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中医诊断百日通
中医诊断百日通
张东淑 主编
¥22.99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方法、诊断方法和病案等几个方面,按十五周、五个阶段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地介绍中医诊断学相关知识,由易到难、由浅深;本书各章节重知识附有总结图表,脉诊和舌诊配有图片,每单元内容后配有自测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以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辨证论治要和临证诊治要诀,在今后的中医诊断学习中渐佳境。 本书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及从业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学习。
49元5本 图解黄帝内经
图解黄帝内经
赵庆新主编,健康大学堂编委会 编著
¥22.67
  《图解黄帝内经》初版问世于2009年,至今,畅销已经累计突破100万册!已经以八种语言销售到了十几个国家,这是让我们欣慰的。在出版后这四年时间里,我们结合读者反馈以及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改版更新,每一次改版都是更精更准确更符合读者需求。本次修订堪称权威专家审订畅销版,综合了之前版本的所有精华,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优化了一看就懂的图解式风格,真正达到让读者“一次就读懂的完整版白话读本,一次就能读懂《黄帝内经》的精华”的编辑理念。   不仅如此,本次改版我们还邀请了中医领域权威专家耗时一年之久全盘审订,*程度地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度。
49元5本 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
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
曹烨民、张朝晖
¥22.50
  《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为《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之一,主要介绍目前国内权威的11位中医外科名家——陈淑长、奚九一、胡慧明、郑则敏、栾兴志、杨鹤侪、赵尚华、倪毓生、迟景勋、尚德俊、吕仁和临床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实践与经验,重讲述各位名家对糖尿病所致不同下肢病变的认识,以及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理论、治疗手段、实践经验,并有病案赏析和名家小传。内容简明实用,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从事糖尿病下肢病变相关临床、教学、科研的中医外科人员阅读,亦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外科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49元5本 陆拯内科诊法要略
陆拯内科诊法要略
陆拯
¥22.50
本书作者陆拯原创性提出“天癸病四至辨证法”“毒证四层辨证法”“气病辨治法”“症状证候辨治法”“五脏各科纲目法”等创新方法,从而建立“天癸—脏腑—毒证—气病—症状”五位一体辨治体系应用于临床各科,疗效显著。临床精于内伤杂病、外感热病,通晓中医内科、妇科和儿科,擅治脾胃病、心脑血管病、肺系病、肾脏病、肝胆病、情志病、风湿病、恶性肿瘤、月经病、带下病、不孕不育、产后病、妇科杂病、小儿呼吸病、小儿消化病等各科疑难杂症,临床疗效突出。总结他的辨治经验,对于拓宽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疗效,富有现实意义,书稿内容凝练,学术研讨深刻,中医特色鲜明,切合临床实用,既有传承更有创新。
49元5本 从软组织外科学到筋学:探求中西医结合新路
从软组织外科学到筋学:探求中西医结合新路
吕发明;苗德胜
¥22.50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患,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因其疗效不确切,诊断缺乏客观指标,很多学者不愿涉足。但从我国诊治慢性软组织损伤疾患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不论西医还是中医,寻求中西医结合之路是一条捷径,它突显出中国的新医学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患的独有优势。我们愿能在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往前再走一步。 中医经筋学说与西医筋膜理论虽来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是它们异曲同工,都强调整体观、平衡观,研究的是共同的组织结构。用筋膜理论去诠释经筋学说,是古今的汇合,是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去挖掘中医的宝藏,同时把中医治疗的特色(解结法)融到现代医学的治疗中,并寓于新意,使中西医互补,相得益彰。 科学的发展离不理论的创新,只有创新的理论才能指导临床实践不断步,在中医经筋学说与西医筋膜理论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筋学概念,并创立了筋张力学说。之所以有此之意,不是为标新立异,而是希望通过建立新的理论,走他人没走过的路。虽然我们的工作有诸多不足,但我们还是愿做这项有意义的尝试。将拙作献给诸位读者,请斧正,并希望有机会与大家共同讨论,愿共为创建中西医结合新路不断努力,以发展中国的新医学科学派,为人类健康谋福利!
