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影响世界文明的100大事件(下)
影响世界文明的100大事件(下)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女英雄贞德的抗英斗争———加速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黄金的诱惑———公元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抵达“遍地黄金 ”的天堂王国———公元 1488年达 ·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等内容。
影响世界文明的100大事件(上)
影响世界文明的100大事件(上)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媒介的诞生———公元前 4000年字母文字的发明、文明之光肇始两河流域———公元前 3500年苏美尔城邦的出现、“世界七大奇迹 ”之首———公元前 3000年左右古埃及建造的金字塔等内容。
影响世界关系的100大条约(下)
影响世界关系的100大条约(下)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中、美、英、法等 26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英三国签订《开罗宣言》、人民渴望和平———中、美、英、苏四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等内容。
影响世界关系的100大条约(上)
影响世界关系的100大条约(上)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两大宗教的圣地争夺战———德皇和卡米尔苏丹签订《雅法条约》、历经百年的屠杀游戏———法国和英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新航路发现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签订《托尔德西拉条约》及《萨拉戈萨条约》、新旧教享有同等信仰自由———罗马帝国和德国新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凶残统治者的末日———西班牙南北各省代表签订《根特协定》、为确立彼此的霸主地位———法国和瑞典签订《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等内容。
影响世界生存的100大灾难(上)
影响世界生存的100大灾难(上)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庞贝城的毁灭———公元 63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饥民遍野,弱肉强食———1199年埃及发生大饥荒、长达8个世纪的西西里苦难———1282年以来的意大利黑手党之祸、人类历*严重的一次瘟疫———1348~1451年欧洲黑死病的蔓延、肆虐百年的水魔———14世纪中国的大水灾等内容。
影响世界生存的100大灾难(下)
影响世界生存的100大灾难(下)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导致“门户 ”停止运转的大爆炸———1944年印度孟买港发生大爆炸、“小男孩 ”造成的人间地狱———1945年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呼啸而来的死神———1946年美国夏威夷发生海啸等内容。
推动世界进步的100大科学(下)
推动世界进步的100大科学(下)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黑体辐射原理的发现、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宇宙无限大 ”的发现、大气流环现象的发现、粒子与波统一的发现、关于宇宙起源的发现、糖尿病良药“岛汀 ”的发现等内容。
推动世界进步的100大科学(上)
推动世界进步的100大科学(上)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扁鹊与中医脉诊的发现、太阳直径及日食原因的发现、“阿基米德定律 ”的发现与证明、麻醉剂的发现与应用、祖冲之与圆周率的发现、宇宙结构的发现与证明、通过实测认识地球的科学首创、孙思邈与中医药价值的发、沈括与地磁偏角的发现、中国古代恒星观测的大发现、用消元法解高次方程的科学首创、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发现、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等内容。
推动世界前进的100大技术(上)
推动世界前进的100大技术(上)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炼丹家的偶然发现———战国时期至今火药的发明与改良、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公元前 256年李冰修都江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传播———公元 105年蔡伦造纸等内容。
