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增订三版)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28.80
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新诗研究重要的代表之作。在学术史上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复杂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现代新诗主要诗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富有见地的阐述。著作曾经以各种版本形式在海峡两岸多次重印和再版,成为中国新诗研究的重要读物。增订三版在已有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内容与文字上的调整,融入了作者关于中国现代新诗的*观察与论述,更为完整地呈现了中国新诗的历史面貌和艺术经验。?


多元一体视域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丛书·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
¥28.80
本书以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蒙古族说唱文学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勾勒出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整体风貌及当代阐释。本书*章到第三章是对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纵向研究,即以蒙古民族、经济和文化为背景,宏观地阐释这一艺术形式产生的外部原因和内在动力。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中,确立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坐标,阐释它在文化人类学上的当代意义。第四章到第六章是对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横向研究,从其构成的多元化因素出发,逐层剖析说唱文学;从蒙古族说唱文学的文化层面,对其说唱语言、音乐特征、民俗习惯、民族精神和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行研究,探索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内在机理。

鲁迅是一种力量
¥28.78
《鲁迅是一种力量》共约228千字,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鲁迅研究的各类文章,共分为三辑:*辑主要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前十年间的论文与讲演,包括《鲁迅论“三教合流”》《鲁迅的文化观与改造国民性思想》等多篇针对某一主题所行的深分析;第二辑为21世纪以来作者在某些鲁迅主题活动中所作的讲话,以及受《人民论坛》《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访谈;第三辑则涵盖了多种文体,主要为作者写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期的短文、诗歌、贺信与发刊词等等。在本书所收录的四十余篇文字中,作者从艺术、宗教、风俗、传统文化建设等多个不同的切出发,对鲁迅笔下的文字以及鲁迅在现实生活中的作为展了深厚历史眼光关照下的探索与总结;而在充满学理性的探讨之外,在感怀鲁迅的多篇讲话与诗文中,字里行间则又透露出作者在感性层面对鲁迅精神所怀有的情感与共鸣。 虽然目前海内外有关鲁迅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本书的难得之处在于为大众读者提供了一个融贯的视角,也帮助鲁迅其人、其文的研究者发现了更广阔的研究方向。正如本书序言作者、著名学者孙郁所言:“一百年来,讨论鲁迅、研究鲁迅从未停止过。鲁迅思想丰富多样,也导致了他的研究者的多种多样。王富仁曾把鲁迅研究分为启蒙派、人生哲学派、先锋派等,其实还远不止于此。我个人觉得,郑欣淼算是鲁迅研究领域的文化遗产派的学者,他展示的视角和思路,提示我们不要在封闭的系统里面对前人的遗产。”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
¥28.32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林黛玉的爱情期待,薛宝钗的生存策略,补天者的意兴阑珊,老祖宗的牌桌阴影,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或论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叙述阅读之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本书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横坐标是世界文化,纵坐标是中国文化,从历史文化和生命美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红楼梦》,在王国维的悲剧说、胡适的考据说之后,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命运。侬好!红楼!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经典一样,《红楼梦》也颇具地标意味,并且也同样承接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新约《圣经》,歌德《浮士德》呈示有关荷马史诗的记忆,塞万提斯《唐·吉诃德》缅怀骑士时代,莎士比亚戏剧综合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双重传统。由此可见,《红楼梦》从《山海经》神话起笔,并非偶然的巧合。正如文明是递进的,文化是回返的,以文艺复兴的形式。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自有宋年间悄悄开始,至《红楼梦》问世方才彰显其巍然恢宏的气象。 李劼此著问世已有二十年,仅在大陆就出过好几版,本版今扩至十六章,增订内容是近年在美国西部伯克利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长文,即《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之间的对称性,从而补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开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封面图画:《红楼梦》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清代孙温绘图)


孙子兵法(附汉简本)
¥28.00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前六篇主要讨论战略,后七篇主要讨论战术,是历代军事家的bi读经典。不仅如此,《孙子兵法》的指导意义,更是超出了军事作战范畴,对政治、经济、人生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中国乃至于全球都家喻户晓的兵法奇书。 本次出版的《孙子兵法(附汉简本)》,精选传世珍贵版本的《孙子兵法》,全文收录。译者余日昌先生对其详加注释、品评、翻译,并附有精彩案例。本书版式精美,双色印刷,加 彩色插图三十余幅。左右页原文与译文对照,无障碍阅读。后附银雀山汉墓中发现的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版本,古今对照,一目了然。让读者全方位地理解《孙子兵法》这部 千古经典,感受古代兵圣的智慧。


