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周作人自编集:秉烛谈
周作人自编集:秉烛谈
周作人
¥21.00
  《秉烛谈》收录周作人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七年四月的作品。作者晚年回顾平生著述,很是强调集中《赋得猫》一类文化批判之作。其取材不避古今中外,全出于作者的特殊知识,特殊趣味和特殊发现,可以说因知识而有发现,因发现而有趣味,而发现和知识又都包容于趣味之中。因系趣味文章,行文是漫谈式的,虽然分量很重,立意也深,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考虑,此类文章都居周作人*作品之列,能代表他的特色。
每满100减50 我本行者
我本行者
范秋荣
¥21.00
2016年8月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作者又一次感受到了生与死的困惑和恐惧。桑塔亚那说:“生和死是无法挽回的,唯有享受期间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暗背景衬托出生命的光彩。”23天的时间,作者和队友们走完了川藏线和青藏线。西藏之行,有微笑,有忏悔,有眼泪,有思念,所触及的无不是色彩丰盈的生命。弯路的人生,谁知道下一条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我本行者》这本书让我们对生命的无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行走也是治疗身体疾病的一副良药。活在当下,珍惜当下,体验生命的痛苦和快乐,同样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每满100减50 人心的“趣味”(大家讲述)
人心的“趣味”(大家讲述)
丰子恺
¥21.00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以有生即有情、有梦、有艺术为主题。*部分讲述绘画笑看世事,即丰子恺潜心绘画对自己人生产生的影响,纵然经历战乱、迫害、恶疾等无常变数,依然宠辱不惊、自得其乐。第二部分讲述西洋画的前世今生,即丰子恺在西洋美术方面的观、品位和研究,以及他对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区别之见解,无论中西,都是人生的写照。
每满100减50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朱自清著
¥21.00
《经典常谈》是一本经典阅读训练的门读物,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本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这本小册子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叶圣陶先生在1980年写的《重印〈经典常谈〉序》中这样评论道:“朱先生逝世已经三十二年,重看这本书,他的声音笑貌宛然在面前,表现在字里行间的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怀不已,痛惜他死得太早了。”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读者通过《经典常谈》来亲近我们的经典古籍和传统文化。 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朱自清的文字风格和研究方法,本书增收十四篇文章作为“延伸阅读”。《匆匆》《春》《背影》等七篇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有的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怎样学习国文》《文学的标准和尺度》等七篇则可视为《经典常谈》的延续扩充,它们或是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和理解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方法;或是讨论了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某些重要论题;或是以具体作品为例,展示了读诗解诗的方法。这些都可成为读者经典阅读训练的有效助力。
每满100减50 人间有味(新)
人间有味(新)
汪曾祺
¥21.00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
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日)大原扁理
¥21.00
刚毕业的年轻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星期六和假日也要去上班,星期日则哪里都不去只在家里睡死,换来的是每月收超过半数上交给房东。这样的苦日子,被老板和周围的人鼓吹为取得“自由”的正常过程。他们口中的“自由”哪怕能兑现,其实也轮不到你来分一杯羹。 没有钱就没有自由,还有比这更不自由的吗? 除了金钱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路子可以助我们逃脱这种困境? 这本书探索了一种不用赚太多钱似乎也可以生活无虞的方法。 负担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没关系,可以租郊区的。 不能经常去饭店吃饭,没关系,可以自己动手做。 嫌理发又贵又烦人,没关系,自己给自己理发,不仅发型稳定,也不用忍受推销办卡产品。 加班多到想辞职,退一步,换一份低强度的工作,砍掉不必要的欲望,清理掉消费社会的浮华和诱惑后,自己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连结反而更真切、更坚实、更鲜活。
每满100减50 中国文学的现代叙事
中国文学的现代叙事
牛秋实著
¥21.00
现代性与启蒙运动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性产生于以启蒙运动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真正能治疗现代性的疾病甚至是生态危机的唯有现代的文学和诗歌,因为后者是站在前者的对立面的,就像科技永远不可能取代人文科学的警示牌一样,现代性离不人们对它的反省。只有树立人性的文学思想,才能拯救现代性的危机。
每满100减50 张恨水散文
张恨水散文
张恨水著
¥21.00
张恨水散文创作贯穿于他写作生涯始终,阅读了解张恨水散文创作,具有透视其心灵世界、观照其创作思想的直意义。本散文集收录的是张恨水有特色的小品文,包括抒情写景、纪游记事、怀古咏史、忆人怀旧等。这些散文取径冲淡、清新洁雅、隽永多趣。本书配有多幅照片,反映作者不同时期风貌、交游以及书画手迹、作品书影等 ......
