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免费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只言片语即可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是《世说新语》的全本注译,每一篇前都用一个简短的题解对该篇行介绍。本书除对生僻字依《汉语大词典》做注音、解释外,更注重对于涉及的历史事件、背景的说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人物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那个时代独特的时代风尚。 本书底本选用涵芬楼影印明嘉趣堂本,参考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的校勘、笺疏成果。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免费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退都有详尽深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卢文弨重校方言(附刘台拱方言补校)(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卢文弨《重校方言》是继戴震《方言疏证》之后清人的第二个校本。“论学识卢不如戴,论详审戴不如卢”,卢氏在搜集版本资料的完备性和运用理校考证勘误方面成就较高。《重校方言》和《补遗》有乾隆四十九年抱经堂丛书本、同治十二年古经解汇函本以及该本的光绪十四年蜚英馆石印本、光绪十五年湘南书局刻本等,此书从未整理。此次以抱经堂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和抱经堂本的各种名家题跋本予以勘正,同时核校卢氏引文,全部标断句。 刘台拱《方言补校》直针对卢文弨校本,或补缺拾疑,或订正卢校,或证成卢说,今人认为戴、卢两家之后“刘校精”。本次整理以道光十四年《刘端临先生遗书》本为底本,以光绪十五年广雅书局本参校。 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西京杂记校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免费
《西京杂记》共有六卷,一般认为是东晋葛洪所撰。就内容来说,该书是一部杂抄西汉故实和逸闻轶事之书,所记上及帝王将相,下及士农工商,涉及典制礼仪、天文地理、草木虫鱼、奇珍异宝、民俗风情、诗赋词曲、文论书函、秘闻趣事等,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此次校注,重在于疏通疑难字词、阐述名物掌故、解释职官制度等,为读者研读破除障碍。所用底本为明孔天胤刻本。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梁书(精)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试读本)
免费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仪礼释官(试读本)
免费
《仪礼释官》十卷,清胡匡衷撰,陈功文点校。是书主要详考《仪礼》十七篇所见诸侯之官,博参郑《注》、贾《疏》,旁及其他经传,时下按断,展现了有周一代侯国设官分职之大略,为后人研究先秦诸侯国的官职、官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剖决昭晰,考证精详,实为治《仪礼》者不可缺少之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汉诗音注 汉诗统笺(试读本)
免费
《汉诗音注》《汉诗统笺》是清人研究汉代诗歌的代表作。《汉诗音注》,明清之际李因笃辑评,是书收集两汉诗歌、谣谚近四百首,详叙来历,逐篇赏评,并根据《诗经》《楚辞》,对汉诗的用韵情况作出分析;《汉诗统笺》,清陈本礼笺订,该著集中对号称难解的汉乐府三歌—郊祀歌、铙歌、安世房中歌予以研讨,裒集众说,断以己意。前者弘博中透细密,后者专精中显格局,均为研究汉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藏园老人手稿(全十六册)精(试读本)
免费
《藏园老人手稿》为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傅增湘先生有关古籍校勘及版本目录之学等的全部手稿。傅增湘先生一生致力于目录、版本、校勘之学,藏书二十多万卷,校书近八百种,经眼古籍既多,著录亦详细准确。毕生撰述的手稿近百册,主要为版本目录学撰述和游记。在版本目录学方面遗稿主要有观书笔记,自藏书目和校勘跋记等,另有笔记札记,记所见善本中对撰述有用的珍稀资料。另有游记三十三篇,其中手稿尚存者有二十篇,除纪游历进程、景观之美外,还博引群书,考证史地。现将其手稿加以整理影印。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精)--新编诸子集成(试读本)
免费
《老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研究我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影响甚巨。此次出版的《老子》,为王弼注、楼宇烈校释。楼宇烈参考多种《老子》版本,对文字进行校勘训诂,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经文宏旨,时有真知灼见。可以说,此书是普通读者和研究者欲了解《老子》一书及老子思想的书,也是研究王弼哲学思想的书。

古文观止(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免费
《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本书作为全注全译本,以权威底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译注,每篇均有题解、注释、译文,每部被取材的古文献和每位古文原作者也均作题解,注释力求精当,译文流畅自然,希望有助于更深地阅读欣赏这部经典。

中华经典藏书(书架装)(试读本)
免费
中华书局自2006年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以来,市场反馈一直不错。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在这套丛书面世十周年之际,于2016年伊始陆续分辑推出它的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并对以往的书目作了全面修订。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一年的销售期,新、旧两个版本实现了良性的无缝对,发货码洋、销售册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7年的新书订货会上,我们将升级版藏书的书架装推出亮相。这个书架装在外包装上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且增加了这套丛书的附加值,即每套藏书附赠一个精美的书架,以回馈书店以及读者对升级版藏书的喜爱和支持。

世说新语笺疏(典藏本)--(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精)(试读本)
免费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该书重在考案史实,对于《世说》原作及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博采晋宋以下史传杂著和近代的笔记论著,考核其异同,兼补刘注之不备,评论事乖情理处,对《晋书》亦多有驳正。书中同时采录了近世学者李慈铭、文廷式、程炎震、李审言、刘盼遂等人的成果,并加按语,考证得失。本书有原文、校文、笺疏,后附《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引书索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颇便使用。

