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千年. 柳公权神策军碑
¥28.00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神策军碑》的碑文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
淳化阁帖 : 上、下册(艺文志)
¥27.99
《淳化阁帖》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书法丛帖。据记载,宋初宫廷所藏古书画数量颇为可观,但未曾进行整理与存录。于是,宋太宗命翰林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的墨迹作品,于淳化三年(992)摩勒刊刻。《淳化阁帖》共十卷四百二十帖,收录法书年代上至先秦、下至隋唐。《阁帖》刻毕拓出,“每有大臣进登二府(中书省、枢密院)者,则赐以一本”。拓本不多,不久后又遭遇火灾,“板毁不再赐”。不到百年,原拓本已极为罕见,后世流传的多为各式翻刻版本,如《绛帖》《潭帖》《大观帖》《贾似道本淳化阁帖》《泉州本淳化阁帖》《肃府本淳化阁帖》等。本帖即以“肃府本”为底本,其拓工绝佳,力争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呈现刊印精良的《淳化阁帖》。开本小巧、便携,分上、下册,以便读者随时随地取阅、欣赏与临摹。
敦煌书法研究
¥27.99
敦煌文献中书风有肥有瘦,风格不一,经书字体有隶书有楷书,随时代书体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由汉、晋到唐、宋时间跨度近千年,众多书手在不同时代的文字书写,是建立在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之上,有多少种社会生活,有多少种审美意识,就有多少种风格面貌,有的清丽,有的粗犷,或者端庄,或者豪放……环肥燕瘦,各擅胜场。敦煌书法在画、结体和章法上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很自然很真实地反映了每个时代和每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我们今天重新去认识他,研究它,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关照下,必然会有新的创作思路的启发、拓与延展。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
¥27.00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吴均以书信形式,创作出一篇美文《与朱元思书》。此文仅用一百四十余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美丽风光,被后人称誉为写景佳作。深受此文感染的书家吴让之,以其擅长的篆书形式,书写出全文。吴让之篆书深得邓石如神髓,形体修长秀美,婀娜多姿。这件文章优美、书法精湛的珍迹现藏日本。
中国篆刻艺术探究
¥26.90
本书既有作者篆刻的所思所感又有对传统印学理论的梳理探讨,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并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带领读者认识、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篆刻特点及篆刻作品,剖析篆刻学习的内在规律和艺术效果。全书遵循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原则,从印章的历史、篆刻的源流演变、篆刻的工具材料、名家流派、款识题记以及印纽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篆刻的基本知识;从篆刻的书法艺术、章法、篆法、刀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篆刻的学习方法和具体操作,文字简明、图例丰富、可读性强,既可使初习篆刻者得以略窥门径,又适合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爱好者参考,更是其他艺术门类研习者乃至广大读者了解篆刻艺术的重要窗口。
赵之谦篆书三略八屏
¥26.05
清光绪四年(1878),赵之谦为在江西任职的李文敏篆书《群书治要·三略》,冀望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文敏,字少頫,又字捷峰,陕西西乡人,时任江西巡抚。这件篆书八屏气度恢弘,每屏纵一百七十四点四厘米,横四十三厘米,八屏总计篆字三百零六个,字高近半尺。赵氏五十岁书写的这件精品力作,可谓人书俱老,亦是其晚年代表作。?二十世纪末,日本二玄社曾单色出版过这一书作。在西泠印社二○一○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这件作品以二十八万元至三十五万元起拍价拍卖。本书虽为八开印本,仍未能原大印出此作,还望读者见谅。
邓石如篆书赠肯园
¥26.05
在无锡市博物馆,藏有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册一件。此册页有二十四面篆书,其规格纵三十一点五厘米,横十六点五厘米。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邓石如的四体书册。此册页规格纵二十五点七厘米,横十一厘米。其中临石鼓文篆书七十三言,加之题款计十四面。编者将上述两件册页中的篆书部分摘出,重新拼版,放大彩印成册,供读者临习。
江苏篆刻史
¥26.00
《江苏篆刻史》一书是关于篆刻文化在江苏的发展史的著作,本书以时间为线,论述了江苏篆刻文化从战国至民国的发展轨迹,对境内篆刻出土文物、篆刻的发端、印人、印谱、篆刻 流派、篆刻研究著作、篆刻艺术生态等多个方面行了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江苏境内的篆刻文化发展历史。作者力求史料详实、论证公允、考量方法科学细致,以扎实的史料和深 刻的论述,充分展示了江苏地区在篆刻艺术方面不可逾越的斐然业绩及在印史印论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中国书法史
¥25.20
《中国书法史(平装)》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 《中国书法史(平装)》作者吸收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干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脉络。 《中国书法史(平装)》除梳理中国书法中“碑”、“帖”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历代书论文献举要、中国书法基《中国书法史(平装)》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一步深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史(平装)》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教授誉为简明书史之新力作。
