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大传记:图文典藏版
¥90.09
本套书含《朱元璋传》、《苏东坡传》、《王安石传》、《李鸿章传》、《张居正大传》共五册。20世纪五大传记全册;让你读懂中国古代典型政治家的处世方法和成功之道! 《朱元璋传》: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一个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帝王;这些复杂矛盾的形象活灵活现;共同构成了朱元璋的多面人生。 《苏东坡传》: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王安石传》:本书系统论述了王安石时代的政局以及他的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新法的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过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目。 本书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资料宏赡、论述严谨;一卷在手;尽览北宋政坛、文坛的万千气象;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启人心智。 《李鸿章传》: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 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zui后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 《张居正大传》: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而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计算机辅助化工装置选型设计
¥90.09
本书简介了化工装备选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基于Aspen Plus软件的反应设备,板式精馏塔和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基于Aspen EDR软件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基于Cup-Tower软件的板式精馏塔和填料吸收塔的水力学设计和校核;基于SW6-2011软件的反应设备,列管式换热器,板式精馏塔,填料塔,储罐的机械校核;基于NSAS软件的压力容器开孔结构分析设计;基于软件的安全阀选型,压力容器划类,流程泵选型;基于AutoCAD软件的过程设备绘图。以应用案例的形式分析了以下软件:换热设备工艺设计常用的“HTRI软件和Aspen EDR软件”;过程设备强度计算常用的的“SW6软件”和“PV Elite软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常用的软件ANSYS。附图包括列管移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搅拌反应釜,降膜式蒸发器,板式精馏塔,填料吸收塔,卧式储罐在内的过程设备的装配图图纸6张。
埃隆·马斯克传
¥90.00
著名传记作家艾萨克森以近距离的观察视角,揭开了如今全球引人注目、富有争议性的创新企业家的神秘面纱:他善于突破常规,引领全球进入*时代、私人太空探索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还将推特收入囊中。 埃隆·马斯克小时候在南非生活,那时他经常遭受校园欺凌,但同父亲给他造成的情感创伤相比,这些伤痛都微不足道。他的童年浸透了人性,这将他塑造为一个坚强而又脆弱的男孩,他对风险的容忍度极 高,渴望营造出富有戏剧性的生活,让人类文明成为星际文明是他的宏大目标。 2008 年,SpaceX的火箭在前三次发射过程中接连爆炸,特斯拉也深陷破产危机,这是埃隆·马斯克生命中地狱般的至暗时期。在飓风来临时,他是*兴奋的人之一。动荡的环境和剧烈的冲突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有时他甚至渴望这些东西,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他努力维持却未能持久的恋爱关系中。每当面临艰巨的挑战,紧张感常常让他夜不能寐,甚至呕吐不止,但这些都是他赖以为生的养分。 2022年年初,也就是在SpaceX成功发射了31颗卫星、特斯拉卖出了近100万辆*、埃隆成为地球上*富有的人一年后,对于自己一再挑起戏剧性冲突的背后动机,他略带感伤地谈起了他的反思。他说:“我需要改变我的思维模式,不能一直处于危机战备状态,我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大概14年,或者说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这更像是一个自怨自艾的评价,而不是在表达新年新气象的决心。他一边做出了这些反思和保证,一边还在秘密买入推特的股票。 两年来,艾萨克森形影不离地跟访马斯克,参加他大大小小的会议,与他一起走访工厂,深度采访了他本人,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前妻和对手。艾萨克森揭开了马斯克内幕故事的面纱,其中有荡气回肠的胜利,也有跌宕起伏的乱局,令人拍案称奇。这些故事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个在马斯克心底驱使着他的恶魔,是不是也是推动创新与进步所必需的呢?
