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
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
(英)理查德·埃文斯
¥24.99
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维也纳会议平复局势,动荡的年代暂时告一段落,直到灭顶之灾于1914年降临。 这是欧洲浪潮涌动、创造力迸发的一百年,也是权力竞逐的世纪。在1815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看重的是荣耀、荣誉,而在19世纪,人们越来越看重权力。 旧制度崩塌后,种种力量都渴望获取并行使权力,以便把自己的观付诸实施。国家争夺世界权力,政府追求帝国权力,革命家密谋夺取权力,各政党争夺执政权力,金融家和工业家追求经济权力,平民渴求民主,妇女主张女权,工人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民族盼望自主,艺术家挑战学院的权威,精神病学家想用科学的力量控制人性,工程师要证明人类有力量胜过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一切都不复从前。 竞逐权力欧洲人走上文明之巅,睥睨全球,也招致毁灭欧洲的大战。1914年,欧洲各地的灯火一盏盏熄灭,亮它们仍需时日。
八月炮火
八月炮火
(美)巴巴拉·塔奇曼
¥24.99
一战终结了历史意义上的19世纪,标志着现代世界的端。作为历史的转折,“这个可怕8月的僵局,决定了其后战争的程和达成和平的条件,并推动后来两次大战间情势的演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绝大多数政客、知识分子与企业主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与即将爆发的巨大危机只有一尺之隔。 在这部普利策奖经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过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丰富的细节勾勒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精彩地展现了1914年8月期间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叩问了是什么让帝王、政客和将领踏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本书面世后不久即发生了几乎引发核战争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从本书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使美苏和平化解了危机。这些历史教训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巴巴拉·塔奇曼以高超的叙事手法,带读者走时人时事,忘记已知结局,使故事悬念感十足。她对人物的刻画尤其传神,且能冷静地跳过道德判断,避免苛责,用极为人性的笔法描述了一个个充满缺陷的人如何将世界引向希腊悲剧般的结局。
教宗与墨索里尼:庇护十一世与法西斯崛起秘史
教宗与墨索里尼:庇护十一世与法西斯崛起秘史
大卫·I·科泽,陶泽慧
¥24.99
1922年,庇护十一世被推选为教宗,几个月后,墨索里尼就任意大利总理。一直以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被掩盖在罗马教廷从战前即英勇地反抗法西斯党的假象下,而庇护十一世及其继任者也长期被塑造成与墨索里尼为敌的英雄。大卫·I.科泽利用梵蒂冈2006年放的秘密资料,历时七年,呈现了两人的共谋故事,彻底颠覆了这一既定观。 忧心于教会权威衰落的庇护十一世借助法西斯的力量抵抗共产主义和现代社会的来临,野心家墨索里尼则凭借教宗的祝福提升公信力,而掌控意大利。两人充满尔虞我诈、*终摇摇欲坠的利益结盟,改变了上百万人的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梦魇也由此始。 科泽利用详实的史料、紧凑干练的文笔,生动刻画了多个20世纪早期欧洲和罗马天主教会的重要人物,从崭新的视角揭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崛起的秘辛,还原了一段重要历史的真相。
每满80减40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悲情与荣耀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悲情与荣耀
阿里沙维特
¥24.99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引子,通过亲身经历、深度访谈,历史文献、私人日志、信件等,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个体故事,试图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历史,以引出更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思考,并对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进行了历史性梳理。《我的应许之地》从作者的曾祖父写起,这位犹太复国主义者是一位英国绅士,1987年却果断横跨地中海走向圣地,意识到这即将是本民族的未来之路;20世纪20年代一个怀理想主义的年轻农夫,自他的阿拉伯邻居处购入了土地种植雅法蜜桔,用汗水在不毛之地培育出富足繁荣;二战时期德军将至,具有先知使命感的古特曼,率领青年人攀登历史废墟马萨达,激励他们心中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精神;1948年在吕大驱逐的悲剧性的一幕中,全城老小在流泪中背井离乡、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了二战后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应许之地辛勤地建设这个荣耀之国,并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新以色列人;60年代纵横捭阖的以色列政治家们,在艰难局势中,顽强推动了绝密的以色列核计划;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惨痛,令举国反思以色列的未来在哪里;以及今天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以色列新兴企业,还有在那些特拉维夫蓬勃发展的俱乐部里纵夜狂欢的青年男女……
每满80减40 铁与血:德意志帝国的兴亡,1871—1918
铁与血:德意志帝国的兴亡,1871—1918
[德]卡佳·霍耶
¥24.99
