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撰著部(三)(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撰著部(三)(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编
免费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其中第五为汉传注撰著部,分八辑,收论述教义的佛教典籍及对这些典籍的注疏与复疏,以及佛教论文总集、纂辑、僧人个人文集、类书等文献967种。本书为汉传撰著部第三辑,《续编》全书之198至211册,收录密宗、律宗、净土宗等撰著共235种,包括不空《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道宣《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守一《律宗会元》、弘一《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宗晓《乐邦文类》、成时评节要《净土十要》等重要文献。
王弼《老子注》研究
王弼《老子注》研究
[德]瓦格纳 译者 杨立华
¥88.00
本书由三本相对独立的著作合并而成。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弼在其注释中所用的解释学方法的分析,王弼《老子》本及注释的批判性版本及“推论性”翻译(即通过王弼的注释解读《老子》的文本),以及对作为王弼《老子注》核心的哲学问题的分析。通过审慎地重构王弼的《老子》本及《老子注》,本书探讨了王弼作为一个学养深厚的注释者的注释技艺。在将王弼《老子注》置与其他竞争性注释并存的语境、并抽绎出这些竞争性注释的解读方式的过程中,本书呈示了理解《老子》的众多路径:从根本性的哲学创作、特定的政治理论到长生术的指南。
古诗源(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古诗源(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清]沈德潜选评 闻旭初标点
免费
《古诗源》十四卷,是清代格调诗派领袖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诗歌选集,收录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余首,探寻唐诗之所以辉煌的源头活水。本书收录作品广泛,唐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并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民歌谣谚,内容十分丰富。 书中所选古诗,绝大多数有编选者扼要的点评,片言只语,便能将古诗的精髓点出,对提高诗歌的鉴赏力,裨益甚大。对疑难的字词、音读、典故等,也作了简明的注释。 《古诗源》与沈德潜选评的其他几部《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因其编选精当,名篇荟萃,点评精彩,启人深味,均为近代以来非常流行的古代诗歌选本,是展阅古诗的极佳读本。 此次整理,在中华书局旧版的基础上,继续校订完善,订正讹误,并施以全式标点;除正文保留句读外,对小注、评语、并序等,俱作新式标点,以便阅读。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系列,奉献读者。
(嘉泰)会稽志(试读本)
(嘉泰)会稽志(试读本)
[宋]沈作宾修 [宋]施宿等纂
免费
《(嘉泰)会稽志》二十卷,宋沈作宾修,施宿等纂,内容主要介绍绍兴历代建制沿革、职官姓氏、城市建设、贡赋*、文物古迹、山川形胜、历代诗文等。书前有嘉泰元年陆游所撰序言,详述修志情形。《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不漏不支、叙次有法,如姓氏、送迎、古第宅、古器物、求遗书、藏书诸条,皆他志所弗详。宿独能搜采辑比、使条例秩然。”此书宋刊本已佚,后明清两朝均有重刊。此次影印,以国家图书馆藏明正德五年(1510)刊本为底本。
赤松子章历校释--道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赤松子章历校释--道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刘祖国校释
免费
《赤松子章历》,凡六卷,主要记载了早期天师道的上章科仪,备列向上天祈福消灾上章时所必须注意的各种事项。全书可分“章”和“历”两部分:“章”包含章信、章辞、上章宜忌、书章方法以及六十七通可供直抄写使用的章奏模板等;“历”指有关阴阳五行、天文历法、星占学等古老的民间择日方法。 本书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参校以《道门定制》《要修科仪戒律钞》《登真隐诀》等摘引过《赤松子章历》的相关文献。  
道德经(冯唐插画版)(试读本)
道德经(冯唐插画版)(试读本)
张景,张松辉译注 冯唐插画
免费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诸多哲学流派、思想学说都从中应运而生。在中国,儒、道两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品格,甚至对于整个民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形成,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说,不了解儒、道两家,就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因而也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的今天和未来。《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道德经》是被译介得最多的中国典籍,已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是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sheng经》和《薄伽梵歌》的书籍,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甚至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该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此次出版的《道德经》(冯唐插画版),文字部分为三全本《道德经》,插冯唐《无》《和光同尘》《不醒》等书法作品及风景、花鸟虫鱼猫等绘画作品共32幅,包含冯唐先生题写的《道德经》名句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文字,都与《道德经》的意旨相呼应,引人遐思,新颖的形式与深受读者喜爱的内容相结合,值得期待。
娇红记校证--古体小说丛刊(试读本)
娇红记校证--古体小说丛刊(试读本)
[元]宋远撰 林莹校证
免费
