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九)
¥90.08
由《贞观君臣论治》《唐平辽东》《吐蕃请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五篇组成。《贞观君臣论治》记述唐太宗李世民和臣下议论治理国家、赏罚、用人、纳谏等方面的言论,从中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的为君之道、施政方针和他经国理民的思想。《唐平辽东》《吐蕃请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记录了唐初安边的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平定高丽、新罗和百济的过程;唐与吐蕃时战时和的历史过程;唐高宗以后突厥反叛唐朝,后被唐所灭的战争过程;唐贞观以后,唐与东北境内的游牧民族奚、契丹友好交往与战争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三)
¥90.08
由《藩镇连兵》一篇组成,叙述了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共四十个年头藩镇割据、连年战乱的历史事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归降朝廷的安、史旧将仍然拥有重兵、盘踞藩镇,许多平定乱有功的将领,也被授予节度使,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方镇与方镇之间、朝廷与方镇之间、方镇内部主帅与部将之间,连兵不已,战乱连年,时局、政权一直处于持续的动荡混乱之中。朝廷一直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德宗两次出逃,历尽艰险,心力交瘁,只得一味采取姑息优容的态度。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二)
¥90.08
由《契丹灭晋》《三叛连兵》《郭威篡汉》《世宗征淮南》四篇组成,主要记载了五代十国后期契丹灭晋、后汉建立、后周代后汉并开始北伐南征的历史。《契丹灭晋》叙述了契丹(辽)南下中原灭亡后晋以及刘知远建立后汉、收复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历史。《三叛连兵》叙述了后汉河中、凤翔、永兴三个藩镇相继反叛以及后汉朝廷相继予以平定的历史。《郭威篡汉》叙述了后周太祖郭威夺取后汉政权、建立后周王朝,以及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初与北汉战争的历史。《世宗征淮南》叙述了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后率军亲征,击败南唐,夺取江北十四州并使南唐臣服后周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
¥90.08
由《马氏据湖南》《晋王灭燕》《后唐灭梁》《庄宗灭蜀》四篇组成,主要记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楚国和五代之后唐灭后梁灭蜀的历史。《马氏据湖南》详细记述唐末五代时期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马殷之后诸子争位,导致马楚政权灭亡的历史过程。《晋王灭燕》叙述了五代初期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建立燕国,以及晋王李存勖攻灭燕国的历史过程。李存勖攻灭燕国,免除了晋国的后顾之忧,从此得以全力与后梁争战。《后唐灭梁》叙述了五代时期晋(后唐)与后梁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以及晋王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和攻灭后梁的历史过程。《庄宗灭蜀》叙述了五代时期前蜀太子王元膺之乱,后主王衍时政治败坏,以及后唐乘势攻灭前蜀等史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
¥90.08
由《霍光废立》《赵充国破羌》《匈奴归汉》《恭显用事》《成帝淫荒》《河决之患》六篇组成,通过霍光废立、赵充国破羌、匈奴归汉、恭显用事、成帝淫荒、河决之患等历史事件,主要记录了西汉宣帝、元帝、成帝三朝的内政外交和汉代治理黄河的历史:汉昭帝后大将军霍光辅佐朝廷、废君立君;汉宣帝时击破羌人部落,匈奴归附汉朝;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陷害朝臣;汉成帝不专朝政,生活淫乱。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三)
¥90.08
由《魏分东西》《高氏篡东魏》《宇文篡西魏》《侯景之乱》四篇组成。《魏分东西》叙述了元魏政权因高氏和宇文氏集团的对立而分裂为东、西魏,以及东西两魏之间的政治及军事斗争。《高氏篡东魏》《宇文篡西魏》分别叙述了东魏丞相高澄、高洋兄弟谋篡并取代东魏、建立北齐的历史背景及过程,西魏权臣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的过程。《侯景之乱》叙述了东魏大将军侯景叛魏降梁,继而乱梁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二)
¥90.08
