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研究
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研究
徐永斌著
¥52.80
本书主要论述明清时期江南文士的治生活动、治生途径、治生用途及促使文士从事治生的原因。研究文士治生,特别是对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侧面关照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面貌。
49元5本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精)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精)
张道一著
¥52.80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
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
曲青山,高永中
¥52.80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近三十年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新中国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本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主编,收录了陈锦华、王立诚、阎明复、邓力群、苏维民、李雪峰等50余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
49元5本 炎黄学导论
炎黄学导论
周洪宇,王文虎著
¥52.80
本书基于炎黄学是传统文化的源头之学、统领之学、国家之学的全新学术定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在广泛吸收借鉴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深研究了炎黄与炎黄部落、中华民族早期根源与炎黄精神的形成、炎黄文化的基本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复兴及其全球价值等重大问题,揭示了炎黄文化生成、发展与创新的规律,从而使以往零星分散的炎黄研究上升为一门系统完整的专门学问。
49元5本 石学蠡探--山东大学中文专刊
石学蠡探--山东大学中文专刊
叶国良著
¥52.80
石学,即“金石学”之“石学”,是研究并运用石刻文献之学。叶国良先生秉屈万里之传,受孔德成之业,研治石学有年,多有建树。叶先生认为石学分为二支,一曰“括例”,总结碑志撰文通例,结合礼俗制度、碑版沿革等,为研治碑学之门径;二曰“考证”,运用石刻资料,补正经史,于治经读史、研究古代社会,裨益甚钜。二者互相为用,不可偏废。 本书为叶国良先生《石学蠡探》与《石学续探》的合编,深论述了东汉官宦冢墓碑额题写职官“题尊”之例,与唐宋以降“题终”不同;石本与传世刻本异文产生的原因、如何互校以及互校的用途;失姓碑志如何考证;韩愈碑志文与前人的异同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对东汉至清代的诸多碑志逐一做了细致微的考证,兼涉经学、职官、典制、文学、传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对元明清十二部总结石例的著述作了评议,具有学术史意义。全书考证精审,括例贯通,对初涉金石学和专门研究者定多启发。 另书中对历代碑志的具体考释,每篇均有提要,概述核心观,提纲挈领,极大提升了考证文章的可读性,写法亦值借鉴。
49元5本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乔治忠著
¥52.80
本书汇集了作者关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部分论述,共31篇,分为四章。各篇文章在把握史学史总体脉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创见,成一家之言,考证扎实周密,富于理论思维。 章“史学理论探析”,深考查了中国史学的起源问题,指出中国史学正式诞生于公元前841年,同一于中国上古连续纪年的产生,并将中国传统史学的学术体系分为官方和私家两大系统。第二章“史家史书考析”,考订《世本》《越绝书》的成书年代,对章学诚、清高宗以及现代刘坦的史学成就行了个案考析。第三章“史学专题考论”,分析了古代中国史学异常繁荣的主要原因,梳理了史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先秦、十六国北朝时期、明代、后金政权的史学观念和史学发展,官方史学与机制运转,疑古思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社会史论战等。第四章“中外史学比较”将视角放大至东亚和世界,通过中西、中日史学的比较,认为历史学的内在矛盾是记史求真与治史致用的矛盾,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史学各具特色;中国传统史学传至日本后,被其受和改造,参与了日本近代社会和思想变革。
长安之路:一个南方小镇的口述历史
长安之路:一个南方小镇的口述历史
黄晓丽,胡百精
¥52.80
长安,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 32 个镇之一。 长安,千年古镇,活力之城,文化名镇。改革放前,这里贫穷落后,现在每年生产总值过百亿,直至今日超过400亿,工业总产值高达1300多亿,是“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3名、全国文明村镇、***生态乡镇、广东省红旗基层党组织,曾获***荣誉60多项、省级荣誉60多项。 《长安之路:一个南方小镇的口述历史》以长安镇改革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为背景,通过走访长安镇近百名不同领域的人士,反映改革放以来长安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而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镇农村生活的历史变迁。 此书历时3年完成,访谈录音超过200小时,内含52名访谈对象口述内容、近百幅老照片,其中不乏改革放及其得失退的宏大叙事,但更多的却是普通长安人精微琐细的生活图景。这些访谈对象中,既有在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既有本土企业家,也有外商代表;既有年老长者,也有年轻后辈;既有当地干部群众,也有外来务工者。正是这些长安人,用勇气、智慧、胸襟、才干,书写着自己和小镇的历史,书写着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奇迹。
49元5本 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精)
