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战争与献祭
¥39.99
作为一本在国际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作者以语源说、语义学等学科为工具,考察了古代印度、伊朗、希腊、罗马、凯尔特、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学与历史文本、语汇、神话、仪式、社会组织结构、法律程序及物质遗存。同时,阐发了印欧民族关于战争与献祭的行为及其所蕴涵的生死观;探讨了印欧神话中死亡与葬礼的布局,辩说了与之相左的观;指出了不是共同的语言或共同的血统,而是共同的社会结构和共同的历史境遇才产生的印欧民族共同的神话和宗教信仰,并决定了他们活着的方式和死去的方式。
重新发现日本(新版):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
¥39.99
东京站 伊势神宫 松本城 白川乡合掌聚落 法隆寺 金阁寺 伏见稻荷大社 严岛神社 姬路城 出云大社 清水寺 …… 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誉,宫殿、神社、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各有特色。本书精选日本全境60处震撼人心的经典古建筑,以海量照片与精致手绘体现建筑细节,以精辟文章深度解析建筑背后的历史背景、建筑本身的设计意图与文化意味,带领读者全面欣赏日本建筑细致之美、深浅出地认识日本历史与文化。
回想十年
¥39.90
本书为原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对日本战后经济复苏十年的记录。主要记录了日本战败后,从1946年5月到1954年12月,吉田五次组阁的近十年时间的历史事件。吉田政权,诞生于战后初期百废待兴的动荡年代。本书从吉田的个人角度,详尽地记录了他本人“躬逢其盛”,亲自参与并见证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对日本战后复兴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总体而言,由字里行间更多流露出的并非是文学上的趣味,而是政治家所独有的理性、坚忍、实干和勇气。
朝鲜古物之美
¥39.60
与朝鲜陶瓷器的邂逅,启发了日本著名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美学探索,终促成影响整个日本社会的“民艺运动”,波澜延宕至今。本书为柳宗悦研究朝鲜半岛器物的论述文集,亦为了解民艺思想的奠基之作。曾散缀于《白桦》《工艺》等重要文艺杂志的十数篇名作,解剖了朝鲜半岛工艺美术的特及风格,对比了东亚三国工艺作品的相似与差异。对器物的品鉴,体现了柳宗悦在东亚历史风云变幻的年代,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理解,其美学思想超越了文化和地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
¥39.60
这是一部兼收并蓄式的作品集,旨在讲述欧洲人在过去八百年间对中国的认知与理解。 编者别出心裁地选取了历史上十六位在西方影响力大的代表性人物关于中国的看法和观,他们包括马可·波罗、塞缪尔·珀切斯、利玛窦、莱布尼茨、伏尔泰、孟德斯鸠、约翰·巴罗、黑格尔、马克思、古伯察、马克斯·韦伯、罗素、卡尔·荣格、波伏娃、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罗兰·巴特等,其身份包括商人、旅行家、传教士、外交官、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等,其著述涵盖从欧洲人与中国初步触到欧洲启蒙时代对中国的认知,再到近现代对中国的看法,直至20世纪70年代对中国的亲身考察经历。 本书立足当代,引导读者在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的同时也重新审视现代中国,更有助于读者弄清楚欧洲与中国关系的历史渊源。
你千万不能错过的上古奇书(共3册)
¥39.00
这是一套经典的人文地理书,包括被誉为“上古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大全集》2册和《山海经》,共3册。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本套书值得收藏,慢慢品读,从中获益。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与《易经》、《道德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为我国医学之宗。完整地提出了“养、调、治”的医疗基本原则,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宝典。 本书以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六臣的对话问答来阐述医学的问题。全文共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每部分各81篇。 《素问》用阴阳五行学说就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各方面对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灵枢》内容与《素问》大体相近,但对经脉、腧穴、针刺及营卫气血等均有独特的发挥和精详的论述,有《针经》之称。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记载了五百余座名山的名称、地理位置,300余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100多个历史神话人物,100余种药用动植物,400余种神怪异兽,并保存了大量的远古神话传说。不仅是一部讲述山川河流的地理书,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上古百科全书。
美国文化博览(世界文化系列丛书)
¥38.78