由《肇忠用事》《邢峦寇巴西》《梁魏争淮堰》《元乂幽后》《元颢入洛》《元魏之乱》六篇组成。通过肇忠用事 、元乂幽后、 元颢入洛、 元魏之乱等历史事件,再现了北魏中后期政治腐败、日趋没落的历史面貌——北魏宣武帝、孝明帝元诩两朝,以高肇、于忠为代表的外戚、勋贵专权用事;宣武帝、孝明帝交替之际的宫廷政变;孝庄帝时,以北魏宗室元颢为首的政治动乱;孝明帝至孝武帝时,中枢政局的动荡及变乱过程。通过邢峦寇巴西 、梁魏争淮堰等事件,叙述了北魏名将邢峦率军南征、攻打南梁之梁、秦、益等州的故事,以及南梁与北魏为了争夺寿阳,围绕淮河堰的争斗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一)
¥90.08
由《李林甫专政》《奸臣聚敛》《杨氏之宠》《安史之乱》四篇组成,叙述了唐玄宗朝由盛至衰的过程,生动展现了安史之乱的前因、经过、后果。《李林甫专政》讲述权相李林甫在唐玄宗朝如何玩弄权术的故事,其中有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重大的政治事件,贯穿着唐玄宗时代皇权与宦官、相权、储权之间的微妙关系,文学(即擅长诗词、学术)之臣与吏干(即精于行政事务)之臣的矛盾纠葛,中央政府与藩镇将领的复杂关系,等等。《奸臣聚敛》叙述了唐玄宗任用宇文融、杨慎矜、韦坚、王鉷和杨钊(即杨国忠)管理国家经济事务、聚敛财富的过程。《杨氏之宠》叙述了唐玄宗如何迷恋上寿王妃杨玉环,杨玉环又自愿度为女道士,并被册封为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安史之乱》叙述了唐朝东北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的始末,对安、史二人的族群背景和发迹史,对安禄山造反的来龙去脉、叛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斗争过程,都作了翔实描述。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二)
¥90.08
由《刘展之叛》《李辅国用事》《仆固怀恩之叛》《元载专权》《吐蕃入寇》《两税之弊》《裴延龄奸蠹》《吐蕃叛盟》八篇组成,记叙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内政和边患。通过刘展之叛、仆固怀恩之叛等历史事件,叙述了唐肃宗时军将刘展发动叛乱、唐代宗时西北军将仆固怀恩被朝廷逼反,两次叛乱终被朝廷平定的历史过程;通过李辅国用事、元载专权、裴延龄奸蠹等历史事件,讲述了唐肃宗朝的大宦官李辅国与张皇后联手干预朝政、唐代宗朝的权相元载弄权、唐德宗宠信的奸臣裴延龄陷害政敌的故事;通过记述两税法改革和两税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反映了唐朝前后期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通过叙述吐蕃入寇和吐蕃叛盟等历史事件,记录 “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唐与吐蕃之间时战时和,终双方订立盟约,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四)
¥90.08
由《伾文用事》《宪宗平蜀》《宪宗平吴》《魏博归朝》《宪宗讨成德》《宪宗平淮蔡》《宪宗讨淄青》《河朔再叛》八篇组成,主要叙述顺宗、宪宗两朝事。顺宗朝,重用王叔文、王伾革新朝政,但遭遇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反对、反抗、反扑,后失败。宪宗朝抑制藩镇跋扈,平定西川节度副使刘闢、镇海节度使李锜叛乱,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定淮西吴少诚、平定淄青李师道,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归朝,朝纲复兴,史称“元和中兴”。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六)
¥90.08
由《庞勋之乱》《回鹘叛服》《吐蕃衰乱》《蛮导南诏入寇》《李克用归》五篇组成,主要记叙唐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庞勋之乱》叙述了唐末以庞勋为首的桂林哗变戍卒,打回老家徐州,建立政权,后被镇压的历史过程。《回鹘叛服》叙述了回鹘与唐朝时服时叛、时密时疏,后归附唐朝的关系。《吐蕃衰乱》叙述了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的经过,赞普荒淫残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终致吐蕃帝国崩溃。《蛮导南诏入寇》记述安南经略使引南诏兵入侵西南,唐朝与南诏经年战争,终以和亲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征战。《李克用归》记录唐朝末年沙陀李克用军叛乱,唐朝与李克用妥协,李克用率兵讨伐黄巢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七)
¥90.08
由《黄巢之乱》《藩镇之乱》《杨行密据淮南》《王建据蜀》四篇组成,记叙唐末朝廷统治式微、地方混乱动荡的历史过程。《黄巢之乱》叙述了发生在唐僖宗年间的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历史。《藩镇之乱》记载了唐僖宗到唐昭宗年间皇室衰微、藩镇之间互相争战的历史。《杨行密据淮南》《王建据蜀》详细记载了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占据淮南地区、王建率军攻占成都占据剑南三川的历史。朱温代唐称帝建立梁朝后,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
¥90.08