49元5本 吴兆祥医案
吴兆祥医案
吴兆祥,吴中云
¥22.50
  《吴兆祥医案》精选了老中医吴兆祥(1895-1987)的医案,涉及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皮肤疾病,限、耳鼻喉及口腔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医案后为吴兆祥和作者吴中云撰写的按语。书后附部分疾病分型证治法和吴兆祥为纪念施今墨先生所撰之“我对先师的回忆”等内容。   吴兆祥曾得到“北平四大名医”之施今墨、汪逢春的亲传,行医近50载,其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可供中医临床人员学习参考。
49元5本 景岳新方砭 女科要旨
景岳新方砭 女科要旨
(清)陈修园;郑家铿
¥22.50
《景岳新方砭》全书共4卷。陈氏将张景岳自创的186首新方,仍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全书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为旨,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及药物加工炮制等方面逐一评说186方,立论通融,中肯切实,针砭“温补”时弊,有一定成效。但对景岳新方,砭多褒少,甚至有措词偏激和欠妥之处。 《女科要旨》全书共四卷。本书卷一论调经、种子;卷二论胎前;卷三论产后;卷四论杂病、外科;书中就上述妇产科病症作了详细的论述。悉以《金匮》为正法,旁采巢元方、陈自明、朱丹溪诸家之说,至为矜慎。讲解病机透彻,所选附方,切合实用,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
49元5本 眼科集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眼科集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陈善堂
¥22.24
  《眼科集成》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作者陈善堂系晚清巴渝西城人,立调元药室,擅长眼科。本书现存版本仅有民国九年(1920)渝城治古堂刻本,藏于重庆市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品相总体完好,选作校勘底本。鉴于书中不少内容涉及《目经大成》《原机启微》《审视瑶函》,故选《目经大成》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原机启微》明代薛己校补本、《审视瑶函》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等书为参校本。
49元5本 饲鹤亭集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饲鹤亭集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清·凌奂
¥22.24
  清·凌奂(1822—1893),撰《饲鹤亭集方》,收录方剂453首,分为补益虚损、脾胃泄泻、痰饮咳嗽、饮食气滞、伤寒诸风、诸火暑湿、眼科、女科、幼科、外科、胶酒等11个门类。本书是凌奂第四子凌绶曾随诊饲鹤亭时,按照《眉寿堂丸散膏丹集》的原有分类,增入方药辑成。汇辑了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幼科、眼科,以及补益类有效方药。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九年(1893)出版的《吴兴凌氏二种》为底本。
49元5本 明目神验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目神验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无名氏
¥22.24
  明弘治十三年(1500)据陕西藩省复刻本《明目方》重梓的《明目神验方》为我国现存刊刻早的中医眼科专著,作者无名氏及编撰时间不详。书中汇集历代方书关于眼病论治的理法方药资料,内存不少现已亡佚的眼病诊治文献和珍贵药方。全书不分卷,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眼病证治及治眼方药三部分,突出以五脏为中心的思想,辨治体系较为完整,对后世眼科名著的编撰及眼病诊治影响重大。本次整理以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影印的日藏弘治本《明目神验方》为底本。
49元5本 长沙药解
长沙药解
黄元御
¥22.00
黄元御撰的《长沙药解》,四卷,清代医家黄元御撰,成书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是书选《伤寒》《金匮》所载药物162种,以药名药性为纲,以仲景某方用此药为目,逐一阐发。每药先述性味、归经、药性特:再引《伤寒》《金匮》方剂。分析该方主治、病机、证候:继释该药及其组成药物在此方中的功效意义、用药宜忌及制备方法等。释药与议方、论病相结合,源于经典又切于应用。使药效阐述不流于空泛。本次整理以《黄氏医书八种》道光十二年(1832)阳湖张琦宛邻书屋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国医大师阮士怡临证访谈拾粹
国医大师阮士怡临证访谈拾粹
张军平, 主编
¥22.00
123 为了使阮教授的治学理念与临床经验得以传承,其弟子门生历时多年精心整理相关医案诊籍、影音资料,以访谈录的形式编撰成册,完整呈现了阮教授传道授业和临床诊疗的真实情境。
49元5本 腹证奇览
腹证奇览
稻叶克
¥22.00
  稻叶克及其弟子和久田寅所著《腹证奇览》,为伤寒派腹诊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融了难经派腹诊的部分内容;图文并茂,互明腹诊之法;理术同论,详细阐述方证之规:比较客观而全面地总结了腹证的辨证论治规律,被日本汉方医家奉为圭臬。   《腹证奇览》颇得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赞赏。
49元5本 火热证治发微
火热证治发微
段晓东;赵志国;侯树平
¥22.00
本书为河北中医学院赵志国教授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的高徒段晓东学术著作,是关于火热证的专著。 在复习历代诊治外感病及内伤杂病火热证资料基础上,作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及李士懋教授学术思想,梳理了火热证的辨证论治,本书从火热概念、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辨证、药物、方剂、治疗规律行总结,并附名家及自己的医案,尤其在治法方面深阐发,强调调气机、郁闭,并对清热解毒的治法行了界定,对临床实践颇有裨益。