习书有法
¥24.59
《习书有法》部分“本质原理”,开宗明义,解析书理;第二部分“笔法墨法”,以技法为本,剖析笔墨之中的微意;第三部分“结体章法”,阐述结构法则和布白之道;第四部分“学习步骤”,从临摹到读帖,表明屡试不爽的前人经验;第五部分“审美鉴赏”,以提升眼力,带动手的跟进,从而明白诸多书“趣”;第六部分“字体书体”,辨析字体书体之别,各种字体衍变源流;第七部分“创作观念”,明晰书法创作的要义,演绎书法与人心的契合之道;第八部分“书家修养”,强调艺术终落实在人,艺术与人格的紧密关系,提高书家修养的途径等。
汉字书法之美
¥23.90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终成为“与自己相处*真实的一种仪式”。 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吴昌硕篆书匾额选
¥23.40
中国的匾额艺术源远流长。匾额将优美的辞赋诗文、高超的书法篆刻艺术、精美的雕绘制作工艺等融为一体,与传统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可以说,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明清以来,众多书家都创作出相当数量的匾额作品。而今,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留传于世的匾额书作甚丰。编者谨撷取其三十二幅篆书作品,结集印出,供读者欣赏临习。
吴让之篆书唐宋诗
¥23.15
清咸丰乙卯(1855年)仲春,著名书家吴让之篆书十二首唐宋诗。其中唐诗十一首,宋诗一首。这十二首诗作分别是诗人郭向的《途中口号》、王勃的《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之三、王维的《白石滩》、钱起的《江行无题百首》之五、贾岛的《剑客》、顾况的《小孤山》、李涉的《遇湖州妓宋宜二首》之一、李德裕的《长安秋夜》、白居易的《王子晋庙》、刘禹锡的《酬柳柳州家鶏之赠》、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之一。此件系书家五十七岁寄寓泰州吴云官邸时书写,书家以羊毫笔书于生宣纸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兴文社用珂罗版印行过这件书作;八十年代,上海书店亦曾印发此作。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彩印推出,供读者参阅临习。
白蕉给你讲书法--跟大师学书法
¥22.80
《白蕉给你讲书法》收录了近代帖学大家、学王杰出代表白蕉为书法初学者所编写的书论精华,涵盖选帖、执笔、工具、运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书法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书法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
¥21.99
清同治二年(1863)三月,吴让之应朋友之请临《天发神谶碑》一百二十四字。书家时年六十有五,书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这件书作也成为人们临习《天发神谶碑》的范本之一。一九五八年,日本清雅堂曾影印过这件墨迹。编者据此印本,特将其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21.50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精编楷书书法字汇
¥21.21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唐代书法中兴,风格多样,蔚为壮观。中唐颜真卿,其楷书雄浑创新,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晚唐柳公权,其字体风格为柳骨风健,端庄宽舒。他们的作品历代公认为楷书典范。《精编楷书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历代名家楷书墨迹、名牌、名帖中精选出的一万余范字。所选范字按中国传统汉字部首笔画由简到繁顺序编排,并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楷书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
¥21.21
汉字书法,它能陶冶情操、修炼心境,历来为名人、士大夫所喜好,历代书家名人辈出,至今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能代表我国书法艺术成就的除了行书和草书之外,还包括隶书和篆书。《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给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的对照,用范字与简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精选唐寅、苏轼、王宠、孙过庭、文征明、欧阳询、赵孟頫、怀素、祝允明、邓石如等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精编隶书书法字汇
¥21.21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精编隶书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录示例上起殷商下至清末民初,收录名家韩择木、金农等墨迹,有一万七千余范字。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隶书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张志和临写王羲之小楷四种
¥21.00
本书版式清新,开本疏朗,纸张厚实,张志和的书法深得其师启功法书之神髓,笔力遒劲,气势雄浑。飘香翰墨,引人追思启功大师之风范。
张志和临写欧阳询书皇甫明公碑
¥21.00
《皇甫明公碑》碑文记述隋朝官员皇甫诞事迹。此碑较之于《醴泉铭》则显得用笔灵动峻拔,点画顾盼生姿。这大概是因为皇甫诞的身价不高,欧阳询在写此碑时不像写《醴泉铭》那样怀着诚敬端肃的心情,所以写得比较灵活自如,也就更能见其用笔与结体的特点。此碑现存西安碑林,碑已断裂,今所能见到的是断碑之前的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