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新时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论检视与中国实践(新时代调解研究文丛(理论系列))
新时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论检视与中国实践(新时代调解研究文丛(理论系列))
廖永安 胡仕浩
¥46.80
本书内容如下:*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检视”,主要从社会契约和数字正义理论、“国家与社会”、西方女性主义、文化传统等多个理论视角对当前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行审视,第二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考察”立足于本土实践,对多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运作行了深考察,第三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保障”对调解前置程序、先行调解信息化机制、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等具体的制度保障机制行了探讨,第四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行了关注,旨在指明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方向,并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
地方产法的民主化与科学代问题研究
地方产法的民主化与科学代问题研究
朱力宇
¥45.14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主要例证》是在由主编主持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问题研究”(2006—2009年度,项目编号:06BAFX027)的基础上出版的。《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主要例证》以北京市的立法为主要例证,结合我国地方立法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注重采用材料论证、数据分析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地方立法的质量,特别是立法准备阶段的有关问题,如立法规划、立法调研,专家和公众参与立法,以及北京市立法在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的完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对北京市与上海市的立法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的制定过程。
49元5本 死刑:起源、历史及其牺牲品
死刑:起源、历史及其牺牲品
卡尔·布鲁诺·莱德
¥45.00
死刑是人类社会的所有刑罚中*为古老的一种刑罚。本书是由德国学者卡尔布鲁诺莱德撰写的一部概述死刑历史的著作,德文版初版于1980年,出版近四十年来被频繁引用,已产生较大影响。卡尔布鲁诺莱德在书中通过引用丰富的史料,探究了死刑的不同缘起,论述了从远古到近现代数千年间死刑的历史与各种具体行刑方式。通过分析不同的社会学和心理学观,他以细致的论述论证了死刑的社会功能。*后将那些支持和反对死刑的论据加以对照,并且提出了一些新观,这些观明显地为反对死刑辩护。
49元5本 法律翻译理论及策略
法律翻译理论及策略
曲艳红
¥44.76
  随着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贸易、商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法律翻译变得不可或缺。本书从法律英语基本特点出发,以大量实例让读者充分了解法律英语的词汇、句法、语篇等文体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结合法律翻译的一般理论,给出立法文本、合同文本、诉讼文书及公证文书等几种常见法律文本的翻译策略。
49元5本 司法的趋势
司法的趋势
刘哲
¥41.86
《司法的趋势》从当下的司法现实手,反思内在的困境,从细微之处探察司法发展的方向,并立足这些方向提出期待。 作者从司法官的内部视角深分析了“挂名办案”“机械执法”“司法恣意”等种种司法现象,并分析背后“司法行政化”“程序正义缺位”“司法理念僵化保守”等深层次机制成因,再从近年来出现的“非羁码”提出重构强制措施体系、大幅度降低羁押率的破解思路,从类案索引的规范性文件和案例网的建设发现判例法的趋势,并提出判例法是解决成文法与社会飞速发展脱节的必由之路。
49元5本 司法的长期主义
司法的长期主义
刘哲
¥41.86
本书体现了*成长起来的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代表了新生代法律人的法治理念。 作者奉行“长期主义”,坚信“累积的力量”,对于种种有悖于人情、有悖于法理、有悖于基本逻辑的现象行抽丝剥茧的分析,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爱之深,责之切”。
法律职业良性互动研究——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师为对象
法律职业良性互动研究——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师为对象
谭世贵 等 著
¥41.54
本书对我国法律职业互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分析,剖析了“互动中的逆向性流动”、“互动中的不良性流动”“互动机制的非职业化和非制度化”等深层次问题,为法律职业良性互动的制度构建作了充分的铺垫。全书介绍了法律职业互动的理论、历史发展、域外考察和启示、我国的现状与问题,并做了法律职业良性互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后分别对法官与律师、检察官与律师的职业互动行了多维度的考察,并提出了发展与完善的一系列建议。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六卷)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六卷)
王贵松
¥41.40
