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
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
鄢一龙,白钢,吕德文,刘晨光,江宇,尹伊文
¥23.40
本书是畅销60万册的《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姊妹篇,由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华盛顿的六位学者联袂创作。本书创作采用了思想共同体的方式。 作者们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真挚朴实的人民情怀、强烈的问题意识,从社会主义文明的核心品质、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的探索、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中国社会主义的道统与政统、社会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虚拟化和信息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等方面,探讨了理论界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问题,展望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们相信,社会主义不是无关乎现实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是21世纪的历史大势,是每个人的切身关切,举凡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都必须让对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重新在场。 本书以正反两面的实践及清晰的逻辑有力地说明:社会主义不但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也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更有效率的组织方式。
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潘维
¥23.40
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事?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农地应该“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本书纵论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 ;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书中提出,人类生产方式正面临第二次大转折,由此带来“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与“知识产权”的崛起,“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书中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书中分析了科层系统的优劣,提出重建社区扁平组织,强化科层系统与扁平组织的沟通,乃是我国的“久安之道”。
应急演练规划指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指南丛书)
应急演练规划指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指南丛书)
李雪峰
¥23.40
本书阐释应急演练的基本理论、应急演练的规范、应急演练的周期、应急演练的评估、应急演练基础支撑等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 201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 2011
袁卫,彭非
¥23.40
  本书秉承严谨独立的学术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学术宗旨,高度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多领域、多角度对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刻解读,科学客观地为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刻画出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图。
社会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
社会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
郝清杰 魏进平
¥23.40
本书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基础上,全面回顾我国改革放40年来社会建设的辉煌历程,系统总结社会建设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深提炼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通过回顾历程、总结成就和提炼经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剖析新时代后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解读总体工作思路和未来战略部署,展望我国社会建设的新局面。本书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和方法,既注重对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又注重对伟大成就和丰富经验的总结概括,还注重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憧憬。本书对于正确认识改革放40年的实践探索和新时代的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
朱云汉
¥23.40
本书以独特的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兴起的世界历史意义,以精辟的学理分析和生动的事实展望了中国崛起将如何撼动当前全球秩序和西方话语权,中国的发展模式将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进而激发非西方世界的“文化自觉”。 作者不仅希望读者重视中国兴起带来的影响,更启发读者思考人类该如何面对西方势力衰落,如何在合作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一个“休戚与共”及“和而不同”的辉煌盛世。 作者从中西贯通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探析了中国道路、中国体制的特色和优越性,比如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共的自我修正与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既鼓励地方创新和竞争又保持中央政府的统合和制衡能力的机制,中共独特的人才选拔、竞争、淘汰机制等。 作者提出,与中国崛起相关联,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数百年难遇的“巨变时代”,其重要的特征是四重历史趋势的反转,即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国际经济秩序自由化的危机浮现;西方中心世界的末落和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
北大南门朝西开
北大南门朝西开
李北方
¥23.40
本书是《南风窗》主笔李北方先生的思想随笔和时政评论集。作者结合中外政治和历史,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简洁犀利的笔触,批判性地思考和剖析了关于自由、民主、权利、市场等流行话语的思维定见,对于大众关注的思想论争、社会热点、国际格局等议题作出了深度辨析和评论。 书中文字是长短不一、富于战斗性的社会批评和理论批评。作者毫不隐晦地与他所生存的媒体世界斗争,即通过梳理与分析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挑战媒体世界的主流观点,揭示事物的真相,祛除思想的迷信。作者的文章像是短促突击,针砭时弊,毫不留情;相较于媒体中的大多数评论,这些文章又多了对媒体自身的反思,这使得他的短促突击在针对眼前事件或事实时多了一点多方透视的眼光和历史思考的深度。 作者胸怀天下,站在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上写作,张扬人心中向善的力量,并展现出极强的思辨能力,思维辩证而圆融,文笔细腻而优雅。
49元5本 网络化治理——面向中国地方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网络化治理——面向中国地方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刘波,李娜
¥23.38
  本书以中国地方政府层面的网络化治理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内容,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调研案例,运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在梳理网络化治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网络化治理和地方政府网络化治理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同时提出地方政府网络化治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并从网络化治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维度对网络化治理进行系统研究; 后结合我国的国家战略提出地方政府网络化治理在我国实践的可选择路径。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包括治理的研究者(包括治理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等),政府治理的实践者(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等),以及网络化治理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治理的事业单位、企业及社会组织的相关人员等)。
