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2009年度中国法学研究报告
2009年度中国法学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54.17
《2009年度中国法学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简介:2009年度中国宪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刑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刑事执行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民商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报告、2009年度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报告等。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丁关良
¥54.0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著者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系统全面、品质优良为目标,追求问题导向、关注热点、把握前沿、分析深入、研究规范、论证有据、观点新颖、对策明确、重视操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多元创新。成果的学术价值已达到国内一流,但该成果也存在不足或欠缺,如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股法律障碍问题研究不够深入。
统一民事责任:原理与规范
统一民事责任:原理与规范
张家勇,昝强龙
¥53.40
统一民事责任:原理与规范
行政诉讼制度研究
行政诉讼制度研究
王振宇
¥53.40
  《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从行政审判的视角,对行政诉讼制度的许多重要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既包括对诉权保护、审理标准、裁判方式、民行交叉等行政诉讼框架性、结构性专题的研究,也包括对行政许可、房屋登记、信息公开等近年来受到司法政策高度关注的行政争议高发领域或者新类型行政领域的行政诉讼专题的研究,还包括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方向所作的宏观思考。作者紧紧抓住行政审判前沿问题,结合*理论成果,综合运用实证分析、历史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在揭示我国行政审判制度发展脉络和各种机制运转情况的同时,提出了很多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和意见,可以为行政诉讼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以及希望了解行政诉讼制度的广大读者提供重要指南和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20——中国法治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20——中国法治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朱景文
¥53.40
本报告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等若干角度,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法治状况行评估。
中国民事典型案例评释(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
中国民事典型案例评释(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
崔建远
¥53.40
本书选取了我国民事领域若干典型案例,行深系统的研究。通过案例指导统一法律解释与适用,保障法律安定性价值,在任何法域都是*法院*重要的职能之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同样寄予了这样的理想。指导性案例及案例库则是案例指导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在该制度当下所处的草创阶段,许多理论争议难以定论,指导性案例库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可靠的突破口。其中民事领域的指导性案例及案例库建设研究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体现于如下数据之中:全国法院一审民商事年受案总数长期高达六、七百万件以上,占全部一审受案总数之85%左右。另一方面,也体现于民事法律在法源论和法律方法论上的个性之中——民事司法不受“罪刑法定”原则的束缚,类比推理不受禁止,这些基础层面的个性决定了,指导性案例在民事领域前景尤其广阔。
中国探望权理论研究(法律科学文库)
中国探望权理论研究(法律科学文库)
曹思婕
¥53.40
本书是关于我国探望权基本理论和立法研究的专著。 一方面,本书立足于探望权的法理基础,探讨了探望权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第一章“探望权概述”,从探望权的产生手,追溯探望权的历史发展。第二章“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从民法学视角逐一分析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分类体系中的归属,而厘清探望权与亲权、探望权与监护权的关系。第三章“探望权的属性研究”,从我国民事权利分类的视角出发阐述探望权作为身份上的请求权的理论根基、我国探望权的请求权属性以及探望权的请求与抗辩。 另一方面,本书填补了我国探望权立法未来发展的研究空白,主要包括:第四章“探望权的立法分析”,正视探望权的立法宗旨,阐明探望权的基本原则,并从探望权的法律关系手,揭示其人文精神之源及情、理、法的融合。第五章“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探望权法律制度行考察并比较分析;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我国探望权的理念重新审思,揭示制度缺憾,并指出今后发展完善的方向。第六章“构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的路径”,针对当前人们实际生活中亟待解决的探望权司法疑难,指明破解探望权制度和发展探望权救济体系的方向。最后的“结论”部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民法典》体系下对探望权立法提出有益的立法建议:以子女利益最大化为立法宗旨,以《民法典》为基础,加快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探望权的司法解释,构建完整、先的中国本土化的探望权制度体系。
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
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
主编:朱力宇 孟唯 副主编:白文桥 郭志京
¥53.40
