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学诗法·*浅学词法(民国诗学论著丛刊)
¥33.60
本书是民国时期编著的指导古典诗词写作的书籍。由《*浅学诗法》《*浅学词法》两本书合辑而成。《*浅学诗法》叙述旧体诗的作法,分导源、谐声、习诵、造句、辨体、缀韵、明法、程序、忌病、取材等10章。初版年月不详。《*浅学词法》是一部创作词的门教材。此书汇集前人论词精华,精心搜求文献,甄采精要,并删减前人错误之处,自成体系,为初学者指南。从词源、词体、音律、用韵、格律等各方面加以讲解,并列举常用词牌,注明平仄、用韵之处,方便读者使用,并附有简单注释,深浅出。
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精)
¥33.60
《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简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次生学科——道教文学(含道教文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程,揭示了道教文学形成和兴盛的诸多因素,探讨了道教文学盛衰的内在规律。
你能拒绝诱惑
¥33.60
文学经典的形成 身为一个作家,谁不想写出一部经典作品来传世?因此,考察一下经典作品的形成原因,对于作家,不会没有意义。 回眸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我们会发现,一部作品成为经典,从作品本身来说,总会具有下列特中的几个或全部:其一,它的题材领域,是别的作品所从未涉足的,给人一种强烈的新鲜感。比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写的是成年男人对女童的性兴趣,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连公谈论都没有勇气,它是全人类都觉得羞耻的问题,是不约而同的禁忌,更别说把其作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了。也是因此,在纳博科夫之前,从没有作家走这个题材领域。但纳博科夫走了,他的走引起了轩然大波,引来了无数的责难,作品被查封,人遭侧目,但也同时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关注,为其成为经典下了读者的数量基础。其二,它呈现的人物形象,是别人从未着力描画过的,给人一种极强的新奇感。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聂赫留朵夫,是别人从未写过的人物。在托氏之前,有作家写过风流成性的纨绔子弟,也有作家写过不把女性当人的贵族男人,还有作家写过始乱终弃遭到报应和惩罚的负心汉,但从没人像托尔斯泰一样,写一个男人面对被自己抛弃而坠生活深渊的女人,精神受到震撼从而始自责,继而良心复活了,这样一个形象让我们觉得非常新奇。其三,它传达的思情,不专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全人类都能理解和关注的,使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共振。比如阿尔贝·加缪的《鼠疫》,写了一座小城遭受鼠疫之灾后的情景,他虽然暗指的是人们遭受德国法西斯大屠杀的灾难,但其传达出的人在面临死亡时的恐惧、焦虑、痛苦、挣扎之思想感情,却是全人类都能体会和感受到的,它能引起所有读者的心灵悸动。其四,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作家母语中*美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能给人带来一种极大的愉悦感。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读曹氏叙述时的语言感到优美雅致,心旷神怡;读人物对话时又感到非常通俗有个性,就像在听人讲话,常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种愉悦感就是曹氏语言的魅力所在。其五,它所使用的结构方式,是别的作家从未使用过的,给人一种陌生的审美享受。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将故事分为五节,每节中依次插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分别记录着作家过去的非洲经历、与政治相关的事件和体验。在第四节和第五节之间出现一个独立的金色笔记。整个小说像一个拼盘,是从来无人用过的结构方式,给人一种强烈的陌生感,也因此给读者带来新的审美享受。 写得好是作品成为经典的内在条件,但并不是写得好的作品都能成为经典,有些好作品因无人发现而淹没在浩瀚的作品之海中;有的因被禁被毁而没能流传下来;有的因刻本和印数太少而失去了踪迹。因此,经典的形成还需要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之一是作品刚一出现就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使作品在读者中享有一定的口碑,读者能口口相传并自愿地去收藏它;之二是有艺术鉴赏才华的评论家能够评说并向更多的人群向社会推荐它,使作品在专业圈子里享有一定的地位,使其能够各种艺术收藏库里;之三是有眼光的后世出版家不断地将其重印并收各种丛书套书之中,使其读者数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常常还需要时间来辨认。不同的作品需要辨认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作品,可能出现几年十几年就被公认为经典作品,有的作品则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被认定。