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
¥25.00
本书在对敦煌南朝写本行整理的基础上,之分为题记为南朝写本和题记未注明为南朝写本、但有可能为南朝写本两个部分,并制作了敦煌南朝写本叙录,对每一卷写本的书写内容和书法风格行了简要评述,附图于其中。在此基础上,本书试图综合运用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图像学、形式分析等方法对东晋南朝时期极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五个写本作了个案研究,这五件写本是东吴建衡二年写本《太上玄元道德经》、东晋纪年写本《法句经》、南齐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梁天监写本《大般涅槃经》和陈写本《佛说生经》残卷。本书以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为主线,尽量梳理了南朝为数不多的相关书法作品,并将之与敦煌写本行比较。
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
¥25.00
紫禁城的门禁如果真的像影视剧所呈现的那样重兵日夜把守,滴水不漏,为什么不乏宫内财宝遭窃、城门口喧嚷与斗殴的案件,甚至发生天理教和宫内人里应外合,险些攻破紫禁城的事情? 永乐皇帝为了兴建新都北京,从交趾征发了近两万名工匠和大量男童,他们如何形成了一个有实力的团体“交趾派”? 人们如何形成对白莲教的恐慌,以至于在正常诉讼中纷纷以白莲教为借口诬告对方,以期引起当局的关注? 宫廷内为什么有那么多太监投井自杀,或者偷偷溜出皇宫,前往南海普陀香? 宫廷流行的衣着时尚如何在市井传? 清朝的快递员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何把自己的亲戚带皇宫? 一样的紫禁城,不一样的风景。《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描述明清时期那些我们常常在历史小说或宫廷戏剧中看到,却又相当陌生的宫中小人物的故事。作者王一樵花费心力阅读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明清两朝实录及清代养心殿造办处、军机处、内务府等机构一手档案资料,从中发掘那些并未被正史记录,同时也是在我们的宏大历史叙述中常被隐去的形形色色小人物:朝鲜贡女、交趾太监、工匠、真假白莲教徒、狐仙、紫禁城守门兵丁、驿递马夫、皇宫仆役、迫于生计宫的太监和秀女等,让我们一同历史的生活场景,去体会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欢乐与辛酸,也让我们透过这些小人物,看见更为丰富的历史、社会、经济、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的图景。
《英国共和兴亡史》(坎迪尔奖2020年入围作品,BBC《历史》杂志创始人保罗·莱著名代表作,英国历史上的共和实验,领导者从护国到独裁的转变过程)
¥25.00
本书国内首本英国共和史研究专著,阐述了英格兰共和国从诞生到灭亡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影响。 1642年,克伦威尔支持议会与清教徒一起发动革命,经历两次内战,征服爱尔兰、苏格兰,处决查理一世,流放查理二世,于1649年取消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于1653年成为护国公,建立护国公体制。 共和国期间,议会中派别争议不断,国内政局暗藏阴谋。ZUI终的出路似乎只有让克伦威尔戴上王冠主持议会,但克伦威尔宁肯以独裁的方式两次解散议会,直至临终前仍拒绝登基称王。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便从海外流亡归来,复辟斯图亚特王朝。英格兰共和国就此终结。 本书探索了从处决查理一世到查理二世复辟之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这段英国历ZUI不寻常但鲜为人知的时期,有助于专家和读者更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英国和西方历史,反思共和何以沦为独裁专制,对当今西方的政局混乱根源具有一定的警示。
叙述事实与历史事实(《世界历史评论》第3辑)
¥25.00
《叙述事实与历史事实》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3辑,主题为“叙述事实与历史事实”,分为“专论”“评论”“专题论坛”和“文献与史料”四个栏目,收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微观史家卡罗·金兹堡、世界史学者于沛、美国史学者王旭、王晓德、李剑鸣、王立新等多位学者的精彩文章14篇。卡罗·金兹堡从微观史学的角度深分析微观史学三大代表著作之一的《马丁·盖尔归来》,于沛关于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研究,美国史四位优秀学者对于目前美国史研究的新方向做了颇富价值的探讨,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
古典学在中国(《世界历史评论》第5辑)
¥25.00
《古典学在中国》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5辑,主题为“古典学在中国”,分为“专论”“评论”“书评”“访谈”和“文献与史料”五个栏目,主要研究希腊、罗马知识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本辑收王焕生、张竹明、刘津渝、黄洋、张巍、等诸位名家的精彩文章19篇,黄洋论证了雅典民主政治事实上并非仅为下层公民的统治,精英阶层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刘津瑜等梳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作品在欧美的校勘、译注和研究历程以及在中文世界的翻译、研究情况,白钢研究了口传诗歌理论视野下的荷马史诗及其“深度”,视角丰富多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世界历史评论》第6辑)
¥25.00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6辑,主题为“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分为“专论”“访谈”“专题讲坛”和“文献与史料”四个栏目,主要以城市为研究视角,站在全球的广阔视野中行观察和对比,探索人类共同走过的足迹和历程。《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收李孝聪、成一农等诸位名家的精彩文章15篇,视角丰富多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
¥25.00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三辑,内容以2012年日本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狭间直树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整理而成。狭间直树教授在“东亚近代文明史”的宏阔视野下,以大量史料为基础,通过细致的文本比较分析,将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的经历和转变,尤其是与康有为的关系,明治日本对于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和思想学术的影响,以及“二十一条”后梁启超对日态度的转变等议题,作以细致的呈现和剖析,力图揭示梁启超其人其思对于东亚近代文明形成和内部互动的意义。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认识历史及现实的表相与本相
