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无版权)
¥42.50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10年来全国各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和精神面貌。在中华骨髓库组织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活动中,中央16家主流媒体和部分省级主流媒体历时5个月,采访了40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挖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感人事迹,真实记录了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相关情况。通过回访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表达了全社会对他们的关切和敬意,让更多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的理念,传递正能量。正文后附有造血干细胞知识性普及文章。 全书从媒体报道中精选出30多篇文章,配相关图片20多幅,共20万字。集中记录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光荣事迹,展现他们的靓丽风采,赞誉他们的高贵品格,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书中介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有不同年龄段的人和事迹,一位80后教师为了给陌生人捐献合格的骨髓,每天坚持跑步5公里;一位90后小伙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5年内两次配型成功;还有一位外籍医生,为了挽救了一个7岁孩子的生命而捐献造血干细跑。10年来,7000多位捐献者用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用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生活回答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到底伤不伤害身体?”的疑问。本书的出版,希望通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榜样力量,能激励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给数以万计的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巴黎历史侦探
¥42.00
巴黎街道的简单风貌蕴含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将景观分割来的不自然的台阶或者狭窄的小道,这种微弱的不安感促使我们翻旧地图,去找寻历史上的旅游指南和文学作品中的巴黎,去寻找莫泊桑、兰波和左拉生活的时代。作者将巴黎的过去展现在读者眼前,幽默地讲解19世纪巴黎的风俗和世态。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者的引领下,本书将以“侦探游记”的形式,讲述那些琐碎的、微小的古老事物,带领读者体验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巴黎旅程。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42.00
本书由一位农村出身且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秀英奶奶写作并绘图,这已经是她在自然写作《胡麻的天空》之后的第二本著作。在秀英奶奶的记忆里,总有一些旧人、旧事萦绕,常常念叨、叹息而无法释怀,在儿子和儿媳的建议和帮助之下,她再次用笔,将搁在心头的絮语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出来。“世上的植物各式各样,它们的果子也各式各样。我写的人,也各式各样。”内蒙古特有的植物和身边的亲友故人,从她不愿放手的记忆里走出来,互相交织,勾勒出内蒙古河套平原六十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果子和人相照映,留下生命的鲜活印记。可以说,这是一部平民史,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见证的她所归属的群体的集体命运。通过作者的写与画,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无论可亲可爱可敬的,还是可怜可惜可憎的,都一一复活了,他们终于有可能被后人“看见”。作者用朴实的方言和拙朴的画作所描绘出的一个个人物,不仅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还值得与广大读者分享。
蝴蝶之家
¥42.00
作者叶小果行走7年,采访上百个普通人,倾听他们诉说自己人生中不一般的故事,以口述纪实的方式,用真挚朴实的文字还原他们的心声。 本书共10个篇章,10位主人公,凭借内心的善意、勇气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向社会各个角落伸出援手。他们当中,有人救助流浪动物,有人为器官捐献事业出力,有人一个永不烊的书店为读者留一盏灯,还有人替聋哑人发声、为无障碍出行呐喊、为一群身患重症的孩子寻找生命的希望…… 当善意传递,内心的冰雪被一消融,生活里的沟壑被一寸寸抚平,生命的希望与意义渐渐显现。这些真实的人生故事让人看到生而为人的力量,也许只要多迈出一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故事中的“英雄”,也能照亮自己与他人的人生。
