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岭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11.30
《秦汉岭南的对外文化交流》共分三章,章汉代岭南香料贸易考,节香料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节汉代岭南香料贸易的种类,第三节汉代岭南香料贸易活动,第四节汉代岭南香料贸易兴起的条件及影响,第二章汉代岭南犀、象贸易考,节古代中国对犀、象的认知等等。
四季小品·微读节气(套装共2册)
¥11.29
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的《微读节气》与《四季小品》,用*美的笔墨、细腻的感触,体会四季更迭、节气变化,感受人生的哲学与智慧。
中德跨文化交际与管理
¥11.20
《中德跨文化交际与管理》除了介绍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领域的知识外,还将介绍跨文化培训措施、中德交往中具有实践意义的行动指南、人员领导和管理及国际营销方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重),每个部分由两章组成。和第二章是理论和认识的基础;第三和第四章介绍跨文化培训措施及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旨在为今后的跨文化工作做准备,具体形象地展示在经济生活中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第五和第六章涉及国际商务的重要企业管理知识和国际市场营销问题。本书由德国KaiBartel Thomas Kempa编。
甬江之东
¥11.20
甬江,无疑是余姚江和奉化江的汇流或延伸。水流自三江口始,气象顿时开阔,日月逐波,星光浮槎,让人胸襟裹风。江东之地,旧时为鄞地东乡,沃野平畴,水网织锦。其间的枕河大宅和稻菽村庄,于地理旧影中平敷着一层柔和的波光;月白风清之夜,我们依稀能听到“田要买东乡,儿子要亲生”这样的俚语民谣。它所夹杂的乡土情感跨越了历史的河流,遍洒在所有耕读守望者的心里。
白化文闲谈写对联
¥11.20
对联是汉语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堪称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性产品,是集语言、文学、书法、装裱、小木作等各种形式于一身的艺术,是中华文化当之无愧的瑰宝。对联由来已久,盛于明清。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春节要张贴春联,结婚要张贴喜联,为老人庆寿要上寿联,哀悼逝者要出挽联,亭、桥、楼、阁、宫殿、祠堂、寺庙、商店、居室等都要有对联张挂装饰。可以说,对联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本书对于楹联的产生与发展,类型与特点,写法与避忌,均作了介绍,既讲基本知识,又教读者如何去写,并设专章介绍各种征联活动的出题、参赛、评选等。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古今楹联实例,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楹联的知识。内容丰富翔实,叙述口语化,文笔生动,既可作为了解对联知识的入门书,更可作为撰写对联的实操手册。
不一样的日本人
¥11.18
《不一样的日本人》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许多日本反战和平人士保护中国死难者遗骨,数十年挖掘中国“慰安妇”、劳工集中营受害者等历史证人,抢救历史,并无私帮助中国受害者起诉日本政府,与日本右翼势力斗争的鲜为人知的真实感人故事。
微读节气
¥11.11
《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经历。 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朱伟先生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我们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每两个节气历时一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更是千姿百态,既有吃喝玩乐的各种活法,又有很多中国人的文史知识。这些内容,以每段不超过140字的微博体来描述,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共鸣,上千次的转发和评论的背后,渐渐兴起了随着朱伟过节气的新时尚。 《微读节气》一书配以“网络美节气图片”摄影师青简的作品,用现代的镜头画面感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美妙,使洗练、大气的文字有了水墨似的画面效果,而这些画面其实就在我们每天有滋有味的日子里。 《微读节气》是作者两年来对天气、草木变化的细心观察与亲身经历,集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是一本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生活智慧的百科全书。
宝宝的第一本国学启蒙书:千字文 弟子规
¥11.04
鉴于大众人群对“国学”的热爱,又因为许多家长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国学素养,国学图书市场庞大。同时,图书市场中,此类题材的图书都颇受欢迎。所以,我们策划了这套“国学启蒙书”,此套书包括《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唐诗300首 》《 宋词300首》《中华成语故事》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①在内容数量方面,每册图书216页,一套6册。 ②内容文字上,译文简洁易懂,故事有趣而又有教育意义。 ③在体例设置方面,除正文外,还增加了“注解”“译文”“故事”等版块,不仅方便小读者阅读理解,同时增加了图书的阅读性和趣味性。
