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的中医辨治
¥25.60
本书依次论述肥胖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历代中医文献对肥胖病的认知、治疗医案及相关疾病验案选编,常用降脂减肥中药,肥胖病的中医辨治大纲及临床验案,常见肥胖相关疾病的治疗,以及肥胖病的防治。*后,附有中医药治疗肥胖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现代研究。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月经病中医诊治
¥25.60
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调经必须结合调周。调周才能从根本上调经” 的观,并在阴阳、八卦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检验、微观辨证,形成颇有特色的“月经周期学说及调周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性。用于临床,疗效显*。乃纂编成册。 夏桂成编*的《月经病中医诊治》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设绪论、月经生理、月经病理、检查与诊断概论、治疗概论、妇女保健等6章。各论设11章,其中10章以独特的“归类法”介绍论治诸般月经病证,女性月经周期演变诸多环节的难、疑、同、异,分析透彻。对策具体:*后一章为常用调理月经周期方药心得,实为夏桂成教授数十年妇科临床心法,极为可贵。
中医学基础
¥25.59
本教材将既往课程体系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涉及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部分内容行整合,编写而成。
范氏米粒灸
¥25.50
米粒灸是古老的、传统的中医艾灸疗法,米粒灸具有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目前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追捧。作者基于多年的米粒灸施灸经验,从米粒灸的基础、操作、配穴、治疗病种及医案五个方面手,对米粒灸行全方位的介绍,填补了米粒灸这一块在温灸方面的空白,作者的临床取穴有一些尊王居易王老定穴现实之法,有一定的特色,且临床疗效卓越,目前有大量患者受益于此。这本书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指导性意义,不失为一部实操性极强的米粒灸手册。
《金匮要略方论》注释
¥25.50
一、策划思路“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二、体例每书原文照录较好底本,可适当校勘;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消除阅读和理解障碍;根据书稿情况,按篇写出提要或篇解。体例厘定为篇解、原文、注释。底本应为业界公认较好版本,并在前言中说明。三、装帧成品尺寸145mm×210mm,平装胶钉,正文70克胶版纸,封面200克铜版纸。
医理真传:大字诵读版
¥25.50
《医理真传》刊行于同治八年(公元 1869 年),唐步祺先生认为:该书以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来验证理论,其卷一除约述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外,有辨认一切阳虚症法,辨认一切阴虚症法二目,分辨阳虚、阴虚病情、病象各异,随即于卷二、卷三分别列举阳虚症问答、阴虚症问答各数十条实例,一一加以说明,卷四更就杂问及认病捷要总诀、用药金针,一一指出,均极切实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长尤在治阳虚症,屡用大剂量姜、桂、附治愈许多群医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们尊称为“郑火神”。今读其书,阳虚、阴虚各立专卷,病况不同,方药亦异,而各尽其圆通之妙,故虽长于治阳虚症,实亦不能以偏概全。郑钦安序言堪称医学绝唱: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余蜀南临邛人也,迁居于成都省城,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览医书七十馀种,每多各逞己见,亦未尝不讲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参差间出,使人于其中而茫然。近阅闽省陈修园医书一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谨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因志在活人,遂不知其言之妄也,高明谅之。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
¥25.50
中医药典籍浩如烟海,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医先辈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智慧,也蕴藏着大量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华,是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展医德医风医道建设的思想宝库。古代医家格言警句凝聚着古人的真知灼见与心得感悟,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教育意义。挖掘整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将其中的格言警句整理阐发,与时俱地诠释其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能够成为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的有效供给,启迪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
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
¥25.50