范仲淹全集(全四册)--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试读本)
免费
《范仲淹全集》,李勇先、刘琳、王蓉贵点校,内容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二卷、《补编》一卷及《续补》二卷。并将范仲淹相关传记、年谱、著作序跋、制敕公文、祠庙记、义庄义田记、学记书院记、亭堂泉记、祭祝赞文、历代评论、纪事、作品本事、遗迹汇录、著作历代叙录及参考书目等,全面搜罗,收入附录。故《范仲淹全集》兼具“范仲淹文集”及“范仲淹人物资料汇编”双重性质,是对范仲淹这一知名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次整理,《文集》部分以北宋本为底本,《别集》《奏议》《尺牍》《补编》部分以康熙四十六年岁寒堂刻本为底本,参校元天历刻本、《四部丛刊初编》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宣统刻本。《续补》据历代文献资料辑成。

清史稿(简体横排本平装)(全十二册)(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历时14年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 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 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著名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王维言方言释义(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方言释义》是清末的一部《方言》校注全本,主要集中于疏解,也偶涉校勘。该书释义引例广泛丰富,重视因声求义方法的运用,同时重视使用当时的方言资料佐证释义。该书一直以稿本存世,此次整理以《山东文献集成》辑影印稿本为底本,并行校勘文字、断句标、复核引文等工作。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汉碑文字通释(精)全二册(试读本)
免费
《汉碑文字通释》是基地重大项目“汉碑文字通释”(14JJD740005)的终成果。书稿全面搜集、整理了293种汉代碑刻及527块汉石经拓片,在对汉碑文本进行认真校勘的基础上,提取文本中所包含的全部用字 2729个,以及每个单字所出现的全部例句,据以归纳各单字的全部意义和用法,然后从形、音、义、用等方面对每个单字进行通释。在字形方面,力求全面收录汉碑字形,包括异写字和异构字,分析汉碑字形的形体特征,揭示“篆隶之变”过程中汉字形体的演化规律;在字音方面,注明各字的上古音、中古音和今音,与形声字声符的音韵属性相互照应,为理解古今音变与汉字形体变异的关系提供支持;在字义方面,尽可能系统地整理归纳汉碑文字的义项,标明典型例句,全面反映各字在汉碑中的实际职用状况。此外,释词部分还对汉碑文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与释义部分沟通呼应。

荀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试读本)
免费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本书以《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为底本行校对,约请业内专家出注、翻译,纸面精装,是阅读或收藏的极佳图书。

北户录校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免费
《北户录》三卷,唐段公路撰,唐崔龟图注。“北户”指南方边远地区,在日之南,北边的窗户朝着太阳,即北回归线以南,概指今天的岭南地区。本书是作者在广州时所撰,记载了岭南民风、土俗、饮食、衣制、歌谣、哀乐与中原不同之处,奇形异状的草木、果蔬、虫鱼、羽毛之类,以及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性质与张华的《博物志》相类似。书中征引文献亦极博洽,如《淮南万毕术》、《广志》、《南越志》、《南裔异物》、《灵枝图记》、陈藏器《本草》、《唐韵》、郭缘生《述征记》、《临海异物志》、《陶朱公养鱼经》、《毛诗义》、《船神记》、《字林》、《广州记》、《扶南传》等书,今皆散佚,可以藉此书略见一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作者段公路极有可能是《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的次子,载的许多内容可在《酉阳杂俎》中觅得踪影和来历,可以视为《酉阳杂俎》的续篇。 许逸民先生以《丛书集成》本为底本作校勘、笺注,在考证本事与用典,引据书证力求与详备,书末附有《书目著录与版本序跋》及《主要征引书目》,以备覆案参考。

王念孙方言遗说辑录(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本书以王念孙手校明本《方言》、手校戴震《方言疏证》、《方言疏证补》、《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等王氏父子全部传世著作为辑录范围,选择各部著作版本,在逐字逐句阅读中辑录其中校勘《方言》的成果和引用《方言》的内容,分列于《方言》原文相应条目之下,条内按王氏著作时间顺序编次。所辑内容均加以断句、标,并核校引文。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周易本义(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免费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易》本是卜筮之书”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行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陈与郊方言类聚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陈与郊《方言类聚》是明代一种《方言》校注本,将《方言》原文条目依《尔雅》篇目重新编为《释诂》《释言》等十六门,使以类相聚。郭璞原注则总附每节后,低一格以别之。间有双行夹注,为与郊所考订。此次整理以万历刻本为底本,用其他明本校对《类聚》所引《方言》正文,用陈与郊校语所引源文献校其按语,同时断句标。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辑录孙诒让《札迻·方言校记》、王秉恩《宋本方言校勘记》、王国维《书方言郭璞注后》、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方言郭注辩证》、吴予天的《方言注商(附补遗)》五种《方言》条校条释材料,这些成果虽然零碎,但并不缺乏价值,一些条目的考订甚至很值得重视。我们为这些材料各自选择善本行录排校,以期方便学界的阅读与研究。 书后附《方言》原文条目与《类聚》、《五种》条目对照索引,以便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