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痛风治疗新探
痛风治疗新探
戴军
¥34.00
本书通过大量的临床真实图片、检查报告和案例,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痛风发生的原理图,结合作者10年的痛风临床治疗与管理的经验,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公众科普痛风的概念、分类与分型、诊断、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通过食疗、理疗和运动指导的自然疗法,对机体的整体调理和健康管理,促机体恢复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痛风的目的。
49元5本 浙派中医名家临证医案辑要
浙派中医名家临证医案辑要
黄琦;陈健
¥34.00
本书选用了浙江省各大中医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温州市中医院、嘉兴市中医院、金华市中医院、绍兴市中医院、诸暨市中医院、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的部分名医医案,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等7个中医临床学科。每个医案分疾病简介、病案、按语三个部分,详细描述 诊治过程,并作出解释。本书能够帮助在校中医类专业学生掌握浙派中医的辨证论治思路,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提供参考用书,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49元5本 内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内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庄严,庄子凡
¥34.00
本书共较全面地阐述了临床中医内科常见病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护理知识,着重突出了中医护理包括:起居调摄、情志心理、饮食药膳、病时调护、实用的预防及保健方法及适宜技术在内的健康指导。本书把中医护理服务理念和精髓融常见病证的指导中,充分体现了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操作性强,易于理解和掌握,方便查阅。是一部实用健康预防和护理指导用书。
49元5本 韦贵康行医笔录
韦贵康行医笔录
韦贵康
¥34.00
国医大师师韦贵康教授从医50余年临证经验之精华,透骨伤手法之要妙,涵盖中医骨伤大师学医之路、脊柱与四肢病损的诊治病案、手法要及图谱等,可谓骨伤科、推拿科、疼痛科等临床相关医士参考书。
49元5本 三部六病师承讲记
三部六病师承讲记
马文辉
¥34.00
《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
49元5本 林氏活人录汇编
林氏活人录汇编
清·林开燧
¥34.00
  《林氏活人录汇编》,又名《活人方汇编》《活人方》,清代林开燧在刘默《证治石镜录》基础上增补改编而成。全书十四卷,六十二门,列中风、中寒等62种内科杂病证治方药,先述病源,次备方药。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十八年(l753)三原张在浚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医生,你该上线了:自媒体运营手册请查收
医生,你该上线了:自媒体运营手册请查收
安宁
¥34.00
书籍包括两大块内容:一部分是如何生产出好的科普。我会把我这么多年来跟医生交道做节目的经验倾囊相授,教大家如何在一个好的科普的时代,生产出好的科普作品:我是媒体人,正因为我不懂医学,我反而更知道如何把医学的思维和患者的思维行沟通,让受众更加易于受、同时还能减少误解和误传。 另一部分是如何运营好医学账号。酒香还怕巷子深,好的作品不符合传播机制,是不会被看到的。如果没有观众,再好的作品又有什么价值呢?我将会从医学媒体运营的角度,为大家介绍各个平台医学账号的发布和运营的规则,医学账号如何建立矩阵,如何塑造个人IP、更重要的:如何变现。我尽量做到,医学知识你们负责,玩医学账号的运营,看这一本,就够了!
49元5本 小大夫抄方日记:万文蓉教授针药结合临证思辨带教实录
小大夫抄方日记:万文蓉教授针药结合临证思辨带教实录
万文蓉
¥34.00
本书是万文蓉教授临证教学案例和学生们跟诊的心得体会,内容涉及内科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系统及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各科疾病,记录了万教授针药结合诊治疾病的临证思考和感悟,均为学生日常跟师实践过程中整理的临床真实病例。这种教与学相融的场景,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本书对于中医初学者来说是一本走临床的学习导读,而对于中医药工作者而言也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49元5本 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
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
杨真海,刘力红
¥33.99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49元5本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刘爱军,崔敏
¥33.57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韦绪性主任医师,躬身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7年的疑难病研究心得和临证经验集萃。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突出三大特:   ①创新辨治疑难病理论框架。以其“辨治疑难病,识‘杂’是关键”的学术思想为指导,率先提出辨识疑难病首在明“杂致”,论治疑难病贵在从“杂治”的诊疗观。系统阐发了“杂治”之要在于“和中”,“杂合以治”必“顾胃气”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②“术”“案”结合,实用性强。所遴选的74则医案,以“术”类“案”,以“案”明“术”,融临证思维、学术观、医案于一体,经验独到,多有建树。   ③探究“临证基本功”,提高辨治疑难病水平。书中对“诊察、辨证、论治”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突破了对辨证论治的简约表述,也是韦绪性长期研究辨证论治理论、方法的心得集成。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内容丰富,颇多创新,堪称一部继承、发扬并举,整理、提高结合,具有较高学术、实用价值的专著,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49元5本 琅嬛青囊要