由《汉通西南夷》《淮南谋反》《汉通西域》《武帝伐匈奴》《武帝平两越》《武帝击朝鲜》《武帝惑神怪》《巫蛊之祸》《燕盖谋逆》九篇组成,通过汉通西南夷、淮南谋反、汉通西域、武帝伐匈奴、武帝平两越、武帝击朝鲜、武帝惑神怪、巫蛊之祸、燕盖谋逆等历史事件,展现汉武帝靖边拓土、平定内乱的雄才大略,也记录汉武帝晚年惑神怪兴巫蛊之祸终遭丧妻失子之痛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九)
¥90.08
由《曹操篡汉》《孙氏据江东》《刘备据蜀》三篇组成,通过曹操篡汉建立魏政权、孙氏据江东建立吴政权、刘备据蜀建立蜀政权等历史事件,真实再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六)
¥90.08
由《突厥朝隋》《隋讨高丽》《炀帝亡隋》《高祖兴唐》四篇组成。《突厥朝隋》《隋讨高丽》,叙述了隋朝建立后与北方的突厥和东北方的高丽的关系——对突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终于使其大部归附中原;与高丽发生冲突,连续三次征伐高丽。《炀帝亡隋》《高祖兴唐》,叙述了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四处巡游,穷兵黜武,后导致豪杰并起,唐高祖李渊乘势在太原起兵,终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八)
¥90.08
由《诸镇相攻》《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郢王篡弑》《李氏据凤翔》五篇组成,详细记载了唐末藩镇混战和朱温篡唐建后梁的历史。《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记述朱温在唐末藩镇混战的过程中,成为势力为强大的藩镇之一,并利用宦官与朝官的争斗,逼迫唐哀帝让位,进而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的历史。《郢王篡弑》记载了后梁郢王朱友珪弑杀后梁太祖朱温,篡夺帝位,后被均王朱友贞平定的历史。《李氏据凤翔》详细记载了唐僖宗光启年间至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年间,李茂贞父子占据凤翔约四十余年的历史。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五)
¥90.08
由《丁傅用事》《董贤嬖幸》《王莽篡汉》《光武中兴》四篇组成,通过丁傅用事、董贤嬖幸、王莽篡汉、光武中兴等历史事件,记叙了西汉末年外戚专权、佞臣当道、荒淫误国,王莽乘机篡夺西汉政权、复古改制,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群雄奋起推翻王莽新朝,刘秀韬光养晦、苦心经营、建立东汉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七)
¥90.08
由《伪楚之乱》《卢循之乱》《谯纵之乱》《吕光据姑臧》《乞伏据金城》《秃发据广武》《蒙逊据张掖》《秦灭后凉》八篇组成。《伪楚之乱》《卢循之乱》《谯纵之乱》,叙述了东晋末年围绕着争夺东晋皇权而引发的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东南沿海地区民众起义、西南地区以谯纵为首的地方势力叛乱以及平定的整个过程。《吕光据姑臧》《乞伏据金城》《秃发据广武》《蒙逊据张掖》《秦灭后凉》,记录了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吕光建立后凉政权、鲜卑乞伏氏建立西秦政权、鲜卑秃发氏经略河西地区并终建立南凉政权、匈奴族首领沮渠蒙逊篡立北凉政权、后秦灭亡后凉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七)
¥90.08
由《两匈奴叛服》《诸羌叛服》《鲜卑寇边》《嬖幸废立》《梁氏之变》五篇组成。《两匈奴叛服》《诸羌叛服》《鲜卑寇边》,叙述了南北匈奴与东汉王朝之间的战争及其归附、羌族不断起兵反叛以及东汉屡次派兵镇压、鲜卑族壮大后与东汉王朝发生冲突战争的历史过程。《嬖幸废立》《梁氏之变》记录了东汉殇帝、安帝、北乡侯、顺帝的继位过程和东汉外戚梁氏家族的兴衰以及和帝至桓帝年间宦官与朝臣、外戚的斗争。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
¥90.08
由《武韦之祸》《太平公主谋逆》两篇组成。《武韦之祸》叙述了武则天入宫后如何一步步迈向后宫和朝堂的权力,展现了武则天突出的政治才能、坚毅的决心和驾驭局势的能力。武则天开启了女主执政的先例。后来,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女性也争相仿效,被视为“后武则天时代”。正统史家对武则天和韦后的专权一直抱有敌意和偏见,称其为“武韦之祸”。《太平公主谋逆》叙述了太平公主如何受到母亲武则天的宠爱,又如何通过参与恢复李唐王朝、诛灭韦氏集团的政变一步步扩大自己的权势,终被唐玄宗李隆基铲除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二)
¥90.08
由《西晋之乱》一篇组成,记叙了晋武帝死后外戚专权、后宫干政、“八王之乱”及西晋灭亡、东晋建立的过程。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建立政权,而西晋王朝内部则争权夺利、不断内讧,走向灭亡。司马睿在南迁士族的支持下建立东晋,地位逐渐巩固。此时期虽然经济遭受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但加速了民族的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