《娇红记》,我国中篇文言小说之滥觞,叙述了申纯、王娇娘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与《西厢记》合为“元代戏曲小说史上的双璧”。本书上承唐宋传奇,下启明代中篇文言传奇,并对《红楼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明、清三朝据此改编的杂剧、传奇、京剧等数十种,其中最著者乃与汤显祖《牡丹亭》媲美的孟称舜《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如此重要的文言小说,罕见校整理本。今林莹博士校《娇红记》,以单行本《评释娇红记》为底本,校以《艳异编》、林近阳编《燕居笔记》(林本)、何大抡编《燕居笔记》(何本)、《花阵绮言》,并参校《绣谷春容》、《风流十传》等版本,略作考辨,并附“集评”和“释义”,力求提供一部文字可靠、资料详备的小说《娇红记》整理本。
通鉴地理通释--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通鉴地理通释--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宋]王应麟著 傅林祥点校
免费
《通鉴地理通释》共14卷,该书记述了《资治通鉴》所载地名的沿革异同、险要扼塞所在。首列历代州域,此列历代都邑,再次为十道山川好历代形势,参以历代名臣奏议。《通鉴地理通释》虽名与《资治通鉴》相关,但无论时间跨度还是内容,均超出《通鉴》范围,实借《通鉴》表达贯通古今之意。全书征引博洽、考订详明,为研读《通鉴》和研究历史军事地理的重要参考著作。 《通鉴地理通释》部头虽小,却是在中国古代沿革地理、军事地理学研究方面具有拓性贡献的著作,其史料、学术价值,历代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陈与郊方言类聚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陈与郊方言类聚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魏兆惠点校 游帅辑校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陈与郊《方言类聚》是明代一种《方言》校注本,将《方言》原文条目依《尔雅》篇目重新编为《释诂》《释言》等十六门,使以类相聚。郭璞原注则总附每节后,低一格以别之。间有双行夹注,为与郊所考订。此次整理以万历刻本为底本,用其他明本校对《类聚》所引《方言》正文,用陈与郊校语所引源文献校其按语,同时断句标。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辑录孙诒让《札迻·方言校记》、王秉恩《宋本方言校勘记》、王国维《书方言郭璞注后》、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方言郭注辩证》、吴予天的《方言注商(附补遗)》五种《方言》条校条释材料,这些成果虽然零碎,但并不缺乏价值,一些条目的考订甚至很值得重视。我们为这些材料各自选择善本行录排校,以期方便学界的阅读与研究。 书后附《方言》原文条目与《类聚》、《五种》条目对照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周易本义(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周易本义(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宋]朱熹撰 廖名春点校
免费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易》本是卜筮之书”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行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北户录校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北户录校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唐]段公路撰 [唐]崔龟图注 许逸民校笺
免费
《北户录》三卷,唐段公路撰,唐崔龟图注。“北户”指南方边远地区,在日之南,北边的窗户朝着太阳,即北回归线以南,概指今天的岭南地区。本书是作者在广州时所撰,记载了岭南民风、土俗、饮食、衣制、歌谣、哀乐与中原不同之处,奇形异状的草木、果蔬、虫鱼、羽毛之类,以及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性质与张华的《博物志》相类似。书中征引文献亦极博洽,如《淮南万毕术》、《广志》、《南越志》、《南裔异物》、《灵枝图记》、陈藏器《本草》、《唐韵》、郭缘生《述征记》、《临海异物志》、《陶朱公养鱼经》、《毛诗义》、《船神记》、《字林》、《广州记》、《扶南传》等书,今皆散佚,可以藉此书略见一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作者段公路极有可能是《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的次子,载的许多内容可在《酉阳杂俎》中觅得踪影和来历,可以视为《酉阳杂俎》的续篇。 许逸民先生以《丛书集成》本为底本作校勘、笺注,在考证本事与用典,引据书证力求与详备,书末附有《书目著录与版本序跋》及《主要征引书目》,以备覆案参考。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南宋]陈均撰 孔学点校
免费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是记载南宋高宗、孝宗两朝的纲目体史书。旧不著撰者,今考证为南宋陈均撰,是其记载北宋九朝历史《皇朝编年纲目备要》的续作。全书十八卷,记叙范围上起建炎元年(1127)五月,下至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本书以大字列史纲,小字讲史实,纲举目张,内容清晰,是研究宋史的基本参考史料。 本次整理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的宋刻元修本和清影宋抄本为底本(其中卷一至卷七、卷一二至卷一四为宋刻元修本),以清影宋抄本、张蓉镜跋道光抄本参校,并参考其他官私史书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全文》《宋史》及笔记文集等文献行校勘,纠正原书诸多谬误。并附有陈均墓志铭、书目题跋等附录,便于读者学习利用。
王念孙方言遗说辑录(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王念孙方言遗说辑录(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魏鹏飞辑录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本书以王念孙手校明本《方言》、手校戴震《方言疏证》、《方言疏证补》、《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等王氏父子全部传世著作为辑录范围,选择各部著作版本,在逐字逐句阅读中辑录其中校勘《方言》的成果和引用《方言》的内容,分列于《方言》原文相应条目之下,条内按王氏著作时间顺序编次。所辑内容均加以断句、标,并核校引文。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49元5本 菜根谭全集:修身处世的绝胜智慧
菜根谭全集:修身处世的绝胜智慧
洪应明 著 刘乔周 主编
¥16.90