现代社会乃信息社会,如何确保信息收集使用中的自由和安全,已成为颇受瞩目的重要课题。当前,信息公法的各论性研究正在拓展,总体性研究亟待加强。王贵松主编的《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6卷)》以“现代社会的信息公法”为主题,收录了小山刚、字贺克也、张道义等学者的七篇文章,既研究了德、日信息公开、信息保护的制度现状,也探讨了个人的信息自我决定权、在信息公开法缺位时如何实现开放政府、广播电视自由及其界限、国家秘密设定权的配置等专门问题,展示出信息公法可能进一步开拓的多个面相。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6卷)》“学术专论”栏目收录了五篇文章。德国国法学大师拉班德的国家法译文,是其作品在国内的首次亮相;奥特洛夫对于德国行政法院法官的描述,让我们能够快速把握其制度结构;日本京都大学高木光从性质和功能的角度阐释了行政法的执行体系,为重新审视行政法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视角;美国西北大学凌洋探讨了行政机关事实认定的司法审查问题,可谓国内对美国实质性证据标;隹为详尽的展现;台湾成功大学王毓正关于台湾地区“环境基本法”的文章,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基本法律效力问题提供了一个实证性研究。 思想史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学术的发展脉络。“公法名家”栏目的四篇文章,既有总体上对德国国法学大师们的素描,也有关于史坦恩(德国)、笕克彦(日本)、张知本(中国)的思想雕刻,一位位公法名家由此鲜活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沙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65周年(1950-201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沙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65周年(1950-201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沙龙编写组
¥41.40
人大法学院“教授沙龙”自2005年始举办,至今已经整整十年了。虽然每一期沙龙都是利用午餐的时间,多不过两个小时,但这其中的收获却是无法单纯用时间多少来计算的。“沙龙”(Salon)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在西方经历了由民间到官方再回归民间的复杂过程,但沙龙的形式却是简约的,参加者是自愿的,发表是自由的。也许正是这种形式简单、自由而又有主题的聚会形式太适合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为主旨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沙龙”便跨越了地域的阻隔和文化的差异,成为一种学界常用、学者心仪的学术交流方式。法学院的教授沙龙当然更是如此。十年来六十次午间的交流时光,给法学院及愿意造访沙龙的每一位学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观发表平台。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沙龙十年的精选,文中所发表的演讲稿大部分经过作者修订,少部分是演讲过程的实录。
基因科技成果利益分享研究——以人体组织提供者私权保护为视角(法律科学文库;“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基因科技成果利益分享研究——以人体组织提供者私权保护为视角(法律科学文库;“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郭明龙
¥40.80
基因衍生科技成果,必须对人体组织提供者的利益作出恰当配置,方能保证研发的有序规范行,维系生物科技研发作为产业存在的持续性。本研究主要围绕人体组织利用及其衍生利益、人体组织衍生利益的私权构造、个人基因信息权益之本权归属、人类基因衍生科技成果之专利化及利益分享思路、人体组织提供者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的直利益分享、其他主体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的间利益分享等六方面展。作者提出,在人格权和财产权之间构建统一的“信息权利”概念,涵摄以“信息”为客体、既包含财产利益、又包含人格利益的混合性权利;区分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产出的“积极贡献”与“消极贡献”主体,分别构建直和间分享模式。作者主张参照“市场分摊理论”、根据人体组织和基因信息对专利权的“贡献率”确定其价值,两者“贡献率”可以采取“一般均等,容有差别”处理原则。
艺术品拍卖人的审定义务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艺术品拍卖人的审定义务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郑臻
¥40.80
艺术品审定涵盖范围十分广泛,虽然在艺术史领域发展已久,但是成为法律议题,则始于文化资产保存观念与艺术市场的兴起。近年来与艺术品拍卖相关的诸多事件,引起了民众对艺术品审定问题的关注,但是由于艺术品审定步人们的视野为时较短,因此学界普遍对其欠缺深研究,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的分歧与争议。如何从民法视角妥当把握艺术品审定义务不仅倍受拍卖行业的关注,也是一项富有理论价值的研究工作。本书即为郑臻博士对这一议题多年的研究的成果,其从合同法基础理论出发,结合艺术史与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界定了艺术品审定行为的性质,不仅确定了审定义务的理论基础,而且结合欧陆与英美两大法系的相关规定与判决,论述了审定义务的基本内容与免责规则,还结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两种责任类型,初步从理论上构建了我国艺术品拍卖人审定义务的法律体系。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林嘉
¥40.28
  为因应社会法学过去一年的发展,本卷《社会法评论》共设“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和“域外法学”三个栏目,共收录16篇文章。    “劳动法学”部分共收录8篇文章,林佳和教授《劳动契约的管制与自治》一文,首先基于劳动契约的债法契约本质和人格面向之特质,指出“传统民法……已无法适切处理劳动契约当事人截然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因此,为维持和落实劳动法之特质,“国家不同形式与实质的介入,正是不可或缺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其次,该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传统社会国的角色与功能所遭受的冲击和挑战,对“劳动契约的管制何去何从”提出设问。再次,佳和教授从立法、司法、行政乃至团体之角度对劳动契约的管制进行了深人的论述。