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词传播述论
¥34.17
汪超《明词传播考述》,讨论了明人词作在明代的传播,并借此揭示明词的流传方式、流布特点、接受规律,丰富特定文体的断代文学史内容,完善对词史发展链条的叙述。研究过程中,立足文学,在传统的文献整理、阐释的基础上,运用了文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视角观察研究对象。全书是以文学传播活动的各个要素为节点的线性结构,既有对明词传播整体的宏观考察,又有对特殊现象的微观讨论。从内容上说,除绪论、结束语之外,全文九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二章),从总体上勾勒明代文学传播的条件、背景,将明词传播置于明代文学的整体状况中考察。第二部分(第三至七章),介绍了明词传播的主要方式及其传播效果。第三部分(第八、九章),是对明词传播特殊现象的考察。总之,《明词传播考述》通过对明词传播的考察,重新认识了明词的特点和价值,认为明词继承并发展了前代词作的传播方式,明词的创作和传播越来越具有地域倾向,这种趋向影响着清词的中兴格局。
阅世趣言(天下文丛)
¥34.03
沙叶新这本《阅世趣言》,绝不同于《警世危言》、《醒世诤言》,不那么严肃,不那么正经。没有官方话,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趣人趣事,有的都是趣言趣语,还有不少幽默与讽刺,但都是善意的。读者不必认真领会,无须加强学习。宜置于枕边随读,伴你在笑意中入睡;亦不妨入厕时翻阅,使趣味驱散气味。读者可一试!
心声集:英汉对照
¥34.01
China is well known for its cultural affinity with poetry. Classical poems, especially those following regulated patterns of rhythm and rhyme, are as gems in the nation’s cultural heritage.
无声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学研究
¥34.01
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清代学术史及思想史的读物。作为为数不多在晚明就成名、历经明清大变局仍健在的学术领军,孙奇逢承晚明北直隶儒生集团遗产,集北方理学之大成,以其独特的思想,形成了以会通儒学各派为特征的夏峰北学且风靡北方。在整个清代的流变中, 既有以王五修、王法乾、王余佑为代表、以侠儒兼收为特征的河北夏峰北学和颜李学派,也有以“中州十先生”为代表、热衷于理学的中州夏峰北学。到嘉道年间,马时芳承上启下,视野更加扩展到汉唐儒学及诸子学,把 “势”、“理”、“人情”三者通融合,兼容并包以至超出理学。这昭示了夏峰北学走向近代的新前景。
我与地坛
¥34.00
《我与地坛》是为广大读者精心编选的史铁生作品集,较之此前选本,这个新选本更加精粹全面,不仅包括《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名篇,还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等经典小说。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史铁生优美的文笔和温暖深沉的内心,了解他不平常的人生和写作之路。对喜欢思考和写作青少年读者,更具有启迪意义。 书中穿插史铁生的珍贵照片,阅读时时见其人,更有感受。 当年《我与地坛》发表的时候,有评论说,即使这一年年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只要有《我与地坛》,就是文学的丰收年。《我与地坛》是史铁生送给所有人的无价的礼物。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重新认识史铁生,深刻理解史铁生。
开颅:“牵动神经”的医疗故事集
¥34.00
神经外科的世界,是颅骨、沟回、灰白质、额颞叶脊髓;是中风、脑疝、积水、枪伤、胶质瘤、动静脉畸形;是显微刀剪、双极、剥离子、吸引器、手锯、电钻、骨水泥;是“硬脑膜的那一刻,浓液喷涌而出”……是各种脑手术的困难和风险:脑区和病灶间没有明显边界,要想各种办法保证切除正好;是显微尺度下连续数小时稳健无颤抖的雕琢;心可以换,脑子却不可以;为追求更好的预后,还要给胎儿做剖宫的脊髓手术;是争分夺秒地避免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有时还要用黑鹰直升机运送转院;饶是如此,成功率也并不总是很高。 哪个孩子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弦:活泼的小姑娘,可能上一分钟正和全家一起看电影吃爆米花,下一分钟就突发脑内病变晕厥,令父母魂飞魄散;为儿子的摩托赛观战的父亲,绝想不到自己会碰到什么……儿科手术尤其困难:孩子器官微小、发育未完;但儿童的恢复力也更强,还往往会从早年的生死关头学到了泽被人生的东西。 本书即是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的自传式写作。他继承了战斗飞行员父亲的取和沉着,执业20余年,从菜鸟成长为骨干;也被各种生死悲欢动,在收到15年前患者的婚礼喜帖时,他觉得一切都很值得;却不免自己也生了腿部神经瘤,甚至传奇的父亲也因渐冻症早早撒手人寰。透过本书,作者分享了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手术案例,吐露了医生的感悟和心绪,用细腻的笔触和洞察,在展现外科医生的坚毅果敢之余,更有这个群体身上难得一见的柔情。 ?
