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阿含经(中册)
¥46.00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保持原本整体风貌,将四部阿含经文转为简体字,加上现代标及分段。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南传大藏经》、《碛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经》、《正仓院圣语藏本》等不同藏经,纠正原经文部分错漏之处,就经中出现的地名、人名、法相名词、艰涩文句及其它译本的不同翻译作出注释,方便读者更为精准地把握根本教义与修行原理。本书有较高的学术、实用、版本和收藏价值,是广大佛教信徒与佛学研究者难得的学习、研究参考书。


西西弗神话
¥22.99
《西西弗神话》法国作者加缪的哲学论著,是其“荒诞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加缪的全部文学作品和哲学随笔当中,“荒诞”是他强调的*重要的一个概念。加缪认为,荒诞诞生于“人类的呼唤与世界非理性的沉默之间的对峙”。 在这本书中,他分析和探问了许多哲学家的思想,比如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舍斯托夫,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巨著加以评述,目的都是为了阐发他的“荒诞”概念,并而指出:“活着,就是经历荒诞。而经历荒诞,首先就是直视它。”他指引我们像西西弗一样认识自己的命运,反抗自己的命运,义无反顾地生活。


西南联大名师课·中国哲学
¥34.99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所“精英荟萃”“群星闪耀”的大学。在抗战烽火之中,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穆、雷海宗、冯友兰、费孝通、王力、吴大猷、任继愈等一众名师,组成西南联大“教育天团”,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孕育出西南联大精神。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展现名师的学术风采,西南联大博物馆首次组织编选了这套丛书。丛书内容均选自西南联大名师的经典文章或课程讲义,按不同主题分为十册。本丛书不仅承载了各位名师的思想成果,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操守,以及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中华赓续文脉的执着和坚守。


积微成博:一个出家人的365天(2019年)
¥29.99
系列共11本。 从2010年10月29日到2023年10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索达吉堪布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和大家分享点点滴滴的体会和感想。 从中可以看到堪布忙碌的弘法行程,还有大量的修行窍诀和珍贵的教言。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39.00
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许多人被阻挡在传统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显而易见的慈善事业可以在国家掌控的领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积极参与佛寺住持的资金筹集工程,士绅的赞助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佛教的公共机构。本书首先讨论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佛教胜地旅游业的增长,以及慈善捐助的机制和动机,继之又分别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迥异的三个县。作者依据充分史料,透辟地分析了当时佛教捐助的类型和社会后果。


社会演讲11:冥想与健康
¥29.99
从2010年到2019年,堪布在各个社会活动现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身影,更留下了一场场真诚的演讲和珍贵的教言。 全套13本,本书演讲主题为:冥想与健康。


了凡四训讲记
¥15.99
2012年3月,蔡礼旭老师于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讲《了凡四训》,主要针对来自各地的家长朋友,每周一次课程,持续约一年时间,于2013年1月结束,为蔡礼旭老师迄今为止*、圆满的讲座之一。讲座从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个方面深经典,学习、分享了如何改造命运,同时也引导大家了悟生命的真相,契古圣先贤所体证的至乐境界,并把这种亘古而常新的人生智慧传给我们的儿孙,让他们求子得子、求官得官、求财得财,求什么得什么。本书即由此讲座整理而成,*程度地保持课程的原汁原味,又给了读者良好的阅读感受。

Action
¥51.91
The passages in this Study Book have been taken directly from Krishnamurti’s talks and books from 1933 through 1967. The compil- ers began by reading all the passages from this period which contained the word action—the theme of this book. Th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the use of a full text computer database, produced by the Krishnamurti Foundation Trust of England. Over 750 passages were studied in all, and the aspects of “action” most frequently addressed by Krishnamurti were noted. These aspects then formed the outline for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The material selected has not been altered from the way it was originally printed except for limited correction of spelling, punctua- tion, and missing words. Words or phrases that appear in brackets are not Krishnamurti’s, but have been added by the compilers for the sake of clarity. Ellipses introducing a passage, or ending it, indicate that the passage begins or ends in mid-sentence. Ellipses in the course of a passage indicate words or sentences omitted. A series of asterisks between paragraphs shows that there are paragraphs from that talk which have been omitted. Captions, set off from the body of the text, have been used with many passages. Most captions are statements taken directly from the text, with some being a combination of phrases from the passage.Krishnamurti spoke from such a large perspective that his entire vision was implied in any extended passage. If one wishes to see how a statement flows out of his whole discourse, one can find the full context from the references at the foot of each passage. These refer primarily to talks which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 Krishnamurti. This seventeen-volume set covers the entire period from which this study book has been drawn. A complete bibliography is included at the end of this book. Students and scholars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additional passages on action not used in the book, available for study upon written request, in the archives of the Krishna- murti Foundation of America.This Study Book aims to give the reader as comprehensive a view as possible, in 140 pages, of the question of action as explored by Krishnamurti during the period covered. Most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published, except in the Verbatim Reports which were produced privately, in limited numbers, primarily for those who attended Krishnamurti’s talks.