特别是对于当代作家的作品,由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原因,经典作品的认定更加困难,从而不得不交给下一代人去确认。 身为一个作家,重要的是去写好自己想写愿写的作品,把自己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都说出来,至于它能不能成为经典,则没必要太在意。把这事交给时间交给读者交给社会去处理。尤其是时间,时间是比较公正的。 文学与道德 道德与法律相比,是一种非暴力的、软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形成,应该有文学的参与,因为文学有对人的精神发生影响的能量。我们社会上现存的道德规范,在形成的过程中,文学都曾贡献过力量。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是各民族早的教师。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在国家道德建设上,也应该起到一种类似教师的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把社会上非道德的恶行钉在耻辱柱上,以警示世人。应该承认,现在社会上不道德的恶行很多。政界里的权钱交易和不给好处不办事,商界里的惟利是图造假坑骗消费者,司法界里的吃罢原告吃被告,医疗界里的小病大量的药,学术界里的小圈子内互相吹捧,等等。作家面对这些不道德的恶行,不能无动于衷熟视无睹,应该用作品使其现出真身,用鲜明的艺术形象把这些恶行钉在耻辱柱上,使它们不能在社会上横行。 文学作品可以把普通人身上闪现出的美德之光用文字固定下来,来感动世人。我们不少普通人的身上,经常会闪现出美德之光。比如对弱者的关爱,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对国家尊严和利益的看重,对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诚实守信,对施恩于己的人的恭敬和尊重,等等。我们作家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及时发现和捕捉这种闪光,而后用作品用文字将这种闪光固定下来,让这种闪光去照亮人间,使其长久地去感动他人,引来更多的效仿者。 文学作品可以对新的道德规范的建立行呼吁,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规范尽早得到社会认同。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们的道德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一些落后的道德观念会被抛弃,一些新的道德观念会逐渐形成。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在我们国家的建立,一些新的道德观念也始出现端倪。比如平等竞争观念,我们这个民族在利益面前过去讲究的是互相谦让,认为竞争是不道德的,但现在大家都逐渐认识到,只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行竞争,即使是在亲兄弟之间,也是道德的;又如有度享受观念,过去,我们是不大敢提个人享受的,总认为提享受是不高尚不道德的,但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社会有投就应该有产出,有投资就应该有收益这些观念的确立,在人生态度上,人们始既讲奋斗也讲有度享受。不少人始认为,只要不是无度地妨害他人和社会的个人享受,都是道德的。面对这些新的道德观念的萌芽,作家应该用自己的作品给予关注,把它们更鲜明地提到人们面前,以使其更早地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闲云集
¥33.60
闲云集收录戴霖军多年创作的旧体诗词约200首。这些作品,有旅途见闻,有亲情友情,有的政新咏,又有感事抒怀、友人唱和,是我国当代地方文化文人旧体诗词创作水平的反映。
木夕的行吟
¥33.60
本诗集主要收集作者关于节气的诗歌,文中非理性地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意义,而是以一个生命体来重新认识自然,以此潜在地抵达中国文化的本质。 作品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以节气为内容,表达不同时期作者的心理变化。全书以时间为篇章名,分为6个板块,如,1994~1998:万物的合唱已经结束,1999~2004:一只苹果的坠落,2014:致我们行将就木的青春,2015:正午过后,梦想依旧没有熄灭,2016:走在夜色之上,你就是王,2017:太阳沉没的地方尚有余光。
《文心雕龙》探疑
¥33.60
《<文心雕龙>探疑》专门针对《文心雕龙》各篇中,历来学者存有歧解的疑点,逐一辨析。注重从与相关段落、全篇主旨、写作实践的联系中,对疑点作出裁断。对阐发《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和构建中国文论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每篇后附《文心雕龙》原文,便于阅读参考。
噪音
¥33.60
本书是梁文道的文艺专栏结集,分为“纯粹音乐怎么听”、“音乐原来不会死”、“悲剧照常发生”、“电光幻影迷什么”、“电视末日到了吗”、“娱乐到底是什么”六个部分。梁文道以多年的阅读、观察,谈论自己喜爱的音乐和电影,对电视和娱乐也有独到的体会和看法,或许能让读者在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里重新思考“噪音”的存在,而它们又如何在无形中影响甚至塑造着社会文化和生活。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33.60