三国演义的前世今生
¥34.00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山之作,更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的密切关系历来是解读这本经典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成书始末”、“拥刘反曹”主题、情节内容的“虚实之辨”、战争场面描写、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解析《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与文学创作之间复杂而有趣的关联。本书作者是著名古典小说研究专家,文笔流畅幽默,轻松形象,将《三国演义》中的谜题一一揭秘,将《三国演义》的精彩娓娓道来。同时还配有十余幅彩色插图。对于大众读者阅读研习《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本书是优质的伴读书、生动的解惑书。
不废风雅:生活的意趣
¥34.00
选取汪曾祺先生谈生活意趣的篇章百余篇,计23多万字,分类编目,展现汪曾祺笔下的人物、风景、美食、草木虫鱼、历史、文化、艺术,让读者分享那个热爱生活与艺术、兴致勃勃的“生活家”汪曾祺那些焕发着神采、带着“汪味”的感悟。汪曾祺的文章,是生活的赞美诗,是感悟人生艺术的品鉴宝典,激发人们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始终“不废风雅”,保持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之情。本书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优良底本发稿,前插汪曾祺书画多幅,附赠藏书票一枚。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文集)
¥34.00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是周勋初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及批评发展历史的力作。本书以不到20万字的篇幅,对我国自先秦至晚清长达三千年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 而全面的评述。本书以时代为次,共分为七编,书末有小结。作者注意考察每一阶段的社会政治、哲学、艺术等情况与思想潮流,在此背景下关注历代文学创作的特与文学理论的兴 起与汩没,以及各家各派之间的继承和发展。本“小史”深浅出,内容简要而无遗阙。本书自出版40年以来,印行了包括日译、韩译等多个版本,颇受学界好评。
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周勋初文集)
¥34.00
《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曾于1996年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收《周勋初文集》2000年版中。周勋初先生回忆该书出版过程较为坎坷,幸得原江苏古籍出版社社长薛正兴先 生慧眼识珠、敦促出版事宜,但后期未能修订再版单行本,实为遗憾。此次再版,虽收新版《周勋初文集》,但是独立印行,弥补缺憾,以飨读者。这本书是周先生在唐代笔记小说 方面研究初的结集。周先生精心爬梳资料,考证翔实,以期阔唐代文史研究者的视野,拓展唐代文史研究领域。该书上篇从目录学着手,在学术史的角度考察唐代笔记小说内涵特 、兴起传播和校雠整理等相关问题;下篇对作家作品行考订,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为唐人笔记小说研究提供综合研究的实例。
非常白,有点凉
¥34.00
当代著名诗人刘山的个人诗集,收录其近年来的优秀作品。诗集分为六辑:“抛向荒野的事物”“不会再有别的答案”“西北的某个山坡”“他看着世界,我看着他”“所有的星星都曾为爱哭泣”“敦煌、麻雀和梦空间”,共二百余首诗三首组诗。作为甘肃“诗歌八骏”之一,刘山的写作扎实,有痛感亦有温度,他擅长从日常生活和事物中挖掘诗意,从中提炼关于生命与人生的感悟。诗歌语言细腻、敏锐、精确,将俗世的生活描画出新意与气象,诗行中透出的虔诚与恭敬,呈现出久违的诗歌精神。在他的诗歌中,你能读到全新的大西北风物、生命与爱、对人生的审视以及救赎的可能。
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
¥34.00
江苏省三教办编的《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选 取了“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成员库中55名好记者 的演讲稿,由新闻媒体资深专家对每篇演讲稿进行 点评的点评,书稿还有部分受众听演讲后的体会感 悟文章以及若干相关资料。书稿中附有一些彩的照 片。是一本较好的全省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宣 传材料。
晏殊《类要》研究
¥34.00
《类要》是北宋名相晏殊平日读书之时,摘录各种书籍,分门别类编纂而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内容涉及地志、职官、佛老、方志等方面。其中保存了大量久已亡佚的文献资料,书稿即是在此基础上对《类要》所引录的文献作一步的分析与阐述,以期发掘其价值。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三章,着重对《类要》自身的介绍,如其编纂、基本面貌、流传与版本考述方面;下编八章,则注重对《类要》中所引文献分正史与杂史、编年史、传记、地志、类书、总集和乐府等等八类分别行论述。书末四个附录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代汉语体范畴动词语义递差研究
¥34.00
近年来,句法-语义界面研究出现了一个新方向,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动词与句法实现之间的规律性和可变性。以往研究,无论是投射理论或是构式理论,对动词语义往往采用二分法,即认为动词语义与论元句法实现之间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但是诸多的语言事实表明,动词语义和句法相容性之间呈现的是递差关系。本书以汉语体范畴的动词为研究对象,透过递差的视角,构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动词递差模型,以拓宽传统动词研究的思路。近年来,句法-语义界面研究出现了一个新方向——研究动词与句法表征之间的规律性和可变性。以往研究,无论是投射学派还是构式学派,对动词语义的研究往往采用二分法,提出动词语义与论元的句法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分为二、非此即彼式的。但是近年来诸多的语言事实表明,动词语义和句法相容性之间呈现的是递差关系。研究资料的整理发现,体范畴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重点。本书把句法-语义界面的递差性研究引入汉语体范畴的动词研究,主要通过对动词语义本身的研究,透过递差的视角,构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动词递差模型,讨论动词与体范畴句法表征的适应性问题,拓宽传统动词研究的思路。