¥25.00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是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新作,其内容是《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等著作的知识论基础。作者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作者称之为 “反思史学”。同时也是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对史学的反思。作者希望读者/研究者能因此练就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识蒙敝的真实世界及其历史变化过程,对外在世界有真实体认,以及反思与反应。
晚明风月
¥25.00
王鹤编*的这本《晚明风月》以晚明时期活跃于 南京秦淮河的艳姬歌女以及与她们密切相关的男性士 人的生活为聚焦对象,展示山河破碎、明清易帜的大 时代风云下的风月旧事,那些“粗粝质感与繁复音节 ”。
金色国度
¥25.00
《金色国度》一书客观公正地审视了澳大利亚1901年建国前后二百多年的历史,抨击澳大利亚一以贯之的种族歧视,特别是揭示了华人移民在“白澳政策”下受到的迫害。本书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例证阐释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移民在次世界大战中为正义与和平作出的牺牲以及一百多年来为澳大利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热情地赞颂了多元文化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以客观公正的视角讲述了历史,同时提出拥抱亚洲,建设一个多种族的社会,才是澳大利亚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
¥24.99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历史不忍细看合集(共2册)
¥24.99
《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搜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资料,以通俗轻松的语言去讲解,以风趣幽默的说明来纠正。《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囊括了政治、军事、文化、人才等不同方面的隐秘奇闻。权利斗争很残酷而某些方面也很荒谬;才子佳人很浪漫但结局并没有传说的那样圆满;文人骚客,写得出好文章,也干得出争议事;市井轶闻,很奇葩,却也很真实。 多少年的旖旎与荒唐、残酷与深沉、哀怨与痴狂、压抑与放荡,集结成一部史,酝酿成一部书,呈送君前。 《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搜集了54个让世人迷惑不解或有所误解的世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包括耐人寻味的史料、不忍细读的残酷,以及令人惊讶的谜团。既有震烁古今的大人物、大事件,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是被毒死的吗?拿破仑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希特勒到底有没有在柏林自杀?又有一些看似渺小,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颇具趣味性的小片段,比如喝酸奶能延年益寿是个谎言?古希腊雕塑为什么都是裸体的?近代的欧洲人为什么喜欢戴假发?《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文笔轻松,内容丰富,可读性十分强。 确认过眼神,你与世界之间还差一套《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
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
¥24.99
20世纪初,欧洲欣欣向荣、歌舞升平。突然,享受着这一切的欧洲人被拖大战,历经极深的苦难、哀痛和惊惧。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曾雄踞文明之巅近百年,如今却骤然落野蛮的深渊。在文明的讴歌声中启的20世纪,沦为战争的世纪。 从1914年到1949年,欧洲连经历两场惨烈的大战,似乎铁了心要自我毁灭。那是大混乱的时代。族群仇恨、领土之争、阶级冲突、经济危机毒化了政治,在战争的阴霾下,人性之恶借着机器和技术彰显。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两次大战之后,在地狱行了一遭的欧洲试图在人性和文明的废墟上重生,新欧洲的轮廓逐渐清晰。 20世纪上半叶,欧洲走向地狱,又历劫重生。在这段令人战栗的历史之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带着它的烙印前行。
文明
¥24.99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3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今天的西方危机频频,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 英国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模式。明朝时的中国在15世纪无疑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其海军曾远征至非洲海岸。在此之后,中国始走上全面下滑之路,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崛起。东方是怎样学到了西方的秘密武器?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将会向我们展示这种转变如何完成。 在这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本书将带领你行一次非凡的环球旅行,从南京的大运河到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从安第斯山脉的马丘比丘到纳米比亚的鲨鱼岛,本书俯瞰了文明发展的历程,以大历史的视角帮你了解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重新认识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程中的角色。
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
¥24.99
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维也纳会议平复局势,动荡的年代暂时告一段落,直到灭顶之灾于1914年降临。 这是欧洲浪潮涌动、创造力迸发的一百年,也是权力竞逐的世纪。在1815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看重的是荣耀、荣誉,而在19世纪,人们越来越看重权力。 旧制度崩塌后,种种力量都渴望获取并行使权力,以便把自己的观付诸实施。国家争夺世界权力,政府追求帝国权力,革命家密谋夺取权力,各政党争夺执政权力,金融家和工业家追求经济权力,平民渴求民主,妇女主张女权,工人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民族盼望自主,艺术家挑战学院的权威,精神病学家想用科学的力量控制人性,工程师要证明人类有力量胜过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一切都不复从前。 竞逐权力欧洲人走上文明之巅,睥睨全球,也招致毁灭欧洲的大战。1914年,欧洲各地的灯火一盏盏熄灭,亮它们仍需时日。
