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39.00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黄河与中华文明(精)
¥39.0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那么,为什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呢?她和中华民族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孕育出辉煌的文明,她的独特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治理呢?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葛剑雄先生撰写《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即讨论、阐述了这些问题。葛剑雄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是历史地理领域的一流专家,他师承谭其骧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河流文化领域。本书首之“引言”部分,即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从理论角度为黄河治理以及黄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论证。以下八章,首先梳理黄河地理全貌,随后从黄河如何孕育中华文明、古人对黄河的考察与认识、黄河为何浑浊而容易泛滥、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如何治理黄河等各方面娓娓道来,梳理黄河的历史沿革、地理变迁,展现黄河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后展望新形势下的黄河发展,指出新的黄河文明的创建不仅是美好的愿望,而且有坚实的基础,期待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黄河儿女不断创建新的文明,黄河万古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永葆青春。
商会与近代中国的社团网络革命
¥39.00
商会是近代中国最早得到法律承认、由商人精英组成和领导的新式社团。本书使用丰富历史资料和新的网络理论,对近代江浙地区200多个城镇商会、它们与其他社团从乡镇到全国的联系及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行了广泛深研究。其中的网络分析丰富了此前商会史中使用组织分析、阶级分析或公共空间、公民社会等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也对其中西方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这种理论与文献结合的分析证明,江浙商会起源于商人精英在行会、善堂、半官方企业等组织中社会关系的制度化扩张及其与清末政府在内外冲下的互动,其发展促了工商界内外从地方到全国的社会联系和整合,并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改良、革命和民族主义运动及经济现代化。
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全新增订版)
¥39.00
《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对帝国制度的反思。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魏晋风度及其他(全二册)
¥39.00
本书收录了鲁迅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但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等。导读作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目,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鲁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
黑死病下的日常
¥39.00
1348年,死神挥动镰刀,整个欧洲笼罩在黑死病的阴影下,学校停课、教堂关门、店铺废弃、邻里远迁、建筑停工……街道上不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摊贩们的叫卖声变成了尸体搬运工们粗声粗气的吆喝,堆满了尸体和濒死之人的马车嘎吱嘎吱地提醒着所有人死亡的迫近。人们蓦然发现,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但受到了疾病的威胁,而且永远被疾病改变了。 但生活还在继续,在医学院、诊所、家庭、教堂、修道院、传染病院、市政厅以及其他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依旧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生命力,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在挣扎着适应这个特殊的时代。回溯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常,我们会发现:“如果说历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人类总能战胜自然和人类自身各种邪恶冲动带来的威胁。”
逐陆记1·上古卷:从希波战争到迦太基共和国的兴亡
¥39.00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无不伴随着频繁激烈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诞生于东西方世界上千年的漫长博弈与较量中。本书将回到这一切的肇始,重现那场发生在波斯帝国与希腊世界之间历时两百年的史诗之战,书写迦太基共和国的兴衰成败,将亚、欧、非三个大陆的文明碰撞与军事对抗娓娓道来。 在这片烽火大陆上,诸多骁勇英豪连登场,如耀眼星辰般划过天际;战争的残酷,也给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添上些许悲剧色彩,留下一个个让后人兴叹不已的传说。作者将目光投向这些撼动世界版图和文明程的争霸战争,使用“中国化”的笔法,故事性的语言,梳理了大陆的历史脉络、文明的发展历程,跟随作者的讲述,历史演的轨迹跃然纸上。
三国群英谱
¥39.00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曾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子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谁才是你心中的三国英雄? 本书精选60位三国风云人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行全新解读,“人物资料”介绍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并配以清代绣像图;“人物生平”梳理每个人一生中的重大事 件,并配以作者制作的人生轨迹图;“五维能力”采用1到10分的能力值量化各个人物在勇武、智谋、统兵、理政、信义方面的高低,使读者对人物的感知更为精微。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39.00
史料丰富,眼界阔:“人为”造出来的贫穷腹地 《腹地的构建》运用多个国家的丰富史料(包括中、日、美,民间、官方等级别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清末民初1853—1937年间,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及其原因行探索。 作者彭慕兰在书中描绘了华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等一带当时的社会情形,包括对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行了全面描述,同时将当时华北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作对比。他认为华北内陆在这段时期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发展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彭慕兰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波澜壮阔的华北内陆生态群像,更是运用了社会学理论、历史地理学、社会区域理论等多重视角,分析了华北内陆衰败的原因。他指出,在国家退出了对地方社会的经济以及政策扶持沿海地区的大背景下,此时的华北内陆又遇上战乱和自然灾害,衰败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内陆腹地并非生来“落后”,这一局面更多地是由国家以及时局造成。 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获奖作品,全新修订译本 《腹地的构建》为彭慕兰1988年博士论文,1993年出版发行之后受到了诸多关注,次年(1994年)荣获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 本次出版为马俊亚2017年全新修订中文译本。