风起红楼
¥34.00
这是一本新意迭出的新红学研究简史,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鲁迅、陈独秀、汪原放、周汝昌、李希凡、蓝翎……围绕这些20世纪红学研究史上绕不的人物,作者广搜材料,探赜索隐,直言不讳,以随意而不随便的随笔体,梳理还原了《红楼梦》这部“天书”在现代中国走过的传奇历程。
爱,是不能忘记的
¥34.00
本书收张洁创作早期的小说、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是张洁在文坛的奠基之作、成名之作,曾经轰动全国,但多年来已难得一见。包括《爱,是不能忘记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有一个青年》《非党群众》《谁生活更美好》《波西米亚花瓶》《怀念关中》《我为什么写〈沉重的翅膀〉?》《五色的海》《没有标题的声音》等。当年,广大的读者从这些作品认识了张洁,领略了她的个性鲜明的写作风格。这些作品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不可遗忘、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四十多年后重读这些清新质朴作品,必要而有意义。 书中还插张洁晚年的油画作品多幅,或强烈或恬静,各有意味。 本书封面是张洁所作油画。
德国的文学与艺术
¥34.00
《德意志论》(1810)是欧洲浪漫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德·斯太尔夫人晚年流亡期间游历德国后对自己的文化思想的一个总结。《德意志论》分四部分,本书是其第二部分,细致分析了德国文学艺术的特,评述了德国作家的性格和倾向,考察了德国特有的形而上学气质的根源。维兰、歌德、席勒等古典作家及其代表作,都在书中得到鉴赏和评价;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如施莱格尔兄弟,更受到作者热烈的推崇。
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
¥34.00
西晋以降,历代王朝的礼仪制度皆采取五礼的架构。作为五礼之首,吉礼以制度化的祭祀礼仪为主体,是帝制时代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朱溢所著的《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深把握吉礼制度的内在逻辑,从大祀、中祀、小祀的纵向结构和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释奠先圣先师的横向结构出发,主要通过三祀制度、郊祀礼仪、太庙祭祀、释奠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来检讨唐至北宋吉礼的变迁,并且探究其在中国礼制史上的位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项研究揭示了唐至北宋时期吉礼体系的连续性,从中亦可看到吉礼制度与政治秩序、权力观念、思想学说、宗教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以制度史研究为本位,兼顾制度与思想的互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可望对中国古代礼制研究起到一步的推动作用。
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以文学见证奥斯维辛,纪念战争中遭焚毁的生命)
¥34.00
“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 《共同体的焚毁》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主张文学见证*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米勒在各类文本和现实间构筑起一个本雅明式的异质星丛。从史蒂文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思想到让-吕克•南希、德里达、德勒兹等哲学家阐发的共同体理论及相关论述,从卡夫卡的小说到与大屠杀相关的小说,再到莫里森的《宠儿》,从德国当初纳粹上台的国内变化到美国近年的形势走向,米勒辨析关于共同体的主要观,细读创作于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剖析美国令人担忧的国内外情势,以文学生动的情感特质诠释了共同体的机制与悖反,既为曾经的大屠杀及奴隶制做出见证,也提醒当今屹立于自己的摩利亚山的我们时时肩负个人选择的重任。
李商隐诗选
¥34.00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通”,爱情穿越时空界限、跨越文化藩篱,成为人类永恒的情感主题。而李商隐的爱情诗,毫无疑问是东方文化视域中对这一主题经典的表达。 《李商隐诗选》为日本著名汉学家川合康三对李商隐诗歌的选集,作者从自身研究兴趣与日本学界学术积累出发,精选李商隐诗歌近百首,并对每首诗行注释、解说与翻译。注释精 准简要,解说独到深刻,翻译充满诗意,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准确地把捉到李商隐的朦胧诗意。本书,看大家学者如何以现代的眼光“再次发现”李商隐,如何通过诗人编织的梦幻 世界、探寻诗何以为诗。
定西笔记(增订本)
¥34.00
本书是贾平凹走出书斋,行走山河大地主题散文,其中,《定西笔记》为经典名篇,将行走时所看所思描绘得尤为详细。篇就可看到,作者亲身走访目前尚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定西,他用心去关注、用眼去观察当地的生存环境和风土人情,将乡村中有关民生、土地等国计民生的问题一一展现,也将当地人民的朴实、智慧与乐观等心性娓娓道来。 在定西之外,本书还收作者其他小众的行走路线,他用文字记录那些很少有人关注的地方,像是“三边”“静虚村”“云观台”“条子沟”等等,寻找一些清净、朴拙的空间,感受土地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