第三极:珠峰的谜团、执念与生死
¥42.00
一则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谜团”吸引了登山家马克·辛诺特,让他在2019年春天投身于一场几乎没有希望成功的珠穆朗玛峰登山之旅,而这一年也成了“珠峰崩裂之年”。那个登山季,11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玛峰遇难。 是什么谜团,让辛诺特冒如此大的凶险? 1924年6月8日,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和登山者桑迪·欧文踏上了珠峰,人们后一次看到他们是在离峰顶仅有240米的地方,而且仍然“劲头十足”地向峰顶军。他们成功登上世界之巅了吗? 为了找到答案,马克·辛诺特决定登上凶险万分的珠峰北坡。读者会看到辛诺特如何行缺氧训练,如何从英国的档案馆和博物馆,一路追寻到加德满都,再到青藏高原,一直到在珠峰北坡陷一场巨大的风暴…… 在“解谜”过程中,辛诺特发现,登顶珠峰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人类故事,来自世界各地的激情万丈的人物,聚集在一座能吞噬你灵魂的山上——如果你听之任之,吞噬你的生命也不在话下。 本书是一段极速旅程,通向人类执念带来的无限欢愉和恐惧。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41.99
凝视着这五卷(六册)沉甸甸的文字,仿佛望见无数春花秋月在叠彩流光。面前这套《李致文存》,朴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作者过往几十年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人和事。这是他灵魂的笔记。 这里面包含着他过去岁月的所有时光。 他用所有时光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做人? 中国古代的贤人或智者,无一不把如何做人视为人生要义,由此而形成人文传统。钱穆关于读《论语》是学习“做人”的看法,则代表了近代以来的人文学者对这一传统的遵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传统已经随同中国历代的主流思想意识即孔孟儒学浸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成为整个社会言行、公私生活以及精神领域的导向和规范。即使是经历了“五四”时期及其后几十年新思潮的反复冲击,中国传统的这种积淀仍旧保留着它的神髓,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不同程度地显露出来。自然,在漫长的传统浸润与新潮冲击的矛盾过程中,人们对于如何做人的理解和履践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正所谓“曲翻古调填今事,义探新思改旧观”,尤其是在主张冲破世俗的道德规范、抵御旧的社会道德戒律对个体的人的压制的一批政治家思想家陆续登上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舞台之后,这种变化尤其明显。在追求建构现代政治的民主体制和社会理想的强劲之风的推动下,对传统思想意识进行解构的呼声日益高涨,张扬现代革命伦理主义的具体行动日趋激烈。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对如何做人的各种回答呈现出来的新旧矛盾的冲撞和撕裂状况,一直是时代和民族的重要精神现象。 李致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的精神背景下,踏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开始了对如何做人的思考和探索。回头看去,这条路上重峦叠嶂,遍布荆棘。时或星汉灿烂、朝霞开曙;时或乱云飞渡、阴霾蔽日。但所有的历史波折,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李致自始至终对方向和道路的选择,反而更加激励了他一路之上的生命意志,坚定和饱满了他对于如何做人的信念和情绪。这些都可以从这几卷文字里窥见其大略。所以称大略者,是因为他一生的所有行为、行动,远远多于、大于他留在纸面上的这些文字。尽管如此,对于走近并理解李致来说,这些文字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重要性。这重要性,首先的和根本的就在于这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文字告诉我们,李致对于如何做人的认知与实践其精神趋向既是为传统道德观念所规范的,又是受现代革命伦理主义影响的,还是带有某些启蒙色彩与理想主义成分的。归根结底,李致的做人准则和为人行止,无论从个人修养还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来说,都符合一个由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现代中国人的标准。
恶魔之家
¥41.99
在这样的年代,有多少虐待背后的真相被埋没在了黑暗之中呢?本书试图揭这些藏在黑暗中的事实。书中选取的三起案件,厚木市幼童饿死白骨化案、下田市婴儿连环杀害案、足立区兔笼监禁虐待致死案,共同之处都是虐待儿童的父母成长的环境之恶劣,每个孩子的父母和他们的父母之间都存在着扭曲的亲子关系。 何为爱,何为家人,何为生命的重量?究竟是怎样的人生,决定了他们在成为父母时,一面说着“我爱你”,一面又虐待自己的亲生子女,甚至夺走孩子的生命? 这是一本令人心痛的惨剧记录,我们见证每一个“怪物”的出现,为了让“怪物”消失,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呢?
