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培育项目))
¥38.20
本报告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行全景式分析的研究报告。总报告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行了总体分析,包含对黄河三角洲的回顾评价与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探索、黄河三角洲增长绩效评价研究。分报告以地区为单元对各地推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举措、成就、不足行系统梳理,对各地近期发展思路提出明确建议,包含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德州市、莱州市、高青县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报告等内容。
大国之城:中国城市经济与治理现代化(秦朔全新力作,实地探访长三角、珠三角、大西南代表性区域城市)
¥38.00
本书作者通过近年来实地走访调研,选取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贵州、河南和北大荒等代表性区域的经济和文明发展实例,从资本、社会文明、营商环境、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等维度,展现区域发展的前沿成果,洞察促动其发展的内在基因和核心竞争力,探讨当前区域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独具价值的参考,也为读者了解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乃至国家发展和宏观趋势贡献新视角。
国际创客的成长摇篮
¥37.84
深圳作为“改革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缩影,同时,深圳也是我国*代表性的创业城市,“创新、创业”深深根植于深圳城市文化血脉中。本书稿主要探讨深圳成为国际创客成长摇篮的各方面因素。全书共六章,分别从深圳创客的历史演、创客发展的软硬件支持、深圳创客的典型代表、深圳创客发展的历史经验等方面阐述深圳的创客发展,同时结合国外成熟的创客城市实践,指出深圳创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深圳创客的一步发展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和展望。
中国省级五年规划发展研究
¥37.40
《中国省级五年规划发展研究》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基金课题。本课题立足于省级五年规划的实践,全面揭示规划全过程运行机制,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发展理念,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标准,深入探索省级五年规划的功能体系、实践机制、创新模式和优化方向。书稿分六章:新时代省级五年规划价值取向及面临的新形势、省级五年规划的编制实施的逻辑、省级五年规划的关系处理与经验、省级五年规划特征和实现分析、省级五年规划改革与发展前景。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
¥37.40
林念修主编的《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 》由规划篇、综合篇、网络经济篇、高端制造篇、生 物经济篇、绿色低碳篇、数字创意篇七大篇内容构成 ,主要包括《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规划>答记者问》、对 《规划》的解读、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 及展望综述以及各细分领域的具体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中国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37.20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远景的局之年,也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冲下艰难前行的一年。基于对国内外环境的系统研判,中央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战略,成为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亮。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的总报告在中国区域经济2020年运行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和新特征行了分析,提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抓手是经济带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生态文明。然后本报告分四个部分来阐述202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新环境,重分析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和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压;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关注2020年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城市群这两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三是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阐述“双循环”下的都市圈发展和产业布局;四是总结与展望,重展望“十四五”局之年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前景。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 展望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37.20
2019年是我国改革放的第41年,也是区域经济学成立的第30年,因此本书以“回顾改革放40周年展望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为副标题。本书继承了该系列书籍的写作风格———既总结本年度区域发展政策和成果,又详细梳理改革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的历程。我国的改革放史也是一部区域发展史,更是我国区域经济学思想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22——“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特征分析与目标展望(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37.2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22——“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特征分析与目标展望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权威解读中国经济2020年如何实现超预期增长,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37.17
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北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区块链与大数据:打造智能经济
¥36.71
近年来,大数据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充斥着概念的炒作,面临着诸多困境。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促使大数据突破困境,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呢?这就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及价值所在。 《区块与大数据:造智经济》提出了运用区块技术解决大数据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思想。本书分为8章,首先通过对大数据发展所面临困境的分析,引出了迅速崛起的区块技术,比较了两者的技术沿革及异同;然后通过分析数据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区块技术带来的改变;之后介绍了区块技术在相关行业中的应用,并对区块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展了畅想。总之,本书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对区块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行了深阐述,力求为行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指导建议。 《区块与大数据:造智经济》适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互联网商务模式
¥36.00
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整合传统商业类型,连各种商业渠道,具有高创新、高价值、高盈利、高风险的全新商业运作和组织构架模式,包括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全书共11章,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型、战略框架、组成部分、动力机制等行了比较细致的介绍,并附有多个相关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运行。
中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研究