后,佳和教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指出“管制与自治是劳动法/劳动契约之宿命”,“劳动契约会继续往管制与自治之动态折冲的复杂方向发展”,而我们必须时时检讨,既要防止自治不当地被管制扼杀,也要防止劳动法之特质因不当的自治而消失。   李海明博士的《论劳动者的法律界定》一文,基于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以及对我国法律文本中多元的“劳动者”表述的概括分析和相关案例的评析,理清了劳动者概念的内涵,并对“公司经理等”、“教师以及公务员”、“个人用工”以及“农民工”等多种主体的“劳动者”身份进行了分析。   德国nilsseibert博士则以法解释学的方法,对《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规范性文件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区分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相关规定的体系性漏洞,尤其是其经分析指出“严格遵守书面形式的要求不仅不能促进权利、义务的明确,反而阻碍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值得重视。   孙国平之《工资集体协商的劳动法考察——兼谈中国当下工资集体协商的魔咒、困境与悖论》以2010年富士康“n跳”事件和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为切人点,从权利、主体、模式、责任、观念以及技能六大方面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青年学者王倩博士从比较法的视角对招聘阶段用人单位知情权的限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条第2款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潘峰博士则对劳务给付拒绝权的理论基础、行使范围、条件及效果进行了分析。邓娟博士则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析。唐荣娜法官基于自身的审判实践,对劳动争议案件中小额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社会保障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杨飞博士《社会保险权的规范建构》一文,从公、私法两个视角对社会保险权进行了规范分析。袁圣韵乐博士则结合*的《社会保险法》,对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意义、理解与适用及相应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中的疑难案例进行了分析。朱勋克博士所撰写的《社会救助法的立法架构及法律规则选择》一文则对《社会救助法》(草案)的内容架构及缺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范围博士《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一文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进行了分析。    “域外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可谓名家汇集,内容丰富。这些域外法制的介绍,对于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欧盟中的社会福利国家》一文是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社会法研究所所长乌尔里奇·贝克尔教授专门为本刊所撰写的,贝克尔教授作为著名的社会法学者,在文中以合宪性解释的方法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欧盟一体化过程中欧盟与成员国在社会福利国家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协调,尽管成员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原则遭受到威胁,但仍保留独立性,而欧盟社会政策的目标越来越具体和明确。《德国劳工共决制度》是德国哥廷根大学著名的劳动法学者rtidigerkrause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的讲稿,经其认真修改后提供给本刊。该文对德国共决制度的组织、效力、宪法基础、事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派遣法修改的慎重论》一文,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田思路教授专门为本刊向日本著名的劳动法学者大阪大学法学部小岛典明教授的约稿,并由田教授亲自担任翻译。该文对日本劳务派遣法修订过程中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栏目的后一篇文章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知名劳动法学者谢棋楠教授,谢教授对本刊厚爱有加,先后赐稿数篇,此次《台湾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正之分析——美国与加拿大法观点》一文对我国台湾地区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订之*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与加拿大和美国相关制度的比较基础上,对我国台湾地区“就业保险法”在相关制度的完善方面提出了建议。
49元5本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3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3
彭诚信 主编 [日]弥永真生 [日]宍户常寿 编
¥39.99
人工智能(AI)软件和机器人在商业、工业、军事、医疗和个人领域的日益广泛使用引发了关于这些实体的人际关系的广泛讨论。现代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及现有社会和法律安排应对它的能力有着深切和共同的关注。如果人工智能软件程序或机器人实体造成伤害,法律后果是什么?以及机器人的出现会剥夺人的尊严吗?诸如此类问题是本书研究的重。 本书主要分为12章,分别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刑事司法、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限制以及人工智能的国际动向等问题,涵盖了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
隐私权研究:以体系构建为中心
隐私权研究:以体系构建为中心