幸福歌声传四方:雪域带给世界的惊喜
¥41.99
本书是一部真实记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工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前后历时近两年时间,走访了甘孜18个县,同时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多角度*地将康巴雪域的脱贫故事一一描绘出来。 从历史维度,回溯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与康巴藏族同胞的交往、互助,以及对甘孜地区的生产建设作出的努力。 从产业维度,用专门一个篇章一一讲述18个县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如何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地规划了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产业,介绍了高原极有价值的农特产品、畜牧养殖和独具特色的美丽风光与藏地文化。 从人的维度,以郭开春为代表,着重介绍了一系列驻村扶贫干部真抓实干的作风,以及在他们努力下带来的贫困群众思想的转变。 从教育维度,讲述了一系列因民族地区的助学政策而改变的年轻学子的事迹,强力说明了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切实。 在全书末尾,作者还着重阐述了生态环境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康中国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并针对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整部图书图文并茂,将各种维度融合在一起,生动展现出在甘孜大地的各族儿女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奋斗历程和社会现状。
不情愿的照护
¥41.86
我们该怎样在守护好父母的同时,安放好自己的焦虑? 《不情愿的照护》始于《卫报》的一篇文章,在2019年1月走红,讲的是一个匿名的中年男子搬回他年迈患病的父母家住,讲述了他在个人和职业生活分崩离析的同时,回到童年的家照顾日益虚弱的父母的经历。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展,共有四个部分,记录了2017年11月到2019年7月近两年间照护父母的日常。 故事从一个电话始,87岁的父亲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医院,留下89岁的母亲独自在家。所以作者收拾了一个小袋子,回家帮忙。但是,他的生活就像父母的健康一样迅速崩溃了……作者被困在你长大的房子里,重新和与养育他的人一起生活,所有事情都在考验着他的理智和耐心。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作者通过写日记自我舒缓,他的日记充满了对自我坦诚到残忍地剖析、对生活真实的记录、令人又哭又笑的英式幽默。了解之后,会释然。
回家
¥41.86
2021年这个春节,对于孙海洋一家来说,才算是真正的新年。2007年至2021年,14年又57天的寻找,30多个城市的奔波,5172个日夜的守望,孙海洋终于找到了儿子并带他回家,一家人整整齐齐,圆圆满满,这是真正的小团圆。 孙海洋的半辈子都在奔跑:15岁始,他陆续在武汉、三峡、永顺和深圳为了生计东奔西跑;33岁,儿子失踪后,他背着一个装满资料的旧书包继续奔跑;47岁,他终于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孩子,但是他依然在奔跑…… 在“结局”之外,希望此书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仍旧在路上前行的寻找者,关注到国家和社会层面在司法变革之上所不断做出的努力。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都与我们相关,这个世界也值得我们鼓起勇气坚持对希望的追寻。
有人跳舞
¥41.86