推动世界前进的100大技术(下)
推动世界前进的100大技术(下)
姜忠喆
¥7.00
本书包括喜中带忧的技术发明———1939年农药和杀虫剂的发现与应用、打开原子能的大门———1942年世界*座原子反应堆的建造、人造的血液清洗厂———1943年人工肾脏的发明、打开“潘多拉 ”魔盒———1945年世界上*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等内容。
49元5本 医源珍忆
医源珍忆
江帆,范先群
¥59.90
49元5本 景德镇传:瓷器之都
景德镇传:瓷器之都
江华明
¥49.99
  《景德镇传:瓷器之都》按历史顺序以内容性质为构架系统呈现景德镇的古今历史,地理与情态归属:含硬性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的位置归属,以及软性的土著和移民对本土的动态情感状况。城镇及人文脉络:主要是城史大事,包括城镇发展或转折的改变史实、具有重大影响的贤能巨匠,以及推动陶瓷手工业长的人文要事等。世俗与迹象渊源:含风土民俗、帮派风情,以及景观渊源的阐述与诠释。附有故事的瓷宝:归拢历史上流落世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瓷质隗宝。通过对一座地处偏僻的县辖小镇发展到世界瓷都的历史描述,勾勒出一幅陶瓷古镇前世今生的彩色画卷,书写出一首发掘瓷业高峰内动力与人文精神的史诗。
49元5本 杭州传:住在天堂
杭州传:住在天堂
王旭烽
¥59.99
  《杭州传:住在天堂》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作者以时间为序,从琢玉为剑的古越人一直到当代杭州,系统梳理了杭州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大海湾、一片沼泽地,经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历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人间天堂,不仅环境优美,风物宜人,在历史、国学、文学、艺术、美术、园林、宗教、大数据等众多领域里,这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大师,誉满全球。作者以史家之笔钩沉城市往昔,亦以诗意之笔凝神其间人物;既写家国疼痛在这座城市身上的烙印,更写国家振兴对这座城市的激励和鞭策。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了解杭州的人文佳作。
49元5本 铁道与天皇:日本近代城市的帝国化
铁道与天皇:日本近代城市的帝国化
[日]原武史
¥37.95
以铁道为横轴,以天皇为纵轴,以城市为舞台,分析日本近代思想史程。 大阪,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在人口、经济、面积等方面,全面压制着首都东京,是名副其实的“民众之都”。 但以1928年昭和天皇乘坐火车从东京到京都举办即位典礼为分水岭,这座城市渐渐被改变了。大阪的繁荣以民间资本主宰的私营铁道为中心发展而来,沿着铁道线路,这座城市率先拥有了大型游乐园、综合性物中心、高档郊区住宅、歌舞剧场、专业棒球体育场,形成了足以蔑视东京的近代城市娱乐文化。但在昭和天皇即位之后,曾以庶民商业为傲的大阪,逐渐被纳无处不在的帝国阴影之下,成为庞大国家机器的一环。从权力中心东京出发,火车像精密仪器般,以秒为单位行,成为规定沿途国民共时性体验的装置。人们产生了一种意识——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一个整体。在这里,铁道曾是民众生活的幸福依托,但在战争缓缓逼近之时,也必须化身运送士兵的冰冷工具…… 本书的野心不在表现大阪一座城市的变化,而是要展示帝国如何通过铁道渗透到整个日本。铁道通过塑造统一的时空,构筑统一的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感。
49元5本 中日交流两千年
中日交流两千年
藤家礼之助
¥36.00
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包括邪马台国在哪里、倭五王是谁、国书事件真相等。
康熙溧水县志
康熙溧水县志
刘登科 程之望 张联芳 丁文耀 傅章伟
¥75.00
《康熙溧水县志》是由南京市溧水区方志办公室、南京市溧水区档案馆组织整理的“溧水古县志”系列丛书之一种。该县志修纂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是在顺治十三年(1656)修成的《顺治溧水县志》基础上修改增补而成,实际上是《顺治志》刊行二十年后的一次增补。此次整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底本,参校了溧水县其它古志。全书经整理后共三十多万字,分十一卷,另加卷首一卷,系统介绍了清代康熙初年溧水县的各个方面,包括康熙初年溧水县政府官员的变动,科举考试的录取,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设施的修建,忠孝节义的表彰等,书中都有呈现。该志是了解清代顺治后期康熙初年溧水县的重要资料。
49元5本 人类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