大千三十:张大千一九二九年交游考及其他
¥90.00
本书是关于张大千的专著,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部分《〈己巳自写小像〉题跋释文与作者简介》,将张大千《己巳自写小像》上的题跋分别释读,并对三十二位题跋者各各予以介绍,这些介绍以人物生平轶事、趣事等为主,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第二部分《张大千一九二九年大事记》,对张大千一九二九年发生的主要事迹进行了记载叙述。第三部分《张大千自画像之功能与意义》则是研究张大千自画像的专文,是对部分很好的补充和深入。
清宫秘闻:揭秘鲜为人知的宫廷秘案(共3册)
¥89.99
本套装包含《清十二帝后宫疑案》《大清后宫的正面与侧面》《雍正和他的甄嬛们》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88.99
戴笠,黑暗时代里zui黑的人。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戴笠那样神秘,留下如此多的不解之谜。他纵横于隐形战场,神出鬼没,每一次行动都在无声无息间改变历史的走向,令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戴笠,黑暗时代里zui黑的人》以戴笠的生平为主线,客观而全面地讲述了戴笠起伏跌宕的一生,并从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与国民党政治的黑暗、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 《戴笠,黑暗时代里zui黑的人》记录了戴笠策划的好多次改变时代命运的行动,他营救蒋介石、暗杀汪精卫、爆破武汉城、贿赂美国人,侦破袭珍珠港的密电。致力于揭戴笠的神秘面纱,领略时代背后的惊心动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炮火声中,戴笠与张学良的一番隐秘长谈,令蒋介石逃出生天。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戴笠夜杜公馆,与杜月笙在谈笑间,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抗日武装。 1939年3月20日,汪精卫一天内连遭三次军统暗杀。戴笠在千里之外的布局,却令汪精卫损失惨重,落荒而逃。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军统提前破译了日袭珍珠港的密电。戴笠案前的这份宝贵情报,为何没有改变美军的命运? 戴笠身上每一个隐秘,在后人眼中都是一颗重磅炸弹。
辛弃疾新传
促销价:¥44.99|¥148.00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具有文才武略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的英雄事迹和经历的种种壮志难酬的坎坷遭遇,化作雄奇阔大、郁勃激荡的词作,感染了无数的后人。本书是辛弃疾的传记,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环境和时局背景,亲身考察辛弃疾经行轨迹,深剖析相关史料,解读存世诗文作品,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深还原了辛弃疾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随书特别附录《辛弃疾年表》《辛弃疾家室再考》《辛弃疾子女后裔新考》等文章,一步揭辛弃疾及其后人生平的神秘面纱。
理想国译丛041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
¥86.25
1960年代,哲学家阿伦特在旁听耶路撒冷审判后,基于她看到的艾希曼形象——庞大体系下的小齿轮,只知服从命令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然而,施汤内特在分析大量一手资料后却发现,艾希曼绝非盲目服从的平凡纳粹官员,而是一个善于伪装、不思悔改的谋杀犯。本书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对艾希曼的误读,更还原了战后纳粹与残余极右翼分子构成的逃亡网络,呈现了联邦德国的鲜活片段,揭示了美洲纳粹圈子的真实面貌。
全民偶像:苏东坡(全3册)
¥85.99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三本书讲清全民偶像苏东坡。 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脱俗。 他政绩卓卓,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 他胸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当下仍熠熠生辉。 《苏东坡传》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理想人格。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为你读诗主编,全民偶像苏东坡给不安的你八个锦囊,教你直面人生逆旅。国风画家符殊38幅画作打造绝美苏轼!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隐世才女白落梅慢沏一碗清茶,为你细述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快意人生。
和珅:帝王心腹
¥84.99
考场失意后和珅放弃科举,进宫侍卫,虽地位低下,却能亲近天子。 苦熬三年,和珅终于抓住了乾隆偶然间一句问话,以引经据典的机敏应答深获乾隆好感,得以时时陪侍皇帝左右。 此后和珅平步青云,不到三十岁便位极人臣。 摸透了乾隆心思的和珅又精于理财,办事能力极强,成了乾隆晚年离不开的人物,通过影响皇帝左右朝政,和珅入宫不到十年便已权倾天下富可敌国。 一辈子机关算尽一路往上爬的和珅,没有意识到潜藏在身边的危机也在不断积累,忘了为自己留下后路。 乾隆驾崩次日,和珅就猛然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表面上权势熏天,实际上危如累卵。 不断玩弄权术*终被权力吞噬,一部写透权力运行法则的和珅全传。 老帝王的心腹,就是新帝王的心腹大患!孤苦少年和珅,只因在人群中斗胆回了一句乾隆的话,赢得龙颜大悦,顺势攀援而上,以惊人的情商和手腕,成为乾隆晚年离不开的左右手,呼风唤雨二十年,个人财产数倍于国库总收入。表面上权势熏天的和珅,实际上危如累卵,不断玩弄权术*终一定会被权力吞噬!