本书共分六章,图文并茂,完整、系统地介绍美国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容纳了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新闻媒体、语言文学、人文风俗、历史景观以及与美国社会等密切相关的方面,以新的视角展现美国社会和文化的魅力,为人们熟知和认识美国提供一套完整的资料和素材。
东方的文明(上册)
¥37.50
《东方的文明》是法国著名东方学家雷奈?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分别为“近东与中东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日本的文明”的四卷本从1929年起陆续问世。由于其线索明晰、资料翔实、插图丰富、观明确、文字简洁,在东西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很快就被译成英文出版,成为世界东方学的书之一。
东方的文明(下册)
¥37.50
《东方的文明》是法国著名东方学家雷奈·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 分别为“近东与中东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日本的文明”的四卷本从1929年起陆续问世。由于其线索明晰、资料翔实、插图丰富、观点明确、文字简洁,在东西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很快就被译成英文出版,成为世界东方学的书之一。 本书是庆祝商务印书馆创立121年出版的历史类分科本中的一部。
财神道
促销价:¥15.99|¥52.00
如果说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有哪位神仙是从古至今都被万众一心真心爱戴的,那么非财神莫属。所以过年吉祥话里排名*的,一定是那句“恭喜发财”——对财富的美好向往已经写进了我们民族的基因,基于这种朴素而健康的民族情感,先民们积极乐观地塑造了一个司财运的神仙,财神。财神主财运,掌富贵,是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历来备受推崇和敬拜。 有关财神的起源,颇为繁杂,众说纷纭,因为财神不止一位,而是一个群体,每一位的来历各不相同。在众多的财神中,*受欢迎、香火*旺的当属范蠡、比干、关羽、赵公明。天下财神庙中供奉的多是这四位,因而*出名,影响力*广。 本书以小传的形式,为读者厘清财神原型人物的生平以及财神文化的源流,从历史视角去解读我们津津乐道的传统文化主题,引领读者从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更多的吉祥、乐观、奋斗不息的精神源泉。
寻找我们的表达
¥35.75
19世纪始,拉美各国获得政治独立后,怎样实现“文学独立”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如何用从西班牙学来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话语?西语美洲文学的未来究竟路在何方? 从“克里奥尔运动”到“欧洲主义”,从阿拉尔孔的戏剧到马丁内斯、雷耶斯的诗歌,拉美文学家乌雷尼亚回顾了西语美洲文学的历程,创立了拉美自己的典范标准。他呼唤在继承欧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构建拉美的文化身份。
与神博弈:斗兽的历史
¥35.60
本书主要讲述西方历史上人类斗兽习俗的起源、发展和衰微的过程,分章节论述了埃及、亚述、希腊、罗马和西班牙人的斗兽习俗和相关的风俗掌故,并针对斗兽习俗对于人类文明(主要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学和哲学)产生的深远影响行详细论述和深探讨。
透视日本:从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礼
¥35.20
本书以几个关键词作为开启日本文化观察的独特方式:京都、建筑、俳句、茶道、禅宗、美术、文学、电影、二次元,是一部从日本文化解读入手,探讨日本民族性的综合性研究著作。 本书作者团队由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诸多著名学府、多样研究领域的日本研究名家学者组成,他们由*熟悉的文化符号进入,一端回溯古典美学,一端看顾现代生活,透视在本土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共同影响下的日本文化基因。 他们大多有旅日背景,曾在东京大学、关西大学等日本学府进行研究工作。这样的跨国视角,更有利于带领我们体味日本人独有的感悟、困惑和思考,进入他们的历史和内心,也有利于思考我们的当下。
菊与刀(果麦经典)
¥35.00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 为了制定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美国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恰是本尼迪克特用来解析日本文化本质的范本。书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与刀”的组合,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 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菊与刀》。《菊与刀》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 《菊与刀》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菊与刀》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从此,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萨苏带你看日本
¥35.00
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
认识自我
¥34.99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ZUI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34.00