本书是作者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初版于2001年,十年以来,比他更年轻的一代,生活在一个物质与信息丰沛、思想却匮乏的时代,个人声音轻易淹没在喧哗的众声中。人们相信体制、资本、统计数字,却不相信个人意志。大部分人要么放弃自己对个人独特性的坚持,要么躲入一个封闭、自溺的小世界。作者期待曾经历的迷惘与焦灼,也对年轻一代有所启发。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33.60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是作者乔阳在云南德钦的雾浓顶村生活了近二十年后写的随笔。她与雪山、与雾浓顶村的村民相处了近二十年。她与北美的自然摄影师威廉博士、滇西植物权威潘老师一同行走与白马雪山、碧罗雪山和梅里雪山之间,在海拔2000米与5000米之间观察植物与树木之美,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天地间和自然中的位置。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她观雪山,发现雪山周边与雪山之间的植物世界,植物物种的兴衰与人类的日常活动、以及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随笔的文字诚实、性情、且美。
西班牙三棵树
¥33.60
“三棵树”是西班牙产的一种酒,木心说,“西班牙与我何涉,三棵树与我何涉……” 木心诗集《西班牙三棵树》,依据木心晚年定稿,*辑收《中世纪的第四天》《赴亚当斯阁前夕》《夏夜的婚礼》《面对面的隐士》《J J》《论拥抱》等,多处可见对文学大家叶慈、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卡尔、博尔赫斯等的祭奠,第二辑收《艾华利好兄弟》《啊,回纹针》《第二个滑铁卢》《南极·青草》《埃及·拉玛丹》《无忧虑的叙事诗》等,第三辑收文言短篇十九则,像是诗又像小品,全书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 木心自序,在白鲸酒吧啜“三棵树”,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韶华,在辞典里是青春岁月的称谓,我忘掉辞典就是了。酒吧人走过来悄悄说,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种一棵树——这也太美丽得犬儒主义的春天似的;我是,是这样想,当谁欺侮了谁时,神灵便暗中播一棵树,森林是这样形成的,谁树即谁人,却又都不知道……
春风写罗湖
¥33.60
谢湘南,诗人、艺术评论人、 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湖区作家协会 ,七〇后代表诗人之一。著有《零点的搬运工》《过敏史》《谢湘南诗选》《深圳时间——一个深圳诗人的成长轨迹》《深圳诗章》等诗集。其中《零点的搬运工》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谢湘南诗选》获“深圳年度十大佳著”奖。诗作《我》等获深圳青年文学奖,长诗《过敏史》获《诗选刊》“2010年度诗歌”奖。诗作入选《中国 诗歌》《中国新诗年鉴》《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等近百种当代诗歌选本,部分被译成英语、俄语、日语等。
《世说新语》美学研究
¥33.60
这部论著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剖析六朝名著《世说新语》的价值。首先作者认为《世说新语》所载史料充分体现了编者及其整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六朝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即人格审美、自然审美和文艺审美。《世说新语》所载事迹表明,人们审美视野在此期间得以大大地拓展,也为后世确立了一组典范。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文集
¥33.60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文集》采取以时间段落为纲的体制,根据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时间段落,把起自公元581年、止于公元959年的近三百八十年间的文学思想发展史,划分为九个时间段落,来说明隋唐五代文学思想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语言深浅出,条理性强,是一部经典之作。
多元一体视域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丛书·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33.60