拿破仑传
¥84.99
本书是英国历史学界研究拿破仑的一本名著,初版之后多次修订再版,可以说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究其原因,可能就像作者所说的“我已尽一切努力撰写真实的历史”。 作者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查阅了各国作者的著作,包括学术专著、文集和回忆录、信件,同时引用了大量英国海军部、陆军部和外交部的档案,以及法国、普鲁士和俄罗斯的相关文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拿破仑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每一场战役都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书涵盖了拿破仑一生的历程,以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各大国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拿破仑经历的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事件。作者不满足于罗列材料,而要讲述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因为在他看来“讲述历史始终应该以叙事为主”。 作者没有忽视这位巨人个人生活中的细节,但主要详述的是拿破仑的职业,因为拿破仑在私生活中的品行并不影响他称为无与伦比的伟大人物,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事业投无比巨大的力量。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拿破仑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精神,与那些谨小慎微、畏首畏尾、不能流芳百世的庸才相比,他才配得上人类最高的褒奖。与此同时,作者也公正地指出拿破仑性格的弱与时代性格相撞,最终与千万人同遭毁灭。
雾满拦江聊风云人物:晚清民国的权臣、军阀与黑帮(全3册)
¥84.99
雾满拦江传记系列 读传记、学才智,探寻人物背后的风云传奇,勘透立身处世的捭阖之术 以大量客观事实,生动有趣的角度 讲述杜月笙、李鸿章、张作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生起伏及处世智慧
金庸评传
¥84.00
作为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在中国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体、影响了几代人。他也是重要的报人和社会活动家,热心社会事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保存传承。金庸将近百年的一生,与他笔下的武侠世界一样,充满故事性和传奇性,堪称一代“文化大侠”。 《金庸评传》是金庸研究专家刘国重参阅数百种资料撰写的全新金庸传记。本书从金庸的家世、求学、办报、写作等方面着笔,细致微地呈现了金庸丰富而传奇的一生;并结合金庸生平,对他如何创作出十五部杰出的武侠小说,做了大量新颖且合理的分析。
浙一路·陪你走过
¥84.00
这本书里讲述的医学故事,都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这本书的作者有医生、护士、学生,故事的主角则是我们可爱可敬的患者朋友,不管他们结局如何,我们都能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感受到他们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对恢复健康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让在临床一线工作中的医护人员真实地记录下他们对患者、疾病朴素的心情和思考,如果你在阅读到某一个故事时,心里生出了些许感动,甚至产生了一些思考,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有了多一些的理解,我们做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浙一路·流光溢彩——浙一护理史
¥84.00
《浙一路·流光溢彩》以时间轴为主线,通过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四个篇章,追述护理历史、介绍护理重学科史、回顾重大社会事件、展望护理未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浙一护理发展历程,内容涵盖护理管理、临床工作、护理教育、科研创新、文化建设、社会担当等,力求真实、全面和深刻。本书解了时光的封印,记录了浙一护理发展中鲜明生动的人物与温暖翔实的故事,从多视角展现了浙一护理人在临床、教育、科研、管理及社会担当等方面的付出与成长;是所有浙一人的共同回忆,具有较高的史料及人文价值,每一个护理人都可以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足迹与身影、情感与价值,从而激起我们更大的职业热情与能量。
爱的咏叹调:蒋英传
¥82.80
