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18.50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一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解秸萍教授所主编。解秸萍教授于1984年师从于师怀堂先生学习新九针,深得师老的教诲和亲自指导,并经常侍诊于师老,协助整理其临床验案。解秸萍教授在临床上每遇毫针难以解决的病例,应用新九针治疗则常常能效如桴鼓,深感应当把新九针疗法传承下去,加之在教学中发现有大量的新九针治病的临床报道需要整理归纳,于是欣然承担起主编本书的责任。 本书从古九针的理论及应用到新九针的各种针具的形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的案例报道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学习使用,也适用于广大针灸工作者临床参考应用。
曹炳章方药论著选
¥18.50
《规定药品考证》分上下二卷。该书是曹炳章有鉴于当时药界在中药的采、炮制、贮藏等存在问题及一些商家为谋求暴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种种的弊端,本着“革除乱真伪品,改不良炮制”之宗旨,以其平日经历所得,结合各种本草著述、前贤诸论,从产地、形态、修制、效用、主治、用量、炮制、贮藏等方面对中药予以阐述,以期“医者对病用药,自然着手成春,效如桴鼓”。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增订伪药条辨》为《伪药条辨》增辑而成。分为四卷,全书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内容更加充实,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经验。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增订伪药条辨》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今取民国十七年(1928年)绍兴和济药局初刊本为底本予以整理。 《经验随录方》成书年代不详。该书记录了临床行之有效的各种单方验方52首,详细阐明了各方的证候主治、药物组成、使用方法以及方剂来源,个别方剂还附有病案记载加以说明。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中医病机辨证学
¥18.31
病就是辨证的前提,是论治的依据,是联系理论 与临床之间的枢纽,也是保证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中 医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周仲瑛、周学平 编写的《中医病机辨证学(第2版)》旨在构建中医病 机辨证体系,打破目前僵化、教条的辨证分型论治模 式,达到活化辨证的目的,以促进中医学术的不断繁 荣与发展。 总论介绍了构建中医病机辨证体系的意义、方法 ,着重论述了病机证素的概念、内涵等内容。 各论是本书的主干部分,从风病善变、寒多阴伏 、火热急速(温暑同类)、温性缠绵、燥胜伤津、郁病 多杂(气病多郁)、瘀病多歧(血病多瘀)、痰病多怪、 水饮同源、虚多久病、毒多难痼、疫为戾气、多因复 合(复合或兼夹病机)十三个方面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 授审证求机、审机论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 逐一重点列述其病机证素条目的每个部分,先概要介 绍其主病脏腑、病机钩要、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然 后列述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临 证备要等。为突出临床实用,辨证内容又分为特异症 、可见症、相关舌脉三大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 抓主症,甚至“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辨证思 路。*后辅以病案举例,学以致用。
伏病论
¥18.31
本书是已出版专著《现代中医新思维——伏邪内伤临床路径》的精华升级版,主要从当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自然环境等角度出发,完善地提出现代人发病的基本规律和表现,并提出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是在古典中医基础上,中医学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本书分五章分别介绍了伏病的免疫和传变、伏病诊断学、伏病治疗学、临床应用和伏病学说哲学思想:生命的存在和运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量医案详细介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睡眠障碍综合征、疲劳综合征、颈椎病、过敏反应、焦虑症等的伏病治疗新策略,对于中医内科临床疗效的提高有很高价值。具有原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沈氏医案
¥18.31
黄广平、杨秋玉、孙力、赵琳校注的《沈氏医案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清代沈璠撰。全书不分卷,载其临床各科医案22。余则,其中豁痰清火之方十居六七,论病常出人意表,于《素问》《灵枢》及李东垣气朱丹溪诸家之说,能融会贯通而应用其理。临证重视脾胃,培补元气,注意调心,药食并用,煎丸并,尤擅长于诊治慢性疑难病。本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清抄本为底本。
内经运气病释
¥18.3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时至今日,中医学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医药卫生资源,与西医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古籍在存世的中华古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不仅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为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见证。中医药典籍不仅承载着中医的学术经验,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既是中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迫切要求,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针灸全生
¥18.31