【内容简介】 被父母忽视的早慧少女计划离家出走;常年围着丈夫儿子转的中年女性决定看向自我;在大城市工的失孤父亲与儿子养过的狼狗一起生活,某次狼狗咬了人,他不得不将狗处理掉;哺乳期的妈妈反复在自我角色和母亲角色之间拉扯,飞机上的艳遇带来了一刻的逃离;父母去世后,照顾瘫痪哥哥的责任落在弟弟身上,他每周六都去托养所看哥哥,是习惯,也是为了让良心得到满足…… 小说集《有人跳舞》由十三篇小说构成,动物视角的人心叙事篇,机器人的重复与反抗收尾。有死亡造成的愧悔,有偶然情事带来的顿悟。面对暴力,有人选择描述和逃离,有人选择加。有困境,有荒诞,有闪亮。用关乎时间、空间和人性的叙事,现实的纵深地带。
少年照护者
¥41.86
教室、球场、游乐园……同龄人寻常不过的学习、生活,是他们难以的“正轨”;厨房、医院、照护中心……家人无法治愈的残障、疾病,是他们年复一年的重担。 少年照护者,十几岁的肩膀,扛起了成年人的担子。被影响的不止此刻的学业和健康,甚至还有未来的职业之路、人生选择,但他们为什么不求助?学校、社会又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痛苦? 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的记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并采访了一名少年照护者。他们意识到,不能再让这样的孩子继续“透明”,负重难行却不为人知。于是,他们一边采访、报道,呈现少年照护者的境遇和心声,一边跟地方自治团体和国家调查少年照护者的相关情况,推动有效措施的出台,为这群沉默、坚忍的孩子寻求出路,改善境遇。 漫长的黑暗后,少年照护者们终于等来了第一缕阳光。
东游西荡
¥41.86
《东游西荡》是新锐作家大头马的非典型旅行文学作品,是一本游荡世界的私人笔记。大头马用保罗·索鲁式的吐槽和碎碎念,以及人类学式的观察,带读者走一场景致别样且跌宕起伏的浸式文字旅行—— “生活是这样的,只要你坚持出门,就一定会有惊喜。”走过密布食人鱼的亚马孙丛林,不顾结局地施展人类膨胀的勇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缅甸寻找故人,平视并关心与自己尚无关系的事物;放下文明世界的束缚,在罗马、冰岛与哈瓦那走过另一种人间;在东京、土耳其和南极留下跑马的痕迹,什么也不为地去做一件事…… 间歇性散发自嘲与反讽,在朝气与丧气中反复横跳。当从旅人变成限定当地人,她决定暂时抛弃文艺腔调下的赞美,启一场场漫无目的的旅行——拒绝意义,也对抗虚无;有时逃离,却总在出发。
空气吉他
¥41.86
《空气吉他》收录了邵栋的9篇小说,每个故事都围绕一件日常物品或一个随处可见的场所发生来。聚焦庸常日子和微妙人心,一半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另一半是青少年时期人人有过的经历。 早熟的少女从喜爱的小说中窥探未来;平凡的青年在防疫糖丸里咂摸过去的错误和快乐;困窘的工者因一台旧冰箱,体会到一丝欢欣;丢失的钻石戒指见证了感情的变迁和遗憾……
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
¥41.86
0℃,标准大气压下,冰与水在这里碰撞,万物在这里保持新鲜,生命和秘密从此刻始坚韧生长。 38℃,我们在微微发热的体温里坠人海,感受无处不在的人间欢愉,感受亲情爱情的拉扯温柔。 86℃,珠峰峰顶,水已沸腾,张扬着的远游的心却突然回望平原上的故乡。 100℃,溪流也升华为气体,习以为常的事情始悄悄发生改变…… 本书由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主编并撰写导言,以0℃秘密与成长、38℃血缘与情感、86℃远游与故乡、100℃生存与希望作为四大主题,以“20年20人20篇”精中选精的原则编选李娟、梁鸿、周晓枫等20位不同代际的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散文佳作,呈现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散文的创作风貌,以“她”之笔观照时代,见证女性在各自的世界奔走起舞。 或寒意凛冽,或炙热燃烧—— 故事内外的她们从未妥协,在不同的沸,散发生命的热度。
81种爱的写法
¥41.86
在本书里,我们将体尝爱情中节奏的骤变,看尽爱情的诸般欢乐、不幸、饥渴、溃败和狂喜。按照所选情书的文字风格和双方的情感轨迹,共分为六章:热恋如火、悲剧与怨偶、伉俪情深、在悖德的阴影下、纸上知音和与子偕老。这些情书就像人类情感的研究标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美学意义。这些私密的情感让我们领略到爱的千姿百态……可以让恋爱中的人思考爱的真意,感受爱的美妙,也能让已婚人士回忆来时路,珍惜枕边人。从别人的深情、薄情、绝情中体味爱与人生的甘苦。