每满100减50 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
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
李敬泽
¥20.99
本书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历史随笔集。 五十三篇随笔,五十三次遇见,走《左传》《史记》《诗经》《论语》,在春秋时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结识古时那些庞大的灵魂。 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钝的人、荒谬的人,慷慨如长风的人、狭小如针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确定的远方的人,舍生取义的人,在苦厄中向着心之所善的人…… 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他们是神,是我们心中的星辰,照出我们的幽暗和明亮。
每满100减50 我栖春山
我栖春山
陆苏
¥20.99
急速前的时代,我们如何实现“诗意的栖居”?作者陆苏在乡土草木、生灵万物、味蕾印记与泛黄的时光中追寻答案。重新探索生活的质地,构建全新生活美学。 唯美典雅的文字如轻声低语的抚慰:大多数人为了碎银几两奔忙疲乏不堪的时候,还有一处放逐自我、追寻诗意的精神自由地。当我们与真实的自然发生确切地,重启尘封已久的自然力量,疲惫的灵魂就找到了生活最本真、最赤诚、最润美的模样。 把自己浸润在自然空气的幽香和热腾腾的烟火气中。唯有在享受闲暇时,才保存了自由、明亮、赤诚的自己。
每满100减50 白沙
白沙
(英)杰夫·戴尔著,王晓英译
¥20.99
杰夫·戴尔在本书中对旅行、无意识,以及我们从外部审视自身时所发出的疑问行了书写。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奇妙的冒险与朝圣之旅。从法属波利尼西亚到挪威*北部,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在他的整个探险过程中——与北京故宫一位实际上并不是导游的“导游”,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位朋友,与在白沙监狱附近搭便车的陌生人,与在洛杉矶的美国爵士乐手唐·切利(或者仅仅是一张他的照片),作者继续着对世界未尽的探索——他究竟在寻找什么?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杰夫·戴尔试图弄清楚,某个特定的地域与景观究竟代表了什么,它们想要告诉世人什么,我们又从中得到了什么
每满100减50 花巷
花巷
冯骥才
¥20.99
本书是冯骥才先生的经典散文精选集(插图新版),全书围绕“用心生活”主题,收58篇精选经典散文,《挑山工》《珍珠鸟》《花脸》等29篇选全国不同版本语文教材。读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如读教科书中的范文,其景其情其思皆能引人胜。
每满100减50 不负热爱:活出发光的自己
不负热爱:活出发光的自己
黄澜
¥20.99
她是著名的电视剧制片人,制作的电视剧部部火爆,屡屡获奖。 她的事业轨迹乃至人生经历,都与女性的情感、婚育、职场话题密不可分。 她制作的电视剧,《辣妈正传》探讨如何初为人母,《虎妈猫爸》聚焦家庭教育,《大丈夫》关注亲密关系与家庭沟通,《如懿传》直面人生和婚姻的双重困境,《我的前半生》《请叫我总监》解码职场真相和女性成长,大都直抵都市女性的致郁痛,表现她们的悲欢喜乐。 在热播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中,她更是亲身上阵,与男女嘉宾共情歌哭,给他们指迷津。 本书是黄澜文字作品集。她以真诚坦荡的文笔,细数自己人生历程中遭遇过的种种挫折、经历过的迷惘时刻,讲述女性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一部引领女性找到自我的寻找之书,是一部关怀女性成长的治愈之书,更是一部独立思考的“人间清醒”之书。 这本书字里行间有情有爱,有力有光,馈赠给人生不同阶段的女性朋友——我们都要活出发光的自己!