本书是中国声乐学派奠基者之一、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家蒋英的个人传记。“爱”是蒋英一生的主旋律:她用热爱成就了闪亮的歌唱事业,并培育了一批走向国际的中国声乐人才;她在漫长岁月中为家人筑造爱的港湾,与科学家钱学森伉俪情深的爱情故事为人称道,为子女遮风挡雨的坚韧和柔情让人动容;她历经时代的沧桑巨变,面对纷繁世事始终以爱意面对,展现了一个智慧美丽、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本书作者将长期整理、研究相关档案和珍贵文物的成果融合于叙述中,尝试为大众读者还原蒋英绚烂而纯粹的一生。
我的战争都埋在诗里:艾米莉·狄金森传
¥82.60
· 目前学术界公认*权 威详实的狄金森传记 ·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现代诗先驱者、西方* 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偶像,她是一个谜,而本书试图揭开她传奇人生的谜底 · 兼具严谨的历史考据和可读性,《出版人周刊》称其达到了文学传记的* 高水准 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艾米莉·狄金森大概是* 受人喜爱的伟大诗人之一,同时也是难以索解的谜——她是博尔赫斯唯 一公开表达欣赏的女作家,诗坛地位与惠特曼比肩,却在25岁之后逃避公众生活,只留下上千书信和诗作。 这个奇特的女性究竟有怎样的一生?生活中的遭遇,不同寻常的个性,激情与愉悦,失望与冲突以怎样的方式走进了她的诗歌世界? 当代学者阿尔弗雷德·哈贝格以时间为序追随着狄金森的脚步,用信实*且深入的文献资料向世人展示他揭开谜底的雄心,带我们尽可能地接近这位诗人——这位天才的、隐居的、自命不凡的、令人深感困惑的诗人——饱满热忱的创作,及其非同寻常的一生。
郑振铎研究书系:郑振铎论(修订本)
¥82.60
对于推动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有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评论: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自然辩证法·导言》) 在同篇文章中,恩格斯还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的英雄们‘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书斋里的学者是例外:他们不是第二流或第三流的人物,就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 在东方,一九一九年狂飙席卷的五四运动,是神州大地上从未有过的伟大的步的变革,人们(例如蔡元培先生)把它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很有道理的。五四时代,在中国的文学和文化战线上,也涌现出了一批拓性人物。鲁迅先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不仅在当时叱咤风云,而且影响到今天以及将来。仰望‘五四”文学夜空,星汉灿烂,何等迷人!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已经有了很多研究,然尚待继续深。除了宏观研究,除了对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的专门研究以外,还应该对更多的代表人物行细致的研究。只有在这样广博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个文化和文学运动的产生原因、历史意义及其然方向等等,才能有更深刻、更切实的认识和理解。郁达夫在鲁迅逝世以后,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这一精当的论述,不仅用在鲁迅身上,是完全正确的;而且用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民族的杰出的文化战士的群体上,也是正确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杰出的儿女而看到希望,感到骄傲;如果对他们不予重视与研究,那真是莫大的悲哀。 这里,我们要论述的是郑振铎(西谛)。他是‘五四”所诞生的一代风流人物之一,是文化和文学运动的一名真正的战士。他对祖国的文化事业有过多方面的卓越的贡献。无论从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来说,还是从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来说,他都是‘五四”以来的一位杰出人物。正如胡愈之说的,郑振铎‘用一切力量来为祖国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他‘是一个多面手,不论在诗歌、戏曲、散文、美术、考古、历史方面,不论在创作和翻译方面,不论是介绍世界名著或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他‘都作出了平常一个人所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贡献。”(《哭振铎》)有位作家认为:‘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先生就是卓越的一个。”(端木蕻良《追思》)又有一位作家说:‘从他逝世以后,心目中似还未见与他伦比的(同类型的)第二位伟大学人——其伟大在于他的文化视野与文学热忱的超常广阔,他的研究范围与气魄,皆非一般小儒可望项背。”(周汝昌《茅公风范》中谈到郑振铎时语)。