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帛书老子注读
帛书老子注读
秦波 著;
¥35.00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其中就包括《道德经》,分甲乙两个版本。经整理复原后人们发现,该版本与当下流行的《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 如今本开篇第 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帛书版在篇中靠后的位置,而且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帛书版是“大器免成”。 如常被引用的“多言数穷”,帛书版是“多闻数穷”;“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其实是“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帛书版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意义完全相反!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 本书作者从闻道者的视角进行解析,详细列举帛书与今本多达139处重大差异并作说明,论证详实,令人信服。《道经》部分已在知乎问答发表,半年即获得超过15万人收藏。 先有道,后有《道德经》。大道常存不改,经文虽有差异,闻道则能知之。本书作者以自身领悟的本源之道为依托,以 “近古存真”的马王堆帛书为底本,对《道德经》进行版本校正与注读。十年悟道之作,其文大有可观!
冥想
冥想
(印)斯瓦米·拉玛(著),刘海凝(译)
¥35.00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进行内在修习的指南书。在这本书里,斯瓦米·拉玛大师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冥想的练习超越日常思维给身体造成的压力和问题,进入到一种清晰的意识之中。这可以使我们获得指引,打开身体的能量,永保愉悦感和身心的平静。 本书内容从冥想概念入手,谈及呼吸、体式、饮食、睡眠、精神等多个方面在冥想练习中的表现,特别详细讲述了瑜伽呼吸控制法和唤醒中脉等练习方法,既有心灵的指引,又是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南。正像作者所说的:他所写的是任何普通人都可以练习的冥想。冥想练习的传授打开了我们通向自身内在的一扇门,这是与我们每天息息相关却从未被我们注意过的。书中传授的方法是印度瑜伽士千百年来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的秘密以及面对人生困难、了解自我本真的终极方法。
49元5本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一行禅师
¥35.00
你是否已淡忘了童年的经历?但那些记忆会深藏于你的潜意识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一生。一次父母骂、一场噩梦般的考试、被同龄人欺侮孤立……这些被淡忘的童年创伤,就是被你遗忘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是你情绪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却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许某天,你就会突然始生气、发火;也许你会对某些事特别敏感,甚至都不愿提起;也许你会有模糊的悲伤感,却找不到任何与悲伤相关的记忆。你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维,感觉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   在书中,一行禅师运用佛教原理帮助你,返回内在*深处,觉察内在小孩的存在,与他对话,聆听他的声音,从而达成与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们不再受情绪的摆布,心中没有怨恨,也不再迁怒他人。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始变好,我们因此懂得了爱,保有了爱。   翻本书,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内在*深处,拥抱、疗愈内在的小孩,与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
49元5本 叔本华论逻辑和雄辩术
叔本华论逻辑和雄辩术
叔本华
¥35.00
主要内容包括:论逻辑和辩证法、论逻辑学、论三段论、论雄辩术、对智力及其相关东西的思考、论直观知识与抽象知识的关系、论联想、论智力的本质性缺陷、对智力的看法、论人对形而上学的需求。
49元5本 叔本华论生存意欲和死亡
叔本华论生存意欲和死亡
叔本华
¥35.00
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意欲的特征、论肯定生存意欲、否定生存意欲的理论、生存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学说的补遗、论生活的虚无和痛苦、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生存空虚说的几补充、论自杀、我们的真正本质并不会因死亡而消亡、论死亡极其与我们的自在本质不灭性的关系、解脱之道。
49元5本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修订本)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修订本)
张一兵
¥35.00
本书是国内*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精神分析学与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拉康著名的《文选》(Écrits)中蕞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解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他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分别说明了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主义等学术思潮之间潜在的承袭关系,尤其是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深刻背叛与激情高扬。在作者笔下,拉康哲学中的伪个人主体理论被曝光于西方现代思想史广阔的逻辑平台上:在镜像映射中,人类个人自我的本质不过是小他者影像构成的想象性操作而已;在象征性逻辑中,传统哲学的主体被指证为大写他者的无意识自居,个人主体因而沦为一具腹内空空的语言稻草人;所以,个人存在之真永远都只能是一种现实中的不可能性。
