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分析(物理学的哲学基础)
¥39.99
《物的分析》是罗素的一部重要著作。罗素在完成了其第二部著作,即《论几何学的基础》后,就把注意力转向了物理学的哲学基础问题;他通常称之为“物的问题”,或简称“物”。罗素对物理学哲学的思考的结果就凝结在这本《物的分析》中。《物的分析》不仅展示了罗素作为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的深厚功底,还为读者理解物理学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它不仅是罗素个人学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二十世纪分析哲学和物理学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生命大设计·创生
¥39.99
《生命大设计.创生》 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宇宙本源 生物中心主义赋予世界被创造的意义 每隔一段时间, 总会有一个新奇却激的想法挑战彼时的知识权威: ♦ 哥白尼的“日心说”颠覆了人们深信不疑的“地心说”; ♦ 达尔文的“生物化论”冲了“神创论”的权威地位; ♦ 普朗克的量子力学填补了流行数百年的经典力学微观层面的空缺; ♦ 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全新的奇异宇宙观取代了牛顿的“万有引力”…… 如今,科学界正在经历一场巨变,越来越多的量子实验结果对现有的物理理论提出挑战,使得科学家不得不始重新思考宇宙的起源与本质。当物理学的道路逐渐被封锁,生物学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罗伯特·兰札博士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生命创造宇宙”这一革命性观,颠覆了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认知。 在《生命大设计.创生》中,兰札博士的革命性理论生物中心主义将破读者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甚至是死亡的看法。兰札博士将带领读者踏上一趟无法避免的旅程:探索我们所存在的宇宙——这个看似陌生却无比熟悉的宇宙。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以生命与意识为核心的生物中心主义将唤醒人们对宇宙的新认知,使我们得以重新思考宇宙的起源与本质,以及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终极意义。 《未来生命通史》 重新讲述人类纪与地球生命的故事 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对其他生命来说,仅仅只是一种更严重的生存威胁? 试图压制那些从以前的栖息地"侵"地球新地区的"外星人"物种是否明智? 按照今天物种的消失速度计算,2050年的地球真的会变成“孤独星球”吗?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正处于第6次物种大灭绝的程之中,人类是罪魁祸首;然而,这种叙述是否掩盖了一个更充满希望的真相呢? 《未来生命通史》集结了著名的生物化学者克里斯·托马斯,在世界各地工作与考察的大量实例:从约克的棕褐色黄钩蛱蝶,到新西兰火鸡大小的红喙南秧鸟,不同物种在人类工农业“铁蹄”下依然能够成功生存繁衍;城市化和大规模农业种植,为有取心的动植物创造了新生存空间;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改变,刺激了几乎每个生物种群的化演变…… 托马斯挑战了如今已被广泛受的地球生物多样性衰退论,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证明,人类不仅提高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加快了新物种的形成速度,事实上,人类已经启了一场地球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化革命。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迷失
¥39.99
一百多年来,物理学家都将约翰·济慈的“美即是真”奉为圭臬。这一标准使有些理论脱颖而出,流行来。但是,物理学家扎比内·霍森费尔德也指出,四十多年来我们都没能在理论物理领域有重大突破,也是因为这一标准作祟。在审美标准的指引下,物理学家编造出让人大跌眼镜的新理论,但所有这些想法中很多都根本无法验证。要想改弦易辙,物理学家就必须对自己构建理论的方式三思而行。本书提醒我们,科学家只有欣然受混乱和复杂,才能发现我们这个宇宙的真理。
生命大设计·重构
¥39.99
前沿科学研究揭示的惊人真相 生命及其意识创造了我们的宇宙 ♦ 生命以及世间万物都是从何而来? ♦ 宇宙和恒星到底是怎样运作的? ♦ 自然规律又是由谁制定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思考这些问题,但科学的发展并未能够提供完整而精确的答案。时至今日,一种融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革命性理论-生物中心主义,对“宇宙是如何运作的”这一问题作出了独一无二的突破性解释,并揭示了一个科学家未曾设想过的大画面--即时间、空间和现实本身最终都取决于我们。 《生命大设计.重构》对生物中心主义以及其背后的科学理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诠释,深探讨了本系列前两本书中介绍的那些令人惊奇的理论原则之起源,重新强调了“生命创造现实”这一革命性的观,并且一步完善了生物中心主义。在本书中,兰札博士更深地探讨了我们的意识、观察行为,甚至是我们头脑中的知识都可以影响物理对象的行为方式的证据等话题。 《生命大设计.重构》是兰札博士基于自己科学之旅所创造的终极作品,为我们理解宇宙本质以及自身存在的意义辟了一个全新且独特的生物学视角。
鱼的好奇心
¥39.99
鱼,会吵架,会道歉;会做交易,会打广告;会谈恋爱,也会吃醋。 它们比人类想象的更聪明,更有趣! ======= 白天爱装酷的鲱鱼,一到晚上就变话痨,“聊天”时还会噗噗“放屁”; 清洁隆头鱼能记住所有客户,把“搓澡工”的差事干得风生水起; 孔雀鱼精于算术,每次“站队”都投靠规模庞大的鱼群; 美艳的鹦嘴鱼不仅是珊瑚守护者,也是深海中的“变性王子”; 斑马鱼和鲑鱼爱自由,囚在网中,它们会“发烧”,会“抑郁”…… =======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有大约三万种鱼,它们拥有记忆,会怕痛却也勇敢,能维持庞大的权力秩序,也会跨越整个海洋找到自己出生的那条小溪。 在这本书中,我们随鱼类学家一起潜入鱼群,观察它们“光鲜”的日常,发现它们“放浪”的心机。鱼不再只是冷冰冰、滑腻腻的动物,而是这世界上令人着迷的进化奇迹。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39.99