本书按照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大纲章节编排顺序,同时兼顾刑法和民法典的编纂体例,将法律硕士联考中的核心法条列举出来,先从正面行释解分析,然后从反面找出相关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并指出各种出题思路。同时,还依据核心法条,列举了历年真题范例,提供了相关试题练习。 本书除了对刑法学、民法学、中国宪法学的重要核心法条行释解以外,还对中国法制史经典古文行了分析释解,同时对综合课中法理学的论述题予以总结概括,将经典论述题行分析释解,给出答题要。帮助考生全面复习法律硕士联考专业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8:2015—2017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8:2015—2017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
朱景文
¥53.10
本报告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等若干角度,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法治状况行评估。2017年报告来自东中西部另外9个省区市。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三年基本保持一致,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比性。
49元5本 汉唐法制史研究(精)--中华学术译丛
汉唐法制史研究(精)--中华学术译丛
[日]冨谷至著 周东平,薛夷风译
¥52.80
《汉唐法制史研究》中文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出版社和编辑。特别要感谢周东平教授对中文版的策划与推所给予的热情关心和全力支持。 我对2016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文版《汉唐法制史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遗憾与愧疚。 其一,曾为日本优秀出版社的创文社因各种原因停业。创文社是具有悠久传统的著名学术出版社,即使在东洋学领域,也出版过许多名著。随着创文社的停业,其出版物全部停刊,拙著《汉唐法制史研究》也就无法再出新版。 第二,因我个人原因,拙著日文版的粗心之误(carelessmistake )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如引用不完整、书写错误,等等。究其原因,固然由于我必须在从京都大学退休之前出版这本著作,有匆忙之间完成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我天生注意力涣散在现实中反映出来,这实在令人难堪。 周东平教授译介了在日本已经很难获得的拙著,并非常细心地纠正了我的错误。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校对所有史料,指出引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对此,我深深的感谢难以言表。
版权法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与规制研究
版权法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与规制研究
王迁
¥52.80
本书探讨了版权法保护与规制技术措施的诸问题。包括版权法中技术措施的概念、分类,及其与纯技术意义上的技术措施及权利管理信息、数字权利管理系统的关系;技术措施受版权法保护的条件,特别是“有效性”要件;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范围,以及保护“版权保护措施”与“触控制措施”的正当性;版权法对技术措施的保护手段,也就是只禁止提供规避手段,还是同时禁止实施直规避行为;规避技术措施的法律责任及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技术措施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冲突及各种法律解决方案,以及对滥用技术措施的法律对策。本书还对完善我国保护与规制技术措施的版权立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
龙飞
¥52.80
本书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微观的司法需求以及现实条件出发,认为当前我国既要建构一个各种纠纷解决制度或程序独立运行的空间,又要构建一个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相互衔、功能互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既要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要强调法治与其他社会控制之间的协调互动。目前的改革政策和地方立法无法突破缺乏法律支撑的发展困境,实现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目标亟待国家层面的法律予以支持。本书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共有六个章节,结论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问题的总结性观。具体内容如下: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具有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是其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第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法律的属性、模式、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是立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第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应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行准确定位,有效推动各部门及时、充分地做好本职工作,促纠纷快速高效地化解。第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各类解纷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的随意性较大,致使解纷组织自身发展缓慢,无法发挥其各自的积极作用。第五,纠纷解决机制的设置与衔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核心。协商和解,各类调解、仲裁、公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各有其优势。第六,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体系,主要涉及经费保障体系、人才保障和信息技术保障等。
大数据时代侵权责任法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创新(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大数据时代侵权责任法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创新(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马新彦
¥52.80
本书以新的分配正义学、法社会学、现实主义法学和社会风险分担理论为依据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秉承“损害承担社会化”的基本理念,以构筑责任保险制度与救助基金制度相互配合的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救助体系为核心,明晰损害赔偿社会化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大数据事业发展问题。
