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少年的大师书画课
¥39.99
本书辑录了郑昶和陈师曾两位大家的书画研究成果,按时间顺序编排,阐述了中国书画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一些代表性画家、书法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中国书画发展历程中内在的渊源。
民国时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学术史
¥39.94
画分“南北宗”作为晚明时期重要画学言论,无 论从史学角度抑或美学风格角度,都对中国山水画史 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王洪伟编著的这本《民国时期 山水画南北宗问题学术史》以“南北宗”的现代学术 史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的绘画史学研究体系作出了深 刻分析。
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全新德语直译,所谓的AI毁灭艺术,不过是百年前的老调重弹)(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
¥39.90
XR、NFT、ChatGPT、AI绘画……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冲,使得当代艺术陷“自我怀疑”,不断地追问:AI会不会毁灭艺术? 然而,这或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初,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严重冲了当时主流艺术形式之一的绘画,令艺术界出现了恐慌。 为此,本雅明写作本书,指出:复制技术的飞跃步不过是将传统艺术“拖下了神坛”,它虽然抹去了艺术品的“气场”,令人们不再拘泥于艺术品的原作,但也大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大众化,使得艺术品成为人人触手可及之物,还拓展了艺术的可能性,让全新的艺术类型——电影得以诞生。 读客《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特邀本雅明研究者杨俊杰德文直译、专业导读、全书伴读,为读者解析难和重要信息,伴读者从头读到尾!翻本书,看艺术如何在技术冲下重获新生!
遇见中国书法艺术
¥39.90
《遇见中国书法艺术》是“遇见艺术”系列中的一册。本书介绍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源流与演,对中国各书法流派与代表书法家及作品行系统梳理,适合书法艺术爱好者阅读。
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
¥39.90
本书主题为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梳理西方现代绘画重要代表之一印象派,自20世纪初期至抗战爆发前,在中国美术界流转,与中国传统艺术知识体系及既有的写实西画环境发生交流碰撞的历史过程。本书借助“内生现代性”历史观来调整现有的中国近代西画史研究对“冲-回应”偏重,通过详实的史料再现1905-1937年间,伴随印象派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油画艺术观念样式得以丰富、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得以向专业化程度推、中国艺术界与世界艺术场域的联结得以增强的历史实相。本书适合对近代中国文化艺术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历史、艺术、传播等跨学科视角,引导读者理解,在与世界艺术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是怎样结合世界艺术整体发展趋向,增强传统文化主体信念,重塑文化艺术身份认同,协力推中国艺术现代转型的。
布衣南渡: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变迁
¥39.00
本书以新加坡为地理范围,以1819年开埠至今为时间跨度,把研究对象设定为在这个时空范围内传播的民间乐曲(包括过番歌、山歌、南音)、主要戏曲剧种(粤剧、潮剧、闽剧、京剧、琼剧、越剧、黄梅戏)、古代故事和传说。
有器之用: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与质量评价
¥39.00
本书*章对图像采集、三维扫描、摄影测量、色彩管理等数字化技术进行综述,对相关技术设备的发展历史、现状和代表性应用情况进行归纳介绍。第二章对馆藏文物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现场调研、方案编制和设备配置等,并对人员要求及数据管理提出建议。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馆藏平面文物翻拍和二维扫描、三维扫描、摄影测量、三维数据处理等。第七章提出了对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的质量评价建议。第八章针对文物数字化成果可能普遍因精度高、数据过大而难以应用的问题,介绍了数据简化处理和网络展示的相关方法。
影视文化.2019.第20辑
¥38.40
本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编,收录了电影电视评论文章二十五篇,分为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电影电视研究”“当下电影研究”“电影电视评论周专题”“华语电影互动研究”“电影史”“电视研究”和“境外电影研究”等七部分,展现了电影电视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动向。
影视文化.2018.第19辑
