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以文学见证奥斯维辛,纪念战争中遭焚毁的生命)
¥34.00
“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 《共同体的焚毁》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主张文学见证*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米勒在各类文本和现实间构筑起一个本雅明式的异质星丛。从史蒂文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思想到让-吕克•南希、德里达、德勒兹等哲学家阐发的共同体理论及相关论述,从卡夫卡的小说到与大屠杀相关的小说,再到莫里森的《宠儿》,从德国当初纳粹上台的国内变化到美国近年的形势走向,米勒辨析关于共同体的主要观,细读创作于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剖析美国令人担忧的国内外情势,以文学生动的情感特质诠释了共同体的机制与悖反,既为曾经的大屠杀及奴隶制做出见证,也提醒当今屹立于自己的摩利亚山的我们时时肩负个人选择的重任。


孟子注
¥34.00
东汉学者赵岐的《孟子注》为现存最早的《孟子》注本,不仅对文字行训诂释义,也对文意行串讲分析,是研究《孟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本书是凤凰出版社“十三经古 注”系列丛书之一种,整理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谢秉洪教授。此次《孟子注》的整理,《孟子》经文与注文以影宋蜀刻本为底本,另附宋孙奭《音义》(以许瀚校刻本为底本分散 录)。全书按整理统一要求施加标,文字校勘上,力求吸收最新成果。以期为广大读者及学界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专业而准确且便于阅读的《孟子》古注本。


读书人的事儿
¥34.00
南京大学文学院一向有自己人写自己人的传统,高手如云,构建了一系列“有见”“有闻”“有传闻”的历史……《读书人的事儿》从汉口路到九乡河,专说文学院及其相关的“读书 人的事”!王一涓与南大文学院结缘三十年,擅长散文写作,借莫砺锋教授之言“文字清新流畅,且擅长将平凡的题材铁成金”。本书中不仅有匡亚明、程千帆等十数位著名学者的 治学方法、教学经验,也有他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既是一部文学院的掌故文集,也能启发众人对当代文科教育的思考。


出仙入凡说封神
¥33.00
《封神演义》在诸多古代神魔小说中,地位和影响仅次于《西游记》。这部书看似通俗,却有着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 姜子牙的历史地位经过了哪些曲折变迁?神秘散仙陆压与陆西星有何关联?哪吒何以成为“魔童”?黄飞虎与关羽的形象有何相似之处?苏妲己只是“红颜祸水”吗?……本书《出仙凡说封神》由著名古典小说研究名家陈洪先生撰写,以严谨、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浅出为宗旨,揭示《封神演义》中一些有料的、有趣的蕴涵,以期增读者对相关文化传统的了解。


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33.00
“谶纬”是汉代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谶纬之文献杂乱散逸,谶纬之名实搅扰不清:如何利用今存的谶纬文献展研究?如何厘清唐以来“谶纬无别”“谶纬有别”两种截然相反的观?谶纬作为两汉流行的社会政治思潮,又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当朝士人的思想行为?谶纬思潮之演又与两汉文学创作发展有何种联系?南大学文学院张峰屹教授《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一书,通过扎实严谨的文献梳理,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谶与纬在历史中的分合纠结之情状,还原谶与纬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演变程,并尝试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书后附作者五篇单篇文章,提纲挈领,出谶纬与两汉文学思想研究中为关切的问题。


地理批评
¥32.90
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对时间的分析始终被置于首位。空间仅被看作一个容器、一个无足轻重的舞台——众生的命运在此展开。但近几十年来,有生命之物的这两类基础坐标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本书思考了小说世界对空间的表现,并探讨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在后现代环境中,对现实的感知被削弱,虚拟取得了胜利。从而,文学所属的模仿艺术得以提出一种解读世界的全新方式,即地理批评,它同时涉及文学理论、文化地理与建筑领域。 —————— “地理批评”是对文学批评中的空间转向的巨大刺激和资源性贡献,它为探索空间的表现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方法。 ——《文本实践》


红楼十二钗评传
¥32.31
《红楼梦》是书中青年男女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史诗,其中的“十二钗”更是贯穿小说主线的重要人物。《红楼十二钗评传》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文本出发,在比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批语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红楼梦》正副十二钗等人物,运用传记体的叙事手法和古诗词的意境,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深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身份、面貌、才情以及命运结局。增订本侧重从整体性、时代性和动态性三个视角对人物的评传加以修订和增删,并对后四十回中的积极因素予以关注。对《红楼梦》这部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小说,对这部创作、传抄与修订相辅相成的小说,给予更多的包容。从追求早期的“原本”,回到通读一百二十回文本;从探究佚文的“原意”,走向品味小说的诗意。 《红楼十二钗传》插图增订本增加著名红楼梦人物画家谭凤嬛女士的插图,全彩印刷,使本书图文并茂,精美悦目。


