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原汁原味,体验古人的伟大)
¥4.99
中国古代哲学典籍。本称《易》,儒家尊为《易经》。是一部上古占筮用书。书分经、传两部分。经包括64卦卦辞和386爻辞;传是阐述《周易》经文的专著,共7部分计10篇。魏时,王弼将《彖》《象》按64卦拆开,分别配于每卦的卦辞与爻辞之后,又将《文言》拆开,附于《乾》《坤》二卦之后,成为今本《周易》之形式。本书主要以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周易正义》为底本,存其经、传之文,去其王弼、韩康伯注。请当代扬州雕版大师影刻成书。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中华大字经典)
¥3.49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起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传习录(全译全注版)(慢读系列,全面了解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心学圣经”)
¥2.99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习录》分三卷,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由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有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鉴于《传习录》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本书特附注解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更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99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尚书:第一部记言体史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廖名春审定)
¥1.6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0.99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起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中华家训(第七卷)
¥0.99
我听说学习贵在治理自身,合宜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争逐繁华富丽,动不动就好逸恶劳,尽力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仪,习惯形成了很难纠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我不敢说能将民俗带到淳朴的地方去,但反复慎重地思量,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才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商讨。

中华家训(第五卷)
¥0.99
这是东方朔教育儿子如何容身避害的一篇家训。家训中表现出了东方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以折中态度为人处世的思想。我们应理解这是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为避免祸害,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处世态度。这篇家训可以加深人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

中华家训(第十卷)
¥0.99
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尤。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中华家训(第四卷)
¥0.99
于谦既对自己要求严格,曾立誓做到“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又对儿子要求严格,勉励他要孝敬祖父母,要勤奋好学,莫辜负大好年华。于谦本人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英雄,儿子于冕亦“居官有干局”,没有辜负他父亲对他的教育和期望。

中华家训(第六卷)
¥0.99
《中华家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我国部“家训”形式的著作出现了,这就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随后,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末,这种“齐家”文化开始进入了它的繁荣期。其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规、族训、族规、治家格言、诫子弟书等等,纷纷出现,难以倒数。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君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可偿还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

中华家训(第九卷)
¥0.99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唐宋《春秋》佚著研究
¥0.0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春秋>佚著研究》系统梳析唐宋《春秋》著述情况,主要探讨中晚唐李瑾、陈岳,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瑷、石介,庆历学者李尧俞、孙觉,伊洛学派程颐、刘绚、杨时,程门后学胡安国、王葆、程迥,以及浙东学人项安世、薛季宣、吕祖谦诸家之《春秋》佚著佚说。研究皆从问题人手,通过辑佚考辨,获得大量新材料,并据此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和综合考论。或可为观察唐宋《春秋》学提供一个新视角,有助于尽量全面认识唐宋《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实相。

论语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繁体横排)(试读本)
免费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