1871年诞生的德意志帝国只有48年历史,却孕育出了现代德国,并使其侧身欧洲乃至世界强国之列,欧洲历史格局由此被改变并延续到今日。19世纪初对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培育起的德意志民族之魂,在这半个世纪中生根发芽,从建国之初各邦彼此独立的状态到“一战”爆发时的“全民保卫德意志”,民族精神在德意志人民的历史与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遗产并不止于此。把握新兴产业革命机遇,成功实现经济飞跃的德意志崛起之路,为现代世界提供了一条迥异于其他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崛起的强国发展范例。俾斯麦在现实政治策略下对市场机制的灵活调整与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使德意志帝国时期成为经济繁荣、国威高扬和军力强盛的代名词,“建国时代”的光辉与荣耀百余年来不曾褪色。 本书试图讲述这个铁血帝国从1871年建国直到“一战”后殒落、解体的短暂历史,摒弃成见,重新审视帝国的掌舵者们——从帝国的创建者“铁血宰相”俾斯麦,到带领德意志走向毁灭之路的“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历史处境与心路历程,透视现实政治的复杂意涵,以及整个帝国自上而下,不同阶层人士的渴望、拼搏与挣扎。
每满80减40 文明
文明
(英)弗格森
¥24.99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3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今天的西方危机频频,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   英国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模式。明朝时的中国在15世纪无疑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其海军曾远征至非洲海岸。在此之后,中国始走上全面下滑之路,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崛起。东方是怎样学到了西方的秘密武器?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将会向我们展示这种转变如何完成。   在这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本书将带领你行一次非凡的环球旅行,从南京的大运河到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从安第斯山脉的马丘比丘到纳米比亚的鲨鱼岛,本书俯瞰了文明发展的历程,以大历史的视角帮你了解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重新认识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程中的角色。
每满80减40 人类命运:治理简史
人类命运:治理简史
王晶
¥24.99
    本书是一本跨界思考的书,同时也是一本成功企业家在受益于党和国家改革放政策之后,对个体、企业、科技、文化而公民、国家、人类、治理等方面产生的多方面综合性的认识及梳理的书。适合党政经企等各方面有识之士阅读、思考。 在信息多样化并快速传播的今天,知识的碎片化、文化的快餐化、思维的短缺化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容易被各种各样表象的、局部的、过时的、失实的信息冲和包围,甚至被放大传播,让人失去了独立、冷静、完整思考的时间和能力。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站在历史和未来的维度用辩证、哲学和系统的思维方式思考当下,看清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看懂人类社会跌宕起伏、人类命运走向以及终极目标所在,才不会人云亦云,被表象所迷惑;才能作出理性的、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作者力图通过本书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类社会治理简史及概貌,通过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治理演绎的前世今生来描绘人类社会发展真实的治理情况;通过深度总结思考,串珍珠般帮助人们梳理当下和未来,不仅豁然看懂人类社会的跌宕起伏,更能轻松理解当前习近平书记提出的既有利于中国人民、又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全球发展顶层设计——“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书分四大部分内容,一,人类国家治理史概要;二,公民发展简史;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四,全球治理。
每满80减40 英语民族史.革命时代
英语民族史.革命时代
(英)温斯顿·丘吉尔
¥24.99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宠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 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负盛名的人物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 本卷为《英语民族史》系列的第三部“革命时代”,在本卷所描绘的1688 年到1815 年这段时期,三场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命运。这三场革命均发生在百年之内,并且它们都导致了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
每满80减40 国家的重生
国家的重生
马国川
¥24.99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几乎全国都沦为废墟,民生凋敝,生产能力退回到了1931年的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创造了被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日本奇迹”。在经济起飞的同时,日本的政治、企业、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一个与旧日本帝国完全不同的新国家。本书描写了从1945—1973年期间日本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28年间日本国家重生的艰难历程。 ?本书是“日本三部曲”的后一部,它和《国家的启蒙》《国家的歧路》一起,组成了日本近代史长卷,反映了1853—1973年日本120年的历史,以生动、客观和理性的笔触描写了日本现代化的完整程: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重生,有助于读者更深地了解日本的历史。
每满80减40 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