49元5本 西欧军事观察笔记
西欧军事观察笔记
李长庚
¥23.20
这是一位解放军大校关于在北约国家军事留学亲身经历及其感悟启示、战略思考的作品。作者以军事留学经历为基础,以西方著名军事院校围绕指挥作战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行“魔鬼式”实战教学,与外军交往、访谈,以及对北约总部、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等军事组织和军事基地的参观访问的第一手资料为内容,从一个中国军人的视角,记述了零距离触观察北约国家和军队的认识与思考,为我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探索强军胜战之道提供有益借鉴 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对西方国家国情民情、战争历史、武器装备、军事建设与改革、战术前沿、国家安全战略等问题行了深的探讨,尤其对巴以冲突、苏莱曼尼事件、中美博弈、北约对俄罗斯战略压制等热话题,给予了深具国际视角的论说
49元5本 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
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
田国强;陈旭东
¥23.20
【作者简介】田国强,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德州A&M大学Chalk讲席教授;首批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及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主编,《经济研究》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理论、激励机制设计、中国经济、经济体制转型等,著作有《选择与一般均衡》、《激励、信息与经济机制》等,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国内期刊、报刊发文160多篇。 陈旭东,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院长助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曾在《比较》、《学术月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一些文章被《新华文摘》、光明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
49元5本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
曹猛
¥23.20
当下,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以移动互联、智能传播、网络视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并与传统媒体交叉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当前的媒介形态,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成为互联网应用和全媒体传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领域,高校师生则是全媒体技术运用和推动的主流群体。全媒体不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也是一种认识观念和技术方式,更是影响人、改变人和发展人的时代背景,全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理念、方式、内容、机制等产生深远影响,给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红色经典·岁月留痕——政治散文选
红色经典·岁月留痕——政治散文选
梁衡
¥23.20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依照我对经典的理解,在写作中,我总是努力选择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红色经典?岁月留痕》的时间跨度有近百年,赞颂的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他们堪称不朽;《蓝色经典?仰望星空》的时间跨度以千年计,记述的是一大批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及经典名作,他(它)们已经退入历史成为深邃的蓝色星空中的星辰;《绿色经典?名山大川》的时间跨度有上万年,描写的是祖国大地上的名山秀水,历代以来它们已不知为多少人所吟诵。 希望这些从过去岁月中打捞出来的经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由此享受文学的美感。
49元5本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法)托克维尔
¥23.19
我在合众国逗留期间见到过很多新鲜的事物,要说引我注意的,那就非身份平等莫属了。我很容易地就发现了这件大事给社会的进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它将一定的方向赋予了舆论,将一定的方针赋予了法律,将新的箴言赋予了执政者,将特有的习惯赋予了被治者。
幸福社会:提升幸福感的多元视角
幸福社会:提升幸福感的多元视角
孙健敏等
¥23.15
幸福,一个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不仅是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几年也成为我国民众关注的热点 。从诸多媒体进行的幸福感调查报告,到中央电视台对街头路人关于是否幸福的采访,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谈资。本书是应对这一热潮而进行的理性分析和探索。在对学术界关于幸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后,本书就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各地区构建幸福社会的实践探索、雇主和组织在提升人们幸福感中的角色和作用、社会环境与人们幸福感的关系等,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对幸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分析,并从三个层次上分别对如何构建幸福社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49元5本 制度、精英与共识:寻求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框架
制度、精英与共识:寻求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框架
陈玲
¥23.14
政策过程研究是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理论依据。本书对1980-2000年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案例研究,发现政策过程的体制障碍和共识决策导致产业政策的断续、模糊和执行困难,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产业发展的滞后。那么,这些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呢?谁参与决策以及如何达成共识?在本书中,作者研究指出,“共识”是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概念和目标,基于本书建立的中国政策过程的共识分析框架,作者进一步提出中国政策过程的“制度一精英”双层决策理论。本书是基于案例深描进行的本土理论创新,对于解释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黑箱”、构建转型期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本土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和现实解释力。本文的案例研究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本书适合公共政策研究者和分析者、大专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政府官员、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阅读,同样也适合对中国政治和政府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49元5本 预防腐败
预防腐败
程文浩
¥23.14
作为一本关于反腐败问题的学术著作,本书始终以预防腐败为主线,集中对于腐败行为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前提是深入了解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和深层规律,这些技术性因素是腐败得以产生的关键,因此成为本书研究的重点。本书分为六章,章提出了公共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三位一体。的解释模式。之后用三章分别分析了公共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的总体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前四章构成了本书的理论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基于“三位一体”的解释模式,着重剖析了工程建设领域和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的根源,并提出了系统的预防建议。
The New Freedom: [Illustrated & Biography Added]
The New Freedom: [Illustrated & Biography Added]
Woodrow Wilson
¥23.14
