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温故(三十)
温故(三十)
刘瑞琳主编
¥11.60
2014年推出的第三辑《温故》,“影像”专栏刊出了一组拍摄自1945年在青岛停留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安提坦号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生动再了1945年11月5日美国海军军舰上的水兵登陆青岛的情景,给抗战胜利后的时代转折留下了一幅清晰的画面。 本辑《温故》“特稿”专栏,刊发了中国民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李继锋采访白先勇老师的文字稿,《走近真实的白崇禧:白先勇先生访谈录》,两人就“白崇禧、李宗仁与蒋介石的三角关系”、“蒋桂战争”、“白崇禧的真实面相”、“四平街之战”、“白崇禧去台和亡故的真相”等近代史上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温故》“记忆”专栏,艺术家马良《时光旅行和情书》以文字开启了一段美妙的“时光旅行”,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与外婆、爸爸、妈妈、姐姐之间发生的许多动人故事;孟彦弘《父亲》从十岁时对父亲的记忆写起,记录了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奔波劳碌的一生, 从这位出生于1937年的平凡父亲身上,我们却能看到时代巨变给一个普通家庭带来的种种影响,同时感受到父与子之间深沉的情感。江青《皇宫 皇冠:庆“皇冠”一甲子》记录了作者与台湾“皇冠杂志”的创办人平鑫涛及其夫人琼瑶将近一个甲子以来的相识、交往;张新颖《生命的完成:超越受难者的身份》选自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第十七章,以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沈从文离世前后一段岁月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从1982年的回乡之旅到1988年的离世,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 《温故》“人物”专栏邵盈午《天存硕果沾文苑:记施蛰存先生》一文回顾了作者自1985年起与施老的多次通信和1986年亲往上海拜访施老的经过,对于这次见面过程中谈及的“施老与鲁迅的关系”、“施老晚年花费大量心血进行金石碑版研究的原因”等话题更是详细记录,文章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诸葛计《吴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的故事:回忆恩师吴于廑先生》记录了1959年自己作为学生,与当时接受改造的吴于廑老师一起下乡,在武汉武昌县豹澥公社劳动期间一些难忘的往事;《现代“芸娘”:记钱存训的夫人许文锦》综合散见各处的史料,描摹出张充和的挚友、钱存训的夫人许文锦一生的事迹。 《温故》“往事”专栏王克明以《任芝铭存稿》一书所收任芝铭先生早年家书中涉及土地的内容为切入点,撰写《微观民国土地往事》;顾晓悦《<小说月报>和20世纪40年代的作家》回顾了父亲孤冷观20世纪40年代主持《小说月报》时与包天笑、张恨水、秦瘦鸥、程小青、郑逸梅、周瘦鹃等作家的交往,他们各自与《小说月报》的渊源,20世纪40年代文化界的繁荣景象由此可窥一斑; 1938年至1941年已晋升中校的帕姆弗雷特军医担任驻刘公岛英军末任医官长,《刘公岛札记:英租时期末任医官长夫人的回忆》即是他的妻子卡琳回忆他们一家人在刘公岛度过的人生中极为难忘的这段时光。 《温故》“文本”专栏,梅振才《何妨余事作诗人:读史学家唐德刚诗词遗稿》,系统分析了唐德刚诗词创作的内容、风格、诗论思想。
温故(二十四)
温故(二十四)
刘瑞琳主编
¥11.60
  2013年推出的期《温故》,总页码256码,“特稿”和“影像”专栏分别刊出亮轩先生和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48幅,四色全彩印刷,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亮轩《*孤本》一文,为我们解读、展示了伴随董作宾的女儿董敏七十六年的“*孤本”,既有记载孩子们成长的故事和图片,也有其他许多珍贵的人和事……图文相得益彰,是一本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册家国沧桑的佐证。“影像”专栏李佳达《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悲喜剧》一文回顾了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初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和他们的种种遭遇,文后刊出了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精选自英国、法国、美国、荷兰等国有关中国事务和华人代表性画刊中的图文报导,共16幅彩图,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示了那段历史下的“世界华人与华人世界”。“人物”专栏有汪宁生《听顾颉刚谈鲁迅》,重新梳理了20世纪文坛上“顾颉刚与鲁迅先生交恶”的公案;张贻贝《鲁迅与*二三事》将*、鲁迅“请下神坛”,以详尽扎实的史料还人物本来的面目;此外还有张耀杰《孙宋之间的爱情波折》、马嘶《周作人和李大钊的友谊》。 “记忆”专栏,史学家赵俪生的女儿赵絪《扉页上留下的痕迹》回顾了父亲60年代到80年代购书、藏书的故事;张而而《“串联”的滋味》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自己13岁时(1966年)坐火车从张家口到北京串联前后两个多月的所见所闻;还有苏凤《留学台湾》。“往事”专栏,陈仁德《“牛尾巴”事件》记述了1957发生在重庆忠县的“牛尾巴事件”,还有白鸥《1941年:海明威夫妇的滇缅之旅》、吴大年《小难民自述》等。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六)
