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航船
¥34.30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马尔智蜜月日记
¥34.30
《马尔智蜜月日记》是1925年夏天,美国马尔智夫妇在杭州西湖度蜜月期间的日记。这对年轻人,在西湖边筑就温暖的爱巢,他们一通泛舟湖上,行走于街巷,用镜头记录下这座江南城市的美丽风姿。八十多年过去了,尘封的照片虽有些泛黄,故事却更显得温馨,反复开启了一坛陈年的女儿红,弥漫着幽怨浓郁的文化芳香。东亚艺术史专家马尔智,用文字记录下了这次难忘的人生经历,我们不妨称之为《蜜月日记》吧。人们可以一边阅读“日记”,一边读着“老照片”,与他们一起回到1925年的那个夏天,共同解读西湖的前世今生。


读书与写作(读典季羡林·轻收藏书系02)
¥34.30
《读书与写作》收了季羡林关于读书、写作两个话题的经典文章,读书篇部分通过季老对卷有益的阐述,对丢书之深恶痛疾,对精华与糟粕之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析,体现季老对书的偏爱之情以及对阅读的推崇。写作篇部分则收录了季老关于写作的独特见地,包括文章的题目、结构、风格等,其对散文写作的阐述,尤其值得借鉴与参考。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703—1722
¥34.30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王朝保持着典型的宗藩关系。作为藩邦外交的直参与者,两国使臣的纪行作品构成了中朝文化交流的主体。特别是朝鲜使臣创作的大量《燕行录》,以诗歌、日记、杂录、状启等形式记载使行途中的见闻随感,从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俗风貌、思想文化等方面翔实描绘明清中国社会图景,堪称古代域外汉文学的经典文本。本书时间范围起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止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结合史料、文集、年谱、碑传、书牍、诗话等文献对康熙时期中朝两国使行诗歌及作品本事行搜集、整理、考证与系年,以期通过对以使臣为媒介的中朝诗歌交流情况的系统考察,再现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风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和资料线索。


半小时漫画必背古诗词
¥34.20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孩子走有趣的古诗词世界: 《诗经》曾被秦始皇要求“下架烧毁”,靠着文人背诵、默写的看家本领,它才有机会成为汉朝的正统教材; 田园派诗歌创者陶渊明,四次当官又四次辞官,*后却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成了快乐的酒鬼; 谢灵运能写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优秀的山水诗,不仅因为他本身特有才,还因为他家里有钱,可以游山玩水不上班…… 翻本书,在哈哈大笑中成为古诗词学霸!


故宫的古物之美
¥34.20
内容介绍:? 《故宫的古物之美》是祝勇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故宫美文”。在这本书中,祝勇选取了18件故宫藏品,以18篇散文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祝勇笔下的“古物”通过一个时代的物质载体,折射同时代的文化精神。这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 全书收录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幅高清详图,内文采用超感纸四色印刷,精装壳封采用麻布纹纸辅之以烫金工艺,精装外封采用雅丝纹纸辅之以高精度印刷工艺,做工精良。


远路去中国:西方人与中国皇宫的历史纠缠
¥34.20
故宫学者祝勇在本书中将目光投向五位外国人,五个时间深处的故事,五段奔向东方的漫长旅程。他用充满诗意的笔法,讲述了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等五位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的故事,或者说,讲述了古老的中国与这五位外国人相遇的那段历史——他们踏上中国的那一刹那,中国改变了他们,他们也改变了中国。全书收录海内外博物馆百余幅珍贵图片,请跟随祝勇,重回历史现场,唤醒历史记忆,潜时间的河流,看到“另外”一个中国。 古老中国的成长,这个有时疯狂、有时温顺的西方伙伴刚好起到了“他者”的作用,使中国在一种更大的、全球化的叙事中确立自我的身份,在戏剧化的触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而在热衷于摄影、考察等实证方法的西方叙事中留存的数量庞大的历史证据,无疑会激发和唤醒已成逝水落花的历史记忆。 东西方的历史互相影响和激荡,这种互为“他者”的互动关系,故宫(紫禁城)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站在这个视角上看,历史才能豁然朗。 ——祝勇


许渊冲译元曲三百首
¥34.20
翻译巨匠许渊冲用出神化的翻译手法将元曲中的经典之作翻译成英文,使读者感受中国经典在外文语境下的独特魅力。元曲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种元代文艺形式,风格自由大胆,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逢许老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译出版社将本书以汉英对照的方式再次出版,其中英文部分由英文母语专家亲自审定,并对中文部分的生僻字词做了注音和解释,更方便参考学习。