一周特价2.21-3.9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
促销价:¥19.99|¥35.0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著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新教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教徒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新教教徒却是例外?   韦伯在该书中论述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韦伯列举了新教、清教、加尔文教等教徒生活、学习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成功与新教盛行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新教世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从而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得以兴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49元5本 周易集解补释(上册)
周易集解补释(上册)
曹元弼 著,吴小锋整理
¥35.00
传统《易学》主要分象数易和义理易两派,汉魏以象数为主,自王弼出,义理易大兴,而象数易式微,其说赖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而得以保存。该书所收主要为汉唐象数易学,以纳甲、卦气、互体、爻变等说解说《周易》,是了解象数易*重要的书。曹元弼则对《周易集解》行补释,虽仍以象数易学为主,而于纳甲、卦气等并不特别看重,着重在互体与爻变,归宿于由乾坤实现既济,持论相对平和,兼具义理,不仅是对《周易集解》的补充之作,更是了解、研究《周易》的上乘之作。
49元5本 周易集解补释(下册)
周易集解补释(下册)
曹元弼 著,吴小锋整理
¥35.00
传统《易学》主要分象数易和义理易两派,汉魏以象数为主,自王弼出,义理易大兴,而象数易式微,其说赖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而得以保存。该书所收主要为汉唐象数易学,以纳甲、卦气、互体、爻变等说解说《周易》,是了解象数易*重要的书。曹元弼则对《周易集解》行补释,虽仍以象数易学为主,而于纳甲、卦气等并不特别看重,着重在互体与爻变,归宿于由乾坤实现既济,持论相对平和,兼具义理,不仅是对《周易集解》的补充之作,更是了解、研究《周易》的上乘之作。
49元5本 瞧,这个人
瞧,这个人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 王涌译
¥35.00
     尼采在临近精神崩溃时,用纸和笔回顾了自己"超人般"的一生:如何与大音乐家瓦格纳相会、相知又决裂;如何摆脱叔本华悲观哲学的影响,成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信徒;如何用一本又一本惊世骇俗的著作,炮轰死气沉沉的欧洲思想,重估一切价值……本书展现了尼采充满思想激情的一生,同时也向世人宣告:美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热爱命运",就在于努力"成为你自己"!   可以说,关于如何过好一生,尼采在一百多年前,用超凌时代的睿智,同时付出了超凌时代的代价,以这本极具震撼力的自传--《瞧,这个人》,公布了他的思考。
49元5本 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修订译本)
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修订译本)
吉尔·德勒兹
¥35.00
树叶、褶裙、皱纹、纸团、土地……小到微粒,大到宇宙,到处都有褶子。与莱布尼茨的单子不同,德勒兹的褶子是物质与灵魂的结合,是世界的小单元。通过不断的弯曲、折叠、展,褶子创生了世界。注重流变、运动的巴洛克风格与不断折叠、展的褶子不谋而合。通过分析巴洛克风格的油画、服装、雕塑、建筑、音乐,德勒兹为褶子概念注了一股艺术气息;通过分析莱布尼茨的单子概念,德勒兹创造了融合艺术、哲学、数学的褶子哲学。
儒学小史
儒学小史
干春松
¥35.00
《儒学小史》是北大哲学系教授干春松面向大众读者普及儒学发展历程的令人倍感亲切的一部小书。此书以历时性结构组织全书章节,全面梳理儒学从先秦时期直至现代的发展历史。作者从儒家学派的特始着手,探讨分析不同时期“儒”的定位,在下来的每一章节内均概括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儒学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与角度展论述,如先秦儒学中“仁”和“礼”的精神、孟子与荀子的学说,汉代儒学发展的关键人物董仲舒、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宋明理学、清代汉学与宋学等,并以较大篇幅着重对现代新儒学之概念、儒学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新儒学谱系行了阐释。全书结构简洁,脉络清晰,不仅全方位地描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勾勒出一幅儒学生发、演变的历史全景,更体现了作者对儒学分期的独特思考与对儒学使命的殷切关注。
49元5本 脑洞大开的哲学简史:8世纪后60个有趣的灵魂(从8世纪启航,带你畅游5大哲学海域,相遇60位哲学先贤。当哲学成为每个人的标配,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不思考”的哲学家)
脑洞大开的哲学简史:8世纪后60个有趣的灵魂(从8世纪启航,带你畅游5大哲学海域,相遇60位哲学先贤。当哲学成为每个人的标配,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不思考”的哲学家)
七格
¥35.00
哲学一直给人一种远在云端的感觉,很多人对哲学总有种刻板印象,认为哲学太过玄奥,读不读哲学对自己没有多少影响。但其实这种高高在上的哲学是被经院化和学科化了的,这是对哲学原来面貌的*扭曲! 七格说,哲学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哲学家可以很有趣,哲学可以很“普遍”。哲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本书带你认识60位哲学先贤的前世今生。风趣幽默的观剖析,独具一格的人物短评,各类学科与哲学的激情碰撞,让你畅游哲学海洋,重塑不一样的哲学态度!
