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高
¥22.00
本书是《中国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王旭高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部分,生平概述包括王旭高生存的时代背景和从医经历等;第二部分对其主要著作的学术价值作了简要的概述;第三部分对王旭高学术思想的源流和学术特色作乐详尽的介绍;第四部分为临证经验,从内科、外科阐释了王旭高的临证经验,并分科列举王旭高经典医案;第五部分从历代评价和学派传承介绍王旭高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阅读,对中医理论及临床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草约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2.00
《本草约言》四卷,明代薛己辑,实为后人托名之作,成书年代不详。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约言》,分草、木、果、菜、米谷、金石、人、禽兽、虫鱼等九部,共收药285种,每药主要记述功效及用药法。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约言》,分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部,共收391种,多为日常食物。本次整理以日本万治三年庚子(1600)田原二左卫门刻本为底本。


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药食宜忌
¥22.00
当患了某种疾病之后,饮食和用药上需要注意什么;哪些食物或药物吃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或加重病情;哪些食物吃了不利于患者所服药物疗效的发挥,甚至降低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哪些药物不能同时服用,需间隔一定时间用药;哪些药物与药物及食物间相互禁忌。这些都是患者、医者及患者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主编杨宝发、张波组织医学、药学、营养学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博采众长,搜集中外,熔铸古今,编写了《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药食宜忌》一书。本书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诊断要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饮食宜忌(饮食原则与搭配、药膳食疗方及饮食禁忌)与药物宜忌(中西药治疗与禁忌)行了详细阐述。该书言简意赅,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实用性强。适合医护人员及各界人士阅读,也是家庭的科普读物。


皮肤针治百病
¥21.99
本书介绍了皮肤针法、工具和持针,手法、力度和补泻,经络辨证和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和禁忌等,详细讲解了内科杂症、痹证痛证、男性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疾病、五官疾病等130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取穴和治疗方法,并附有注意事项。可供针灸师、专业院校师生和基层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21.99
本书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元御医书十三种》《医学求是》等医学经典,将其中的精华通过气化理论行讲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师、对中医感兴趣且对中医有一定认识的人士阅读参考。


脊柱亚健康保健学
¥21.80
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的“中医脊柱保健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编写,内容经专家论证,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脊骨神经医学基础培训和安全指南》《韦以宗论脊柱亚健康与疾病防治》《韦以宗整脊手法图谱》等著作,可作为我国中医脊柱保健师培训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脊柱大体解剖知识、中医脊柱运动力学知识、脊柱亚健康表现、保健康复手法技术和练功康复法。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21.50
该书是重庆荣昌中医刘汉文先生研习《温病条辨》的心血结晶,所编三焦篇的条文、方歌合仄押韵,朗朗上口,条文后还附有相关诊治温病、湿病的临床病案,既便于师承授徒、青年中医学子、中医爱好者等记诵,更能提高他们诊治温病、湿病的水平。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
¥21.36
实录版讲座揭气化学说临床奥秘,广东省中医院雒晓东教授倾囊传授。 ? ? ? ? 刘渡舟教授说:“气化学说乃是伤寒学*高理论”。


绍派伤寒名家验案精选
¥21.36
绍派伤寒宗《内》《难》,法古人,匠心独运, 别开生面,是中医地方流派的代表之一。沈元良主编 的《绍派伤寒名家验案精选/绍派伤寒名家学术集萃》 汇集张景岳、陈士铎、章虚谷、赵晴初、何廉臣、胡 宝书、祝味菊、裘吉生、曹炳章、徐荣斋等绍派伤寒 名家的医案,发人深省,值得中医临床人员品鉴和玩 味。


