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民法总则通义(修订本)
民法总则通义(修订本)
郭明瑞
¥54.40
《民法总则通义》(修订本)包括绪论和本论。绪论阐述了民法的含义、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民法总则与民法典的关系;本论则以《民法典》总则编的立法体例为线索,按照总则编的章节,根据民法的理论体系、制度原理和作者研习民法的心得体会,对总则编的条文从法解释学的角度予以逐条阐明。全书语言简明通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务解读;既可引导社会一般大众阅读理解《民法典》总则编,又能满足法律人精要学习民法总论的需要。
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制度研究
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制度研究
卢然
¥54.40
  长期以来,司法制度的相关研究集中于从技术化的角度考量司法如何实现争端解决功能,研究重心落脚于司法制度的内部。司法制度尽管在功能设定上主要指向为争端解决,作为公共机构乃至国家制度之一部分,其在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社会层面的多面相功用,主要包括促社会转型、驱动经济发展、塑造民族认同、加速国家建构、改造社会风俗等。   《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制度研究/法学文库》从整体性的社会功用视角出发,深考察分析近现代非核心西方国家如西班牙,不同类型的继受国家如智利、印度、土耳其、日本等国司法与社会转型的复杂关联,在关切领域、研究理论与观察视角上,均有所创见。
大国立法的逻辑
大国立法的逻辑
封丽霞
¥54.4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立法与其他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做好立法工作、提升立法质量是一个关乎全国人民利益的重要问题。本书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大维度解读我国立法的逻辑,不仅展现了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也阐述了当前我国立法的制度设计与实然状况,为理解、思考及改善我国的立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越南法律史
越南法律史
伍光红
¥54.40
本书对越南从古到今的法律制度发展情况行了概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越南各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分析了越南传说中的文朗国与瓯雒国时期的社会与法律形态,梳理了越南地区在南越国、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北属时期所实施的法律制度,阐述了越南立国后的封建时期国家机构设置、官制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介绍了其法属殖民地时期以及“二战”后的法律发展概况。下篇“越南现代各部门法的发展”对1945年后越南法律制度发展情况分别从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劳动法、司法与诉讼制度等不同方面行了论述。
侵权责任法通义
侵权责任法通义
郭明瑞
¥54.40
《侵权责任法通义》特: 采用注释法学的研究方法,贯通法律条文及释义,对侵权责任法行系统的学理解释。 分为绪论与本论:绪论部分对侵权责任法基本问题行精当阐述,并详尽梳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立法发展脉络;本论部分以法典条文为线索,根据理论新发展、实务新经验和立法新材料,对“侵权责任”编行逐条释明。 《侵权责任法通义》可作为法学院侵权责任法课程的教学用书、法律实务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以及普通读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务指导书。
49元5本 好的婚姻从来不是忍出来的
好的婚姻从来不是忍出来的
张荆
¥54.40
恋爱和结婚都要懂的法律小常识。     《好的婚姻从来不是忍出来的》是知名婚姻律师张荆基于《民法典》新规及司法解释的婚姻法律知识书,是送给每个女性的婚恋安全指南。     要知道,好的婚姻,不是忍出来的。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格局,提升婚姻认知,自己把握终身幸福。     在本书中,张荆律师直当代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痛,利用50个常见恋爱与婚姻场景,帮助未婚和已婚女性解决婚恋中的纠纷,通过法律案件分析和律师普法的方式给出“法律对策 心理疏导”,就处理婚恋纠纷问题提供了全方位法律支持。     阶式学习婚姻法知识,帮你正确面对从恋爱到婚姻的人生各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比如恋爱房、彩礼嫁妆、婚前投资、非婚生子、婚后财产归属、离婚程序、抚养权归属、婚外赠与等,从法律角度手把手教你规避风险,捍卫自己的合法合理权利。     电影《婚姻故事》里有句台词:“刑事律师能见证坏人的善,而婚姻律师却常常见证善人的恶。”希望这本书能带所有女性远离深渊,用法律为你的婚恋安全保驾护航。
新兴权利研究
新兴权利研究
姚建宗等
¥54.17
 当代中国的典型特征乃是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宪政建设也以其特有的模式在渐进地展开和发展,而在其中的法律制度建设以及法律制度的实践运作方面,权利的观念、权利的思维和权利的逻辑在事实上一直贯穿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社会与法律实践,并始终成为其背景、基调与底色,其典型的现实征兆乃是大量的对于“中国”而言属于“新”的权利类型的萌芽与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力求从一般理论和具体的现实权利景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转型中国社会“新”出现的各种权利类型,即各种主要的“新兴”或“新型”的权利的产生机理、存在基础、发展逻辑、基本内涵等予以初步探究和阐释。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请法学界同仁关注并认真对待我国社会“新兴”权利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同时,以此为例证希望法学界同仁将权利研究推向深入,特别是从对权利的一般而宏观的研究进入更为具体而微观的权利研究。
输出与反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域外影响
输出与反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域外影响
马小红,史彤彪
¥54.17
  本书通过详尽的考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作出了详细分析。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日本、韩国、朝鲜的影响,解读了这几个国家古代王朝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学习,还对南亚、中亚、西亚等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对于西方文明,本书从古代中世纪欧洲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关注,到中国法律文化对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响,解读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实质犯罪论
实质犯罪论
刘艳红
¥54.17