The book is not a discussion of measures or of programs. It is an attempt to express the new spirit of our politics and to set forth, in large terms which may stick in the imagination, what it is that must be done if we are to restore our politics to their full spiritual vigor again, and our national life, whether in trade, in industry, or in what concerns us only a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to its purity, its self-respect, and its pristine strength and freedom. The New Freedom is only the old revived and clothed in the unconquerable strength of modern America. I have not written a book since the campaign. I did not write this book at all.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editorial literary skill of Mr. William Bayard Hale, who has put together here in their right sequences the more suggestive portions of my campaign speeches.And yet it is not a book of campaign speeches. It is a discussion of a number of very vital subjects in the free form of extemporaneously spoken words. I have left the sentences in the form in which they were stenographically reported. I have not tried to alter the easy-going and often colloquial phraseology in which they were uttered from the platform, in the hope that they would seem the more fresh and spontaneous because of their very lack of pruning and recasting. They have been suffered to run their unpremeditated course even at the cost of such repetition and redundancy as the ex-temporaneous speaker apparently inevitably falls into. WOODROW WILSON. ABOUT WOLSON: Thomas Woodrow Wilson, known as Woodrow Wil-son (1856 –1924), was an American politician and academic who served as the 28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13 to 1921. Born in Staunton, Virginia, he spent his early years in Augusta, Georgia and Columbia, South Carolina. Wilson earned a PhD in political science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d served as a professor and scholar at various institutions before being chosen as President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a position he held from 1902 to 1910. In the election of 1910, he was the gubernatorial candidate of New Jersey's Democratic Party, and was elected the 34th Governor of New Jersey, serving from 1911 to 1913. Running for president in 1912, Wilson benefited from a split in the Republican Party, which enabled his plurality of just over forty percent to win him a large electoral college margin. He was the first Southerner elected as president since 1848, and Wilson was a lea-ding force in theProgressive Movement, bolstered by his Democratic Party's winning control of both the White House and Congress in 1912. In office, Wilson reintroduced the spoken State of the Union, which had been out of use since 1801. Leading the Congress, now in Democratic hands, he oversaw the passage of progressive legislative policies unparalleled until the New Deal in 1933. Included among these were the Federal Reserve Act,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the Clayton Antitrust Act, and the Federal Farm Loan Act. Having taken office one month after ratification of the Sixteenth Amendment, Wilson called a special session of Congress, whose work culminated in theRevenue Act of 1913, reintroducing an income tax and lowering tariffs. Through passage of the Adamson Act, imposing an 8-hour workday for railroads, he averted a railroad strike and an ensuing economic crisis. Upon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in 1914, Wilson maintained a policy of neutrality, while pursuing a more aggressive policy in dealing with Mexico's civil war. ***
大赢家的悲哀:美国与战后的国际秩序
大赢家的悲哀:美国与战后的国际秩序
畅征
¥23.04
二战以来,美国先后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侵阿富汗、侵伊拉克、轰炸南联盟等战争,这些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路线生动写照。本书介绍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形成、发展,阐释了美国霸权在上述战争中的体现,解读其对国际关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本书展望并预测,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衰退以及内部矛盾的加剧,美国的霸权主义还能走多远?
49元5本 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
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
高鸿钧,聂鑫
¥23.00
本书为“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专号,收入了肯尼迪和特文宁以及何美欢等法学名家的重要文论,还刊登了年轻学者关于法律全球化的新近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法律传播、司法审查、行政法、商法、公司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国内外关于法律全球化研究的前沿,对于思考中国的法治和法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49元5本 社会思潮怎么看(2)
社会思潮怎么看(2)
编著:本书编写组
¥23.00
为持续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研究和辨析,帮助干部群众一步增强鉴别力,提升免疫力,江苏省委宣传部在2014年组织编撰的通俗理论读物《社会思潮怎么看》的基础上,再次组织编写《社会思潮怎么看2》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跟踪分析社会思潮的新变化,透过其表象,把握其本质,研判其趋势,评析其影响。本书坚持政治性、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统一,文风清新、说理透彻、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明辨理论是非、提高思想水平的重要辅助读物。
49元5本 初级军事英语教程
初级军事英语教程
张锦涛
¥23.00
  《初级军事英语教程/国防语言课程系列教材》适用于军事院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   《初级军事英语教程/国防语言课程系列教材》介绍了有关军事的英文基本知识,除详细讲解单词和词组外,还介绍了军事术语,并配有形式多样的练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读前活动和拓展学习部分形式更加活泼多样,通过视频或听力材料对阅读活动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