古典诗话新诠论——复旦大学“鉴必穷源”传统诗话·诗学工作坊论文集
¥34.18
本书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明诗话新编”首席专家陈广宏教授主编,共收论文19篇,集合当今海内外中国诗学及诗话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既有已经在该领域浸淫数十年的资深学者,如左东岭、张伯伟、张寅彭、蒋寅、孙小力等;也有近年来暂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如南京大学卞东波、浙江大学叶晔、兰州大学魏宏远、上海大学刘奕等;还有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一流学者。他们分别就诗话的定义及其文献体例、诗话文献在东亚的环流与变异、近世诗学的重构以及诗话研究的新路径等议题作了集中深的研讨。


红楼梦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三辑
¥34.18
《红楼梦》传韩国始于程刻本出现后的19世纪初期。此书以《红楼梦》在韩国的传,乐善斋译本《红楼梦》及其续书,现代翻译家的翻译本等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为重,分为十章,对《红楼梦》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作了深探讨。


明词传播述论
¥34.17
汪超《明词传播考述》,讨论了明人词作在明代的传播,并借此揭示明词的流传方式、流布特点、接受规律,丰富特定文体的断代文学史内容,完善对词史发展链条的叙述。研究过程中,立足文学,在传统的文献整理、阐释的基础上,运用了文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视角观察研究对象。全书是以文学传播活动的各个要素为节点的线性结构,既有对明词传播整体的宏观考察,又有对特殊现象的微观讨论。从内容上说,除绪论、结束语之外,全文九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二章),从总体上勾勒明代文学传播的条件、背景,将明词传播置于明代文学的整体状况中考察。第二部分(第三至七章),介绍了明词传播的主要方式及其传播效果。第三部分(第八、九章),是对明词传播特殊现象的考察。总之,《明词传播考述》通过对明词传播的考察,重新认识了明词的特点和价值,认为明词继承并发展了前代词作的传播方式,明词的创作和传播越来越具有地域倾向,这种趋向影响着清词的中兴格局。


阅世趣言(天下文丛)
¥34.03
沙叶新这本《阅世趣言》,绝不同于《警世危言》、《醒世诤言》,不那么严肃,不那么正经。没有官方话,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趣人趣事,有的都是趣言趣语,还有不少幽默与讽刺,但都是善意的。读者不必认真领会,无须加强学习。宜置于枕边随读,伴你在笑意中入睡;亦不妨入厕时翻阅,使趣味驱散气味。读者可一试!


心声集:英汉对照
¥34.01
China is well known for its cultural affinity with poetry. Classical poems, especially those following regulated patterns of rhythm and rhyme, are as gems in the nation’s cultural heritage.

无声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学研究
¥34.01
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清代学术史及思想史的读物。作为为数不多在晚明就成名、历经明清大变局仍健在的学术领军,孙奇逢承晚明北直隶儒生集团遗产,集北方理学之大成,以其独特的思想,形成了以会通儒学各派为特征的夏峰北学且风靡北方。在整个清代的流变中, 既有以王五修、王法乾、王余佑为代表、以侠儒兼收为特征的河北夏峰北学和颜李学派,也有以“中州十先生”为代表、热衷于理学的中州夏峰北学。到嘉道年间,马时芳承上启下,视野更加扩展到汉唐儒学及诸子学,把 “势”、“理”、“人情”三者通融合,兼容并包以至超出理学。这昭示了夏峰北学走向近代的新前景。


我与地坛
¥34.00
《我与地坛》是为广大读者精心编选的史铁生作品集,较之此前选本,这个新选本更加精粹全面,不仅包括《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名篇,还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等经典小说。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史铁生优美的文笔和温暖深沉的内心,了解他不平常的人生和写作之路。对喜欢思考和写作青少年读者,更具有启迪意义。 书中穿插史铁生的珍贵照片,阅读时时见其人,更有感受。 当年《我与地坛》发表的时候,有评论说,即使这一年年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只要有《我与地坛》,就是文学的丰收年。《我与地坛》是史铁生送给所有人的无价的礼物。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重新认识史铁生,深刻理解史铁生。


打击队
¥34.00
因意外破获大案被特招警的昔日辅警邰晓阳,被分配到小满派出所队工作。邰晓阳小名“太阳”,人如其名,性格热情阳光,他笃信正义,要将每件事都做对做好,这股执拗劲儿让他在一般人眼里显得有些另类。在他的想象中,到了队定能惩奸除恶、一展身手,不料遭遇了诸多挫折,他发现队里的其他成员因各种原因淡化了理想信念,于是“太阳”更加努力地发光发热,帮助队友。而与此同时,一系列案件连发生,他们屡破积案让隐形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队不失时机同仇敌忾,以合力对罪恶重拳出! 追捕,甄别,谋略,担当,这是一名小警察的挂逆袭之路,更是大时代热血正义的浩然之歌!

