史》又是继前四史之后的一部体例完备、史笔谨严的史学鸿绪家中。王鸿绪,字季友,松江娄县人,他三度担任《明史》总裁,解任归乡后,他在万氏《明史稿》的基础上略加改动删削,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完成列传部分,雍正元年完成了纪、志、表,全稿三百一十卷,这就是后来王氏子孙刊印的《横云山人明史稿》。这部《明史稿》虽然以王氏之名进呈,实际上它浸透了万斯同二十年的心血。
世界通史(第八卷)
¥1.00
《世界通史》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弧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部分。
二十四史精华(第二卷)
¥1.00
二十四史精华从《史记》到《明史》,从本纪到列传,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二十四史精华》从《二十四史》中仔细撷取精彩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力图使您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正史”的耀眼光彩。为方便阅读,我们开辟了“读史理由”、“史书名人”、“史籍典故”、“史籍简介”、“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几个版块,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辅以通俗的译文,为读者构筑一个方便快捷的读史平台。
二十四史精华(第九卷)
¥1.00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朝宋濂、王礻韦等修撰,是一部用时很短而史料价值极高的官修正史。
卑鄙的圣人:曹操
¥1.00
《卑鄙的圣人:曹操》(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服气的曹操全传) 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 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公元189年秋,曹操逃避董卓追杀,躲到老友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要谋害自己,断然砍杀吕氏全家;逃出门正好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问他猪杀好没?曹操惊愕中将热情的吕伯奢一刀捅死。
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1.00
《南史》,唐初史学家李延寿撰,共八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起宋武帝永初元年(420),迄陈后主祯明二年(589),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史事。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0
《魏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部记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原编排本纪十二卷、传九十二卷、志十卷,合为一百一十四卷。但因其有一卷再分为几卷的,故隋唐史志均作为一百三十卷,现也一般通行一百三十卷之说。《魏书》作者魏收,记述了道武帝拓拔皃于公元386年建立魏国开始,到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于公元550年灭亡止,共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精华(第三卷)
¥1.00
二十四史精华从《史记》到《明史》,从本纪到列传,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二十四史精华》从《二十四史》中仔细撷取精彩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力图使您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正史”的耀眼光彩。为方便阅读,我们开辟了“读史理由”、“史书名人”、“史籍典故”、“史籍简介”、“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几个版块,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辅以通俗的译文,为读者构筑一个方便快捷的读史平台。
二十四史精华(第八卷)
¥1.00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北宋欧阳修模仿《春秋》笔法且将五代溶而为一撰成,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世家及年谱十一、四夷附录三。全书文字简要,并补充了不少新史料,为正史中自唐朝以后的的私修史书,与《旧五代史》同为研究五代十国史的主要资料。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
¥1.00
在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中国历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奇迹有如夏夜的繁星,数不胜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智慧的无穷魅力。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得以凝聚并且繁衍不息的源泉。
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1.00
从距今170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知早的“元谋人”,到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一一秦,到威名远播的大汉,三分天下的三国,风度翩翩的魏晋,名扬天下的唐宋,软弱无能的清末,再到新中国的建立。 纵观中华五千年,那些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那些影响历史演进方向的英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历史长河波折而又蜿蜒向前的轨迹。
世界通史(第九卷)
¥1.00
《世界通史》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弧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部分。
资治通鉴(第一卷)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三卷)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五卷)
¥0.99
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傲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确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资治通鉴(第四卷)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二卷)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