沿着季风的方向
¥41.40
《沿着季风的方向》是刘子超的旅行文学代表作之一。他带领我们前往季风吹拂的国度,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捕捉这些正在发生巨变的地区的灵魂。 在恒河河畔,他在眼中含泪的朝圣者和火葬台上的黑雾中,体会印度人近乎本能的生命延续感;在缅北金三角,他遇到说话文雅的华侨后人,艰难维系当地一所中文学校;在泰柬边境,他探访被地雷包围的古寺,揭一段隐秘的伤痛记忆;在印尼的伊真火山口,炼狱中谋生的硫黄工人向他伸出援手,他意识到人的存在才是爪哇的灵魂。 他目睹现代化未能侵蚀的尊严感,也看到金钱与爱情的荃球化交换;他见证文明的丧失和苦难的诞生,也顿悟支撑人类活下去的信念。他与形色各异的人物和生活相遇,以富有洞察力的冷静笔触,书写在这样的世界,还有这样的人,在这样地生活。
盐镇
¥41.40
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放咸”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 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般凝固在时光里的小镇,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城乡中国。
无线追凶
¥41.40
新世纪的车轮滚滚向前,伦敦人沐浴在维多利亚盛世的余晖里,见证着诸多离奇事件的上演。 初来乍到的意大利小伙马可尼痴迷于无线电,称它可以像有线电报一样传递消息。尽管同行和媒体冷嘲热讽,他还是通过不计成本的实验,将大西洋变成了消息巨网笼罩下的透明地带。 美国的克里平夫妇来伦敦定居,随着妻子的离奇失踪,藏于地下室的可怕凶案曝光。嫌疑人早已乘船逃跑,追捕无望之际,一封无线电报从大西洋的邮轮上传来,落警探手中。 一场跨时代的猫鼠游戏始。凶手和警探都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看客们了如指掌。
梅赫川1987
¥41.40
梅赫川是一片沃土,这里坠出名的四大土特产是大米、榛蘑、河鱼和谣言。前三个是给人吃的,坠后一个是忽悠人吓唬人的。一年当中要是细心看看黄历,有四个天头适宜造谣,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以及冬天。 梅赫川的人有原则与底线,就是你不能说俺们缺心眼儿。你可以说俺们缺钱,缺媳妇,缺新的大瓦房,缺德,但是不能说俺们缺心眼儿。蕞好缺德也不要说,俺们有时候也不缺德的。 梅赫川的日子经不起晃荡,过起来也就是几轮热闹嘈杂:几圈麻将搓起来哗啦啦啦,几个二踢脚崩出去砰啪啪啪,几顿小氵酉吆喝起来五魁首啊六六六……时间在这里,就像一把一把的玻璃弹珠放了储钱罐,这么一晃荡,听起来也是货真价实地响,可掏出来的毕竟不是真金白银——别细琢磨,一琢磨的工夫,你就得错过多少快活的小日子,反正大家都没钱,不用多想。
美好时代的背后
¥41.40
在这里,人像垃圾一样被严格分类,正义像垃圾一样彼此交易,生命更像垃圾一样不值一文。 在这里,所谓体面的生活,不是来自人们做了什么事或做得多好,而是源于他们避了多少意外和灾难。 在孟国际机场旁写着“永远美丽”的广告牌背后,贫民窟安纳瓦迪的居民不时梦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垃圾回收者阿卜杜勒梦想有个不嫌弃他身上味道的老婆,两人一起到除安纳瓦迪以外的任何地方安家;他的母亲泽鲁妮萨则梦想在安纳瓦迪有个更干净的家,要有一扇可以排放油烟的小窗户,要铺着像广告里那样美丽的瓷砖;厕所清洁工拉贾·坎伯梦想能有钱换一副心瓣膜,好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继续供养全家;热衷于调解邻里纠纷、从中捞取好处的阿莎梦想成为安纳瓦迪蕞有权有势的人物,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贫民窟头一个女大学生。 在都市的繁华表象之下,他们就像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努力地为梦想奔走。然而,他们掌握不了任何东西,一个普通日子里的微小变动便足以让他们的生活天崩地裂。 我告诉真主安拉,我非常非常爱他。不过,我也告诉他,由于世界的运作方式,我没办法成为更好的人。——阿卜杜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