琅嬛青囊要
(清)陈太初
¥33.57
  《琅嬛青囊要》,清·陈太初编撰,成书于清嘉庆九年(1804)之前,共4卷,前3卷皆为医论,涉及内、外、男等多科疾病的病机和治法,共载医论98条;卷四为方论,载方共321首,其中秘方83首。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九年(1804)抱兰轩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任之堂古中医学启蒙
任之堂古中医学启蒙
余浩;熊广华
¥33.50
本书为“任之堂悟道中医丛书”第二辑之分册,为古中医学门读物。“古中医”是指汉代以前的中医学术思想,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天人相应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立足使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协调统一,恢复人体气机之“一气周流”,则疾病自可治愈。 本书由任之堂古中医启蒙课讲稿整理而成,讲解了古中医学的世界观(即精气学说)、方法论(即阴阳思维、五行思维和象思维)、藏象观、气化观、诊疗观等,并提出了学好古中医学的四大途径。作者旁征博引,取类比象,以口语化的行文,深浅出地阐释古中医学奥义,旨在回归中医的本原,帮助读者塑造古中医世界观,重建中医思维,步古中医学之门。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学子学习,有助于中医悟性的培养。
49元5本 《内经选读》图表全解
《内经选读》图表全解
梁永林
¥33.50
本书以最新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内经选读》教材为蓝本,依据《内经选读》教材的上篇绪论和下篇的哲学思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摄生为编写体例,对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原文依次行校注、提要、图表解。本书特色图表解侧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揭示出经典条文内容的内在(底层)逻辑关系,使经典原文易学易懂,成为学习《内经选读》的好帮手。该书作图注重经文逻辑联系,尽量避免与市面上所见《内经选读》图表类书籍雷同,与众不同,推陈出新,是一本很好的助读书籍。
49元5本 针道——神针十讲
针道——神针十讲
焦顺发
¥33.50
本书由头针创始人焦顺发编著。以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为理论根据,介绍了“刺神治病”的源头、“刺神治病”的始变、“刺神技术”的发展、“刺神部位”的增加、“刺神治病”治疗病症的扩展等“神针”的内含。内容蕴含作者数十年学经典、做临床的经验感悟,简洁实用,要突出。本书主要供从事中医工作,尤其是从事针灸工作的人员参考。
49元5本 蔡柏脾胃肝胆病临证经验集
蔡柏脾胃肝胆病临证经验集
赵亮
¥33.50
《蔡柏脾胃肝胆病临证经验集》系统整理广东省首批名中医蔡柏教授临证治疗脾胃肝胆病经验,可为当今临床提供中医诊治思路和方法,书中内容紧贴临床实践,所提供之经验用方均验之有效。
49元5本 写给孩子们的针灸知识启蒙书
写给孩子们的针灸知识启蒙书
明澄编;丁晓雯
¥33.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图书,通过对针灸穴位的讲述,让孩子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用中医的方式护航儿童健康。
49元5本 肿瘤临床治疗拾奇
肿瘤临床治疗拾奇
范述方
¥33.50
全书对各种癌症都有详细的论述,包括针对癌症治疗方剂的配药法、使用法、注意事项等。通俗易懂,使读者一目了然,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所载秘方、验方、偏方均经几十次、几百次至几代人亲身临床验证,证明了这些药方在治疗癌症方面均有佳效,是作者及其祖辈还有康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9元5本 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
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
叶加南
¥33.50
叶橘泉先生(1986-1989),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一级教授。“方证药证”学说倡导者、实践者,杰出的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 叶橘泉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方证学”的概念,此后他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从他的经方临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备经方临床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他认为:“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证’,论治施‘方’,方证相对,疗效卓著”。他提出的方证学,是现代经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上,诸多与会专家们认为:叶橘泉先生作为“方证药证派”的代表,与“脏腑经络派”的代表刘渡舟先生、“谨守病机派”的代表胡希恕先生,构成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叶橘泉先生一生著作颇丰,至93岁辞世时,先后编著出版44册著作,并发表了500多篇文章。