¥36.00
改革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各区域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经济发展也处于不同水平,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全国各省之间,经济差异十分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财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地区经济实力的反映,财政收又是财政能力的体现。如何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府间财政收分配关系新体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基于此,本书对我国区域财政收差异行了系统分析。
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5.4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推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既具有一定区域性、又具有一定产业特征的经济问题,即区域产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区域产业转移、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产业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发展、区域产业全球价值嵌、区域产业政策理论与方法等。本书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行了较为深、系统的研究,从而构建起一个系统分析区域产业经济的理论框架。本书不仅具有较鲜明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其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对政府及实际经济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区域经济差异的资本形成机制研究
¥34.96
本书从资本形成机制视角,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从资本形成层面,为我国不同区域建立有效资本形成机制和模式,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政策指引。 本书既不从整体上阐述资本形成问题,也不从单一地区进行分析,而是立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和大背景,结合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因素,并从金融角度,探究我国三大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具体特征和深层原因。 资本形成问题已不再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单一的与资本、投资挂钩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涵盖金融、制度、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问题。在对三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分析时,特别突出各区域的金融发展、制度和环境等新因素对资本形成机制的影响。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机制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区域经济差异与资本形成机制互动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区域经济差异调整过程复杂,本书的推出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都经济圈结构调整的国际比较
¥34.80
本书研究了全球各主要国家首都经济圈的结构调整问题,包括北京、伦敦、巴黎、首尔和东京,本书认为国际首都圈在八个方面的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上均有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机制,中国虽然面临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在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应该不要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有选择地选取值得借鉴的政策和方法。本书对于中国目前对于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与发展有着较高的政策建议意义。
后发机遇——中国企业在非洲
¥33.60
本作品通过对超过300家在非洲中国企业的实地采访,以参与式观察的方式,选取其中*代表性的企业与企业创始人,描绘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的图景,讲述中国企业家在非洲创业真实的故事。本作品以行业类型为横轴,以中国企业非洲的时间线为纵轴,共包含商品贸易,国企,工业园,制造业,不动产投资和博彩产业六个部分,涵盖不同年代在非洲*为典型的企业类型。
首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经历全球疫情冲击的北京经济2020
¥33.60
本书是2020年度首都经济蓝皮书,(2019年度蓝皮书已在人大社出版)。本年度报告聚焦2020年首都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探究处于复工复产关键过渡期的北京新经济、延迟恢复和基础再造的北京经济、站在“十四五”局新起的北京经济。
均衡中国:长三角发展新模式(中国经济问题丛书·长三角研究系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33.34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长三角研究系列集中研究中国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问题。《均衡中国:长三角发展新模式》内容包括十八大后追赶战略下的均衡中国与经济变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长三角坚决定位于中高端产品:放新均衡、长三角制造业代工比较优势从成本领先向品牌集聚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调整:补贴方式与均衡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比重悖论及其突破、资本市场扭曲与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放中产学研政协同创新、农村城镇化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长三角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长三角在中西部区域放发战略中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均衡:“强政府”与“强市场”的互动等。
区域整体性绩效管理创新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33.34
北京市海淀区积极借鉴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发展的经验,紧密结合区内实际不断创新,促了海淀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本书简要回顾了海淀区绩效管理发展的历程,全面介绍了海淀区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详尽分析了绩效管理制度促海淀区发展战略的执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效能建设、干部考核等方面的机制的完善,以大量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绩效管理促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33.34
本年度报告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2013年的中国区域经济与城镇化、中国城市发展的规模效率、中国十大城市群特征分析、城市集聚的基本特征、“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损失的估算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需求、中国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城镇化与粮食安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培育项目))
¥33.34
报告分为综合篇、区域篇和专题篇。其中,综合篇从总结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和地位出发,详尽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空间发展和区域合作发展五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京津冀区域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区域篇从发展历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空间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京、津、冀三地的发展现状。专题篇以北京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的中新生态城和河北的曹妃甸新区为例,展示京津冀热点区域的规划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