慢性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常迁延不愈。现代医学并没有找到针对慢性病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慢性病依旧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面对慢性病特有的复杂情况,中医擅长的“调态”治病具有明确优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类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疾病防治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为“简、便、效、廉”。 作为国家常见病多发病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单位的宁波市中医院,总结了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的经验,即为此书。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15项临床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第二部分介绍了这些适宜技术在37种常见慢性病中的应用。每一病种,分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临床表现、辨证施术及临证备要六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医适宜技术的辨证调治。
医学辨正
¥25.50
《医学辨正》由清末医家张学醇编著,成书于清光绪庚辰年(1880),初刊于光绪辛巳年(1881),不分卷。《医学辨正》卷一由作者著,分为望闻问切失传论、诊脉部位错乱论等医论28篇。卷二由作者编注,主要论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主病,并按十二经治法不同列出相应中药。卷三由作者编集,论述全身官窍形体各部位及五脏主病,兼论淋浊、遗精等诸病29篇。卷四由作者编集,续论厥逆、疟病、咳嗽、痈疽以及妇科、儿科等疾病16篇。
中医抗癌新思维三十二讲
¥25.50
中医无毒大剂量抗癌疗法与目前西医的有毒抗癌治疗完全不同,它不是强攻,而是一种缓攻。这是一种不伤害身体,能够促人体免疫力、激发自愈力的抗癌疗法,但又不同于传统中医以调理五脏、平衡阴阳的辨证论治,也不同于现代中医对癌症扶正和以毒攻毒的疗法。中医大剂量无毒抗癌疗法的提出是结合了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结合了我个人几十年的临床经验,采取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交替选用各种无毒或低毒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并对癌行极限施压。 中医大剂量无毒抗癌疗法特别适合治疗高中分化的低恶性度癌,而这类癌约占人类全部癌的95%,是西医目前治疗的空白,或者说是西医的短板,因为西医以放化疗为代表的有毒抗癌治疗,只适合治疗高恶性度癌,只占人类全部癌的5%。遗憾的是,西医近一个世纪以来,却将治疗高恶性度癌的有毒抗癌疗法广泛用于治疗低恶性度癌,造成了很多误伤。因此,我认为医学界对这一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且采取相应的政策导向,就像我们制定不许滥用抗菌素的相关政策那样,对癌症病人同样不能滥用放化疗。本书列举了很多实际病例向医生和病人说明这一问题。同时详细介绍了中医无毒大剂量抗癌疗法,以及临床上获得成功的一些病例。本书向病人指出:医学上治疗癌症除了放化疗等有毒抗癌疗法外,还可选择对身体伤害不大的中医无毒抗癌,从而与癌长期周旋,即与癌磨,不与癌搏。
中药寒热药性智能评价
¥25.5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的核心基础理论,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处方遣药的依据。近年来,对于中药药性的研究以寒、热药性与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突出。本书针对假说“寒热药性相似的中药具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展研究,以中药指纹图谱表征中药整体成分特性,量化中药成分的相似性为距离度量,建立中药寒热药性的评价模型;另一方面针对假说“中药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中药化合物的药性”展研究,通过化合物分子描述符表征中药化合物的结构,建立极限学习机分类模型以评价中药化合物寒热药性。一方面证明了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方法是阐释中药寒热药性科学内涵的关键,另一方面则验证了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成分。本书内容特突出,学术前沿性、创新性较强,适合中药药性领域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相关中医药研发人员阅读。
名著传说寻中医
¥25.50
本书为2018年山东省“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行动的一项重内容”,有省经费支持,免费发放大众。 该分册重介绍中医小故事。
中药药剂学实验(特色教材)
¥25.50
《中药药剂学实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初训特色教材》共20个实验,涉及传统剂型、常用普通剂型、新剂型、新技术及制剂稳定性等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理论课内容行验证、熟悉、掌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为从事中药制剂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药剂学实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初训特色教材》可供中药学、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发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从事医院药学、制剂生产、药品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常见肩痛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25.50