三国演义启示录
¥32.00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问世数百年来,形成了广泛的大众阅基础,至今仍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帝王将相形象,本书以《三国演义》文本为基础,分析在历史大势中,这些人物角色做出重要人生选择的原因、心态、结局、影响等,并由小说人物联系到普通大众,提炼出其中对于大众读者人生的启示意义。身份不同,道理相通,揭示《三国演义》一书在文学艺术之外更多的人生指导意义。本书内容由央视“百家讲坛”相关节目文本整理而成。


海明威经典作品中的《圣经》文体风格
¥31.20
本专著根据英国著名文体学家理奇所提出的文学文体分析模型,借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集中从《圣经》文本和海明威文本的词法、句法、篇章和修辞四个维度比较它们之间在遣词、选句、谋篇和修辞的异同,并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在如上四个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海明威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圣经文学的文体传统。


《金瓶梅》的人性智慧
¥30.0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金瓶梅》,能提高情商、读懂人心 看透人情世故,学会做人做事 所有人性、世情、欲望和生意经 听超人气评书人林遥,为您一一道来


苏东坡七讲
¥30.00
如果要挑选一位最受现代人关注的古代文学家,也许非苏东坡莫属。作为中华奇人,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 苏东坡是北宋第一高产作家,有关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言说其人遂成为至难至易之事:难在海量资料披览无尽,作业俱已周备;易在几成共识相互借鉴,最可敷衍成书。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苏传”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就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概念”: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 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性深处。全书分七章并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苏东坡以华采越千年,张炜以神思共婵娟,为网络时代的苏学爱好者再摆一道精神盛宴。


读《诗经》
¥30.00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诗经》五讲,分涉55个主题;下篇为《诗经》选读,注释精读《诗经》中的42首作品。 张炜先生以诗人的敏锐之心、曼妙之笔,用带着露珠与泥土芬芳的文字构筑起一场盛大的原野盛宴,带我们漫步于先秦中国的厅堂与乡野,身临其境般感受着《诗经》中一首首歌咏吟唱的现场:那是一个广袤而活泼的万物生长的世界,有丰富繁茂的“草木鸟兽虫鱼”,有形形色色的人,有饮食男女的欲望,有庄重刻板的贵族威仪……旺盛的激情,野性的躁动,恣意放肆的生命感染力,浪漫的情思,自由的嚎唱,这一切纵横交错,相映成趣,建构起一个诗的王国、生命的交响。 以《诗经》为镜,张炜先生也对当下的某些审美的怪乱、价值的失序提出了批评。而作为源头性的生命呈现,《诗经》恰可以成为我们考察根柢、抵御现代语言混乱的一块坐标石。


《楚辞》笔记
¥30.00
本书初版于2000年,后多次再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楚辞》笔记,分涉21个主题;下篇为《楚辞》选读,注释精读屈原传世之作《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张炜先生从屈原身处的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与精神格局讲起,为当代读者还原出一幅可感可触的屈原形象,屈原的人格魅力,屈原的心灵密码,屈原的爱国主义热望,都得到了动人的呈现。 张炜先生又在中国文学史的嬗变中,在与《诗经》、汉赋的区别中,在与民间文学的关联中,以众多维度,揭示了屈原所确立的美学品格在中国文学版图上的崇高地位。籍此,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屈原在美学上、诗学上的孤高独立:自由,同时节制;丰沛,同时凝练;放纵,同时收敛。张炜先生以非凡的才情,用心灵撞心灵,用诗情品味诗情,截断众流,独标圣解,新见迭出,每一篇都是笔酣墨饱的美文,令人叹为观止。


唐代五诗人
¥30.00
本书是张炜二十多年来沉浸于古诗学的结晶。择取王维、韩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隐唐代五位重要诗人,从历史、哲学、诗学、美学、文学史和写作学的角度,深诗人不同的精神与艺术世界,通古今,完成了现代时空下的一次深综合的观照。所论充满独见,具有创造性和洞悉力。比如在《王维二十五讲》中,作家张炜着眼于大文学史观,提出了“大尺度”和“小尺度”的诗学命题,对已有的文学史论构成一定反拨。《韩愈二十三讲》是对生命奇迹的赞叹,可以视为一篇激情四射的美章。该篇揭去了贴在韩愈身上的诸多传统标签,还原其清新生动的面目。 如果说对韩愈是敬惜与深爱,对王维和白居易是清澈的辨析与洞察,对晚唐小“李杜”是喜赏与推重,对李商隐的无题诗则是尤其喜爱。本书中,每一位诗人都得到了复活,他们生气勃勃地走到读者面前,再次展现了作家张炜独特的思想与艺术见解,以及精彩语言所折射出的光芒。