法国通史(修订本)
¥39.00
法兰西人的习性经久不变,以至于在两三千年前人们为其勾画的肖像中,就可分辨出其现在的模样;同时,法兰西人的思想和爱好又是那样多变,以至于后变成连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样子。本书生动地描述了法兰西人的独特禀赋和追求创造,展现了法兰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华彩乐章,讲述了从史前与高卢时期、法兰克人国家、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第五共和国,以及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和马克龙率领的21世纪以来的法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程。 本书以现时代的眼光重新考察和叙述了自古至今的法国历史,条理清楚地展现了法国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面貌,凝聚了作者长期的治史心的,融合了国内外研究的崭新成果,是一部纵贯古今、全面系统、生动流畅的法国通史。
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藏品赏析
¥39.00
“梦回红山”系列丛书是民间收藏家张鹏先生策划出版的,收录了众多红山文物藏家的珍品。 本书展示的都是张鹏先生自己多年的藏品,共计200余件,藏品之精、解读之详,为近年来少见。书中很多观点都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果,为红山文化专家称道。 本书的面世,为推进红山文化研究、促进红山文物的保护和收藏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精)
¥39.00
新史学经典,人类社会永不过时的警示。十八、十九世纪以来,帝国崩溃,民族国家兴起。在这股狂潮中,既有新兴国家的独立之可喜,也有争战残杀乃至引起世界大战这样的空前浩劫之可悲。海斯教授鉴于民族主义的盛行,乃著是书,分析民族主义的由来、种种表现及其导致的后果,以警醒世人,保持放多元的国际观,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来自卡尔顿·海斯教授的追问引人深思: 我们为什么要仗?为什么,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当我们大肆吹嘘“步”、“科学”和“人道”的时候?
斯里兰卡通史
¥39.00
本书分前殖民时期,葡萄牙、荷兰统治时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后延续殖民遗产的时期、寻找新国家特色的时期、调整国家发展方向的时期等多个阶段,展现了斯里兰卡从古至今的历史程,并而分析了斯里兰卡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与现状,民族冲突问题的历史原因和后续发展,以及内战的发生和终结,总结了斯里兰卡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
考古与文化续编
¥39.00
《考古与文化(续编)》由曹兵武所著,本书从各个方面涉及到考古发现的价值、理论方法、历史、考古学关注的热点、中国与世界考古的若干前沿、考古学的大众化等问题,也有一些读书心得和借工作之便对若干著名考古学家的访谈。本书希望在一种较为轻松的阅读中建立对考古知识以及考古学本身的认识和体会。
国族记忆:1937年南京陷落的文学书写
¥39.00
本书从文学的视角,研究了1937年南京沦陷后,文学作品对南京大屠杀及城市遭受劫掠后的人与社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段历史以及家国记忆。恰逢年那京大屠杀历史事件80周年,本书的出版在历史的节上把握,恰逢其时。
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
¥39.00
世界中国学论坛系由上海社科院主办的国际性论坛,每两年召一次。本书系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实录,收录了世界各国中国学专家在六个圆桌会议、两个专场会议上的发言。这些专家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升级”“中国脱贫经验与解决全球贫困”等主题所阐发的精辟观,对推动中国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王锡桐起义史料研究汇编
¥39.00
本书摘录汇编了相关权威书籍、刊物关于王锡桐起义的有关史料,收录了部分专家学者研究文章和诗词等,为读者研究王锡桐起义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建筑史
¥39.00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程技术,本身已成一个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大宗遗产。 《中国建筑史》是由SHOU位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梁思成先生编写,同时也是SHOU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其按照中国历史发展顺序: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涉及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建筑类型,小到阶基、勾栏、柱础、斗栱、雕饰、门窗,大到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在丰富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列举实物、分析特征,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建筑形制及其发展变化。 我们今天读中国建筑史,是为了防止犯之前削足适履、张冠李戴式的错误,是为了在未来选择、创造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史记》导论(精)
¥39.00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格局。在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本书从《史记》的成书过程、内容、体例、取材、史料运用与价值、述史框架、书法、史学理论、编纂、《史记》纪传与传记文学等方面,探讨《史记》的创作方法和过程等。在熟稔《史记》的基础上,作者对相关史料行了详细梳理与认真辨析,于前人旧说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说详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 本书为作者在《<史记>编纂学导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初版)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次再版,对正文行了增删润色,增写了绪论,重新核校全书引文并完善出处,另相应添加了部分图片,以使本书臻于完善。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精选版)
¥39.00
中国封建末期的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激烈、持久的意识形态论争。 本书从家庭冲突、国家政策、地方历史、学术论争以及贞女个人的主观观等角度,对中国封建末期贞女的生活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对贞女现象及其与当时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思想变迁的关系行全面的了解,探讨女性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这种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心理、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和爱情,从而为了解中国封建末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中流砥柱
免费
太原市档案局馆编姚晓蓉主编的《中流砥柱/档 案中的山西抗战》是《档案中的山西抗战》丛书之一 。是一部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山西抗战的史料性画册。 全书分七部分:光辉旗帜、抗日烽火、浴血抗敌、胜 利之本、铜墙铁壁、得道多助、正风肃纪。对山西抗 战以大量档案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作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