生命是什么?它为何能保存和延续自身?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何在?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一系列演讲中探讨了这些问题。这位知名的量子力学先驱用物理学的工具解释了生物的活动。这些演讲被整理成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其后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DNA的发现证明了作者卓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将本书送20世纪伟大科学经典之列。
1分钟物理套装(1+2辑)(第15届“文津奖”获奖图书《1分钟物理》套装来袭!)
¥39.99
《1分钟物理(第1辑)》推出之后,在中科院物理所官方公众号的后台,百万订阅粉丝继续源源不断地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来自生活场景中的突发之问,有的来自课堂上不会讲的“超纲”内容,依然往往是“爸妈不会、老师不教,不问还憋得慌”的问题。如:为什么湿衣服不好脱下来?人老了会又近视又老花吗?手机是如何测剩余电量的?能用水浇灭太阳吗?皮卡丘发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啥问题都敢招的“物理君”每周五都会定期回答读者们的这些“灵魂之问”。于是一年下来,其中的精华又集结成了这本《1分钟物理(第2辑)》。本辑内容由之前的5个主题升级为10大版块,涵盖声、光、电、热、宇宙、自然、脑洞等方方面面,不论喜欢还是痛恨、向往还是害怕物理的你都能get到属于你的知识。
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 精彩案例追寻仿生故事,轻松看懂仿生发明的科学基础。)
¥39.99
亿万年来,大自然中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经过优胜劣汰的化过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态和功能,这些多样性中包含了大量可以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于是,懂得观察的工程师、建筑师和科学家就向慷慨的大自然学习那些简单而有效的想法,而发展出了仿生学…… 本书以精彩案例讲述植物和动物如何启发了发明家、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也讲述了仿生学如何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有前景的学科之一。在每一个对页里,左页介绍一种植物或动物启发一种或多种仿生发明的故事,另有多个小模块,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植物或动物的物种信息、奇特策略以及由它们引发的“想象出的发明”;右页则是该植物或动物的标本照片,以及由插画师蒂特瓦内(Titwane)绘制的发明原理图。 日新月异的科技可能已经将书中所称的“我们或许能够发明”和“正在研究”变成了现实,而“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或许已经过时。但无论如何,这些仿生发明的故事依然充满趣味,我们从中看到的大自然的巧妙与慷慨,也永不过时。更多关于仿生学的妙趣有待读者朋友们在阅读过程中悉心发现。
物理原来很有趣
¥39.99
本书将精炼的物理学知识囊括进30堂通识课之中,是著名科普物理学家李淼老师的全新力作。 物理学通识课就是科普物理知识,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极简法则,本书贯穿了经典力学、热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物理学知识,每堂课提炼一个重要知识点,并解答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疑问,比如,鬼魂真的存在吗?人类是更高维度空间生物的试验品吗?时间变慢真的不是心理作用吗?万物皆可弯吗?量子传输能实现人类运输吗?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死是活……李淼老师用有趣的方式给大家讲述看似高冷的物理知识,带我们突破认知边界,改变看世界的方式。 物理不是枯燥无味的,物理学家也不是严肃呆板的,本书在讲解物理学知识点的同时,还加上了有关著名物理学家的小故事,让人们看到了有血有肉有趣的他们,比如,爱因斯坦竟让居里夫人跳悬崖?薛定谔躺在玻尔家的床上与玻尔争吵?法拉第受到哪个物理学家的折磨和打击?数学不好的海森堡靠猜拿到了物理博士学位?麦克斯韦是个富二代?玻尔是个足球运动员?第谷有个假鼻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大物理学家们的生平趣事,让物理学更加生动有趣。 李淼老师用贴合生活的例子、时下有意思的科幻技术、当下时髦的话题,用文科生也能听懂的语言、普通人也能明白的解释,为大家讲解物理,有趣、实用、高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物理学的世界,也带我们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的深刻与美丽。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39.99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近10年人文科普随笔首次合集出版,共收录46篇精品随笔,分别从物理学、科学家、人文与科学三个角度。引领你了解困扰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的亘古难题,解答关于我们所栖居世界的真相。从黑洞、引力波、大爆炸的量子引力与时间的诞生到空间、三维球面、确定性与全球变暖。《时间的秩序》之后,再度让科学浪漫如诗。
大脑通信员:认识你的神经递质
¥39.99