¥38.40
本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编,收录了电影电视评论文章20余篇。分为 “电影电视评论周专题”“电视研究”“当下电影观察”“电影史”“互联网与影视”“电影理论”等6部分,展现了电影电视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动向。
影视文化.2019.第21辑
¥38.40
本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编,收录了电影电视评论文章20余篇。分为 “电影电视评论周专题”“电视研究”“当下电影观察”“电影史”“互联网与影视”“电影理论”等6部分,展现了电影电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动向。
影视文化.第22辑
¥38.40
《影视文化(第22辑)》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编,每年出版2辑,收录了中外电影电视文化的理论研究、史论研究及评论文章共20余篇。第22辑分为 “当下电影研究”5篇、“电影理论”4篇、“电影史”5篇、“电视研究”3篇、“类型与文化研究”5篇,涉及从电影史论研究到当下类型与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囊括了中外影视文化理论的主流话题和前沿问题,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此阶段电影电视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动向。
名人故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以城市化背景下的济南为例
¥38.00
好说推荐,值得阅读
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
¥37.44
本书是“吴大澂与中国文人文化的现代命运”这一整体研究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作者以吴大澂及其周围的官僚群体为中心,探讨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收藏活动的社会机制。晚清官员收藏活动得以展,涉及多种社会因素,包括藏品卖的信息传递、交通运输和支付方式,以及晚清官员的收和支出、官场各种礼金往来的规俗等。作者利用大量未曾刊布的稿本、信札等材料,细致还原了整个收藏过程,并以此为切,与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的若干理论行对话,其背后所蕴含的思考方向,更是值得研究者引起重视。
秒懂艺术那些事
¥36.00
好说推荐,值得阅读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伟大的博物馆 少年版)
¥35.99
“伟大的博物馆·少年版”系列图书以博物馆为依托,在内容编写上融合了博物馆与相关国家、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作品与其社会文化背景,使艺术与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希望能够帮助少年读者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融世界艺术的大环境之中。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乌菲齐美术馆是什么”,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美第奇家族造乌菲齐宫并*终将其捐赠给佛罗伦萨市政府当作美术馆的故事;第二部分“乌菲齐美术馆有什么”,对精选的十四件重要艺术作品行详细解读,包括作品赏析、艺术家简介,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格流派、材料技法和文化背景等。
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
¥35.60
《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以集市概念为统筹,包括文创产品、艺术作品、空间设计和品牌策划集市四个方面。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创作形式为载体,汇聚学员们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农村发展谋求更多可实现行路径,同时也体现此次展览“艺术振兴乡村·智慧优化生活”的宗旨。概述 /001项目的价值和特点/002 艺乡建简介 /005途径研究 /008艺术市集 /009黄山店艺术集市IP/011果蔬大作战系列/012解甲归田 /014醉石 /017红色背篓主题茶具/ 021佛丝绕 /024果蔬大作战——果蔬达人 /031蔬菜画 ——睡莲 /033蔬菜画——绵羊 /034蔬菜画——斑马 /035蔬菜画——犀牛 /037蔬菜画——星空 /038筷子·隆 /041智慧树 /042原 /045家里的夜灯/049 “家和万事兴”茶具套组 /051“柿柿如意”快客杯/055 一生一世系列首饰 /059乡村品牌 /060背篓公社VIS设计/061红篓公社品牌推广/063 艺乡建VIS设计/065红色背篓乡村艺术秀活动方案 /067面对面品牌包装设计 /069面对面系列 /071花·石缘文创产品/075红篓公社护照/076艺术活动 /077艺童年 /078家群文化/082家文化社群 APP界面设计VIS/083家文化品牌/085家文化文创产品/086 空间改造 087黄山店村非遗传习馆和书院设计 /088黄山店书院设计/091枕河人家酒吧空间改造/092园林酒店设计/094山环水绕桃叶谷·艺术乡建振复兴 /096惠州市黄河洞村振兴策划案 /100乡村故事 /101一个乡村故事的演绎/ 102基于故事IP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103失落的家园/ 104乡建大师梁漱溟肖像/106论文 /107艺术与设计的社会性探讨 ——以湖北省樊家湾为 /108本位脱离:消费逻辑主导下中国设计师的危机研究/116乡村旅游品牌 IP与文化遗产资源的在地价值研究 /120乡村记忆与文化重构:农村新型集市构建 /125从艺术本体结构看“艺术介 .