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
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
王华伟
¥52.80
本书立足于网络刑法罪名体系概述,网络时代的刑法管辖原则,网络时代共犯理论的挑战与应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信息权的刑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评价,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替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评价,黄牛抢票和抢软件的刑法评价,设置“一元木马”取财的刑法评价这十个专题,全面而深探讨了网络犯罪中的总论核心问题和分论实践难题。本书的研究,体现了网络犯罪与信息刑法的前沿发展动态,其侧重从法教义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犯罪与互联网刑法,不仅对基础刑法理论有所反思与发展,而且也能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指导。
公益征收法研究
公益征收法研究
房绍坤,王洪平
¥52.80
本书内容包括:财产权的宪法含义与宪法保障、从财产权限制到管制性征收、公益征收的基本范畴、公益征收的当事人及关系人、公益征收的目的、公益征收的标的、公益征收的程序、公益征收的补偿等。
礼与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论
礼与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论
曾宪义,马小红
¥52.80
  《礼与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从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法律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法律独树一帜的体系与结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理念和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精心设计五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宏观的论述。本书各部分分别解读了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描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夏商神权法时代、西周礼治时代、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礼法融合时代、隋唐宋元礼法合一时代、明清礼法合一时代五个时期的发展,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结构体系,阐述了中国古代社会普遍的法律价值理念以及说明法家对中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积极主义刑法观及其展开(法律科学文库;“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积极主义刑法观及其展开(法律科学文库;“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付立庆
¥52.80
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之后,应适当扩充刑法的调控范围。立法上应该坚持适度犯罪化,并使附属刑法名副其实。司法上,应通过刑法适用解释扩充刑法规范的供给,只要不是令社会一般人产生明显突兀感的结论,就不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刑法适用中应重视犯罪之间的竞合尤其是交叉竞合关系,而对于财产犯罪的认定来说,应坚持经济财产说概念、在秩序依存模式和民法志向模式之间寻求平衡。为实现刑法调控的合理与正当,应坚持对犯罪的实质化理解以及刑罚后果对构成要件解释的反向制约。“严而不厉”思想要求在严密刑事法网的同时去重刑化,是积极主义刑法观的理论支撑。 本书在主题上,明确以“积极主义刑法观”为标题和中心,在关于刑法机能问题的同类著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学术个性;在内容上,从宏观的刑法解释、中观的刑法适用规则和微观的财产权刑法保护角度,对积极主义刑法观的司法适用问题层层推,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件展;从研究方法上,专章讨论“积极主义刑法观的必要节制”,注重辩证研究而避免*。无论是对于刑法理论研究者检讨刑法的调控范围,还是对于刑法实务适用者掌握刑法解释规则去处理案件,相信本书都能起到启发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释义
张新宝
¥52.80
以民法教义学为基本工具,对每章的核心内容行了提示,将每条的解释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条主旨”“核心概念”和“条文详解”,从每个条文文本中抽象出来的“本条主旨”言简意赅,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条文的主旨;“核心概念”是对条文涉及的基础性概念的解释,以文义解释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的解释;“条文详解”是对一个条文的设定意义、有关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该条的适用范围以及与相关条文或其他法律规定的相互关系等行详细解释。
许崇德论基本法文集
许崇德论基本法文集
韩大元,陈佩彤,刘海林
¥52.80
许崇德论基本法文集
公报行政案例中的法理
公报行政案例中的法理
章志远,黄娟
¥52.80
公报行政案例中的法理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
姜明安
¥52.80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为姜明安教授的文集(评论卷),收集了姜明安1982年至2011年6月近三十年间在各种报纸或刊物上发表的评论或杂谈。这些文稿均为原文收入,保持原汁原味,以有利于读者了解历史原貌,了解笔者的学术和非学术思想、观点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从初创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以及中国行政法学人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探索历程。 姜明安教授作为我国行政法学大家,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行政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从《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看到他对于国家法制、法治发展的密切关注、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对于社会痼疾毒瘤的深恶痛绝、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执著追求。在三十年之中,他对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探索经历了从入门、求索、呐喊到深入研究和倾力创新的过程,他作为一位学者和普通公民对于家国的热爱,以及他对于行政法学事业的贡献在书中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