  《菜根谭全集:修身处世的绝胜智慧》实为修身处世的绝胜智慧。本书为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大哲学体系的融合体。为更好地帮助读者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与译文对照的编排方式,同时还附有深度解读。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身为玄门清修道士的洪应明,能摒弃门户之见,将儒、释、道三大哲学思想体系融于一炉而成《菜根谭》,其胸襟之博大为后人所钦佩。书中他将处世、为人等诸般养生法门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倾囊相授,发微言而释大义,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不愧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戴震方言疏证(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戴震方言疏证(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华学诚点校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戴震是清代位对郭璞注《方言》行全面整理与研究的学者,他的《方言疏证》考辨《方言》的作者,校订传本《方言》中大量讹脱衍倒、误连误分、内容窜乱等问题,同时对《方言》原文逐条行疏通证明,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成为后来者使用和研究《方言》的重要基础。 本书稿整理者深耕《方言》及其注家数十年,在深调查《方言疏证》存世版本的基础上,以《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武英殿聚珍版为底本,以四库系的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和遗书系的微波榭丛书本、安徽丛书本对校,校正文字、复核引文、断句标均严格按照古籍整理规范行。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通鉴纪事本末(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通鉴纪事本末(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宋]袁枢撰
免费
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总计42卷,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在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的基础上,以事件始末为线索重新编排,分239个题目,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总括了1300余年的“治乱与兴衰之迹”。 《通鉴纪事本末》内容脉络清晰,每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使纪事本末体成为独立史书体裁,可弥补纪传、编年体之不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注疏部(十二)(精)(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注疏部(十二)(精)(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编
免费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其中第四为汉传注疏部,分十二辑,收汉地及古代朝鲜、古代日本与汉地佛教有交涉的著述中,有关印度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典籍的注疏及复疏713种。本书为汉传注疏部第十二辑,《续编》全书之158至174册,收录论部经典历代注疏66种,包括净影慧远《大乘起信论义疏》、窥基《唯识二十论述记》、普光《俱舍论记》、法宝《俱舍论疏》等重要文献。
女四书集注(试读本)
女四书集注(试读本)
[汉]班昭等撰 李志生等点校
免费
“女四书”这一概念,出现于明末清初。时山东琅琊人王相,将东汉班昭的《女诫》、明成祖徐皇后的《内训》、唐宋若昭的《女论语》及王相之母刘氏的《女范捷录》,汇编为一书,并加以笺注,题为《闺阁女四书集注》。后此书传至日本,日人又剔除《女范捷录》,代以唐郑氏《女孝经》,形成了新的“女四书”组合。此次整理《女四书》,即将上述五种作品一并收。    “女四书”问世后,对明清至近代的女子影响深远。作为其时众多女子蒙教育的首选,“女四书”丰富的知识构成,起到了提高当时女子文化水平的作用。本书对于今人了解明清时期的妇女教育,探究中国传统的两性道德,深化认识古代女子的家庭观、社会观及对同性的看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49元5本 翁同书手札系年考(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翁同书手札系年考(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清)翁同书 著,李红英 辑考
¥32.00
翁同书(1810 1865),字祖庚,号药房,又号巽斋。翁心存长子。本书收录翁同书写给翁心存、翁同爵、翁同龢、翁曾源等人的信札百余通,时间从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光绪四年(1878),长达三十多年,涉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除了生活日常,还有耳闻目睹的地方军政、官场百态、历史事件,可与史书记载互证互补,从中亦可见当时人对事件发生的描述与评价,对于清末历史的研究颇具价值。
49元5本 王承传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王承传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
王承传著,冯雷,王洪军整理
¥17.00
王承传,字钦尧,安徽桐城人。其《日记》为清末随出使德国大臣荫昌驻德国所记。《日记》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止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保留了当时德国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主要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三方面有价值的史料:(一)德报中的日俄战争;(二)待清廷专使访德;(三)柏林大学教育状况管窥。
49元5本 辜鸿铭信札辑证(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辜鸿铭信札辑证(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辜鸿铭著,吴思远编译
¥28.00
本书辑录清末民初著名文人辜鸿铭的100余通现存信函,绝大部分为英文书写,包括私人信函和在报刊上发表的公共信函,译成中文。信函起始时段几乎涵盖了辜鸿铭留英回国后至逝世前6年的全过程。其中绝大多数为未刊资料,极具史料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