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
(英)温斯顿·丘吉尔
¥24.99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宠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 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负盛名的人物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 本卷为《英语民族史》系列的第四部“伟大的民主”,1815 年拿破仑垮台之后,英国稳稳地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此际,法国乃至整个欧陆都已筋疲力尽,统一的德国尚未形成,俄国力量正从西欧收缩,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也忙于本国事务或争夺海外财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革命和内乱横扫了许多欧洲强国,一些新国家相继诞生。在经年的动荡和混乱局势中,唯有英国几乎毫发无伤。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移民活动,英语民族空前壮大了。
每满80减40 超有料漫画人类史
超有料漫画人类史
韩明辉
¥24.99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在哪里? 人类起源于什么地方? 人类是怎么学会直立行走的? 人类为什么要“脱去”体毛? 人类是怎么成功驯化动植物的? 本书用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漫画,展示了人类这一物种从动物化成人的过程,并深解读了人类文明程中的12个根本性问题,如地球上生命的由来,古猿缘何能化成人,人类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国人的起源和迁徙,人类“脱去”体毛的各种原因,人类驯化动植物的历史,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等。人类“何以为人”?本书或许能给您一个答案。
法国革命史
法国革命史
马蒂厄[著]
¥24.58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
法国革命史(汉译名著本)
法国革命史(汉译名著本)
(法)勒费弗尔
¥24.50
《法国革命史》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法国革命史》内容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每满80减40 海上丝绸之路(一部海洋视角的亚洲史,再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兴衰更迭!)(汗青堂系列)
海上丝绸之路(一部海洋视角的亚洲史,再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兴衰更迭!)(汗青堂系列)
罗德里希·普塔克
¥24.43
15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1405年首次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15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导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盖。这条航路历史悠久,对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从东非到东亚的航海者们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风节律,穿越极其遥远的距离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层面促使各个文明区域相互联系。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仍旧缺乏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几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记载稀少且混乱,当今人们对于历史上这条航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具体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对于这条航路的认识与研究仍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本书作者也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诸多内容层层相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具体图景。
往年纪事: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
往年纪事: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
拉夫连季
¥24.42
  风俗习惯,以及斯拉夫人之间及其与非斯拉夫人之间的关系;书中着重记述了古罗斯国是如何产生的,古罗斯建国后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罗斯人个贷王公为建立统一国家所作出的努力和实行的政策;古罗斯国与邻近国家,特别是拜占庭、波兰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与草原游牧民族的交往和冲突;书中还叙述了古罗斯皈依东正教的经过和基督教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等等;这是一部研究9世纪至12世纪初古罗斯国家历史、东欧国际关系史和俄国东正教的珍贵资料。
每满80减40 亚洲史概说(日本汉学泰斗宫崎市定经典力作,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汗青堂系列)
亚洲史概说(日本汉学泰斗宫崎市定经典力作,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汗青堂系列)
(日)宫崎市定 著,谢辰 译
¥24.00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 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了亚洲史发展演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在书中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的历史大势。?