甲骨文化与中医学
¥21.36
本书共5章32节,分别从甲骨文化概述、甲骨文中的医学基础知识、甲骨医学的历史背景、甲骨文中的诊疗方法、甲骨文中的临床各科史料等方面对甲骨医学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考证和研究。作者通过对10万多条甲骨拓片的考释分析,建立了甲骨医学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框架,并从文化、理论、临床等视角行综合论述。书中既有单字的考释、卜辞的分析和临床各科疾病的论述,也有病因、病案和诊疗方法的考证与阐述。书后还附有金文与陶文医学史料的考释研究、甲骨医学卜辞的整理与综录以及甲骨文著录著作及其简称。甲骨文中的医学记载比《黄帝内经》早了1200多年,是研究上古医史文献和中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读者对象为中医科研人员、中医文化爱好者以及相关有识之士。


周易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主要内容包括:概介了《周易》及易学的发生发展,以及六十四卦、太极、河图、洛书、推占原理等,而阐发并释然了医易相关,包括阴爻阳爻与阴阳学说;“生生之谓易”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藏象是依《系辞》的“象其物宜”之论而“立象尽意”;易的“变动不居”与辨证论治;易学对中医学演的三次影响;易学对《内经》理论构建、五运六气理论发生及各家学说发展的影响;阐释并分析了《周易》对于中医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对于研究中医学理论形成及演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民俗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医学根植于浩瀚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得益于历代先民留下来的精神观念和生活习俗。 从民俗学而论,有人的地方就有风俗,而无论是物质生产方面民俗,还是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民俗,都与医药相关。诸如行医“坐堂”、悬壶济世、或是串雅铃医,它本身就有一套行业习俗;又如中药的采集生产活动就包含着民俗传承事象。人类物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社会生活上的人生礼俗、岁时节令风俗,以及关乎疾病的诸多俗信与禁忌,这些民俗内容都与医学密切相关。 从中医学发展而论,原始医药与民俗同源,人类*初的医疗卫生经验是依赖民俗文化载体而传承的。在没有文字传媒的年代,民俗几乎包罗了社会知识文化的一切,后来由于古代哲学的渗透,医学理论雏型形成,又由文字作为载体在社会中传播,自此医学便从民俗文化中脱颖而出。丰富的民间医术、民族医药与中医学相辅相成,互相吸收与促,形成我国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医疗传统。 因而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更利于认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总书记指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民俗中挖掘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在民间普及中医药,让中医药核心价值熔铸在人们日常生活、养生保健、医疗卫生等活动之中,在百姓日用人伦当中可见、可闻、可感,在现实生活中眼、心、脑。认识民俗与中医药的密切关系,让健康中国概念变得更“地气”、“贴民心”。


龚氏三代家传骨伤秘验方
¥21.36
龚桂烈编*的《龚氏三代家传骨伤秘验方》作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不仅完整收载了龚氏三代百年来创制应用的百余首骨伤秘验效方,还记录、总结了龚氏三代的临证医案、诊疗经验。秘方内服外用皆有,丸散膏丹俱全,大都简便效廉,非常难得;医案真实完整,剖析入微,足资借鉴。


博雅大医耿鉴庭
¥21.36
耿鉴庭先生为*名中医学家,扬州耿氏喉科六代 传人,他衷中参西,内、外、喉科皆擅,学验俱丰, 独树一帜,医名远播;他还是一位响当当的博物学家 、文史学家、训诂目录学家,涉猎广泛,功底深厚, 成果斐然。 耿引循编*的《博雅大医耿鉴庭》作为耿鉴庭先 生百年诞辰的纪念之*,分“冰心玉壶”“纵横古今 ”“书山有径”“桃李芬芳”“峥嵘岁月”“深情怀 念”“*述、论文题录”“诗文摘选”和“生平年表 ”等九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记述了耿老先生心境致 远、气韵坦荡、通达博雅的一生,展现了一位真正中 医大家的别样风采,值得每一位中医人学习、研读。