本书以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为基本研究对象,试图在多元文化交流视域下呈现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的丰富性和独特性。首先,本书对“新疆世居民族”的概念在学理上行了清晰的界定,并从语言学上将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分属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行分类介绍。研究方法上,本书将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的宏观论述和深的田野个案阐释相结合,同时首次提出“民间文学志”的研究方法,通过西王母神话的田野研究对该研究方法行了实践。其次,在对新疆神话、传说、故事及民间文化行阐释时,借用传统和前沿的民间文学研究方法予以呈现。*后,本书试图对新疆世居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予以初步揭示,并对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和概括。
如花在野
¥33.60
如果说《36岁,人生半熟》是人生面临选择之际的“破”和迷茫,《如花在野》则是作者宽宽对人生新阶段的“立”的记录,书写的,是年近不惑、穿过迷雾后的笃定与从容。23篇生活哲学随笔,包含“怀偿”和“惜今”两部分,从对幼时生活碎片,到个人情感的回溯,及至友人的生死悲欢,更多的,却是在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的美,以及对写作、对东方美学、对时代背景下个人之路的深思考。这个“立”的过程,从有为到无为,从行动到感受,从外转向内,是一个人的狂欢,也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生命吟唱。而一贯真诚,毫不造作的文字,延续了前作的优与沉思,向读者展示了选定自己的路后,坚定地往下走,可能到达的方向——为精神丰盈所充实的人生,在远离都市的苍山洱海间,如花般绽放,展现生命的原初能量,欲望的自然姿态。
到处逢人说故乡
¥33.60
本书为许石林“故乡三部曲”第三部,收录了许石林近几年来的散文,分为“故乡回首几长亭”“客心何事转凄然”“游子春来折杨柳”“浊酒一杯家万里”四个大主题,其内容涉及陕北的艺术文化、风俗礼仪、地方语言、社会评论等,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的礼仪治理制度和自古传承的良风美俗,对现当代社会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议。散文从日常中的小事出发,引经据典,以古人的智慧看待今人故事,语言犀利却又不失幽默诙谐。
《西厢记》论证(增订本)
¥33.57
本书对《西厢记》诞生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高度的概括总结,主要围绕《西厢记》的作者、体制、版本、影响、续书、评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论述、缜密的考证和辨析,开拓了《西厢记》研究的新领域。张人和先生还在本书“附论”中,以翔实周密的考释,论证了所谓《郑崔合袝墓志铭》是后人以诋毁《西厢记》的伪作,《点鬼簿》与《录鬼薄》实为一书等问题,解决了《西厢记》研究中一些未解之题。本书既有可读性,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推动了《西厢记》研究向纵深发展。
唐诗与唐史论集
¥33.57
谢思炜所*的《唐诗与唐史论集》收入作者近十 余年来与唐代诗歌和唐代历史有关的研究论文。内容 涉及杜甫、白居易等人作品的诗体形式、诗歌语言、 诗学思想,对诗歌或诗人活动所涉及的某些历史事件 的调查,对其中一些关键线索的揭示,以及文献方面 的考释。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创新
¥33.57
为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2013年海淀区*组建了“海淀区九年一贯制管理与育人模式创新”项目组,以研究方式推动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创新探索,开展了一贯制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义务教育课程整合、教与学方式变革、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践探索。本书就是这个科研项目的成果。
西西诗集(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获得者西西全新诗集 理想国出品)
¥33.50
《西西诗集》,西西诗歌创作四十年大成(1959—1999)的合集,涵盖西西在不同时代的感触、观察、经验与体会,分三卷,共一百首之多。卷一即早期(1982年)以《石謦》为诗集名出版的作品,卷二、卷三为20世纪90年代陆续累积的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西西在小说、散文之外于现代诗领域的试验和收获,题材广,风格独得,坦白而幽默。她写亲戚朋友,写学电脑时的缠斗,写从快餐店到地铁,从上医院到练太极,再延展到旅行中的感念,无不可以入诗,她让诗歌伸向散文,伸向小说,伸向童话和绘画……
苏轼的方外交游及其诗文研究
¥33.34
一代文豪苏轼吸收了儒、释、道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造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苏轼一生交游广泛,与和尚、道士等众多方外之人结为好友,往来密切。宦海沉浮中,苏轼之所以还保有如此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从其佛、道思想可探得根由。 本书从苏轼方外交游诗文的文本着手,来考察苏轼的宗教思想,区别于现存于世的研究作品中对苏轼思想的外部研究,力求更准确、更系统地把握苏轼的思想脉络以及在此影响下的文学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