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过全面整理,归纳出叶先生的学术著作主要包括“医话三书”“方证三书”“药证三书”:其中“医话三书”包括《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叶橘泉临症直觉诊断学》、《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方证三书》包括《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药证三书》包括《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叶橘泉食物中药与便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橘泉先生关于“方证学”的理论和实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只要大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证学”,中医必将出现新的鼎盛时期,当今全世界悄然兴起的中医热就是证明。叶先生在大半个世纪为中医发展而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充满艰辛的一页将永远留存在我国中医学的史册中。 今天我们整理出版《叶橘泉医集》,为的是将其宝贵经验和学术体系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也为了让后继者永远怀念他。他的学术生命将在一代又一代后学者的血液中延续。 作者简介 叶橘泉(1896—1989),曾用名叶觉诠,吴兴(今湖州)双林叶家?人。1915年经塾师推荐,拜本县名中医张克明为师,历四年后,独立开业。1924年参加上海恽铁樵函授中医学校学习,探求医理。1931—1935年兼任双林镇救济院院医。1935年起任苏州国医研究院讲师、国医专科学校方剂和药物学教授。建国后,积极投入中医药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创办过农村医疗进修社,编印农村医药丛书。1954年出席江苏省中医代表大会。同年,参加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工作,任院长,兼江苏省中医学校副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57年任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曾先后兼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咨监委员。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1989年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1989年7月逝世于南京。编著有《现代实用中药》、《古方临床运用》、《本草推陈》、《中医直觉诊断学》等。
49元5本 徐书伤寒启新录
徐书伤寒启新录
徐书
¥33.50
30多年,徐书一直来致力于经方的研究,在临床中提倡以脉诊为中心,以经方作为龙头,时方作为龙尾,专病专药画龙睛。由于徐书勤于学习、善于思辨,又临床,经验丰富,娴熟运用经方,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不只局限于《伤寒杂病论》条文,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更加丰富了经方的临床运用实践。如徐书在第二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2016”会议中提出当归四逆汤证的脉象往往沉涩细并见,而非书中所言仅见脉细欲绝,并且讲到邪少阳之后,由于失治误治,病邪少阴、厥阴,往往一则表现为上热下寒(乌梅丸证),二则表现为厥阴寒厥(当归四逆汤证),而当归四逆汤的本质为肝阳虚。因此临床证治要为“厥阴虚寒”,凭此病机随症加减可临床广用此方,并且在会中举了数则活用案例以证其“把握病机者,一方可多用”之能事,且告诫:此方不可凭“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而定取舍。 研究脉学30余年,擅长脉诊。通过脉诊,可以清晰地感知结石、囊肿、息肉、肿瘤,对未出现症状的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徐书善于总结归纳,善于收集单方及验方。 徐书通过研读经典,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在肿瘤治疗中首次提出“三辨六法”(三辨:一、首辨阴阳、再辨六经;二、辨气血阴阳之亏,温补肾阳为先;三、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明肿瘤之性。六法:一、寒热同用法;二、清热解毒法;三、金石法;四、攻下法;五、以毒攻毒法;六、化痰软坚法。),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用纯中医诊治大肝癌可称一绝。诸多肝癌患者经治康复。并临床救治无数肾病、肿瘤、严重湿疹、糖尿病等各种西医所谓的不治之症。徐书以临床经验丰富、用药精准、疗效显著而著称。徐书在2015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答辩会上公发表了其首提的“三辨六法”。
49元5本 脉理正义
脉理正义
(明)邹志夔
¥33.50
  《脉理正义》六卷,明代邹志夔著。卷前列辨脉十篇,辨析十个脉学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卷一为明诊,揭脉之纲领,分别部位,详明诊法,探讨血脉成因、寸口取法、寸关尺定位、持脉方法、二十六种脉形、五脏六腑平脉等理论。卷二为序脉,布脉之条目,宗滑氏脉象阴阳比偶学说,述浮沉、迟数、实虚、洪微、滑涩、紧缓、长短、弦芤、动伏、濡弱、革牢、促结、散代等二十六脉,两两对偶。于各脉之下,详述与之相通的脉象主病。其论脉多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既论其常,又论其变。卷三、卷四为类症,分论伤寒脉法与杂病脉法,详其体用,融脉、症于一体。又论杂病四十四种,阐述病机、治法与方药。卷五为萃经,汇集《素问》《灵柩》《难经》《脉经》论脉要语。卷六为外诊,述望、闻、问三诊之精论。全书内容完备,论述精详,颇多新见,是一部较为重要的中医脉学著作。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九年(1680)经济堂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弄丸心法
弄丸心法
清·杨凤庭
¥33.50
  《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间四川名医杨凤庭(瑞虞)著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卷一、卷二讨论脉诀,卷三卷四论述医理、药性,卷五至卷七载录内科杂证,卷八介绍妇、儿科诸病证治。其医学思想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本次整理以宣统三年(1911)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