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术观澜集(凤凰枝文丛)
¥40.00
《古典学术观澜集》为知名的年轻学者刘宁的学术札记结集,分为“问道师说”“游学新知”“心香一瓣”三部分。其中,“问道师说”是对师长为学之道的思考,“游学新知”以海 外学术交流中的思考为主,“心香一瓣”表达了对远逝的亲人师友的怀念。作者以一位女性学者的细腻和温婉,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思考之余,也有更多感动。
远去的书香(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为学术随笔集。内容集中在淘书、藏书、读书、评书、教书、写书,主要包括四类:淘书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人与事;书评;书话,即因读书想起的一些人与事;作者自己整理、主编的几种书的前言。
仰顾山房文稿(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系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作者俞国林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宫词以及近代学术史研究。受到学术界关注。本书主要包括作者宫词研究、中华书局出版史事钩沉以及序跋等三部分组成,这些文章既展示了作者在古代文学专业领域研究的成果,也展示了作者在编辑工作中对出版史研究的贡献,是普通读者了解学术出版、感受学人风采的很好读本。
耕读经史(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副教授顾涛的经学研究的随笔集,共收与经学相关的文章18篇,分为三辑:新经学、经学时代、笃志经史,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当代经学研究的 新路径与新方法。这些文章,既然对经学文献的专精深的研究,也有对经学历史以及经学家的寻微探幽。这些文章不仅串联起一位当代经学研究者的二十年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也展 现出当代经学研究者的学术风采与思想光芒。当代经学研究改如何继承创新,如何继续深,这本书会给我们一些答案。
友于书斋漫录(凤凰枝文丛)
¥40.00
《友于书斋漫录》系凤凰枝文丛之一。书中既有对徐复、钱玄、周勋初、吴金华等前辈名师的追忆文字,笔触细腻,亲切生动,仿佛在为几位学者画像,使一个个严谨而博学的形象跃然纸上;也有出版经验的总结与学术研究的概述——作者不仅从出版人角度出发,对自己策划出版的图书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也从治学角度概括了古典文献学的若干要义。象牙塔里 的“寻书问道”,出版社内的“流年碎影”,读之可让求学问径的青年学子感受前辈学者的治学风范与精神境界,也可让年轻编辑熟悉出版事务、少走弯路。
竹外集(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为作者之文化随笔集。内容包括读庄说艺、一画之法、冬心板桥、游目骋怀、域外之眼共五辑,涉及读典、书画、访古、游记等各方面。作者是书画名家,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书画创作强调“书画印一体”、“文心诗性,书象画意”,追求书卷气、金石气和篆籀气的有机融合,其随笔亦是如此。书中所选文章看似信笔所之,实则都蕴含着作者深沉的人文思考;既让人增长见识,有所体悟,又充满性灵之气,让人手不释卷。
会心不远(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收录文化随笔36篇,分为四辑:传薪者,写与夏承焘、杨绛、何满子等文化名人的交往;编书记,记述编辑生涯中的编书经历;卷前语,是为图书撰写的前言、出版说明;品书录,为书评和读书札记。文章有一定的学术性,又有可读性。
八里桥畔论唐诗(凤凰枝文丛)
¥40.00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却历久弥新。本书为著名唐诗学者、原中国李白学会会长薛天纬先生*的学术随笔结集。内容主要涉及唐代诗歌、与唐诗相关的人、事和典故等等。如《请 让“诗仙”李白的生命延续一年》《苏轼诗中的“饭颗山”》等,文不甚深,涉笔成趣,简洁可读,意味悠长,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和学习。
跂予望之(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教授的随笔集,分为三辑,主要内容涉及其个人求学的历程,谈读书的苦乐,对前辈学者的回忆、纪念,如郑振铎、孙犁、姜亮夫、邓绍基
江南形胜:浙江文化印记寻踪
¥40.00
三年前的5月,“浙江文艺印记”征集评选结果公布,良渚古城遗址、杭州西湖、河姆渡遗址、西泠印社等首批共20项“文化印记”出炉。2020年6月,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推出《浙江文化印记》栏目,将首批20个浙江文化印记串珠成线,每一期邀请一位与文化印记密切相关的专家与记者同行,走近印记的现场,感受印记的魅力,讲述印记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形胜:浙江文化印记寻踪》是这一栏目的结集,全书以专家丰厚的学养、记者诗意的书写,细数浙江文明的渊源和脉络。
屈原研究三十年《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论文选萃
¥40.00
本书是从近30年来《云梦学刊》 “屈原研究”栏目所刊载的400余篇有关屈原研究的论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编辑成册的。内容涉及屈原的为政思想、科学思想、战争思想、法律思想、求索精神以及楚辞楚辞的美学价值、图学价值和楚辞在海内外的传播等诸多方面。同时,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文中的个别错误行校勘订正外,基本保持了原文的原貌,以期能彰显不同时期学者们多样的研究风格。由于时间仓促,人手紧张,所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衷心希望得到读者们的批评指正。
发现课:课程整合教学技术研究
¥40.00