论语注译
¥28.00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共包含20篇,总计约500章。主要围绕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展, 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注译》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藏》总编纂之一孙钦善先生所著,在历代《论语》研究的基础上,集合其多年讲授和研究《论语》 的成果,对《论语》全书作了注释和今译。在注释方面,涵盖字词的语文解读、名物典制等内容考实以及义理辨析三个层次,同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论语》前后互证的方 法,求得三个层次的准确解释,阐明孔子的思想及有关文本的原意,一本书还原《论语》的真义。


诗学解诂(“经典与解释”第15期)
¥28.00
在《诗学》,我们可以看到,伟大诗人的理解力是多么接近哲人的理解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说,哲学始于惊异,首先从普遍意见出发并去认识这些意见的不足。伟大诗人通过让事件发生得出乎普遍意见与料想,引发我们的惊异。悲剧不仅作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还作为政治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悲剧的完美还取决于它在以下方面起了多大的功效:将人的生活与更大的整全即自然联结。


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中华书局出品
¥27.78
《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以“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域外汉籍研究三阶段”为导言,概括作者对东亚研究三阶段的划分,并提出三位一体的研究设想。以下共分四编:*编总论,综述作者对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第二编到第四编是具体的个案研究。附录为本书韩文版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的续篇,但是将探讨范围由中国扩展到东亚,研究的对象由归纳提炼古人的批评方法转移到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若干个案研究付诸实践。


互为东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跨文化对话(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中华书局出品
¥27.72
本书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理论和翻译与20世纪世界(不仅是西方)文艺思潮的紧密关系:*部分审视不同地域的作家如何突破东与西、欧洲和亚洲、自我和他者、本土与世界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重探自身城市、文学和文化定位;第二部分关注“全球化”和“在地化”的辩证关系之中,世界文艺思潮与“后文革”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第三部分从探讨跨越欧、亚的战争语境之下,中国现代派作家通过西方左翼思潮思考社会变革,甚至凭借西方文学与评论的翻译寻找战争下“内在抵抗”的策略。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
¥27.60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是一本深刻而极富灵性的文艺理论作品,集结了任洪渊先生针对诗学、美学、哲学、文化学所撰写的主要理论著作。全书以他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正荣先生的一篇重要对话《当代汉语书写:在克隆外,在0与1的编码外》为序论,以写作于2004年的文化随笔《面对希腊逻各斯的中国智慧:汉语与拉丁诸语世纪对话的一次语言学准备》为导论,慢慢引导读者任洪渊用毕生精力构建的“汉语红移”的文学历史时空。他用跨越中西文化的视野,用透视历史和时空的眼界,重新反思汉语的魅力,重回中国时间,重新找寻触动人心的思想精华。


《论语》应该这样读
¥27.50
本书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经典读物,采取了原文 注释 译文 历史故事 评的格式,让读者更多通过对译文的消化和故事的体悟,再加画龙睛的评,对《论语》有深刻的解读与体验。深浅出,通俗易懂。 不只是注音、释义、白话翻译,而且用中国历史故事来串讲经典背后的文化要义,好比有既可小口品酒,又可大块吃肉的感觉。


当代诗本论
¥27.20
芦苇岸,土家族,诗歌评论以“视阈宏 阔,理析精准,知性宕拓,文风激荡”著 称:曾在《诗刊》《作家》《当代文 坛》《百家评论》《星星·诗歌理 论》《诗探索·理论卷》《创作与评 论》《鸭绿江》《诗林》《诗潮》《特区 文学》《中国诗人》《中国诗歌》《长城 文论丛刊》《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渤 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语 言与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过大量评论作 品;诗歌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 游》于2014年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批 评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华语诗歌文 本观察及现象批判。