有苏联学者谈到:‘在他身上是表现了他所属的那个伟大民族的民族性的许多特。”‘他走过了灿烂的、充满各种各样事件的生活道路。他是一个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上有许多贡献的勤勤恳恳的学术工作者,他是先起来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堡垒的那些人中间的一个。”(艾德林《忆郑振铎同志》)李一氓甚至强调说:‘郑先生,我认为他是中国文化界值得尊敬的人。”(《怀念郑西谛》)然而,直到现在在国内发表的关于郑振铎的文章,却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有关他的回忆诗文和一般的述评性文章,数量多于研究性的论文;而且,前类文章的作者在中国著作界、学术界的地位大多十分重要(如郭沫若、茅盾、胡愈之、李一氓、叶圣陶、夏衍等等),他们的评价也都相当高;而后一类文章的作者则大多‘名不见经传”,其中某些文章对他的评论还与前类文章相左,许多民国时代文学史研究方面有影响的学者则很少注意到他。 我们不能忘记,郑振铎是在一九五八年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工作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的。他悲壮地化作一团火,把一切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化事业;而更加具有历史的悲剧意味的是,就在他这次出国前夕,国内正在掀起对他的全面的无情的公名‘批判”。他的文学思想被批得一无是处,甚至拔到了‘实质上是服务于帝国主义向外侵略的行动”的可怕‘高度”。他的‘划时代的造诣”(李健吾语)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著作,也被贬得一文不值。他一下子成了‘资产阶级的白旗”!当然,当时的笔伐和口诛者大多或是盲从,或是违心,至少是根本未曾认真地了解和研究过他的全人和全著作。责任主要应归于当时极‘左”的错误路线。在他为国捐躯之后,对他的‘批判”便不了了之。此后像这样的对他公的粗暴的‘批判”虽然绝迹了;可是,他的不少重要建树、优秀作品和动人事迹也为人淡忘了。一些文学史论文著作,或者对他一笔带过,或者干脆不屑一提,或者将民国时期的他看作是书斋中宁静的学者、小心翼翼的庸人之流。近年来,在一些研究者和有关人士的工作下,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距离更全面公正的评价还很远。尤其在一些宣传媒体和课堂、科书上,似乎除了有时讲述他保护文物和藏书的故事以外,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种情况在国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中同样存在,甚至更为严重。虽然几乎所有的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国学者,都把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作为书;虽然在前苏联、日本等国有过几篇回忆或简单评论郑振铎的文章;但专门研究郑振铎的人几乎一个也没有,较为全面地研究他的论文也迄今未见。]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先当然是与国内研究界长期存在的某种僵化的思想方法有关。例如,把近代作家分成革命作家、民主作家、反动作家等等(这种划类在一定场合也许是有要的),但有时分得并不合理,也常常忽视作家本身的思想转变。尤其是机械地认为革命作家的成就就一定比民主作家要高,片面地强调‘政治,艺术第二”的标准等等,都使得以往的研究工作布局失当,或偏离科学的轨道。郑振铎没有参加共产党和‘左联”,于是被认作所谓民主作家,得不到重视便是当然的了。至于一九五八年那场‘批判”,其政治路线背景现在人们已经很清楚,更是不用多说的了。除了上述原因外,我认为还须指出其他几:一是以往对文学史研究的内涵的理解过于狭窄和片面,往往以为文学史研究的只是创作家及其作品,忽视对创作以外的文学活动的研究。郑振铎的创作不算多,又被认为水平不高,于是他便得不到重视。二是我们的学术研究的分工过细、过专,过于拘泥,研究文学的往往撇文学家的其他文化学术活动。而郑振铎在文学史、艺术史、文献学、编辑学等方面的成就,后来超过并掩盖了他在文学创作、批评方面的名声,于是对他的研究也就存在一种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一方认为他不是纯文学家而是学者,那一方认为他不是纯学者而是文学家,因而都在各自研究目光的扫描中轻易地将他忽略了过去。另外,当然也是与对他的研究的难度有关。由于他工作极其勤奋,又在文坛上活动了整整四十年,留下的文字著作及其他材料极为丰富,同时又有大量散佚,难于搜寻。他涉及的面又太广。要研究这样的作家,当然要比那些单纯搞创作的,或有关资料齐备的作家要难得多。于是,对他的研究也就不免令人望而却步了。 这一情况应该改变了。我认为,先,文学史研究决不能仅仅注意于创作家及其作品,文学的历史本来就是由活跃在过去的文坛上的各种人物共同谱写的。创作家当然重要,但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以及文学社团的组织者、文学书刊的主持者等的活动与贡献,也都理所当然地应该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尤其是那些对整个文学史的发展起过较大作用的文学活动家,往往是各种身份兼而有之的多面手,更应属于特别着重研究的对象。