《针灸全生》由清末道光年间僧医萧福庵所辑撰 ,成书于清道光四年(1824)。又名《同人堂针灸》 《同人针灸》《同人灸法》。全书分为卷首、卷一、 卷二共三部分。卷首收载经络腧穴定位,并配有经穴 图22幅。卷一、卷二收录内科、妇科、小儿、外科约 150余种病证的辨证分型、针方灸方和针灸忌宜,以 诸风、伤寒、厥逆、虚劳、血症等为主,乃萧氏参合 前贤经验再结合自身临证所得之总结,对临床有很好 的指导作用。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二年(1832)读书 堂刻本为底本。
初识月经病中西医辨治
¥18.31
《初识月经病中西医辨治》围绕月经病行论述,每章均分为古案篇、认识篇、治疗篇、调养篇和心得篇。 一曰:古案篇。阅读古医案,可以阔视野,启迪思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清代医家俞震曾云:“ 成案甚多,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尽可揣摩。 ”这一部分,主要从《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等经典医案中选出古代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典型医案,并行白话解读,*后做出评,旨在通过古人的经验为今天的诊疗提供*多启示。 二曰:认识篇。这部分综合了中西医对月经病的认识,以其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将古人对月经病的认识行阐释,从病因、病机两个方面行分析。另一方面,对该病的西医学认识行阐述,说明中医的月经病包括西医学的哪些疾病,这些疾病的特是什么,有哪些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中医治疗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三曰:治疗篇。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中医治病不同于西医,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因此每一个病例的治疗都是个体化治疗。妇科病也是如此。女性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生理特,每个月又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成月经病。治疗时要详细询问,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耐心细致,让患者愿意倾诉其“难言之隐”,这样治疗才能有的放矢。同时对患者行心理疏导,鼓励她们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董晓英将20年来的临证经验,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典型医案行整理,以故事的形式,通过临证,从中西医不同视角对医案行分析,对辨证思路行详细阐释,为读者展现一个个完整、生动、鲜活的治疗案例。 四曰:调养篇。在治病的同时,调摄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手段。书中介绍了一些常用适宜技术如灸疗,以及食疗等方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五曰:心得篇。本篇是我多年来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治疗思想。我从中医诊疗思想出发,又辅以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及其先的检测手段,多年来,在选方用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疗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我诊疗思路的精华,希望能给同行以启发。
眼病治疗绝招
¥18.31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眼病的治疗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西方医学治疗技术传入我国,其治疗效果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西医并非*,有些眼病通过西医治疗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通过祖父传承的眼部放血疗法,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的新方法。 为了便于读者更深刻的理解,书中附有验案。这些验案均是笔者临床治疗的实例。后面还附有阐述医者观点的按语。 为了便于鉴别眼病的各种症状,笔者亲自描绘了各种眼病的彩色图谱,以供参考,简单实用。
医方约说
¥18.31
《医方约说》为综合性临证方书,由明代鲍叔鼎 撰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分上下两卷,共78 篇。卷上包括中风、头痛等35种内科病证,卷下包括 心痛、疮疡、妇人证、小儿证、目病等43种常见病证 ,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全书以病证分篇 ,每篇多立一主方,后列常用附方,所选方药多效验 便廉。《医方约说》融会仲景、东垣、河间、丹溪四 子之说,而以丹溪为宗,对了解丹溪流派观有一定 帮助。本次整理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为底本。
胡文焕医书三种
¥18.31
《胡文焕医书三种》包括《医学要数》《应急良方》《养生食忌》,均为明代儒医、藏书家胡文焕纂辑,分别介绍古代养生相关的医学理论、居家应急偏方与饮食禁忌。《医学要数》二卷,辑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后世医书中与数字相关的名词术语69则,将其按顺序前后串连。《应急良方》一卷,分列通用、妇人、小儿三门,收集居家应急药方173则,多为单方偏方,所用药品有不少是平常生活可及之物。《养生食忌》一卷,载录五谷、五昧、五果、五菜、六畜、诸禽、虫鱼等饮食配伍禁忌者11篇,辨认有毒而不可食之果、兽、禽、鱼4篇,及饮食害人、饮食相反等内容本次整理,《医学要数》以中国中医科学院朱格抄本为底本,《应急良方》以《寿养丛书》清抄本为底本,《养生食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虎林文会堂乃历壬辰刻本为底本。
孕育玄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18.31
《孕育玄机》系明代医家陶本学著于天启辛酉年(l621),经清代学者乾尧抄录存世。全书有上、中、下三卷,凡l27篇。上卷ll篇,论常见月经病的脉证方治;中卷述保胎,共有48篇,论怀孕原理、诊脉原理及不孕症的病机,并述40种妊娠病定义、辨证论洽方药:下卷辨生产与产后诸病,列为68篇,论临产、产后事宜,以及产后46种病证。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尧抄本为底本。
本草发挥
¥18.31