本书通过系统研究,梳理发掘出展“发现课”所需要的实践基础。作者团队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归纳并优化了“发现课”展的措施和形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发现课”课程运行的时空场域;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涵盖技术支持系统、组织支持系统、管理体制支持系统、制度文本支持系统等在内的课程展支持模式;并在实践层面积极推动课程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生活,促使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知识深度融合。通过“发现”,让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为中小学展“发现课”课程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样本。
潮打石城(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是著名文史学者程章灿教授撰写的一部关于南京历史掌故的随笔集,收入文章56篇,分为五辑。这是程章灿教授继《旧时燕——一座城市的传奇》《山围故国》之后, 又一部解读南京历史文化、梳理江苏文脉的力作。
情感与制度:魏晋时代的母子关系
¥40.00
本书聚焦魏晋时期的母子关系,从东晋于氏据“礼”抗争、上表争子的例子出发,揭露母职经验对女性自身的特殊意义,以及可能引发的对父系制度的根本挑战,勾勒中古女性在一妻多妾的士人家庭中因身份变化扮演的不同角色。于氏终的失败表明,超逸出父系制度的女性经验,父权社会往往“无心”去理解。母子关系对父系制度的挑战,只是“架构内的修正”。真正的“女性史”立场可以为史学研究启何种视野?史学研究又能够为现实的生命经验提供何种参照?本书给出了一个充满锐气的答案。
听雨集(凤凰枝文丛)
¥40.00
作者“小时候喜欢在雨中独行,爱听沙沙的雨声,也惬意于旷野无人的寂寞”,故本书取名《听雨集》。这本小书收录了中华书局总编辑周绚隆先生的散文随笔和学术文章,记录了一 代学人浪漫的文学梦、坚持不懈的学术追求以及与师友们度过的美好时光。本书分五辑,分别是“散文随笔”“读《古诗十九首》札记”“读《红》偶得”“近观吴宓”“译事漫 谈”,从五个方面立体展现了周绚隆先生在散文、《古诗十九首》、《红楼梦》、吴宓、中国经典外译和回译等领域的创作与研究成果。其中,作者记录的与杨绛先生、徐清辉教授的 交往故事,感人至深;作者对《红楼梦》、《古诗十九首》、钱锺书以及吴宓的深入研究,体现了作者利用工作之余在学术领域孜孜不倦地深耕与反思;*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作者分 析克莱门特英译本《金瓶梅》,一字一句,足见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
鼓簧斋学术随笔(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是中古文学研究名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首席教授范子烨的学术随笔集。在评书、怀人、论学、忆往之外,作者对北方游牧民族音乐文化史非常熟悉,还是一位乐器收藏家,其书斋名“鼓簧斋”即源于此。书中对少数民族音乐、乐器的介绍与评说,图文并茂,长人见识,新人耳目。
壶兰轩杂录(凤凰枝文丛)
¥40.00
《壶兰轩杂录》为青年历史学者游自勇的书评随笔集,分旧籍新知、评书问学、讲论漫谈、敦煌学摭言四类,内容涉及唐代政治史、地方志史料、敦煌吐鲁番学、中古民众信仰与日常 生活史等多个方面,较为深入地反映了中国中古史研究的新课题与学界动态。书中不仅有作者本人治学经验的总结概括,还有书评、综述等篇目,对于中古史学术的热点与现状有独到 的把握,可以引领读者走入古代史研究的学术殿堂。
湖畔仰浪集(凤凰枝文丛)
¥40.00
《湖畔仰浪集》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收录罗时先生数年来所作的随笔和学术短札50余篇。书名中“仰浪”二字取自范仲淹《太湖》诗“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作者长 居苏州石湖之畔,推窗便可见浩渺的太湖,故而将文集命名为《湖畔仰浪集》,一则体现太湖之宏阔浩瀚,三万六千顷,“无风”之时少,“有浪”乃其常态;二则此理与人生之道一 也。全书所收随笔因时间跨度很大,文心与笔风颇有不同,分为“追忆师友”“却顾来径”“教育观察”“学林晬语”“期刊随感”“艺苑夕拾”等辑,为读者全方位展现了古代文学 研究名家罗时先生的学术人生。
海外嫏嬛录(凤凰枝文丛)
¥40.00
“嫏嬛”是神话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域外汉学学者、南京大学卞东波教授以其十多年来在美国、日本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访问、访学和访书经历为中心,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尊经阁文库、蓬左文库等著名的藏书机构,川合康三等知名海外汉学家,以及海外访书、访学的逸闻趣事,图文并茂,展示了域外汉学的新动向与海外著名藏书机构的独特魅力。
硬石岭曝言(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系著名学者王小盾教授历年来在《古典文学知识》上刊发的文章集结,分为学术经历、研究路径与专题探讨三个部分共11篇文章,并附有作者学术年 表。较有代表性地展示了作者在音乐文学、上古知识与思想、域外汉文学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为青年学子辟路径,示以法则。
了不起的中国文化
¥39.99
当前学界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存有三种常见的态度 :一种是全盘否定,认为儒家就是统治者的洗脑工具 ;第二种是部分肯定,认为儒家原本不错,但到程朱理学,就发展为反动保守,摧残人性 ;第三种是将儒家观念附会到西方新自由主义观点,如宣扬儒家宪政者,往往如是。 按照 种态度,只能认为中国人思想能力确实较劣。那么,两千多年来, 大部分精英知识分子信奉的居然只是服务于一小部分统治者私欲的奴性观念。 第二种态度等于说儒家是一个倒退的思想体系。持有这种态度者,往往读过一些孔孟原著,但没有系统阅读过程朱理学的原著。 第三种态度,一般是读过较多原著,同时又膜拜西方思想。他们以西方标准来寻找儒家著作中与之呼应的地方,而且也确有些许收获。只是按照这种态度,儒家在现代也并无多少独立的意义。 这三种态度,程度或强或弱地体现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思想自卑。至于此三种态度之外,许多尊崇儒家者,关注的重点也多在于错误理解的“中庸”之道,以及儒家保守、有利于维护既定秩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