六分仪,又叫纪限仪,主要用来测定60°以内任意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康熙十二年(1673),时任钦天监监正、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结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铸造,陈设于京城观象台。1900年,八国联军侵北京,它连同其他4件天文仪器被德军劫至柏林。直到一战结束,《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败的德国将其归还中国。这些天文仪器,承载的不仅是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史,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浮沉。 本书用通俗的方式介绍了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交往的历史。历史学家卫周安以有力的证据,破了西方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明一成不变、与世界隔绝的刻板印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放、创新的中国。她认为,早在欧洲人来到东亚之前,中国就已经融了一个复杂的国际交流网络。纵观历史,在贸易、宗教、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只要交往规则不是外部强加的,中国都积极地与世界互动。中国的许多历史经验是本土与外来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贯穿中国历史的全球潮流,仍将奔腾不息。
一色一生
¥32.99
日本染织界“人间国宝”志村福美的*本半自传性随笔集,初版即获大佛次郎奖(该奖表彰在历史人文领域有杰出贡献的散文作品),并屡次再版,长销四十年不衰。除了多个版本的单行本、文库本,还出过特装本(典藏本),如今已成为日本学生的散文佳作。此次不仅是志村福美的*部中文版著作,也是这部经典作品的国际首次授权。 这本书里志村福美以诗性的眼,向我们展现她在染织道路上,对汲取自大自然的色彩*初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其中种种无与伦比的体验,是了解这位染织大师的之作。诗人大冈信作序推荐,他写下:“在这本名为《一色一生》的书中,可以与一位染织家相遇,了解她的思想,同时深切地体会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正含义。那也是与人生秘密的相遇,通过一色一生,多色一生也会不可思议地从深奥之处显现姿容。”
英国文化博览(世界文化系列丛书)
¥32.98
本书宏观和微观地介绍描述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新闻媒体、语言文学、人文风俗、历史景观以及与英国社会密切相关的世界文化,采用英汉两种语言穿插撰写,在重要的词语、句子后加注汉语或英语,使读者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同时,又极大地扩展英语语言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正文后的附录部分,特别概括了了英国社会的法律体系。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32.50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近年来,纸品收藏日趋兴盛,花笺、书札是其中的重,其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都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影印名家书札、花笺图案的出版物不胜枚举,但系统准确的追源析流之作,仍不多见。本书简述笺纸、书札以至信封的前世今生,上溯渊源,下追变异,并以实物为例,对于近代以来的书信载体,分门别类予以介绍,希望对于晚清江南花笺与文人制笺,能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其中对现当代书信及其载体的衍生变化的分析,也能对收藏者有所启发。花笺、信札这一收藏专题,遂成为窥探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新窗口。得闲时手持一纸,品评揣摩,个中滋味,如鱼饮水。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是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 全书分为稿本、传统出版、现代出版、装订、版权、装帧和书外之物七辑,囊括368张珍贵的藏书影像,69篇文辞优美的版本杂谈,清晰梳理中国近现代版本常识,提供众多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 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本。
武士道
¥32.00
《武士道》已成为解读日本民族精神的入门书,是新渡户稻造于1899年在美国用英语写作而成。 《武士道》一出版即在西方社会引起极大反响,短时间内被译成日语、法语、德语、俄语、波兰语、挪威语、波西米亚语、匈牙利语等多种语言译本。 新渡户稻造将日本武士道同西方的骑士精神、基督教教义等主流思想进行类比,援引孔孟之道和王阳明的哲学观点,从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等几个层次展开论述,层层剖析,立体展现日本武士阶层的行为准则及处世哲学,用“武士道”解释了日本崛起的精神动力。 身为武士,腹中空空也不能表现出饥饿,否则是一种耻辱。 刀匠不仅是工匠,还是富有天赋的艺术家,他的作坊就是他的殿堂。 只将平时认为值得交友的人,作为战时的敌手。 蔑视死亡是勇敢的行为,而在生比死更可怕时,敢于活下去才是真正的勇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