马特
¥39.00
以隐私权的体系建构为中心,讨论了隐私权这种新型权利兴起对传统民法的冲击及其实现民法上的体系化的可能性。本书探究了隐私权、人格权、现代民法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比较法的考察,解决了隐私权的概念和定位、隐私权的正当性、隐私权的体系化建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
49元5本 南海文库//南沙群岛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法律研究
南海文库//南沙群岛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法律研究
杨翠柏, 何苗, 陈嘉, 张倩雯, 著
¥39.00
  本书以富有前瞻性的姿态,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对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发的相关问题作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9元5本 丛棘岛映像——越轨行为在监禁社会的表现与规制
丛棘岛映像——越轨行为在监禁社会的表现与规制
叶春弟 著
¥39.00
“丛棘岛”是指荆棘丛生或用荆棘围起的地方,可将其视为监禁社会,它是分析越轨行为的天然模型,具备实验所无法模拟的特质。本书从“丛棘岛”这一独特的情境出发,叙说越轨行为在空间、时间、自由、自尊、健康、情感、物资、意识等方面的展现与规制。 本书通过对特定时空中行为与规则博弈的考察,直越轨行为原始而朴素的形态,揭示越轨行为的成因与表现手法,或可为人们在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不同领域规制越轨行为提供新的视角,亦可为人们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同提供镜鉴与启迪。
社会法评论(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办)
社会法评论(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办)
林嘉
¥39.00
该书汇集了多位社会法学者、实务部门负责人的精选论文。分为“理论研究”、“本期专题”“台湾法研究”“域外法学”“审判与案例”“青年法苑”和“学术综述”等栏目,针对社会法、劳动法领域时下热的理论问题,审判过程的经典案例以及国外社会法、劳动法的制度借鉴等展讨论。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办,邀约了国内有影响的社会法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保证了论文的学术质量。本书已推出四卷,得到了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致好评。
49元5本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8年秋季卷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8年秋季卷
解亘
¥39.00
 本辑为2018年秋季卷·总第50卷,本期设·主题研讨:“指导性案例”识别、区分与推翻·另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事法学、行政法学等专栏,共收录中外论文(译作)15篇。包括:《论案例区别与先例推翻――美国*法院Janus案的启示》 (李友根),《案例识别视野下的类案审判——以指导性案例24号的司法适用为切》 (刘岩), 《“异案异判”:指导性案例的退出适用研究》(雷槟硕), 《法律中的社会时间——以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例》(吴义龙),《从世界民法制定史的角度考察日本民法典的修正》( [日]加藤雅信著,吴彦译),《国外公私合作的适用范围及其行政法治启示》( 邹焕聪)等 
49元5本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研究
田红星
¥38.50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对我国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它不仅检验了我国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成就和缺陷短板,也对如何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日常治理和急难险重任务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值此重要时刻,田红星教授等人精心撰写的著作《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研究》即将出版,这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无疑是一件雪中送炭、值得关注的事。
49元5本 美国刑法地图
美国刑法地图
保罗·罗宾逊泰勒·威廉姆斯著
¥37.99
本书提出了美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规则重大差异性问题,以宽领域、全景式、多维度的方法列示相关刑法问题与规则。借助每章中展示各州针对特定刑法问题所采用的相应规则的美国地图,作者全面且纵深性地分析了美国刑法不同地理区域与制度架构下的数十个重要刑法规则。这部美国刑法地图大全不仅勾勒出了美国刑法中隐含的多样性,有助于形成对各州刑法之间巨大差异的认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多样性产生的地理、政治和社会经济原因,对于从跨学科的角度解答犯罪与刑罚广泛的规则差异问题提供了启迪。
49元5本 人权离我们有多远——人权的概念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
人权离我们有多远——人权的概念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
曲相霏
¥37.04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人权主体、人权体系、人权的正当性与人权文化、人权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涵盖了人权领域主要的重大理论问题,展示了中国百年来的研究状况,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可供从事人权研究和人权教育的专业人士阅读,可作为高等院校人权公选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大众学习人权知识、普及人权教育的拓展性读物。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