温故(二十六)
刘瑞琳主编
¥11.60
2013年推出的第三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日本军医小野正男拍摄的日占区的图片共20余幅,它们不仅真实再现了中国城市刚刚沦陷时的情形、被战争破坏的景象,还无意间记录了民国时期旧城生活的景观和形态,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献价值。 本辑“特稿”专栏,杜高《劳动教养:比路还长的回忆》,回忆了1957年到1970年自己亲身经历的长达十二年的劳教岁月和这期间同被关押的巫宁坤、从维熙等难友;《老戚:纪念一位忘年之交的难友》,方子奋讲述了1969年在白下区看守所结识的忘年之交老戚在日本人的宪兵司令部的特工队破案、“文革”初期结识逃亡女子的传奇人生。 “往事”专栏,康狄《日本人为什么要杀害张作霖》分析了张作霖被日军杀害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一生的历史功绩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评价;杜元《一个抗战军人的“日本情结”》则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一名抗战期间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做了八年军医的抗战军人与两个战俘和留学日本期间结识的学友、几位日本人之间的交往和故事。 “人物”专栏,吴海滨《早年罗尔纲的“一边倒”》梳理了罗尔纲的思想历程和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学思想,探讨了其在思想上“一边倒”向人民、在政治上“一边倒”向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商昌宝《茅盾在“反右”运动中》以史料分析了茅盾在“反右”运动中的一系列言论和艰难处境。 “口述”专栏,《从大学教授到工会干部》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二部分,1950—1958年的口述记忆;《我的父亲林损》,由林守瑜女士回忆父亲林损——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的知名教授的访谈录音整理而成。 “记忆”专栏,沙漠《难忘的“拜托”》详细记录了自己跟朱厚泽交往的经历,文字细致入微、真诚感人;陶恒生《沧海寻踪:一个中国家庭的变迁》讲述了父亲陶希圣、伯父陶述曾等陶家的家族故事;黄且圆《山雨欲来》回忆了1956年到1958年的北大校园,马寅初校长因提出新人口论的被迫离开、北大师生自编刊物《红楼》的出版等等;柳红《三十年秋风吹过》重温了三十年前,从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备考到1982年大学毕业的生活;张际会《正在消失的词语:农村少年的“文革”记忆》回顾了少年时代对“右派”、“走资派”、“大字报”等的记忆。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本辑《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49元5本 史实与现实散论
史实与现实散论
孙伟儿
¥11.00
本文集的*特色在于既有历史的探究,又有现实的关怀,所涉内容大多与著者的专业背景及所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
49元5本 浮世悲欢
浮世悲欢
简雄
¥10.50
本书围绕明清江南士人的生活和交游,根据《板桥杂记》等明清笔记小说的记载,言必有据,对明清日常生活做了“复制”,是明清日常生活图景的再现。作者说:“这本小书中的大部分士子美姝早已封存在了落满尘埃的故纸堆里,他们只是历史的配角,甚至只是‘士子甲’和‘美姝乙’,有的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在历史的抉择关头,他们同样显现了人性的力量,或许他们才是‘历史真相’的书写者。”
49元5本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上)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上)
孙皓晖
¥10.41
【作者简介】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历时16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共6部11卷,504万字。这是目前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
49元5本 明夷待访录·破邪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明夷待访录·破邪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吕文明著
¥10.15
 《明夷待访录》与《破邪论》都是黄宗羲的政论性专着,此次“三全本”收这两种书合为一本,从它们前后相承的关系中,更清晰、深地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   《明夷待访录》共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胥吏》《阉宦上》《阉宦下》计二十一篇,涉及政治、法制、教育、经济、军事、人才选拔等各领域,每一篇或数篇围绕一个问题行深剖析,谈古论今,深切要害,并在*后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黄宗羲身处明末清初的社会变化大局中,深感明朝灭亡之痛,欲在君主专制政体下挖掘明亡的根本原因,所以他通过对君、臣、相等地位及相互关系的分析,阐释了他的君道和臣道,重新定义了君与民、臣关系,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原君》)之论,并直言天下非一姓之天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原臣》),等等,这些立论实际已超越了传统君臣观,在当时实为“极大胆之创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强烈刺激了世人耳目,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   《破邪论》共一卷,写于《明夷待访录》完成的三十年后,分《从祀》《上帝》《魂魄》《地狱》《分野》《唐书》《赋税》《科举》《骂先贤》九篇,每一篇都针对不同的内容行论述。