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精)
洪江著
¥52.80
本书详细勾勒出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的传承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以释奠礼乐在清代大理地区、临安地区及丽江地区的传承状况为例,分析清代释奠礼乐代表的儒学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的嬗变与融合,并对释奠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间的关系行研究,探讨清代以释奠礼乐为代表的儒学礼乐在云南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对云南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49元5本 文明的地图
文明的地图
张信刚
¥52.80
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政治、文化有多年深研究,并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他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地缘政治、文化脉络等角度展,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两种角度深剖析“一带一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也是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同时,他将其个人行走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验融书中,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一带一路这一话题描述得生动且充满趣味,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口迁移、文化交融、地缘政治风云、各国历史渊源,以及当今国际形势,更容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文化意义、历史传承和国际影响。 无论是对丝绸之路、文明变迁的宏观描述,还是对大中亚、印度、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等地的单独透视,这本书都堪称历史、文化的盛宴。
49元5本 国学研究(第44卷)
国学研究(第44卷)
袁行霈主编
¥52.80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44卷。本卷为“《文选》研究专号”,全书共收录《文选》领域论文7篇,其于论文则涉及《周易》、考古、历史、古代法制、诸子学、四库学等领域。
改革开放口述史
改革开放口述史
欧阳淞,高永中
¥52.80
《改革开放口述史》是一部兼具思想性、史料性、可读性的有特色的史学著作。它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历者追忆细节,让见证者感悟得失,让思想者升华经验,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该书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研究员、副主任高永中研究员担任主编,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承担具体的采访和选编工作。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吕正理
¥52.80
本书是一部客观而简要的通史,以全局视角讲述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东亚的长程历史,包括各个民族的起源、朝代兴衰,并重点展现历史上的双边或多角互动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影响。除此之外,作者还专门从 “历史的借镜”的角度,总结中国历史上十四次大动乱,分析国家为什么会灭亡,评判历代改革者的成败,探讨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宗教和价值观如何产生和发展壮大,如何冲突,及其与历代政治和社会演变的关系,希望能够帮读者回到过去,从而掌握到历史发展的脉动。
49元5本 王国,1130—1194:西西里的诺曼王朝Ⅱ(诺曼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展现一个繁荣的中世纪王国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中逐渐走向灭亡!)
王国,1130—1194:西西里的诺曼王朝Ⅱ(诺曼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展现一个繁荣的中世纪王国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中逐渐走向灭亡!)
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
¥52.80
西西里王国建立之后一度是地中海区域的强国,深刻影响了意大利的政局,甚至派兵去海外征战。王国内则在宽容的氛围下一片繁荣。但是诺曼人的王朝前后仅延续了约60年,后在悲惨的境况中宣告灭亡。本书讲述了诺曼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生动地描述了它与德意志、教宗国、拜占庭、十字军等势力的互动过程,展现了一个繁荣的中世纪王国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中逐渐走向灭亡。作者以通俗风趣而略显怜惜的笔调写作,能让读者既感受到诺曼王朝的辉煌成就,又体会到衰落过程中的辛酸和无奈。
49元5本 学惟求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精)
学惟求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精)
崔存明著
¥52.80
本书分别从社会转型与人文精神重建、传统学术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更新、历史的比较研究与中国历史、中西比较融通与诸子研究的返本新以及在新材料、新方法支持下对传统文化与古文字研究的推陈出新等五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探索。
49元5本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精)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精)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精)