陶渊明的遗产
¥30.00
《陶渊明的遗产》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对陶渊明多年研读、体悟的结晶。在本书中,张炜先从“魏晋这片丛林”说起,将读者带陶渊明所身处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盛行的魏晋时期。我们由此触摸到陶渊明挣脱官场、投身田园与农事所蕴含的丰厚意义:在“文明法则”与“丛林法则”之间,陶渊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与坚守。 张炜还通过与高更、梭罗、荷尔德林、彭斯、维吉尔、托尔斯泰、蒙田及屈原、庄子、王维、“竹林七贤”、孟浩然等诸多艺术家的对比,将陶渊明置于广阔的价值参照系中。在文明史上众多相似与不同的比照下,陶渊明的光辉分毫未见,而终成为一个时代的孤高标本。 此外,本书还捕捉到陶渊明人生中众多的生命沉思,并揭示其深刻的哲学意蕴与诗学价值,颇能给当代人以巨大启发。


古今之间的但丁(“经典与解释”第40期)
¥30.00
《古今之间的但丁》内容简介: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重读八十年代
¥30.00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的回顾八十年代文学的文化散文。自2013年首发于作者的博客以来,受到了网友的热议以及文化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开辟专栏予以连载。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轴,以自己在《中国青年》和《人民文学》工作的亲身经历为主,站在21世纪今天的宏观视野,从个人的微观视角回顾了作者在八十年代与当时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交往的经历,回望了王蒙、北岛、刘心武、陈建功、王安忆、史铁生、韩少功、张洁等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作家的作品和创作,堪称一部个人史诗之作。


也说李白与杜甫
¥30.00
全书分七讲,分别是:李杜望长安,嗜酒和炼丹,李杜之异同,浪漫和现实,遭遇网络时代,批评的左右眼,苦境和晚境。每一讲又分众多小节,每一小节分别处理一个议题,共计130小节。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两位天才诗人各以其旷世的创作力与魅力,而成为后世艺术家、诗人们隐形的榜样。张炜先生在本书中通过时代和生活的细节,走近李白与杜甫:诗人的家庭、身世、游历,诗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渴望,诗人与女性的关系,诗人与炼丹、嗜酒的关系,诗人观念谱系的构成,诗人受前代诗人的影响,诗人的性格特质与生命韵律……张炜先生通过其匠心独具的解读,使两位大诗人的光华与魅力向当代读者充分敞。 张炜先生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分,对“史诗”概念等诸多诗学问题都行了犀利的评析,深富洞见,并以富有时代感的穿透力,给当代身处网络时代的人们诸多警醒,颇为发人深省。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30.00
本书以近代地质学、矿物学译著及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梳理近代教科书出版概况,考察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学科发展史,考察地质学传播脉络,并探讨教科书与名词统一、地质教育之关系, 除探讨教育改革对教科书发展变化的影响外,还试图将教科书发展置于整个学科发展史背景下讨论。时段则以1853年介绍西方地质学知识的译著《地理全志》出版为起点,至1937年*抗战爆发为终点,重点研究20世纪后出版的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考察各阶段地质学的发展及教科书内容特点,共五章。*章介绍地质学、矿物学早期在华传播情况。第二章论述1902—1911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的特点和影响。第三章讨论民国初年学制改革及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出版情况。第四章分析“壬戌学制”颁布实施情况及美式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第五章探讨清末至抗战前三十余年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列入本社“有学”系列。


文化语境视域下索尔·贝娄中期作品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30.00
美国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 1915-2005)一生创作颇丰,就其小说创作而言,时间之长、质量之高实属当代美国文学界少见。本专著主要选择贝娄中期作品(六七十年代发表的小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主要围绕贝娄中期作品中所展示的四种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阅读”,以此为基础,力求实现对这些文化的现象和本质的再认识,从而开辟更加广阔的文学学术场域。同时,如何处理好传统社会价值观与改革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的关键阶段,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中期作品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揭示,似乎更能够对当前人们提出一些警示,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本专著的研究不但印证国外相关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和艺术家的原著,而且还印证、归纳、综合、吸收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一些新思想和新观点,力求客观、*、科学地呈现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成果。

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试读本)
免费
本书作者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在古典诗词与“红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所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蜚声海内外,自问世以来印刷已逾百万册,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列为汉文参考书。本书即是以其为基础改编而成。书中收录了各种版本《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歌谣、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形式的文字。作者对每篇文字都做了细致的解读,包括说明、注释、评解等。其中既有精确严谨的文字诠释、真实可信的背景介绍,又有精彩纷呈、引人胜的艺术分析。书中还附录了对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生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中《(红楼梦)版本简介》一文,吸收了《红楼梦》研究的*成果,对我们了解《红楼梦》版本及其流传极有帮助。本书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