九篇文章,内容多样而并没有统一的主题,总体可以视为《明夷待访录》的再论和补充。   这两部书自刊行之日起就影响极大,而《明夷待访录》尤甚,到了清末,梁启超、谭嗣同等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49元5本 历史深处的误会
历史深处的误会
傅国涌
¥10.00
本书从近代史人物的细节告诉我们:洪秀全的“天国”并非是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救国探索;康有为没有公车上书;杨度也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反动……作者对史学有许多独树一帜的评论,尊重史料但不固守成规成论。让人读后拍案称奇,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规矩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规矩
吴晗
¥9.99
本书精选历史学家吴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叙述与评论篇章。在这本书中,吴晗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君权、绅权、士族阶层有精彩的论述,还探究了我国古代历史中特有的社会现象以及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和商业发展,此外,吴晗还客观地评述了曹操、周瑜、诸葛亮、武则天、文天祥等历史人物。对于历史,吴晗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加以考据论证。本书史料丰富、分析透彻,语言生动幽默,很多文章更是体现了吴晗对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益于读者增长历史知识。
不八卦的名人轶事(套装共2册)
不八卦的名人轶事(套装共2册)
李清如,(奥)茨威格
¥9.99
▲这是一套微型传记书,包括《那些曾闪耀的星:一本书带你了解那些逝去的精英》《人类群星闪耀时》两册。 书中收录国内外在各行各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物事迹,读者可以从中了解这些了不起的人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学生阅读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写作者也可以从中收获极好的写作素材。 ▲在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总有一些出色的精英。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人学习。 他们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他们已经离去,但是精神永存。 《那些曾闪耀的星:一本书带你了解那些逝去的精英》集合了商界、学术界、文体界和政界已逝的精英人物的经典故事,从生平、日常轶事和人物格言入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其中有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也有偏执狂、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也有拯救了万千中国孩子的“糖丸爷爷”顾方舟,还有国学大师、文体精英和政界领袖。 有些名字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他们的深刻影响力将永远值得世人铭记。 从他们的身上,人们可以获得上进的力量,从而对当下的生活产生进一步的思考。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些精英们的事迹都会给人带来启迪。 时常翻阅,从中体会、挖掘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仅可以对当下的自己有所帮助,也能对未来进行指引。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更多的收获。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享有“世界上*好的传记作家”美誉的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部传记合集,里面呈现了12个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搜寻到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星光灿烂的时刻: 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里寻求庇护、亨德尔的精神复活、鲁日有如神助般在一夜之间创作出了《马赛曲》、古稀之年的歌德如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热恋十几岁的少女未果的哀歌、决定滑铁卢一役战果的一分钟…… 十二个人类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与命运,十二个光芒闪耀的历史时刻。犹如夜空中闪耀的璀璨星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亘古不变。