而郑振铎就是这样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活动,无疑地并不局限在创作上,或者甚至可以说,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的还不在他的创作上(当然对他的创作也不应忽视)。但是,我们却没有任何理由贬低他在文学史上的实际作用与实际地位。这里,我想引一段老作家柯灵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的话: 表现作家的业绩,当然以作品为主,但似乎不应以此为满足。《鲁迅全集》、《乱弹及其它》的出版,《资本论》、《列宁文献》、《西行漫记》的印行,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狐鼠横行的‘孤岛”上,使这些皇皇巨制得以问世的主持经营者,应该是属于‘不世之功业”的一类,但这些典籍并不是主持经营者本身的著作或译品。……如郑振铎同志在‘孤岛”时期和沦陷时期,作品并不多,但他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却远在一般的笔耕墨耘以上。《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的擘划琢磨,他都曾躬与其事。单是在劫火中抢救大量珍本秘籍,为民族文化保存精英这一件事,就不知耗费了他多少精力。……要‘知人论世”,就绝不能让这类事淹没于文字之下。我觉得文学史家和资料研究者都不应当忽略这一。(《关于‘孤岛”文学》) 老作家的这段话,是对我以上想法的有力支持。我认为,这里提出的问题,在我们整个文学史的研究中带有普遍性。曾有一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就从人们对唐代张说的研究情况,来谈关于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拓与创。他谈到,我们的文学史结构,长期以来受到旧的框架的束缚,好像一个个作家评传、作品介绍的汇编,史的叙述很不够。这样,就很难从某一历史时期文学的总趋势出发,对文学发展的倾向和动向加以宏观的考察,对某些文学人物的历史活动作出合乎实际的论断。‘文学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他们在文学上的业绩,主要不在于他们个人的作品,而是他们的活动促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如果不把握总的历史趋向,而仅仅着眼于个人作品的评论,那末像张说这样的文学人物就会摒弃于文学史叙述之外,或者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傅璇琮《由〈张说年谱〉所想到的》)这段论述相当精辟。如果我们从五四文学运动的总的历史趋向着眼,也就同样不会认为郑振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而是恰恰相反。 其次,郑振铎不仅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且他的建树还不仅仅限于文学事业或其他单一的学术领域。就像周予同说的:‘概括地说,他的学术范围包括着文学、史学和考古学,……但他的精力异常充沛,好像溢满出来似的,学术门实在圈不住他。”(《<汤祷篇>序》) 在这一上,郑振铎与郭沫若十分相似。而郭沫若在一九二〇年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常想天才底发展有两种Types(类型):一种是直线形的发展,一种是球形的发展。直线形的发展是以他一种特殊的天才为原,深益求深,精益求精,向着一个方向渐渐展延,展到他可以展及的地方为止:如像纯粹的哲学家,纯粹的科学家,纯粹的育家,艺术家,文学家……都归此类。球形的发展是将他所具有的一切的天才,同时向四面八方,立体地发展了去。”(《三叶集》)郑振铎无疑就属于‘球形发展”的一种类型。这一,连台湾的评论者也看到了。一九八二年五月台湾的《传记文学》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谈到:‘民国以来的文学界中,有不少人以一身扮演多样的角色,但除了胡适、鲁迅等极特殊的例子,能在每个角色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外,通常只是在一、二专门研究或创作方面出类拔萃,学有余力时再旁及其他,很少人会像郑振铎一样,由于对文学的万分热忱和强烈的使命感,成为一个中外不居、旧不挡,翻译、创作、研究多管齐下,极其‘复杂’的文学家,以至于他成名虽早,影响也大,可是一般对他的成就却看法不一。”(苏精《藏书家的郑振铎》)但为什么一个文学家扮演角色较多、比较‘复杂”,人们对他的成就就要‘看法不一”了呢?这实在是与一种狭窄的思想方法有关。其实,正是因为这种横跨多种专业门的实践,才可能造就一种‘全才’式的人物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实;而这,也正是一场真正伟大的文化运动才可能赐予的。‘五四”以来出现一批这样的杰出人物,恰恰是‘五四”作为真正伟大的文化运动的标志之所在。因此,我们对于这样的文学家,除了从文学本身的角度加以研究外,还须从各方面多角度地作综合的研究,而不应互相推诿或从单一角度看待。并且,只有通过综合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而全面的结论。