兵学与中医学
¥21.36
兵学与中医药学同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本书试将二者融合起来,对兵学与中医学共同的形成发展背景、哲学思想源流等行了梳理,探讨了兵学战略战术同中医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回顾了古代名医借鉴兵学思想拓展中医学思想的历程;并以徐大椿《用药如用兵论》为纲,通过临床举例来说明“用药如同用兵”之道,还对高度凝炼兵学思想精髓的《三十六计》在中医学的运用重工以饰。综观全书,兵学与中医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兵法医学,追求的是思想交融,讲究的是战略战术,冀望藉此书之述,使兵学与中医学之联系具体化,更易为读者所受。


新刻幼科百效全书
¥21.36
龚居中撰写的《新刻幼科百效全书/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明代龚居中所撰,共三卷。卷之上“新刻幼科急救推拿奇法”,自“保幼心传说”至“五脏形症虚实相乘”共42节(包括原脱目录,据正文标题及内容补5节),图文并茂,介绍按摩、推拿诊治。 其中“家传秘法手诀”等属龚氏推拿洽疗男女幼儿若干病证的独特经验。卷之中“新刻幼科分门症论”,自“胎热”至“黄水疮”共59节58种疾病。卷之下“ 新刻幼科诸方总录”,实为保幼全书,有190首方。 后附“治小儿经验棋盘局方歌”及龚氏生平儿科治验记录。 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十七年(1644)刻本影印本为底本。


饮食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医学素有“医食同源”之说,饮食文化与中医学息息相关,相互促,共同发展。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饮食文化和中医学的关系,介绍了饮食文化与中医学的源流、儒释道饮食观与中医学、《黄帝内经》与饮食文化,民俗、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与中医学,以及食品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与中医学,并重介绍了中医食疗学,遴选出了经典实用的中医食疗食谱。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既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支持;又具有实用价值,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益寿延年、防病治病之食疗方法;更具有文化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意义重大。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选用,特别可供从事饮食文化与中医学研究的人士阅读参考。


象数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象数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全书共6章,将象数与中医学的内在关系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是书以《周易》中的象数思想为基础,分别从象数的含义、内容与功用,象数与五运六气、象数与中医脏腑经络、象数与中医诊断辨证、象数与中医治法方药、象数与养生学说等视角,全面阐述象数源流与发展。 象数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及中医的哲学思想都可以用象数的原理来分析与诠释。象与数分别从原创思维和科学方法来理解和认知中医药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象数的角度审视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厘清中医理论的源头,对于中医药学的研究与步都有莫大的借鉴意义。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象数与中医学》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典籍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立足于典籍探讨中医药文化,对古代医籍的特、编纂、传播及发展历程行了全面的概述,重探讨了书目、类书、丛书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内容不仅涉及《医藏书目》《医籍考》等中医专科书目、《济生拔萃》《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皇汉医学丛书》等中医丛书,更将视线聚焦在此前中医界较少关注的综合性书目、类书、丛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发掘、整理、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医文化内容。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古典艺术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艺术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国古典艺术包括了琴、棋、书、画、戏曲、建筑艺术等,其与中医学颇有相通之处,同源于包容性强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古典艺术的表现内涵而历久弥新,形成了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养生观和养生术,同时从古典艺术吸取丰富营养,创造了独特的养生文化。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艺术与中医学》从中国古典艺术的源流、传世作品及其与中医的渊源讲起,通过阐述古典艺术中的中医文化现象,尝试在继承传统文化,挖掘其艺术价值基础上,拓新时代的中医文化研究,希望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国际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老医甲子医验:朱炼之六十年学术经验集
¥21.36
朱炼之(1925—2011),生前是海宁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1952年发起创建“硖石中西医联合诊所”(后扩建为海宁市中医院),从医60多年,悉心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传承中医精华,为海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名中医”称号。擅长治疗时证与内科各类慢性病,在慢性病中长于“肝胆脾胃”的证治。朱炼之积累数十年实践体会,曾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老医甲子医验--朱炼之六十年学术经验集》主要整理了朱炼之先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以及20 世纪70年代钱菁跟随朱炼之先生学习时的医案,体现出了老一辈中医人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