读史阅世
读史阅世
张元济
¥9.90
《国风书系:读史阅世》编辑推荐:他嗜书、藏书、编书、出书,他立德、立志、立功、立言,他是近代一大通儒,中国出版巨擘。他,就是国学大师张元济。冰心称他是“传播知识的大师”。茅盾先生说:“将来的历史将纪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张舜徽先生说:“虽其一生无他专著行世,然观其所为群书题跋,固可考见其学问博赡,识见高远,固近世一大通儒也。” 作者张元济,翰林出身,学贯中西,中国出版**人。全书内容丰富,寓意深远,整体折射出一种儒家文化人格。谈绑票,谈教育,论政治,提出治家格言,字字珠玑。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为名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为名
凤城杜哥
¥9.59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之名》为“通俗说史”新锐作家凤城杜哥《晚清危亡录》系列作品*部。作者以调侃的口吻叙述晚清鸦片战争前后历史,语言诙谐,行云流水。以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国商船船长洪仁辉京告御状为切,一步步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以战争程线、主要事件为面,人物表现为,立体叙述鸦片战争过程。战后,重阐释《南京条约》及相关条约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史走向的深层原因,启迪读者思考。
历史不曾远去:吴晗读史札记
历史不曾远去:吴晗读史札记
吴晗
¥9.59
本书是吴晗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国内各大历史学术杂志上的历史研究随笔,共十一篇,属于考据型历史作品,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1956年曾由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大部分篇章研究明史:(一)《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考证《金瓶梅》一书的时代,及其与《清明上河图》之关系;(二)《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是以《李朝实录》中的记载为中心,探讨建州史前期著名领袖李满住的家世、住地及建州左卫的西徙,明与朝鲜两属下的李满住及其灭亡的经过;(三)《明代的军兵》记明代的军与兵、卫所制度、京军、卫军的废弛、募兵、军饷与国家财政等军事上的问题;(四)《明教与大明帝国》论证明教与明朝之间的关联等。
随园食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随园食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陈伟明译注
¥9.10
在袁枚的诸多爱好中,好味、好友、好游、好葺屋几项都与他的好吃联系在一起。他的家厨是一代名厨王小余,二人之间有深厚的“知味”之交;他广交宾朋,云游四野,得以遍尝美食;辞官后隐居的随园,是当地著名的食材生产基地。袁枚推崇饮食之道,四十年的美食实践使他对食物原料的选择与配搭、调味品的使用、烹饪火候的掌握、食要求与步骤,了然于胸,循循有法。在《随园食单》中,袁枚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记述了流行于14—18世纪的326种南北菜肴饭及美酒名茶,既有美食经验与制作技艺的分享,又有饮食理论的总结,堪称厨者之宝典、资深美食家的品鉴指南。 书中提出的本味为上、调和适中、饮食卫生等理论,对今天的饮食文化以及养生思想仍有极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饮食制作和餐桌上的一些陋习的批判,足以令人警醒。
古代文学经典:渑水燕谈录
古代文学经典:渑水燕谈录
王辟之
¥8.99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书”的一种,收录宋人的笔记两种。 一种《渑水燕谈录》十卷,宋王辟之撰,书中所记大半是当时士大夫的谈议,而这些谈议涉及绍圣二年以前的许多政事,是一部有史料参考价值的书。 另一种《旧田录》二卷一百一十五条为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事迹、职官制度和官场轶闻等,多系作者耳闻目睹,其史料价值为人们公认。
温故(十七)
温故(十七)
刘瑞琳主编
¥8.65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十四)
温故(十四)
刘瑞琳
¥8.65
陈丹青与您分享“民国的文人──长沙谈鲁迅”蔡登山与您一同“探源胡适日记中的郑毓秀”李伟与您一同发现“上海滩的神秘老人”冯远理与您一同感受“殷海光的后时光”白先勇为您讲述“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先父白崇禧将军参加是役之经过始末”徐宗懋为您呈现“1947年春: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的现场……更多精彩等你来看!
温故(十八)
温故(十八)
刘瑞琳主编
¥8.65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十五)
温故(十五)
刘瑞琳
¥8.65
本期为《温故》辑刊第十五期。《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之七)
温故(之七)
刘瑞琳
¥7.20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十六)
温故(十六)
刘瑞琳主编
¥7.20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