49元5本 马培之
马培之
潘桂娟,黄玉燕
¥22.00
马培之,名文植,字培之,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苏武进孟河人,清代著名医家,孟河医派“四大家”之一。著有《医略存真》《外科传薪集》《马评外科症治全生集》等。马培之精通内、外、喉诸科,尤以外科见长。其在中医外科领域,推崇王氏全生派,同时吸收正宗、心得两派之精华而发明之;强调外症不能着眼于局部,主张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结合刀针治疗,内外并举,故世人称其“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本书内容包括马培之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49元5本 陈修园
陈修园
潘桂娟,崔为
¥22.00
陈修园,名念祖,号慎修,一字良友;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卒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家。著有《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等十几部著作。陈修园主张《内经》为体,张仲景方为用,强调中医经典为临证的基础,集诸贤之大成,继承发展了“六经气化学说”。陈修园一生致力于医学普及教育,其著作在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内容,包括陈修园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49元5本 外科百效全书
外科百效全书
(明)龚居中
¥22.00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龚居中所著,约成书于明崇祯三年(1630),全书共六卷,分脑颈、胸膜、背腰、臂腿、手足、遍身6部,论述了70余种外科病证,还收录了杂治、急救、中毒、误吞、虫兽伤等疾患的诊疗方法,书末附有《外科补遗秘授经验奇方》。书中插图近30幅,故又名为《图像外科百效全书》。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内容主要源于《医学入门》《古今医鉴》《跌损妙方》等。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以外科学术传承、方剂辑录为主要特点,重在收集治病诸方,新的学术阐释发挥不多,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十三年(1874)锄经园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
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
佚名
¥22.00
佚名*鲍健欣校注的《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简称《人镜经》。原书八卷, *者佚名。明代医家钱雷(字豫斋)得此书,在原书基础上增补附录二卷,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行。此后明代医家张俊英又作续录二卷,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刊刻。该书以十一一经脉、表里脏腑为纲,图论相参,条分缕析,论洽结合,内容丰富,示人以规矩。对研究藏象、经络学说及临床辨证施治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温陵洪启睿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医悟
医悟
(清)马冠群
¥22.00
马冠群撰的《医悟》十二卷,综合性医书,成书于清代中后期。作者马冠群,晚清医家,清代孟河名医马培之的后裔。作者集临证和学习心得,择取《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证治准绳》《张氏医通》等医书的精要之处行评,指明精要,订正谬误,宣达奥旨,弥补了前人之不足,并切合实用,有较高临床价值和理论价值。 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为底本。
49元5本 喻昌
喻昌
潘桂娟,柳亚平
¥22.00
喻昌,字嘉言,晚年自号西昌老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南昌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代表作为《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喻昌开创病历议病式,详论伤寒六经证治,力主《伤寒论》错简重订,阐发“三纲”学说,总结冬温、春温、伏气等病证诊治规律;创大气论、秋燥论等,多为后世推崇。本书内容,包括喻昌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49元5本 朱丹溪
朱丹溪
潘桂娟,杜松
¥22.00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生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卒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代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镇人。元代著名医家,滋阴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其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称“金元四大家”。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等。朱丹溪援理入医,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将“气、血、痰、郁”作为临床辨证的纲领。朱丹溪之后受众者甚广,其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不仅对明清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促进了日本江户时代汉医后世派的形成与发展。本书内容,包括朱丹溪的生平概述、著作介绍、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后世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