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
¥19.99
《笠翁对韵》是古时为了训练儿童学习写作诗、词、对联而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工具书,后来被视为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作者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他自号“笠翁”,所以这本书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按韵编写,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典故、诗词、花鸟、人物、器物等众多意象。全文对仗工整,极富声韵,用词精美,意味深长,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唱歌一样,十分适合孩子朗读背诵。
兰台踪迹:罗文与上海档案工作:1949-1984
¥19.99
兰台踪迹:罗文与上海档案工作:1949-1984
饮膳正要全鉴
¥19.99
《饮膳正要》是一本总结食物、食材药性的古籍,为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馔;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此两卷是古人对各种饮食药性的总结和饮食宜忌。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是古人对食材药性的鉴定。《饮膳正要》书中记载的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馔的性味与滋补的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
中国之门:上海图景
¥19.99
为什么说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中国之门”?本书的回答是:上海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研究整个中国的缩影,新旧事物以及古今习俗都奇特地融合在一起,比远东任何一座城市都更能凸显变革之中的东方特色。本书以一种发展、步、肯定的眼光看待上海,强调上海新旧元素融合并存的特征。除了详细描绘上海自埠之后的市政建设、街道交通、商业、教育、文化、习俗、慈善事业、工业、民生、基督教传教等多方面发展,还描写了中国传统习俗面对西方文化影响时的回应,以及揭露了工人、流浪儿童等底层百姓的悲惨遭遇。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去更加贴近当年那个已经具有国际大都市气象、充满步的朝气和活力、处在变化与矛盾中的上海。
井里乾坤 : 舟山的井与井文化
¥19.99
本书是对浙江省舟山群岛区域内的井进行实地考察后编纂而成的关于当地的井和井文化的调查报告。作者选择地方志上有记载的、具有历史和民俗价值的、在市民和村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以及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各类水井(包括具有水井功能和意义的泉、潭、池),经过搜集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以区域划分章节,阐述了舟山有特色的井的概况、文献记载、民俗价值、文化意义等,对遗迹保护、水利和民俗文化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子不语全鉴
¥19.99
《子不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仿照六朝志怪小说及《聊斋志异》而写,文章大都言鬼神,谈怪异。全书文字简练、语言自然、亦庄亦谐,展现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
笠翁对韵
¥19.99
《笠翁对韵》是古时为了训练儿童学习写作诗、词、对联而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工具书,后来被视为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作者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他自号“笠翁”,所以这本书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按韵编写,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典故、诗词、花鸟、人物、器物等众多意象。全文对仗工整,极富声韵,用词精美,意味深长,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唱歌一样,十分适合孩子朗读背诵。
大画云南一百八十怪
¥19.99
云南由于拥有复杂的地质地貌、多样的气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众多的民族文化,而成为一块充满神奇魅力的旅游圣地。外地人初到云南喜欢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即是“云南十八怪”,它一斑窥豹,反映了云南的奇山异水、奇花异树、奇禽异兽、奇风异俗和奇人异事等。 “云南十八怪”属民间口头文学,从未见史书记载。云南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等原因,自古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甚少,形成与世隔绝的局面,真可谓“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各个民族在生活习俗方面有着一系列奇特的现象。
中国文化常识(套装全3册)
¥19.98
本套装包含中国文化常识1-3共3册
红楼梦诗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它就以故事中蕴含的渊博的学识、细腻的叙事、动人的情节、现实主义的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书中的诗词曲赋散发着极大的魅力,成为这部不朽之作的灵魂。 《红楼梦诗词全鉴》根据《红楼梦》原著回目的顺序,辑录了书中的诗词、楹联等,对其行了注释和解析,力图帮助读者更准确、更深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淮南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淮南子》语言如行云流水,文章富于变化,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很多神话传说: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颇有趣味。中国许多传统神话故事均是因此书而得以流传,也因此,它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宝典。 本书以全新的解读方式,以大量的历史典故丰富哲学思想;语言精练、通俗易懂,让您轻松领略古代圣贤的智慧精华,使之古为今用。
文化是什么
¥19.92
本书围绕怎样更好地认识文化、把握文化、发展文化、完善文化等角度,全面论述了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内容横跨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视野宽广,角度新颖,旁征博引,史海钩沉,有作者独到的见解。
世说新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玄学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小说中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元曲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在思想和内容上有着独有的特色,和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特此精心策划了国学经典——《元曲全鉴》。该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帮助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元曲的精髓有着极好的帮助。
汉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宁波老味道
¥19.92
时常关注宁波的人文历史,时常深入宁波市井生活,寻找城市历史的遗迹,这一切都源于对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深热爱与眷恋!那斜阳西下的寻常旧巷,那沧桑厚重的宁波人文气息,那浓郁的人间烟火味儿,都让他有了用文字描述的冲动……作者柴隆热衷于宁波地方史志研究,致力于宁波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波政协文史委特约文史研究员,对宁波地方民俗和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宁波老味道》详细地介绍了宁波传统的菜肴、小吃等美食。
蒙学经典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所谓蒙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其具体的读物有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均被誉为蒙学中的经典,书中许多名言警句脍炙人口、代代相传。这些经典已成为唤醒人性的著作,它们能够启人生的智慧,也能够触发人的心灵,更能够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必将终生受益!
贞观政要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统治者决策运筹、执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图。 本书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全书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也就是四十类。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和灾祥畋猎等多个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细致生动,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统治者决策运筹、执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
喻世明言全鉴(典藏诵读版)
¥19.92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是一部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为明末冯梦龙所编撰。书中不少篇目是根据宋元旧篇改编而成,题裁内容广泛,涵盖婚姻、爱情、孝义、友情、灵怪、神仙等,反映了明代商业社会的繁荣景象及中小商人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古代小说宝库中一份宝贵的遗产。孙红颖解译的《喻世明言全鉴(典藏版)》以上海古籍社影印的《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为底本,在每篇故事前都做了简短的精要简介,对小说情节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领悟其主旨。
端午节: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
¥19.92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专著。全书梳理了端午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变迁的轨迹;考察了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端午节日习俗“同核化呈现”“糅合化呈现”和“边缘化展示”的涵化模式。并结合多地田野调查的素材,基于“核心元素”的普遍性和“变动元素”的多样性,来探寻中国各地端午节的现状。具体内容包括:绪论,端午研究史;章,端午的历史流变;第二章,端午的地域类型;第三章,族群视角的端午过节方式探讨;第四章,讨论屈原传说与爱国主义精神;第五章,端午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探讨;第六章,传统节日与民族国家的立场之间的张力研究。 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mso-bidi-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weight:bold'>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是在作者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中国知网中下载次数多达4500多次,所含多篇论文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