¥52.80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收录顾颉刚、殷履安夫妇1932年淞沪抗战以及1937—1943年全面抗战期间的往还家书。 1932年1月23日,顾颉刚离北平赴杭州看望父亲,“一·二八事变”后滞留杭州数月。1937年“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因宣传抗日被日人追捕,辗转绥远、苏州、甘肃、青海、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动荡的岁月中,顾颉刚与家人聚少离多,夫人殷履安操劳一家生活,辛苦支撑。山河破残,妻孥离散,家国大义,儿女柔情,每通家书背后都有一段往事,每程邮路尽头都是一双望眼,个中滋味,在往还书信里体现得淋漓而尽致,颇具故事性、可读性、生活性。 “顾殷家书”既是顾氏一家及其亲友以及学界同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如何支援军队抗战,在战火中如何流离转徙、艰难谋生的真实见证;又是个体生命在悲惨的战争岁月之中,人生际遇、家庭变故、心理感受的如实反映;更在宏大历史叙述背景之下,为弥补疏阔的历史罅隙,提供了生动的细节与丰富的素材,也是极为珍贵的档案史料。 书末附其间顾颉刚长女、次女与父母的往还书信,可与顾殷家书参照对读,使夫妇间的部分情事连贯完整,视角多维,别有况味。整理者对书信中所涉人物及其字号、别名、昵称及当时的背景、人物关系等,做了简明的注释,更便理解。
49元5本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
郑克晟著
¥52.80
本书作者郑克晟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系郑天挺先生哲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大学历史系(所)和古籍所工作,亲身经历了1949年后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和风风雨雨,并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多触,交游甚广,博闻强识,熟悉学林掌故。本书系作者追忆郑天挺、梅贻琦、陈寅恪、刘半农、白涤洲、胡适、傅斯年、夏承焘、魏建功、向达、罗庸、郑奠、雷海宗、翦伯赞、商鸿逵、邵循正、周一良、王永兴、何炳棣、裴文中、余逊、白寿彝、林庚、谭其骧、孙毓棠、王亚权、张政烺、王锺翰、吴晓铃、李光璧、杨翼骧、胡钟达、马大任、马寿千、萨本仁、邓瑞、冯承柏等师友的生平、交游和学术成就,以及作者读书治学的经历。本书图文并茂,收录约二百幅插图,包括老照片和学者信函手迹等,除郑天挺、郑克晟家人亲友外,还有20世纪以来中外文史学界著名学者一百余人,其中不少照片、信函手迹是首次披露。作者与所写人物多有密切交往,并引用日记、信函等手资料,内容翔实丰富,涉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中华书局、南大学历史系的教学科研状况,以及1949年后史学界的一些重要工作,诸如高校文科教材建设、“二十四史”校、《中国历史大辞典》、南大学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等,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生态,并可补一些学者的生平事迹,鲜活真实,极为珍贵。
49元5本 夜航船(上下册)精--传世经典 白文对照
夜航船(上下册)精--传世经典 白文对照
(明)张岱撰 李小龙译
¥52.70
古代人编写的“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 “夜航船”是古代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人们外出都要坐船,在时日缓慢的航行途中,坐着无聊,便以闲谈消遣。各色人等应有尽有,谈话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z难对付。”于是,张岱便编写了一本列述中国文化常识的书,取名《夜航船》,使人们广泛涉猎、储备知识,不至于在类似夜航船的场合里丢丑。 ??? 《夜航船》,明代张岱(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名著)撰。全书二十卷,按类分为二十部,以词条的方式撰写。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内容广采博收,涉及广泛,是一部百科全书类的著作。《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的内容。虽然也收录了一些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状况,也未尝不可以看看。
49元5本 谢方文存
谢方文存
谢方
¥52.70
今年中秋节后第四天,日暖风和,接到谢方先生从上海来的电话,说自己的文集即将出版,叫我写几句话置于卷端。
49元5本 山陵稽古
山陵稽古
刘克明
¥52.66
帝陵是历史的侧影,了解帝王陵寝的规制,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本书从目前留存的有代表性的帝陵建筑,以年代为顺序,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明清,利用作者实地寻访的记录和照片,从陵冢、祭奠区不同的部分展现陵寝形制的变化;同时,作者结合人物、史实,评述帝陵的损失与修复,呼吁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培养全社会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本书通过文字与图片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帝陵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蜀志类纂考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蜀志类纂考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王炎,王文才著
免费
王炎、王文才著《蜀志类纂考释》是对宋代以前蜀地方志进行整理、研究的专著。上编《蜀志叙录》就历代蜀中古志列举为十六类目,按类分书,各作梳理,以概括蜀志之流变。下编《蜀志类纂》就史籍所载,征引佚文较多之三十余种,尤以扬雄《蜀王本纪》、谯周《三巴记》、陈寿《益部耆旧传》、李膺《益州记》等为重点,博搜群籍进行辑佚、考释。
礼记注(全二册)(试读本)
礼记注(全二册)(试读本)
郑玄注 王锷点校
免费
《礼记》是中国□重要的典籍之一,郑玄注则是极重要的《礼记》注本。自郑玄注行世至今,二千余年,传本寔繁,其文字舛互,指不胜屈。王锷教授致力《礼记》、郑注有年,前以宋本纂图互注礼记为底本,汇校唐石经、宋抚州公使库刻本、婺州蒋宅刻本、日本足利学校藏本等二十余种版本,撰得《礼记郑注汇校》,深得学界肯定。今在此基础上精订文字,细裁校语,厘为《礼记注》,以期通行,方便各界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