写给大家的美学二十讲【文艺青年、设计师、美学研究者常备案头书。于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中发现美,提高审美品味,提升艺术修养。】
¥27.20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本书精选宗白华先生20篇美学论述,全新编排,内容从宏观的文艺美学理论,到具体的艺术分析;从东方的书法、诗歌,到西方的雕塑、戏剧……涉及美学的方方面面。 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美”娓娓道来,让每一位渴望美、渴望自由安宁的现代读者,在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走美的世界,提高审美品味,寻回内心的诗意与纯真。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
¥27.00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建立之前1362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朝代更迭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即是遴选了《资治通鉴》中的大事篇章,以时代为序,以生动人物为重,并辅以简要的诠释和翻译。既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也方便他们提纲挈领地了解历史。 本书编者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优秀学者,谙熟文本;并拥有长期的一线历史教学经验,了解当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习《资治通鉴》带来帮助。 全书共分十一个主题,分别为:策士纵横、名士风范、变法革新、七国之乱、罢黜百家、经营西域、三国鼎立、永嘉南渡、孝文改革、贞观之世、藩镇割据。我们相信,抓住生动的人物与大事件,不仅有利于学历史,更利于同学们思考人生。


有声有色说红楼:从87版电视剧到原著 中华书局出品
¥27.00
本书以有声有色的87 版电视剧《红楼梦》36集为门径,一路风光旖旎,来到蕴藏丰富的原著,寻绎弦外之音及传统文化与习俗,融生命的理解,试解“其中味”。秉承“整本书阅读”理念,内容涵盖传统知识讲解、文化内涵挖掘、诗词句精选赏析,等等,不仅让你知红楼,而且让你论红楼、用红楼。


欧阳修集全鉴(珍藏版)
¥26.99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他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几乎是全能的,而且几乎是全优的,其诗、词、古文、辞赋、四六等创作在宋代都领风气之先,艺术水平均臻于一流。


近思录全鉴(珍藏版)
¥26.99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王安石集全鉴(珍藏版)
¥26.99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26.95
本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黄庭坚所有的诗、词、文、杂著,以及相关佛教典籍、禅宗语录)和细致的文本解读为基础,改变泛泛而论的研究方法,企图解决一些重要而实际的问题。 本书分析了黄庭坚佛教信仰的发展历程,深考察其佛禅思想特,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地了解黄庭坚佛教信仰的整体特色;阐发佛禅文化对黄庭坚思想、文艺观、诗学观以及具体创作的影响,显现哲学文学的丰富层次,在内容与方法上,均深化了佛禅思想对文学影响的研究,在佛禅与文学影响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26.88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海明威,《渡河入林》——太长的好运气有其难以逃遁的代价,它终会变成你损失不起的东西。 库斯勒,《正午的黑暗》——一个忠贞的信徒,勇敢到可以抛开所有赴死;但作为一个人,他却怯懦到不敢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康拉德,《如镜的大海》——在寻求梦想、信念和价值的历史路途上,人把“伟大”一事自恋地揽为己有遂变得虚伪,而忘掉了他本来只是想企及一个比自己巨大高远的东西。 纳博科夫,《普宁》——人有迁徙的自由,也等于说人有不迁徙的自由;前者我们当它是个庄严的誓言,而后者则是一个亘古的文学主题。 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所以不可以笑,笑会让你肌肉松弛表情和善,甚至认为日子还过得下去。你改变了自己,就不会去改变世界。 以赛亚·柏林,《现实感》——你四下环视,身旁同行的俱是想当掌权者策士、满心向往呼风唤雨大游戏的人,杂在这堆糟糕透了的旅伴之中,你要如何令人相信,你们走同一条路,要去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
¥26.00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是二十世纪著名红学家吴宓先生红学著述结集。吴宓一生钟爱《红楼梦》,在《红楼梦》传播普及和红学研究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红学著述此前并未系统整理出版。为了便于当代读者了解他的红学观,我们尽力将他的红学著述汇为一辑。吴宓的红学观,既见诸其所发表的论文、书评,也见诸其日记、书信,有些相近的观在不同场合也会有不同的阐发。本书主体收录了吴宓有关《红楼梦》的论文、书评、讲义等,附录则摘录了其日记、书信中与《红楼梦》有关的文字,可以与主体文字相互补充。此外,吴宓曾想模仿《红楼梦》写一部理想小说《新旧姻缘》,但只发表了回。这是他受《红楼梦》影响行的一种创作尝试,为便于读者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他的红学观,亦将其收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