魏晋清谈
¥24.99
六朝时代是我国的文化宝库,那时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远比当下,甚至文艺复兴后的欧洲都更为放自由。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十分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是一种极为有趣和有思想价值的活动。其内容可以让闭塞在科技时代的人们大眼界。 本书在写作时查考了大量史料,广泛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中、日、英语三种语言的文献资料,对魏晋清谈的名义、形式、内容及其演变发展结束的历史,作了内容详尽、条理清晰的论述。余英时评价:本书填补了文化思想史的一项空白。 全书看似学术,但实际风格如名家讲历史,生动真实却不枯燥;思路敏锐,文辞生动典雅,是一部为普通炎黄子孙写就的历史大作。
八月炮火
¥24.99
一战终结了历史意义上的19世纪,标志着现代世界的端。作为历史的转折,“这个可怕8月的僵局,决定了其后战争的程和达成和平的条件,并推动后来两次大战间情势的演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绝大多数政客、知识分子与企业主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与即将爆发的巨大危机只有一尺之隔。 在这部普利策奖经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过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丰富的细节勾勒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精彩地展现了1914年8月期间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叩问了是什么让帝王、政客和将领踏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本书面世后不久即发生了几乎引发核战争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从本书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使美苏和平化解了危机。这些历史教训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巴巴拉·塔奇曼以高超的叙事手法,带读者走时人时事,忘记已知结局,使故事悬念感十足。她对人物的刻画尤其传神,且能冷静地跳过道德判断,避免苛责,用极为人性的笔法描述了一个个充满缺陷的人如何将世界引向希腊悲剧般的结局。
绍兴十二年(文化散文经典系列)【鲁迅文学奖得主夏坚勇散文代表作,再现南宋政治和军事风云】
¥24.99
《绍兴十二年》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夏坚勇的长篇历史散文力作,此书曾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鍾山》文学奖等奖项。《绍兴十二年》力图通过绍兴十二年这个历史的横切面,以一年十二个月为经线,以该年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纬线,全方位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生活,深揭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逻辑。其中既有关于那个时代政治和军事方面纵横捭阖的宏大叙事,又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精微刻画,举凡风俗、物价、科举、学潮、艺文、官制、茶政、马政、度牒、驿传、地理、气候、产业、外贸、宗室、外戚,巨细靡遗,极其精巧地镶嵌于一个波澜起伏的大情节的框架内。作者无意于对历史的通俗阐释或戏说,也不满足于站在道德的至高重复那些既有的评价体系对人物和事件的定性定调,而是作力于在笔下呈现一种历史的诗情与哲理,还原当时的时代氛围和社会肌理,追逐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走向一个更为深广的历史时空和精神世界。
法国革命史(试读本)
免费
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提出了新颖看法,震动了舆论界。它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两个敌对阶级在准备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米涅尖锐批判封建制度,认为“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之间必然展生死搏斗。法国大革命就是一场阶级斗争。作者看到了这场斗争的历史意义,他指出:“斗争既已始,必定是某种制度的胜利。”“在革命时期,旧社会被摧毁了,而在帝国时期,则建立了新社会。”这是“一代人所仅见的伟大革命”。米涅对于雅各宾时期的政策有所保留,他认为“吉伦特派的政策比山岳党的政策更合乎道义”。热月政变后“上升的革命运动已近尾声。相反的运动将从这一天始”。此后的“特是放弃自由。……在督政府初期和执政府初期,是自由放任时期,在执政府末期和帝国时期是行政和军事时期”。米涅赞扬拿破仑·波拿巴的立法“高于所有的社会”。拿破仑的“军队把法国的风尚、思想和较先的文明带到各地。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法国革命史》的作者明确指出,波旁王朝重新统治法国是历史的“倒退运动”,今后必须“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需要”,即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物质福利”。在19世纪初欧洲的历史条件下,米涅对于新旧社会制度变革的这种鲜明立场,毫无疑问是适应当时时代要求的。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试读本)
免费
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主要的和独特的方法。在本书中,保罗•拉比诺将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业经历本身作为民族志叙述的对象,从而使人类学乃至一般的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过程成为反思对象。作者坦诚地展示了人类学家在田野的活动细节,关注人类学家与当地人认知方式的异同,说明田野作业过程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学家收集到的资料,引起了学界内外关于学术伦理和方法论的激烈讨论。 1977年首次出版的这本小册子以其勇气和智慧成为反思人类学的代表作,因其对人类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卓越的伦理-哲学反思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国家与社会 960—1279年(试读本)
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