一、出版价值 1、学术价值:检索表明,目前未见以肩痛症中西医诊疗为主题的著作,本书稿的出版,可以填补此空白。 2、科普价值:提高公众对肩痛症的认识,有利于预防和配合治疗。 二、主要内容 前言 *章 肩部的局部解剖 第二章 肩关节的运动 第三章 肩关节相关体格检查 第四章 肩部的影像学检查 第五章 肩痛的病因病机 第六章 肩痛的治疗方法 第七章 肩痛的疗效评价方法 第八章 肩痛的辨病辨证论治 *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二节 肩峰下撞综合征 第三节 冈上肌肌腱炎 第四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第五节 肩峰下滑囊炎 第六节 肩袖损伤 第七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 第八节 肱二头肌腱断裂 第九节 肩部扭挫伤 第十节 牵拉肩 第十一节 肩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十一节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十二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十三节 肩手综合征 第十四节 其它类型的肩痛 附录 1、肩痛的常用方剂 2、肩周炎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研究展 4、基于数据挖掘对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5、肩凝症诊疗方案 三、特色 1、书稿论及几乎全部肩痛症,重关注肩周炎、肩峰下撞综合征、肩袖损伤等常见肩痛症的诊疗。 2、中西医结合特色:病因和发病机理的中西医论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治疗模式。 3、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书稿首先介绍肩部解剖、肩关节运动、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肩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为肩痛的辨病辨证论治准备了基础。 4、书稿特别介绍肩痛症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中医医政史略
¥25.29
医政,即医疗行政管理,所谓医疗行政就是贯彻、执行、督促、检查医疗法规执行。本书以中国古代预防保健政策和医政法规形成的历史为脉络,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展现中医医政从先秦到当代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对我们研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和医疗政策法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作者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学术性的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梳理中医医政史及其主要特色。 本稿分隋代以前医政、隋唐两宋时期医政、金元时期医政、明代医政、清代医政、民国时期中医医政、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医政、中国历代医政对当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启示八章对我国中医医政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了其特色和历史启示。
学中医用中医
¥25.29
本书由庆余阁阁主马纯阳日常文章汇集提炼而成,大多数是应众多网友提问而写,反映了当前大众普遍关心的防病治病问题。本书虽是一篇篇小文章组合而成,但杂而不散,作者将古典中医的精髓贯穿其中,不仅教会大家防病治病的具体知识,还将古典中医*精深奥妙的思想以简洁凝练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教会大家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读之获益匪浅。
本经续疏
¥25.29
《本经续疏》清?邹澍撰,共六卷,载药142种。是继《本经疏证》之后依原书体例补充撰著而成。全文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图经》为纬,兼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 此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初刻本为底本。
中药化学
¥25.13
《中药化学》是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根据中药制药及制药工程等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理论知识)主要以各类中药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介绍中药化学学科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下篇(实验指导)力求体现实用性,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本教材可作为中药制药及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供作为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含章新经典系列:图解遵生八笺(白话精华版)(随查随用 阐释养生理论与实践)
¥25.06
《图解遵生八笺》是明代养生经典《遵生八笺》的白话精华本,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侯学思历经两载反复翻译、整理而成的,以帮助更多读者通畅地阅读、全面地理解。 《遵生八笺》一直以来被奉为中国名仕养生的*经典,内容不仅包括卫生健康、健身锻炼、饮食起居等生理养生知识,逸游山川、四艺怡情、古玩养性等心理养生理论,更涵盖儒学、释典、道籍、经史杂著和传统医药理论等丰富的文献,调身养心、陶情养性的养生理念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直至今日,依旧值得借鉴。书中文笔隽永,意趣高雅,读者阅读时不仅可以增长养生知识,还可以丰富文学艺术审美情趣。
中医内科汇讲
¥25.00
本书是中医泰斗周仲瑛教授六十多年临床带教的教学心得。 《中医内科汇讲》以五脏病证概要为纲,汇多学科理论及临床实用知识,撰写而成,分肺系病证概要、心系病证概要、脾系病证概要、肝系病证概要、肾系病证概要五章。每章之中只对常见中医病证行举例,而不必面面俱到。本书既试图把前期课程所学理论基础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又避免既往教材各章节许多共性知识的多次重复;而对一些重要的个性知识则需要在教材、教学过程中一步加强,如强调整体观、审证求机、活化辨证等特色思维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为学生一步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中医临证践行录
¥25.00
本书作者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刘渡舟、王绵之、赵绍琴、关幼波、印会河等教授,颇得真传。从书稿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定的临证积累,且对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思路具有自己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