(美)房龙著 秦立彦 译
¥47.00
《人类的故事》是著名历史学家、人文启蒙作家房龙的经典作品,该书以站在历史的姿态,俯瞰文明发展程的全貌。从早的人类祖先到衰落的古巴比伦城,从希腊文明的诞生到罗马帝国的崛起,从中世纪宗教纷争到次世界大战,房龙用诙谐的语言将立体的世界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与一般史书相比,该书更像是一段激荡人心的探索旅程,既描绘了文明程的重要节,也理清了世界演变的关键脉络。
49元5本 历史的镜子:增补本
历史的镜子:增补本
吴晗著
¥36.00
《历史的镜子》是吴晗代表作,本书除原有四十余篇文章之外,又从其他吴晗杂文集中精选了二十余篇约二十五万字编,按政治篇、军事篇、经济篇、文化篇、人物篇依次分为五辑,故称增补本。 本书是历史通俗化写作的典范。作者撷取大量历史细节,从多个角度、层面切观察,通俗有趣地讲解中国历史知识,论述兴衰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良社会风气、根除腐败等众多问题,不论对国家建设还是个人成长,都很有启发意义。
49元5本 明朝简史:全编本
明朝简史:全编本
吴晗著
¥42.00
吴晗是明史研究大家,他一生写过两部明史:《明史》和《明史简述》,本书均收,分为上下编,故称全编本。 收本书上编的《明史》原有四章,现存三章,即《元帝国之崩溃与明太祖之建国》《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南洋之拓殖》。本编增补的五章(《朱元璋的统治术》《明初的恐怖政治》《明代的军兵》《明代的新仕宦阶级》《明代的社会经济》)选自吴晗其他作品,与原有三章构成一部较完整的明史,呈现了明代历史全貌及其重要历史特。 下编《明史简述》共两章,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建州女真、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史中几个基本、重要的问题。
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
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
[美]托马斯·爱尔森
¥55.00
1221年,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一个被蒙古士兵俘获的女人,声称为保护自己的珍珠而将它们吞下了。她立即被处决,腑脏也被剖出。为了找到几颗珍珠,成吉思汗命令士兵们对每个死在战场上的人膛破肚。具有审美、经济、宗教和政治价值的珍珠,是中世纪的至上珍宝。而成吉思汗的统治,这个历史上疆域广的内陆帝国,是这种至上珍宝的无可匹敌的收集者、支持者、传输者。在《草原与海洋》中,托马斯·爱尔森检视了珍珠作为奢侈品和政治投资对于蒙古帝国的重要性(从帝国1206年建立,历经前所未有的扩张,到1370年分裂和衰落),由此追溯北方草原地区与南方海洋之间形形色色的文化和商业往来。 在本书中,爱尔森首先聚焦于珍珠的获取、呈现、再分配和政治上的重要性,以此显示形成如此广大的游牧帝国的过程中,如何要求对于尊贵商品的大量积聚、管理和移动,以及这一程如何导致一种大陆性规模的新消费制度的生成。爱尔森提出,跨大陆的贸易和海运贸易同时繁荣,塑造了一个有活力的交换体系,将货品从东运到西,从北运到南,其中就包括海量的珍珠。通过追溯珍珠在不同时段的流通,他强调了交换的不同模式——战利品、朝贡关系、市场机制以及互惠赠礼——的重要性。他也阐明了蒙古的市场策略如何不仅利用神话和民间传说,也利用了精于跨文化商业的印度—佛教徒和穆斯林商人创建的海上交流网络。 在爱尔森的分析中,珍珠解释了草原历史中的蒙古例外主义、跨陆地贸易和海运贸易之间的内部关联,帝国政治文化中奢侈品使用的循环模式,以及这类商品对于本地经济和地区性经济的重要性。爱尔森深知聚焦于珍珠不可避免地有放大其重要性且制造失衡之嫌,但他首先表明自己并非在发表一种过度简化的论调,即“珍珠令大蒙古帝国伟大”,他认为,珍珠是诊断性的,而非决定性的,他的目的在于将珍珠作为探知蒙古帝国的政治文化及其对于整个欧亚世界的文化物质和商品流通之深远影响的另一扇窗。
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许进雄
¥65.00
起源于图绘的中国古文文字,是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笔一画中,隐含了先民言语的符号。象形的文字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活环境、使用的工具、生活的方式,甚至是处理事务的方法和思想观念。以分析古文字来探求古代社会的具体状况,可以解读古文明的重要信息。 本书是作者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讲授The Written Word in Ancient China一课的教材。作者将文字学与考古材料、人类学知识相结合,用421个古文字巧妙地重构了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途径,囊括了文字、古史、渔猎、畜牧、农业、谷物、冶金、工艺、饮食、衣服、居住、交通、生命、娱乐、商业、医学、战争、祭祀、天文、方向与四灵等各个方面,在解析文字神秘起源与其意蕴、字形流变之外,更诠释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