这是一本有关大脑神经的趣味科普通俗读物。 爱情真的由多巴胺控制吗?为什么你的记忆力会越来越差?人的睡眠受什么影响?为什么你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戒烟为什么这么难? 想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加深了解大脑,而负责调控有关“快乐”“记忆”“上瘾”“恋爱”等重要事情的,则是大脑中的通信员——神经递质。 作者在本书中将用生活化的语言为我们系统专业地解释什么是神经递质,它们在大脑中的工作机制是什么,将七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内啡肽一一讲清楚。
爱因斯坦经典科学系列:我的世界观+物理学的进化(共2册)
¥39.99
《我的世界观》内容简介: 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不仅是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物质结构、空间、时间以及引力性质的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人类思想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爱因斯坦不是一位仅专心自己专业领域,深居象牙塔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对人的天性了如指掌,对人间疾苦充满同情,为社会的各种不公正进行斗争的行动家。 除了科学论文外,爱因斯坦发表了大量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友谊、犹太人、纳粹德国等诸多方面。本书以影响较大的1953年德文版 《我的世界观》为底本,收录了《观念与见解》《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里的及散落别处的相关文章,编译出一个独有的《我的世界观》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贵文章此前从未翻译成中文出版过。 爱因斯坦表达了自己对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科学家的看法。读者通过爱因斯坦的双眼,回到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回溯20世纪初科学发展进程。居里夫人、洛伦兹、玻尔、朗之万……这些科学家在当时环境下面临的压力,他们的抗争与奋斗;看到爱因斯坦讲述自己的成长和奋斗,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责任与思考,观点与态度;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之路。通过这本书,人们将会对爱因斯坦产生更加完整的认知。他不仅是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通过《我的世界观》我们将走近伟大的灵魂,认识一位诙谐幽默,充满个性的爱因斯坦。 《物理学的进化》内容简介: 《物理学的进化》是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科学家利奥波德?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38年。 在本书中,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位物理学家,而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在开篇就写道: “我们的目的是用粗线条的轮廓说明物理学家的工作必须像侦探那样用纯粹的思维来进行。我们主要是叙述思维和观念在大胆地探求客观世界的知识中所起的作用。” 书中介绍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相对论、量子论和场论的演变情况。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所在,从而引导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全书分为四章:机械观的兴起;机械观的衰落;场、相对论;量子。全书没有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易懂、举例浅显,编写体裁别开生面,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科普书籍。
裸眼观星:零障碍天文观测指南
¥39.99
没有望远镜,没有昂贵的设备,仅凭双眼,人们也可以领略夜空中的美景。跟随这本书的指导,读者可以裸眼分辨和观赏人造卫星、行星、流星雨、彗星、星座、月海、黄道带、极光,甚至银河之外遥远的仙女星系。听起来难得一见的奇景就在每一个人的头顶。作者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搭配百余张精美的天文摄影照片,为读者带来了极为实用的裸眼观星指导。本书还包含丰富的趣味天文知识。水逆是什么?什么决定了极光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星座不像它们代表的图像?彗星是如何命名的?宇航员如何看日出?天空中移动的“UFO”是什么?如何拥有自己的星?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可以让零基础的门外汉爱上星空,可以让观星新手快速掌握观星技巧,还可以让观星多年的天文爱好者更加享受观星的乐趣。
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39.99
本书以国家海洋局历年中国极地考察报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历年统计报告以及档案资料等原始文献为依据,以极地考察工作者的日记、回忆录、亲历记等口述史资料为参考,以“党领导中国极地事业40 年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成就”为主题,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极地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阐释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南极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我也能看懂的量子通信
¥39.99
这不是量子力学“史话”,也不是科学家故事会,这是一本让普通人在会心一笑中理解量子通信原理的硬核科普。本书历时5年创作、4次修改升级,105张原创手绘全彩漫画,图解十大量子实验,回眸15位科学天才的群星闪耀时刻,展望未来无处不在的量子黑科技。 你见过用漫画图解薛定谔的猫、用相声辩论贝尔不等式、用谍战片解密量子通信协议的科普书吗?——这本书,将为你献上一季全程无尿的科学悬疑推理剧!