《本草发挥》为元末明初医家徐彦纯辑。徐氏集 朱丹溪、成无己、王海藏等诸家之言,订说补缺,汇 粹成编,全书共分四卷,收录药物274种。卷一为金 石部、草部,金石部收录23种药物,草部收录33种药 物:卷二为草部,收录87种药物:卷兰为木部、人部 、兽部、禽部、虫召一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收 录131种药物:卷四主要辑录药性理论与组方用药原 则的相关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吴琯刻本为底本。
眼科启明(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18.31
《眼科启明》作者邓雄勋,字捷卿,晚清广东南海人。早年遵父命习医,从而粗明医理。其后拜一僧医为师,于读书之余,旁及医学,僧人授以眼科内外障治法,晚年将其师所传之法,分条著述,汇成《眼科启明》。曾在广州一带行医,颇有声名。 《眼科启明》清光绪十一年邓雄勋稿本为国内现存孤本,上下二卷,共二册。全书是一部以《银海精微》为基础改编的眼科著作,故选清·周亮节同治六年丁卯(1867)《银海精微》校正醉耕堂本为主校本。 《眼科启明》共二卷,是一本书名、作者、序、凡例、目录、正文等文献主要结构和内容基本完整,成书时间等线索清晰的眼科稿本。书中于凡例中声称“是书本于《内经》,法诸《龙木》、孙思邈,且集群圣之大成,而广采诸家善法,而成是书。”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全书是一部以《银海精微》为基础改编的眼科著作,与《龙木论》等其他文献、其他医家的联系不多。
遇见最美的本草:一位临床医生的中药札记
¥18.31
本书是一本精彩的中药散文集。作者将目光聚焦人间美的草木――能够活人救命的本草。从中药说开去,把药理医理、博物知识、传说故事、处世体验、人生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五十篇美丽的本草故事。文字清新,感情真挚,娓娓道来,温馨怡人。在一次次本草与人的奇妙邂逅中,一味味中药犹如一个个至情至性的人跃然纸上。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
¥18.31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为《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之一,由辽宁省名医、外科专家吕延伟教授等主编。 全书共8章,重点介绍了*为常见的8种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难点、中医治疗优势、辨证治疗过程中细微的变化与对策,突出展示了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和成果,客观评述了中西医治疗现状,并结合我国几代专家的临证经验,提出适合患者病情与需求的治疗方案。 本书旨在继承和发掘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规范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临床工作,启发开阔医生的诊疗思路。主要供中医外科或周围血管科专科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外科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
医案梦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18.31
《医案梦记》,清代徐守愚撰,成书并刊行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系清代医家徐守愚之子徐子唐整理其父医案,及“经验方法一百二十余方”,另附其本人医案而成。全书载案74则,其中徐守愚医案55则(含附案),徐子磨医案19则。 诸案以诊治时问为序,不分门类,病证涉及内、外、妇、儿及外感等。本书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为底本。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18.00
本书是作者20余年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董氏重要穴位、董氏针灸体系、操作技术、临床治疗等几个方面。 理论翔实,层次明确,对高深莫测、玄学之理及无实用理论均不采纳,择其大要,将实用部分系统整理出董氏针灸体系,对学习、运用、发展董氏奇穴均有指导作用。
丹波父子医籍训诂
¥18.00
丹波父子是指丹波元简和丹波元胤、元坚父子,三人同为是日本江户时期*名汉医学家。在中医文献的考据、训诂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张其成编*的《丹波父子医籍训诂》分为四章。**章介绍丹波氏的家系以及丹波元简、元胤、元坚的生平及学术源流,第二章分析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主要特,第三章归纳分析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方法,第四章总结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成就与不足。
孩子们应该知道的66个中医启蒙小知识.上
¥18.00
该书精选了生活中常见的66个中医小常识,以漫画问答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中医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中医药少儿科普读物,其内容活泼,贴近生活,趣味性强。 小地丁是谁?小地丁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咪。为什么叫小地丁?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听过“婆婆丁”吧,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蒲公英。每年的初夏,长在为肥沃土地里一团团白色的绒毛,摘下一朵,轻轻一吹,白色的种子随风飘动,是每一个孩子童年里深刻的记忆。这套图书里,收集了66个小地丁向长辈们经常问的、生活中*常见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
¥18.00
由王明强、张稚鲲、高雨著的《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是我孱**部中医文化传播史的专著。全书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足于中医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从中医典籍的出版发行、医家的行医讲学、中医的教育传承、涉医文学艺术、涉医典籍、蕴涵中医文化元素的民俗六个视角切入,另设专节述及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博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艺术、教育、考古、民俗等诸多领域,全面而又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中医文化传播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