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
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
陈立胜
¥35.00
《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由“身体”与“诠释”上下两编构成。“身体编”集中讨论当代思想之中的身体转向对儒学研究的意义、理学身体存在论的建构(身体之“窍”与“身不自身”的观念)、镜子隐喻在理学心性论之中的作用以及疼痛镜像神经元发现与儒家恻隐之心论的关系等议题;“诠释编”则旨在通过对朱子读书法、王阳明四句教的三次辩难、《大学》文本之怀疑与否定、“亲民”“新民”之辩的个案考察,揭示理学诠释传统之中的“尊道”(“天道”)“尊心”(“本心”)“尊经”(“圣经”)与“尊古”(“圣人”)之间的种种张力以及儒学通过诠释而创新的思想演机制。
49元5本 生活还在继续
生活还在继续
贝尔纳·皮沃(BernardPivot)著
¥35.00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当你年轻时忙碌于工作,是否理解父母的怪脾气?当你年老时忧心于健康,是否纳新的自己? 贝尔纳·皮沃通过他笔下的主人公纪尧姆·朱鲁斯,讲述了八旬老人的生活故事。纪尧姆退休前是法国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老板,退休后他告别了忙碌的生活,成为“朝枚之年的巴黎青年”中的一员。他们一起旅游、聊天,一起对抗脑力衰退、吐槽病痛。纪尧姆爱上了小他十八岁的马侬,却仍独居;塞普图即将与拉斐尔结婚,却死于新冠病毒;盖尔米隆夫妇总是拌嘴争吵,布拉兹奇夫妇却温和安静、小心谨慎;九旬的诺娜是团队的精神领袖——优雅、睿智、古灵精怪。 小团体的幸福、信息孤岛的恐慌、童年回忆的快乐、慢生活的沉醉……通过一篇篇日记般亲切、轻松、幽默的文字,作者呈现了老年生活的达观与智慧,虽八旬有余,但生活还在继续……
49元5本 论平等
论平等
R·H·托尼
¥35.00
R.H.托尼(R.H.Tawney),英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批评家。《论平等》是托尼阐述其思想的代表作,一部经典著作。托尼指出:古老的不平等已采取了不易觉察、更加复杂的形式,得到更好的掩盖,在统计数据上变得更令人误解;而社会不平等的两大支柱——财富与教育,仍未受到撼动。托尼尤其关注教育平等问题,他的思想,在**依旧鲜活而具有意义。本书版本信息:R.H.Tawney, Equality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Richard M. Titmuss),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1964.
49元5本 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黄胜平王凤良
¥35.00
本书利用孔子教育思想对浙江安吉上墅私立高中校长、湖州上墅教育集团董事长汤有祥近40年艰苦办校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了有重点的阐述,对汤有祥近40年传承与创新实践孔子教育思想进行了*的研究和总结。
49元5本 论荷尔德林
论荷尔德林
沃尔夫冈·宾德尔
¥35.00
荷尔德林诞辰200周年之际,宾德尔选编了这本论荷尔德林的个人专集,收论文12篇,汇集了著者本人对荷尔德林研究的重要成果。 全书分为“专题论述”和“作品分析”两部分。专论部分有从思想渊源上研究荷尔德林与唯心论的关系,有理论上探讨荷尔德林作品中的语言与真实,有从艺术形式上阐述荷尔德林颂歌诗节的特色,有从阐释学的角度诠释荷尔德林诗歌中家乡形象与寓意以及对人的解释,也有从修辞学层面上对荷尔德林作品中名字象征的解读。作品分析部分既对荷尔德林的代表作《和平庆典》、《拔摩岛》作详尽分析,也对一系列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女主人公第俄提玛离别母题行综合阐释,著者通过析赞歌草稿《你们,牢固建造的阿尔卑斯山》,揭示了诗人理想中的家乡,还对短诗《哈尔德之角》、《生命的年岁》、《生命的一半》行分析,向读者呈现以长篇赞歌的韵律形式创作短诗的范例。作者研究的题目和内容非常广泛,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诗人荷尔德林作品的理解,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
49元5本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
宣朝庆
¥35.00
本书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出发,考察16世纪的平民儒家学派泰州学派在参与乡村建设中的思想及实践活动,认为平民可以通过汲取儒学等文化资源,担当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作为乡村建设实践,泰州学派形成家族建设与社会建设两翼,通过创造性转化,活跃在20世纪的各种乡村建设实验中。
中国人的品德(试读本)
中国人的品德(试读本)
傅斯年著
免费
  傅斯年是民国时期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他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本书精选了傅斯年关于中国人的品德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思考,主要包括六部分:1.中国人的品德,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和政府,3.民主与自由,4. 事业与人生,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6.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些文章对于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和探索人生的读者极具启示。
薄迦梵歌论(试读本)
薄迦梵歌论(试读本)
(印度) 阿罗频多 著,徐梵澄 译
免费
  此两系之论文综合为一册,则始于纽约之《室利·阿罗频多丛书》,时在1950。南印度国际教育中心,则亦出版两系综合之单行本,时在1959,再版于1966。后此,则有《室利·阿罗频多全集》三十巨册出版,乃纪念其百年诞辰者(1972)。此《薄伽梵歌论》在其中为第十三册。  此书中文译本,成于1953年。原意在“述”而非“译”。于是有合并之篇,有新编之节,有移置之句,有润色之文。其存而未出者,凡六章(在原文系中,为第二、三、五、六、七、十六章)。当时以为此诸章内容,与吾华现代思想相距过远,出之适成扦格,反累高明。故留之以俟来哲。姑求出其邃义弘旨,无损无讹。自第十三章之后,渐次逐字直译,直至全书之末。然非纯全译本也,故签署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