众所周知的对鲁迅的经典论述,就是不局限于文学艺术,或其他某一个别领域,而是以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的眼光,注目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纵横发展,从而得出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革命伟人的定论。再如对郭沫若、茅盾等优秀文化战士的研究,也是不能局限于文学畛域,特别是不能局限于文学创作的。即如闻一多,朱自清就正确地用诗人、学者、斗士的‘三重人格”来概括他的一生;而只有从这个‘三棱镜”中观察这仪态万方的‘一团火”,才能看得更真切。对郑振铎的研究,我认为也应该这样。 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В.Г.Белинский)说过:‘我觉得,要给予任何一个杰出的作者以应得的评价,就须确定他的创作的特色,以及他在文学中应占的位置。前者不得不用艺术理论来说明(当然是和判断者的理论相适应的);后者须把作者跟写作同一类东西的别的人作一比较。”(《论俄国中篇小说与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我认为还可以一步说,如果要给予任何一位杰出的文学活动家以正确的评价,就不仅应该研究其创作的特色以及他在文学史上应占的位置;而且还应该研究其一生的思想与行事,其文学理论,文学翻译,以及文学组织活动等相关方面。这就不仅要用美学的、社会批评的方法,而且还不得不同时用历史学的、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不可,其中包括为某些人所鄙夷的考据、传记的方法。郑振铎早期十分重视的美国文艺理论家文齐斯特(C.T.Winchester)在《英国散文群体》一书中曾说过,如果有人嫌他的这本论著过多地写了被评论者的传记而较少所谓‘真正的批评”的话,那么,他就要提醒那人注意他所评论的这些作家‘所写的主题,都系取从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之内的”,地带有作者的个性,因此‘以常常是很有用的传记的方法来评论他们,在这里是对于评论者的大道。他在能够评量那一册著作之先,须要熟悉那作者的‘人’才行。”(附带说,对这段议论郁达夫也十分欣赏。以上译文,便采用了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的引文。)郑振铎正是一位个性极强的作家,他的作品,甚至包括其中的历史小说,处处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写照,‘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眼前。”(郁达夫语,同上)因此,我们在对郑振铎的研究中,也就不可缺少地应该用传记的方法。此外,郑振铎一生的著述极为丰富,据我粗略统计,他发表的单篇文章,约有二千来篇。出版的单行本中,文学创作有十来种,学术论著与翻译各有二十几种,编校的书籍和整理影印的古籍也各有二十来种,编辑的艺术、历史图籍十七种,主编参与编辑的丛书有二十九种,主编与参与编辑的报刊四十五种,生前被人编成的选集五种,为人作序跋的书五十来种……。这些数字是相当惊人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有不少重要的作品和论文没有收集,或者很难寻找,甚至尚未发现。而且,他的不少生动的事迹以及有些记载材料,几乎近于湮没。因此,我们为了冲破某些成见,提出自己的观时,就不得不经常运用考证的方法,或者较为详尽地引用与列举材料。叶圣陶在《郑振铎选集》的序中说,他认为写郑振铎的传记‘用不着什么夸张的手法,只要求内容翔实,他那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的品格就足以使者受到感染了”;而我觉得,不仅写他的传记是如此,写他的研究文章也须‘内容翔实”,而他留下的大量叙述与事迹本身就是有说服力的。研究对象对于研究方法及研究文风具有一定的选择和决定的力量。对郑振铎的研究,就须强调多角度多方法熔成的有机组织,就须强调‘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的文风。 因而,我所以选‘郑振铎论”作为研究课题,不仅先是因为有感于以往文学史研究中对于这位杰出人物的过于冷淡,或是因为不满于某些对他不甚公正、甚至极不公正的评价;而更有一个积极的意图,即希望通过对郑振铎这样一位文坛巨匠的研究,来提倡如上所述的一种较为放的文学史研究观念,一种历史的综合的研究方法。同时,由于郑振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中国文坛的中心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一些文学主张有过较大的影响,他主编的一些大型文学刊物与文学丛书曾一度执全国文坛之牛耳,他的文学创作、翻译与其他著作有过相当广大的者群,他发现、提拔和培养了不少优秀作家,他以他的热情和吸引力团结了一大批作家与学者,等等,因此,我们对于他的一些的评价也就然牵涉到对民国以来文学史以至文化史的某些重要问题的重认识或者深探讨。 在论述他的文学活动以前,我先初步论述他的思想发展与政治活动。这是冒着可能被人认为蹈袭旧辙的‘危险”的。因为,以前那种简单生硬的以对作家的政治表现的评述来决定或代替对他的文学方面的研究的作法,已为人们所厌嫌,也为我所不取;但是,我也反对从一个走到另一个,忽视或排斥对研究对象的政治倾向及政治活动的考察与论述,否认这些倾向与活动对于研究对象的文学活动的制导作用。我认为,对于郑振铎研究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十分要的,不仅有助于公正地评价郑振铎在文学运动史上的地位,而且可以引导人们从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上对郑振铎一生取得的成就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早在郑振铎逝世的时候,文坛前辈就曾说过,对于他‘在五四以后这一整个时代的文学工作中的成就和作用,历史会有定评”(胡愈之语)。历史把这个任务,一直留到了今天。现在,我们应该担当起这个任务了!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诸葛亮传