每满80减40 美国的艺妓盟友:重新想象敌国日本
美国的艺妓盟友:重新想象敌国日本
(美)涩泽尚子,译者 牟学苑,油小丽
¥24.00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战争回忆录、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法庭记录,甚至还有好莱坞电影等种种方面,对美国人逐渐扭转国人心中的日本人形象这一过程进行了生动详尽的讨论和分析。在记录美日关系的微妙变化的同时,本书还折射出美国人自己在战后对于种族关系和两性关系的认识上的转变。
欧亚译丛(第一辑)
欧亚译丛(第一辑)
余太山 李锦绣 主编
¥24.00
本书为国际欧亚学*发表论文的翻译文集,代表学界研究潮流。本辑主要内容有外贝加尔匈奴墓研究、德如尼灌溉渠中发现的古墓、公元6 至10 世纪阿尔泰突厥的冶铁与铁器制作、综合视角下的汉代边疆、蒙元帝国时期的一位色目官吏、元代中国的回回医学和回回药等。
每满80减40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日本史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日本史
孙秀玲
¥24.00
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带去造船、冶炼、纺织等技术,使日本从采集经济迈农耕经济。  631年,第YI批遣唐使出发,引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步。  1086年,上皇执政,依靠武士对抗摄关家,为武家干预政治的便利之门。 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以幕府将军为首的军事统治始凌驾于日本天皇的权威之上。  1868年,明治政府连续颁布法令,全面学习西方,日本从封建主义迈向资本主义。  1945年,日本战败,在美国的监督下颁布了“和平宪法”,为战后经济腾飞下基础。 …… 本书聚焦于日本历史,从日本起源到安倍时代,将每一个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都囊括在内,都每一节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物等相关内容都行了简明扼要地阐述,帮助读者清晰快速地了解该事件;同时辅以充足的文献和图文资料,使本书成为集权威性、可读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读物。
每满80减40 近世欧洲史
近世欧洲史
何炳松编著
¥24.00
   何炳松一生著述甚丰,此次所出版的《何炳松著作集》共九种,以收录何氏有代表性的单行著作为主,《近世欧洲史》是其中一本,是作者于民国九年至十一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近世欧洲史》课程时所用之讲义,大体以美国史学名家鲁滨孙与比尔德二人所著之《欧洲史大纲》第二卷为蓝本,并取材于二人所著的《现代欧洲史》。时间区间自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展示三百年欧洲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以达博古通今之目的。
每满80减40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23.99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拥有草原民族一贯的凌厉作风,而他们的灵活与包容则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仅仅经过三位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 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奥斯曼帝国,为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繁荣,被汤因比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在亚洲,它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带领伊斯兰世界回归了团结与强盛。这一切,使得奥斯曼帝国在那个帝国时代无往不利,成为“三洲两海、东方西方、世界中心伊斯坦布尔的主人”。 随着世界现代的降临,奥斯曼帝国却落后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站上历史变革的潮头,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沙皇俄国、拿破仑帝国、大英帝国,与东方强权奥斯曼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1683年奥斯曼军队再度围攻维也纳遭遇惨败,从此,“胜利”愈发成为一种奢望:奥斯曼帝国在军事、制度、科技上都被欧洲赶超了。帝国尝试过种种维新道路,新与旧的交锋异常残酷,一些大臣甚至苏丹为了改革事业献出了生命。 帝国的改革亦步亦趋,而世界近代的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独立运动却来得无比迅猛。1821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爆发独立战争;同时期的埃及也自立门户。此后,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中东和非洲领土上陆续分裂出二十多个国家。其中很多国家迅速沦为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终,奥斯曼帝国本身也在“一战”战败后倾覆。六百年世界帝国的历史成了被人怀念、叹惋的过去,而现代土耳其以一个共和国的面貌启了新的篇章。 在土耳其的跌宕国运中,中国读者能找得到祖国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国际现状的根源。那段帝国时代是欧亚两洲,乃至整个世界近代不可磨灭、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