如何制造一个人
¥39.99
2017年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展了一项特殊的实验。8个月后,这些细胞发育组装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随着干细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在《如何制造一个人》中,菲利普·鲍尔回顾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的历史,并引领读者去领略这一领域当今前沿的展:创造各式各样的迷你器官并把它们组装起来;用猪作为器官工厂,生产可供移植的;通过3D印的方法印组织甚至器官;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在增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的同时,这些领域的科学步也在塑造着文化和社会。从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美丽新世界》,从电影《黑客帝国》到艺术作品“猪的翅膀”,作者引用文学、艺术、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例子,展示了科学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潮的。 科技的步不仅会惠及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可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伦理和哲学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创造人和动物的嵌合体生物?胚胎发育到什么阶段时就应该被视作一个人?对于培育出的有感知能力的迷你大脑,我们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吗?当人脑可以被计算机充分模拟时,人与非人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以优雅的笔触逐一行了探讨。读完这本书后,你对人体、人性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解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
跟动物交换身体.3
¥39.99
鱼有耳朵吗?猫如何用耳朵表达情绪?猫头鹰的耳朵左右不对称?兔子的耳朵可以平衡体温?为什么牛耳朵横着长,而马耳朵竖着长?…… 大部分人日常都没有意识到耳朵的功能真的很强大,不仅仅能听声音,还可以保持身体平衡、降温等等。一想到地球上有那么多的人类以外的动物,它们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耳朵,就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动物的耳朵为什么长这样?那些关于耳朵的稀奇古怪的知识,就在这本书里。这本“耳朵图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跟动物交换身体3》会让你:收获有用/无用的知识,了解各种耳朵的无限奥妙,感受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最后变得心!
老爸评测:你的健康呵护指南(“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启健康新生活)
¥39.99
喝白粥可以养胃? 芦荟胶真是*的? 为什么说胶原蛋白无法直被人体吸收? 2元的维生素C和100元的维生素C,差别大吗? 你以为的“常识”,真是正确的吗? 这是一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小百科,从脸上涂的、嘴里吃的,再到家里用,每一个健康小知识的背后,都有大量经过实验检测的数据作为支撑。 本书将帮助我们破除有害健康且流传甚广的谣言,启自己与家人的优质新生活。
欢乐数学:一本充满“烂插画”的快乐数学启蒙书
¥39.99
这是一本充满欢乐的数学书。作者本·奥尔林在做数学老师的十几年里发现,大多数学校都把数学这门课教得乏味透顶,他自己始也是这样。有一天他在解释一道题时画了一条滑稽的小狗,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这让他豁然朗:孩子们看到一向聪明、专业的老师画的画这么“烂”,突然觉得数学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可亲起来。从此,他的数学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有了飞跃的步,并且获得了数学学习的秘籍——理解。 这本书就是奥尔林老师课堂的延续,书中融了400多幅他标志性的“烂插画”、火柴人形象、幽默的笑话,书里没有几个方程式(有也是装饰),也不讲解题细节。这本书告诉所有人,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城市建设要用到几何学,A4纸的尺寸为什么是合理的,蚂蚁从高处掉下来为什么摔不死……从烤蛋糕、看球赛、玩桌游到彩票、考试、遗传基因,你会发现一切问题都是数学问题。 通过所有这些有趣的例子,奥尔林老师*关注的是让所有人认识到数学真正的核心:思维。他告诉孩子和所有人,学数学不是为了无聊地秀智商,而是可以学会用数学思维看待这个世界的运行,发现数学的魅力。
外科的诞生:从文艺复兴到移植手术革命
¥39.99