开颅:“牵动神经”的医疗故事集
¥34.00
神经外科的世界,是颅骨、沟回、灰白质、额颞叶脊髓;是中风、脑疝、积水、枪伤、胶质瘤、动静脉畸形;是显微刀剪、双极、剥离子、吸引器、手锯、电钻、骨水泥;是“硬脑膜的那一刻,浓液喷涌而出”……是各种脑手术的困难和风险:脑区和病灶间没有明显边界,要想各种办法保证切除正好;是显微尺度下连续数小时稳健无颤抖的雕琢;心可以换,脑子却不可以;为追求更好的预后,还要给胎儿做剖宫的脊髓手术;是争分夺秒地避免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有时还要用黑鹰直升机运送转院;饶是如此,成功率也并不总是很高。 哪个孩子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弦:活泼的小姑娘,可能上一分钟正和全家一起看电影吃爆米花,下一分钟就突发脑内病变晕厥,令父母魂飞魄散;为儿子的摩托赛观战的父亲,绝想不到自己会碰到什么……儿科手术尤其困难:孩子器官微小、发育未完;但儿童的恢复力也更强,还往往会从早年的生死关头学到了泽被人生的东西。 本书即是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的自传式写作。他继承了战斗飞行员父亲的取和沉着,执业20余年,从菜鸟成长为骨干;也被各种生死悲欢动,在收到15年前患者的婚礼喜帖时,他觉得一切都很值得;却不免自己也生了腿部神经瘤,甚至传奇的父亲也因渐冻症早早撒手人寰。透过本书,作者分享了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手术案例,吐露了医生的感悟和心绪,用细腻的笔触和洞察,在展现外科医生的坚毅果敢之余,更有这个群体身上难得一见的柔情。 ?


三国演义的前世今生
¥34.00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山之作,更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的密切关系历来是解读这本经典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成书始末”、“拥刘反曹”主题、情节内容的“虚实之辨”、战争场面描写、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解析《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与文学创作之间复杂而有趣的关联。本书作者是著名古典小说研究专家,文笔流畅幽默,轻松形象,将《三国演义》中的谜题一一揭秘,将《三国演义》的精彩娓娓道来。同时还配有十余幅彩色插图。对于大众读者阅读研习《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本书是优质的伴读书、生动的解惑书。


德国的文学与艺术
¥34.00
《德意志论》(1810)是欧洲浪漫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德·斯太尔夫人晚年流亡期间游历德国后对自己的文化思想的一个总结。《德意志论》分四部分,本书是其第二部分,细致分析了德国文学艺术的特,评述了德国作家的性格和倾向,考察了德国特有的形而上学气质的根源。维兰、歌德、席勒等古典作家及其代表作,都在书中得到鉴赏和评价;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如施莱格尔兄弟,更受到作者热烈的推崇。


爱,是不能忘记的
¥34.00
本书收张洁创作早期的小说、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是张洁在文坛的奠基之作、成名之作,曾经轰动全国,但多年来已难得一见。包括《爱,是不能忘记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有一个青年》《非党群众》《谁生活更美好》《波西米亚花瓶》《怀念关中》《我为什么写〈沉重的翅膀〉?》《五色的海》《没有标题的声音》等。当年,广大的读者从这些作品认识了张洁,领略了她的个性鲜明的写作风格。这些作品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不可遗忘、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四十多年后重读这些清新质朴作品,必要而有意义。 书中还插张洁晚年的油画作品多幅,或强烈或恬静,各有意味。 本书封面是张洁所作油画。


风起红楼
¥34.00
这是一本新意迭出的新红学研究简史,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鲁迅、陈独秀、汪原放、周汝昌、李希凡、蓝翎……围绕这些20世纪红学研究史上绕不的人物,作者广搜材料,探赜索隐,直言不讳,以随意而不随便的随笔体,梳理还原了《红楼梦》这部“天书”在现代中国走过的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