¥81.99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集忠、勇、智、仁等美德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历朝历代都高度推崇的智者和贤者的代表。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演绎和渲染下,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被捧上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无所不能的神坛。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是一个充满谜团,有执着,有无奈,也有失败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北伐未竟、壮志未酬的结局也充满了悲剧性。 本书以正史为据,以诸葛亮的生平为脉络,围绕多个关于诸葛亮的谜团,严谨、客观、详细地梳理了诸葛亮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生动再现了诸葛亮真实鲜活的传奇人生。本书*的特是在吃透史料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诸葛亮人生故事中数以百计的有趣谜团。这些谜团既有后世传说中应当澄清的讹误,也包括尚有争议的话题,从而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深了解诸葛亮和他的一生。本书深浅出、平易晓畅,是一本兼具历史真实和文学审美的人物传记。
莽莽昆仑:粟裕大将征战轶事(试读本)
免费
粟裕是一位在军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做出独特贡献的重要人物。书中,作者生动、客观地刻画了粟裕从山村少年投身革命、井冈红旗转战万里,中原逐鹿捷报频传,率军过江转折历史,战略分歧无端受屈,总参岁月推陈出新的辉煌、曲折、痛苦的一生。作者从小在粟裕身边长大,因而将敬重、感恩、愤怒等情感都融于书稿。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走访粟裕当年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寻访当地的百姓和粟裕的战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用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案例,栩栩如生地刻画粟裕勇猛善战、机智果敢的指挥艺术和军事谋略,描述了粟裕威震华夏、无坚不摧的赫赫战功,叙述了粟裕在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拓性贡献以及受委屈后不斤斤计较、仍任劳任怨为党工作的伟大情操,表现了粟裕虚怀若谷、对党忠心耿耿的胸怀,由此,将粟裕的形象衬托得更加性格鲜明。
纪念刘东生院士(试读本)
免费
惠寄文稿的作者当中,有与先生朝夕相处的亲人,有先生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同学,有先生在院士群里的朋友,有先生敬仰的、更老一辈师长的家人,有先生工作过单位的领导,有曾经与先生在共同攀登科学高峰过程中的同事和合作者,有先生各个时期的学生,也有可能只是在某次活动与先生短暂见面却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们,还有曾与先生合作或有过触的国外知各学者。他们从各自的亲身经历,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以十分简短的文字,生动记录了先生那过人的学识,为人处事的涵养,描绘出先生栩栩如生的丰满形象。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几位年事已高的老先生在病榻中写就的文章(在住院前完成文稿的陈述彭先生已于2008年11月间驾鹤西去,朱显谟先生的文稿也由他口授,请家人记录而成);也有一些正承担着国家项目,研究任务繁重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完成的手稿。编辑这本书稿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先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之笃,和先生的学养、人品感人之深。作为编者,我们衷心感谢所有撰稿人为本书所作出的贡献。 众多不同作者的文章导致了编排的难题。文集中只能大致以先生的家人、亲戚和老同学,院士,同室工作的同事,领导与合作者,学生,以及国外友人等分篇编排。每一篇当中以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音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