本书基于刑法教义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刑法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而展开探索,因此本书不仅仅是对刑法的一种态度和研究刑法的方法,而且是一个以刑法规范为起点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本书深受古典黑格尔法哲学(而非新黑格尔主义法哲学)和现代新康德主义法哲学(而非古典康德主义法哲学)的影响,但又对它们的法哲学立场与观点进行了基于当下时代与作者个人立场的扬弃。古典黑格尔法哲学中的辩证法以及客观主义的合理成分,新康德学派的唯物主义以及价值分析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决定了本书的应报主义、客观主义、结果无价值论、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等一系列基本学术立场,以及以实质评价为特色的实质的犯罪论等见解。新康德主义哲学中,作者尤其受其中弗莱堡学派观点的影响,强调价值评价在刑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为出发点,主张建立定型构成要件为前提、实质评价为补充的犯罪认识框架,主张实质的构成要件理论,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有责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与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为内容的二阶层体系。基于此种犯罪论体系对刑法研究范式之影响,主张我国刑法学研究应实现从经验论到规范论之转型。
2009年度中国法学研究报告
2009年度中国法学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54.17
《2009年度中国法学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简介:2009年度中国宪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刑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刑事执行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民商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报告等。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丁关良
¥54.0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著者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系统全面、品质优良为目标,追求问题导向、关注热点、把握前沿、分析深入、研究规范、论证有据、观点新颖、对策明确、重视操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多元创新。成果的学术价值已达到国内一流,但该成果也存在不足或欠缺,如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股法律障碍问题研究不够深入。
行政诉讼制度研究
行政诉讼制度研究
王振宇
¥53.40
  《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从行政审判的视角,对行政诉讼制度的许多重要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既包括对诉权保护、审理标准、裁判方式、民行交叉等行政诉讼框架性、结构性专题的研究,也包括对行政许可、房屋登记、信息公开等近年来受到司法政策高度关注的行政争议高发领域或者新类型行政领域的行政诉讼专题的研究,还包括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方向所作的宏观思考。作者紧紧抓住行政审判前沿问题,结合*理论成果,综合运用实证分析、历史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在揭示我国行政审判制度发展脉络和各种机制运转情况的同时,提出了很多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和意见,可以为行政诉讼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以及希望了解行政诉讼制度的广大读者提供重要指南和参考。
统一民事责任:原理与规范
统一民事责任:原理与规范
张家勇,昝强龙
¥53.40
统一民事责任:原理与规范
中国民事典型案例评释(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
中国民事典型案例评释(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
崔建远
¥53.40
本书选取了我国民事领域若干典型案例,行深系统的研究。通过案例指导统一法律解释与适用,保障法律安定性价值,在任何法域都是*法院*重要的职能之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同样寄予了这样的理想。指导性案例及案例库则是案例指导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在该制度当下所处的草创阶段,许多理论争议难以定论,指导性案例库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可靠的突破口。其中民事领域的指导性案例及案例库建设研究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体现于如下数据之中:全国法院一审民商事年受案总数长期高达六、七百万件以上,占全部一审受案总数之85%左右。另一方面,也体现于民事法律在法源论和法律方法论上的个性之中——民事司法不受“罪刑法定”原则的束缚,类比推理不受禁止,这些基础层面的个性决定了,指导性案例在民事领域前景尤其广阔。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20——中国法治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20——中国法治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朱景文
¥53.40
本报告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等若干角度,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法治状况行评估。
中国探望权理论研究(法律科学文库)
中国探望权理论研究(法律科学文库)
曹思婕
¥53.40
本书是关于我国探望权基本理论和立法研究的专著。 一方面,本书立足于探望权的法理基础,探讨了探望权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第一章“探望权概述”,从探望权的产生手,追溯探望权的历史发展。第二章“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从民法学视角逐一分析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分类体系中的归属,而厘清探望权与亲权、探望权与监护权的关系。第三章“探望权的属性研究”,从我国民事权利分类的视角出发阐述探望权作为身份上的请求权的理论根基、我国探望权的请求权属性以及探望权的请求与抗辩。 另一方面,本书填补了我国探望权立法未来发展的研究空白,主要包括:第四章“探望权的立法分析”,正视探望权的立法宗旨,阐明探望权的基本原则,并从探望权的法律关系手,揭示其人文精神之源及情、理、法的融合。第五章“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探望权法律制度行考察并比较分析;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我国探望权的理念重新审思,揭示制度缺憾,并指出今后发展完善的方向。第六章“构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的路径”,针对当前人们实际生活中亟待解决的探望权司法疑难,指明破解探望权制度和发展探望权救济体系的方向。最后的“结论”部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民法典》体系下对探望权立法提出有益的立法建议:以子女利益最大化为立法宗旨,以《民法典》为基础,加快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探望权的司法解释,构建完整、先的中国本土化的探望权制度体系。