知名关节置换手术专家,为400年外科学撰写危险又迷人的“深度传记” 在过去的300代人当中,只有近的5代人才享有现代医学带来的福祉,而在此前医生的“照护”几乎毫无帮助,甚至可能致命。只有近50年里,我们才凭借移植对身体行“以旧换新”。外科手术从何处诞生?下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外科技术会是什么? 大卫·施耐德医学博士以自身亲历的鲜活手术室故事,切从古希腊到21世纪的外科学历史。文艺复兴以来杰出而疯狂的医生,凭借其勇气、耐心与想象,剖人体,探索疾病的成因、认识细菌和感染的由来,用外科技巧干预人的生命程。今日的医生重访医学先驱的时代,见证这些孤独天才的人生。 20世纪以来外科学的重大突破,则不仅停留在知识探索的层面,也关系到医疗设施的变革,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和医疗保健制度的突飞猛。这些共同促成了施耐德医生为熟悉的领域——植手术的革命。一百多年前的人类很难想象,以合金替代磨损的关节,用小巧电子装置维持心脏跳动,甚至在大脑中放电极,调节我们的神经。 而今体内植物遍及全球,仅在美国一年的植性手术超过1 700万例。未来我们将很难找到一个身体中不存在植物的现代人。外科学的步从未停止,能够植我们身体的新零件也不断增加,未来的手术将如何重塑我们的身体,改造我们的功能,延长我们的寿命?“半机器人”时代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吗?
生命的起源
¥39.99
我们要讲的故事实在太老,又太新了。 这本书要讲述的事情发生在40多亿年前的冥古宙,那时候整个太阳系也才刚刚安定下来,地球的一天只有9个多小时。月亮距离地球也比今天近得多,在天空中占据的面积足有太阳的9倍大,它正对地球的那一面上还有许多尚未冷却的岩浆海,焕发着暗红色的光,如同一只愤怒的眼睛。地壳还带着凝固时的余温,活跃的地质运动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大气中的降水汇集成了年轻的海洋,海水是弱酸性的,与今天的成分相当不同。 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如今一切生命的共同祖先,DI Yi批细胞,正是在这样陌生的世界里出现的。根据2017年找到的新证据,初的生命大约诞生在42.8亿年前到37.7亿年前的深海热液喷口,而地球是在45.4亿年前形成的。如果沿用那个经典的类比,把地球的历史浓缩成24小时,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凌晨3钟之前的事情。 但在这个故事之后的整个“白天”,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些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单细胞生物,宏观的动物直到6亿年前才渐渐繁荣起来,那已经相当于晚上八九的光景了。至于被无数科学读物津津乐道的“化奇观”,更是集中在现存的动植物身上,那些独特的性状通常只有区区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历史,都是那浓缩的24小时里后几分钟的事情。 你看,这本书要讨论的东西,的确是非常古老的。 所以,如果要追究遥远的冥古宙是如何出现了DI yi批细胞,我们必须拥有先的技术,能够潜细胞里面的微观世界,从那形形色色的分子与反应中探寻起源的蛛丝马迹。因此,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生命科学在近60年中取得的许多成果,尤其是近20年来的突破,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来得及与公众“见面”。 你看,这又必然是崭新的东西。 在这古老与崭新之间,这本书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给出一个其他科学读物都不曾给出的完整回答,这个回答不再是面对海洋与星空的浪漫畅想,而要从无机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始,一步一步地讨论活跃的有机物要如何产生,遗传基因和新陈代谢要如何建立,直到DI Yi个细胞出现并成熟,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们不能从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获得一个完整的答案,而必须调查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对每个子问题的回答,再设法像拼拼图一样,把这些局部的回答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回答。 40亿年前那个诞生了生命的环境也超越了所有人的生活经验——它不但是古老的,而且是微观的。那是一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电磁作用却强大得不可抗拒,物质的运动充满了随机性,在不可测量的瞬间里飘忽闪现的诡异世界。 要理解它,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触许多陌生的知识,尤其是要触许多化学的术语,这或许会让有些读者感到厌烦与抵触,但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们已知的一切生命都是化学反应的集合,要了解它的起源却不想触化学,这与修建空中楼阁是同一种不可能的贪婪。 但愿这会成为一本值得你在许多年里反复阅读许多遍,仍能找到新的收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