大洋观潮记:驻美记者手札
¥11.00
《大洋观潮记:驻美记者手札》共五辑,主要内容包括:辑天涯萍踪;第二辑感悟美国;第三辑世事如烟;第四辑文苑撷英;第五辑名人相簿。麦子先生的种种爱国行动,受到过国务院侨办和中新社领导的赞许,也受到广州市领导和众人的好评,《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南方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先后采访和报道了麦子所做的这些工作,麦子先生说:“以前的工作做就做了,今后将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用于中美交流则是我的心愿。”
道德经易诠
¥11.00
《道德经》内容深邃、影响深远。本书作者赵克强曾以十余年时间深研易经,著有《周易解析》一书;又以《周易》观照《道德经》,发现《道德经》对于《周易》的继承与发展。本书详细诠释《道德经》八十一章,题解以提要钩玄,译文以解读字句,解读以发挥主旨,追源溯流,帮助读者更深地理解《道德经》和《周易》,而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中国文化元典。
中华文化精典系列丛书(套装共10册)
促销价:¥5.99|¥298.00
苍白且魅惑的绿彩,深邃到无止境的苏白,还有优雅却满心仇恨的明镜,以及外表平和温存,内心极度动荡的崔老师,他们,都是这场疯狂盛宴的策划者与倾情粉饰的表演者。的观众就是那个平凡而又太不平凡的诚燕,当她摒除一切压力,拉巨大的帷幕,掀所有的谜题时,这个舞台呈现的是异彩华美,还是骇人的婉约谎言。
学术经典:西方哲学简史
¥10.99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书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明白作为形而上的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中国文化的命运
¥10.99
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训蒙骈句》探源精解
¥10.99
目前市场上关于《训蒙骈句》的书极少,突出注释的同类书基本没有。《训蒙骈句》探源精解的出版,有填补市场空白的意义。可以与之前报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两本探源精解书组成“蒙学三姊妹”,并且可以借已出版的《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的影响协同销售。《训蒙骈句》是明代才子司守谦的著作,与后出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同属于诗词声律类蒙学读物,体例也基本相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中甚至有很多内容是学习借鉴了《训蒙骈句》。
扬州漆艺
¥10.90
扬州漆器是中国三大著名的漆器之一,2006年列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向读者介绍扬州漆艺源流、漆艺技术、漆艺瑰宝、漆艺精英。
蒙求·历代蒙求·四字鉴略诵读本
¥10.85
《蒙求》是一部专讲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成书于唐代,是现存同类蒙学书籍中早的一部。本书收录了唐以前六百多条名人轶事,并将其总结成押韵的四字句,以便儿童记诵。《历代蒙求》和《四字鉴略》都是讲历史朝代知识的。
龙文鞭影诵读本
¥10.85
《龙文鞭影》是明朝人萧良有编撰的一部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本书对《龙文鞭影》进行注释和翻译,使其成为适合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容易理解的经典普及本读物。
德庆悦城龙母文化研究
¥10.83
本书将龙母文化信仰放在龙文化研究的背景中,通过民俗学研究、性别研究、传播学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等角度,对西江流域的龙母信仰习俗展田野调查,收集龙母文化研究资料,考察影响龙母文化信仰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力图从多个角度去考察研究,分析龙母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贴近民众生活与儒释道结合中发掘其文化内涵,使龙母文化研究具有放性和丰富性。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诵读本
¥10.80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
变革时期的生活:近代广州风尚习俗研究
¥10.80
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民俗,探讨民俗对城市居民生活的控制和调适,观察民俗传承的规律和民俗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以期对当代城市的发展和移风易俗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寻味中国
¥10.80
味道,是食物给与我们的味觉体验,而这种美妙的触感又能够带给我们心情的愉悦。都说,食物是有治愈功能的。能时刻感受到各种味道交融在自己的感官中,想不高兴都难。而酸甜苦辣咸,是食物具有的所有味道。在享用这些美味时,更多地需要去解读背后的文化。食物的创造性和人类的创新性,不断刷新着食物的味道,也蕴含着各个地方的文化底蕴,解读这些味道,也正是解读这些文化。不仅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更要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既有食感又有文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