博丹论主权
¥29.00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第44期,以“博丹论主权”为论题,围绕博丹的主权理论收集了多篇很有参考价值的论文。 博丹(Jean Bodin,1530-1596)是法国法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生活在新教改革的余波之后以及宗教冲突的背景之下,以其主权理论闻名。 博丹的政治哲学同时催生和倡导了(现代)国家学说和主权学说,产生这个错误解读的原因在于将博丹的思想抽离他的语境。到目前为止,被忽视的重要的语境是博丹本人的整体思想。现代学术无情的、简化的研究习惯,不会用博丹自己的术语去表达他的思想,而是用那些所谓有益的步论的术语强行勾勒。这种片面化的做法来自思考现代程的理论家的直兴趣,他们将博丹定义为国家理论和学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位“早期”人物,尤其视他为“*王权论”的构想者。学界对他的《政治六书》一直极受忽视,或者说是非常具有选择性的阅读。 本辑论题部分集选的各篇文章都在博丹整体思想的框架内,分别涉及博丹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另外,“古典作品研究”栏目论尤利安皇帝的写作一文,“旧文新刊”收王船山的历史哲学一文,评论中一篇论布里茨《新天新地》,皆是本期亮。


人人都该懂的哲学
¥12.80
● 如果你的行为导致了他人的伤亡,在什么条件下你不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如果你朋友临终前不顾穷苦的妻儿,让你把一笔钱交给自己的情人,怎么做是道德的? 如果人们不认同政府的治理政策,是否影响其正当性? 你的意识和你脑袋里的那个大脑是同一回事儿吗? 经过时间的推移,为什么你与10年前的那个你还是同一个人? …… 所有这些哲学根本性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在《人人都该懂的哲学》这本书中找到。 ● 《人人都该懂的哲学》破了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讲解哲学的模式,选取了10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命题,对哲学中的身心问题、个人同一性问题、自由意志问题、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知识论、怀疑论等核心思想行了充分翔实的论证。跟随作者所讲的案例、旁征博引的哲学大师的观、哲学史上的论争等,你可以将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智慧收为己用。 ● 《人人都该懂的哲学》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养”系列图书之一。本系列图书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的阅读面,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其中涵盖了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其中《人人都该懂的哲学》的内容涵盖了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让你一本书了解西方哲学的核心智慧。

禅海蠡测
¥21.00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做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识。

禅话
¥15.00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其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曾对古代社会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使之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结下不解之缘。研究禅宗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个时期的特,也因此而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者阅读。


智者入门论
¥17.99
本书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对藏传佛教影响深远。本书通过阐释各种法门,演绎了如何抉择、如何获得智慧并成为智者,其阐述的结论体现了藏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思想内容、观点,而论述的过程则体现了藏传佛教独特的传统思辨方式、方法。这些思想内容和思考方式,细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对藏族人民有极深、极大的影响。


数字化生存的道德空间——信息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34.80
信息伦理是数字化生存的道德维度,信息伦理学是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所谓“数字化生存”的当代社会,不能没有信息伦理学的引导和规范。本书以信息法律与信息伦理的关系为切背景,在论述信息权利之道德意蕴的基础上,从信息发、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四大方面展对信息伦理的分类探讨,并就电子商务、虚拟技术、全球化、大数据等特殊问题行具体的伦理分析,从而呈现出信息伦理学大致的整体模样,并彰显其与某些相关的、类似的应用伦理学分支的区别。本书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反思框架,也可作为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中解决实际伦理问题的一种道德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46.80
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机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和学术崛起;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等。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信仰的根基、爱国的理由,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骤。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76.80
本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等文明形态始终的基本要求,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终使生态文明成为可能。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连生态文明的现实和理想的桥梁。


老子真经
¥98.00
我们用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发现了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老子真经》的内容。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发现了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老子真经》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一起认识《老子真经》,我们通过前面八篇文章,为大家用甲骨文字义解读了《道德经》中的「弗」、「不」、「亡」、「为」、「又」、「天」、「大」、「地」、「万」、「物」、「自」、「道」字。大家一定看到了,在《道德经》中,这些主要的字几乎都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 在这篇中,我们将为大家揭示蕴含在这些误读字背后真正《老子真经》的内涵。 《老子真经》是人类的智慧、超越了人类已知的宗教、科学,是一种超越现代科学对「完整世界」的透彻认识,是一种让宗教变成明明白白的「心智系统」训练。

南怀瑾道家经典合集5册(老子他说+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禅宗与道家)道尽人生真谛
¥79.99
老子他说+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禅宗与道家


微说大用老子(套装共2册)
¥67.91
留下《道德经》,老子骑青牛西去以来,诠释其思想的书籍概不下数千版本。被道、儒、佛、法、兵、纵横、医药家乃至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等引作“学问”, 用以建功立业的,就更不知多少。作者搜览众多版本,始终没能找到心目中的那种注释:它应该和老子同视角,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展示老子思想真相,以正华夏文化本源。于是,本书从“应用”出发,将老子从云山雾罩的神坛上请下来,使读者和他围茶而坐,为成功和幸福导航,给追梦者以“润喉破闷搜枯肠,发汗骨清通灵仙”之通透感。


明德知止:《大学·中庸》读本 中华书局出品
¥11.78
《明德知止(大学中庸读本)》是钱逊研究《大学·中庸》的学术普及读本。全书按照《大学·中庸》的文本顺序进行讲解,包括经文原文、注释、大意和解读。另有概论针对《大学·中庸》的基本思想和研读方法进行提纲挈领的论述,方便读者掌握《大学·中庸》的思想要点。本书译注详实简明,讲解深入浅出,适合大众读者和中小学语文教师。


逻辑十九讲(全两册)
¥6.99
《逻辑十九讲》是美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新思想运动”之父威廉姆?沃克?阿特金森针对大众读者所撰写的 一本逻辑学通俗入门读物。全书从逻辑学浅显的概念入手,用通俗和生活化的语言,系统、简洁地阐述了逻辑学基本的原则与思维方式。其中诸如推理、归纳、 因果关系、真假命题、是非条件等专业术语,作者都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旨在让读者明白逻辑对于日常生活及普通思维、行为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并掌握简单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以扩展、提高读者的认识面和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