每满100减50 珠穆朗玛日记(2020珠峰高程测量真实记录,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山就在那里!致敬所有勇攀高峰的英雄,献给所有不屈与纯粹的灵魂)
珠穆朗玛日记(2020珠峰高程测量真实记录,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山就在那里!致敬所有勇攀高峰的英雄,献给所有不屈与纯粹的灵魂)
王少勇
¥20.99
中国首登珠峰60周年巨献,2020珠峰测量特派记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珠峰高程测量全历程。作者在随队采访的过程中,还原了少为人知的测绘登山队员工作与生活状态,用诗意的笔调向读者介绍了珠峰的危险、神秘与纯洁,将七十多个日夜的苦与乐,艰难与收获,前行与回首浓缩于这部《珠穆朗玛日记》。  
每满100减50 与学生书——春叶秋叶菩提叶(增订版)
与学生书——春叶秋叶菩提叶(增订版)
李琦
¥20.99
这是一册写给学生的小书。 这个时代的教师,少见甚至未见专门为学生写作的。心智成长中的莘莘学子,更需要心灵关怀。一个纯粹的教师,以人中年的讲台生涯、学识积累和人生体验,讲述他和他的老师的故事,记录凡常教学中的诗意和韵致,提示大学之于人生的意义,建议学生时代的读与思,企盼远行学子的快乐与高贵。 这个时代的教育,不能自限于专业教育,也该续学统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一个教授,超越专业局限,以口述心,情思俱付,既盼相助学生之严肃成长和生命高贵,也求汇力于民族福祉与文化血脉。 一册小书,恭敬地流淌纯正、优雅、灵动的母语;融深情的叙述、审慎的辩思、严肃的发问于一;言词直少年心田,更是直一个时代。 一叶菩提,愿助少年安顿性命于天理人情; 与学生书,欲求挽回师道尊严以字里行间。
每满100减50 我的石头记()
我的石头记()
石钟扬 著;
¥20.99
本书是南京财经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石钟扬撰写的一组文化散文的结集,分为“心海漫游”“生命风景”“心灯闪耀”“寄语天国”等四辑,收录27篇作品。在四十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作者以古典小说、桐城文派和作为文人的陈独秀为主要关注对象。在这组散文里,他一方面融入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一方面以述师友、怀故人为主要内容,文笔优美,观点新颖、感情真挚。其中《无冕学者孔凡礼》等怀人散文尤佳。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文化含量。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每满100减50 幽梦影
幽梦影
(清)张潮,王峰
¥20.98
  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是清言小品这种文体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像屠隆的《婆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类作品一般采用简洁的格言、警句、语录形式,表现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经传、史鉴、诗文之外别立一体。张潮所著《幽梦影》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幽梦影》主要着眼于以优雅的心胸、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说是求美的著作。书中没有强烈的、尖锐的批评,只有不失风度的冷嘲热讽。而这些不平、讽刺,其表现形式也都是温和的。《幽梦影》这样的书绝不是匕首投枪,而更像中药里的清凉散。为《幽梦影》作序的石庞说张潮此书“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
每满100减50 不要在下雨时想念阳光
不要在下雨时想念阳光
曾慧君
¥20.93
本书是曾慧君的个人随笔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内容,部分“彩色的光芒”是个人生活感悟和心灵随笔,主要内容是发表对日常生活的滴事件的看法和感悟,鼓励和劝慰读者热爱生活、充满阳光、积极向上地过好每一天。温暖而细腻,充满抚慰人心的力量。第二部分“闪亮的日子”是作者对故乡以及童年生活的回忆,描绘了童年时粤西小城的欢乐生活以及那里的亲人和朋友,文笔朴实清新,感情真挚淳朴,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每满100减50 诗词经典诵读:《中国诗词大会》图书配套诗词精选
诗词经典诵读:《中国诗词大会》图书配套诗词精选
刘冬颖,申作宏,陈虎
¥20.83
  《中国诗词大会》为央视精心造的一档普及中国古代诗词经典的热播栏目,依该栏目文字脚本整理而成、由我局出版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下)图书已逐步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栏目和该书共涉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近四百首,大多出现于目前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中,由于栏目和图书中的诗词篇章多为节选,因此于广大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关古典诗词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基于此,我们编写的这本古诗词诵读本,从栏目和图书中涉及的诗词中精选出三百三十多首诗词,汇编成书,给广大读者提供一种简洁的诵读本,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普及和推广。
每满100减50 一心一意来奉茶
一心一意来奉茶
程然
¥20.83
  《一心一意来奉茶》是一本文笔优美、意韵绵长的当代散文集。本散文集以茶为载体,以茶作为依托,来写对茶的喜爱,对茶人的描摹,对茶禅的体会,由实至虚,数十篇短文汇成了一条长河。三个专辑分别展现了:一茶有一机缘,造化下茶境幽深美妙;一茶品一人世界,彰显个人生命的悲欢离合;到第三步,则品茶谈修心,杯水中见了禅境。
每满100减50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记叙文卷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记叙文卷
傅璇琮
¥20.83
记叙文,顾名思义,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举凡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之文,都属此类。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说:“记者,所以备不忘也。”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以备不忘”的记录文字,如“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可看作是记叙文早的萌芽。从春秋战国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到西汉的“以人物为本位”(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记叙文在史学园地里蓬勃发展,《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书,或情节曲折,或语言生动,或气势逼人,或人物形象鲜明,叙述技巧已相当纯熟,因此,前人便有“叙事起于史官”(真德秀《文章正宗》),“叙事实出史学”(章学诚《上朱大司马论文》)之论。到魏晋南北朝,记叙文便不再局限于历史著作,这时,不仅出现了专记轶闻琐事的《世说新语》,专记山川景物的《水经注》和专记名胜风物的《洛阳伽蓝记》,而且有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融其诗风于文的散文史上不朽的单篇记叙文《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