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
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
主编:朱力宇 孟唯 副主编:白文桥 郭志京
¥53.40
本书按照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大纲章节编排顺序,同时兼顾刑法和民法典的编纂体例,将法律硕士联考中的核心法条列举出来,先从正面行释解分析,然后从反面找出相关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并指出各种出题思路。同时,还依据核心法条,列举了历年真题范例,提供了相关试题练习。 本书除了对刑法学、民法学、中国宪法学的重要核心法条行释解以外,还对中国法制史经典古文行了分析释解,同时对综合课中法理学的论述题予以总结概括,将经典论述题行分析释解,给出答题要。帮助考生全面复习法律硕士联考专业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8:2015—2017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8:2015—2017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
朱景文
¥53.10
本报告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等若干角度,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法治状况行评估。2017年报告来自东中西部另外9个省区市。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三年基本保持一致,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比性。
49元5本 汉唐法制史研究(精)--中华学术译丛
汉唐法制史研究(精)--中华学术译丛
[日]冨谷至著 周东平,薛夷风译
¥52.80
《汉唐法制史研究》中文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出版社和编辑。特别要感谢周东平教授对中文版的策划与推所给予的热情关心和全力支持。 我对2016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文版《汉唐法制史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遗憾与愧疚。 其一,曾为日本优秀出版社的创文社因各种原因停业。创文社是具有悠久传统的著名学术出版社,即使在东洋学领域,也出版过许多名著。随着创文社的停业,其出版物全部停刊,拙著《汉唐法制史研究》也就无法再出新版。 第二,因我个人原因,拙著日文版的粗心之误(carelessmistake )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如引用不完整、书写错误,等等。究其原因,固然由于我必须在从京都大学退休之前出版这本著作,有匆忙之间完成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我天生注意力涣散在现实中反映出来,这实在令人难堪。 周东平教授译介了在日本已经很难获得的拙著,并非常细心地纠正了我的错误。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校对所有史料,指出引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对此,我深深的感谢难以言表。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
龙飞
¥52.80
本书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微观的司法需求以及现实条件出发,认为当前我国既要建构一个各种纠纷解决制度或程序独立运行的空间,又要构建一个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相互衔、功能互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既要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要强调法治与其他社会控制之间的协调互动。目前的改革政策和地方立法无法突破缺乏法律支撑的发展困境,实现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目标亟待国家层面的法律予以支持。本书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共有六个章节,结论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问题的总结性观。具体内容如下: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具有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是其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第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法律的属性、模式、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是立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第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应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行准确定位,有效推动各部门及时、充分地做好本职工作,促纠纷快速高效地化解。第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各类解纷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的随意性较大,致使解纷组织自身发展缓慢,无法发挥其各自的积极作用。第五,纠纷解决机制的设置与衔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核心。协商和解,各类调解、仲裁、公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各有其优势。第六,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体系,主要涉及经费保障体系、人才保障和信息技术保障等。
版权法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与规制研究
版权法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与规制研究
王迁
¥52.80
本书探讨了版权法保护与规制技术措施的诸问题。包括版权法中技术措施的概念、分类,及其与纯技术意义上的技术措施及权利管理信息、数字权利管理系统的关系;技术措施受版权法保护的条件,特别是“有效性”要件;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范围,以及保护“版权保护措施”与“触控制措施”的正当性;版权法对技术措施的保护手段,也就是只禁止提供规避手段,还是同时禁止实施直规避行为;规避技术措施的法律责任及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技术措施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冲突及各种法律解决方案,以及对滥用技术措施的法律对策。本书还对完善我国保护与规制技术措施的版权立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