入乡村” /130探析民宿发展热潮下的现存问题与设计原则 /146民宿的内生力之家文化 ——以婺源民宿运营案例为例研究 /151乡村 ·小镇振兴发展分析 /155非遗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58艺术需要乡村,乡村更需要艺术 ——论艺术生态与乡村振兴/163县镇政府+公益组织+设计机构+村级两委“四位一体”的乡建模式探索——以黄沙洞村为例 /178返璞归真,打造京郊“绿水青山”诗意生活方式 ——关于黄山店村艺术创新设计可行性策划提案 /182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分析/186建筑景观改造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以黄山店村为例 /189乡村振兴方法初探 /195以“家文化”社交平台带动乡村建设/202以文化生态修复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 /208农村基础设施使用情况概述与改造建议 ——以河北省和湖南省为例/215附录/221师资 /222学员/225陈炯:中央美术学院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委会 常务理事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拼布艺委会委员;文化部高级画家 一级美术师。科研: 2018年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 2018年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激活传统村落途径研究》面上项目重点项目 2017年 参与《传统村落中工匠文化的困境与创化策略研究》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展览: 2002年 明尼阿波利斯作品联展 美国 2007年 中韩高校教师作品交流展 釜山 2008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香港展 香港 2008年 小幅油画浙江巡展 浙江 2010年 《天一生水》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博士生水彩展 北京 2010年 《火岸》入选第六届国际纤维展(优秀奖) 郑州 2011年 图尔宽四人作品联展 法国 2012年 马来西亚现代美术馆个人展览 马来西亚 2012年《溪山行旅图》获第七届国际纤维展(优秀奖) 南通 2012年 中美高校教师作品交流展 密歇根大学、肯恩大学 2013年 “建筑之外”巡回展 北京、上海、成都、威尼斯 2013年 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展(获得法兰西勋章) 里尔 2013年 纤维作品参加中国纤维作品南美洲巡展 2014年 《水》入选第八届国际纤维双年展 南通 2014年 纤维作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北京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15年 《由于今》中国画联展 北京 中国画院 2015年 《意志的融合》联展 连云港博物馆 2015年 《梦华录》个展 北京 恭王府 2015-2016年 参加《扫一扫》中国巡展 2016年 策划《再启蒙》 湖北美院美术馆 2016-2017年 《时代肖像》展 时代美术馆 丹麦大皇宫 2017年 文化部主办中国优秀青年作品展 炎黄艺术馆 项目设计: 2005年 设计制作宁波中石化办公大楼室内外雕塑 2005年 设计制定公安部全国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统一标准 2011年 主持修改设计中国人民法院标志 2011年 主持全国人民法庭建筑外观形象统一设计 2012年 主持设计并制作贵州高等法院浮雕 2014年 主持浙江绍兴城市雕塑规划设计 2015年 主持华夏幸福公共艺术应用研究 2016年 主持华夏固安孔雀城公共艺术设计 2017年 策划与组织浙江衢州柑橘文化艺术节 专著:《陈浩陈炯素描作品》《房地产全程策划》 《陈炯风景素描集》《艺术区形态研究》《梦华录》陈炯作品集 论文:论文发表于《装饰》、《美术观察》、《新美术》、《美苑》、《艺术评论》、《新闻战线》以及多个报纸媒体
虫子旁(世界ZUI美的书获得者朱赢椿观虫日志 。)
¥35.40
《虫子旁》是设计师朱赢椿的一本观虫日志,收录了80余篇散文与200余张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兼备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织网的蜘蛛,带壳的蜗牛,自闭的叶甲,伪装成白色小花的广翅蜡蝉,齐心协力的蚂蚁……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朵花就是一座岛屿,它们从容认真,生生不息,与自然融洽相处。“在你忽略的地方,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虫子旁》是对虫的观察,也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思索。
元图像:图像及其理论话语(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
¥35.00
元图像是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是普桑的《金牛犊》,是我们熟稔的“鸭兔图”,也是任何一张对根本性问题发问的图画:图像到底是什么?它们与语言的关系怎样?它们如何被创造、生产、复制?又如何影响观者?在将形象主体化的程中,元图像是一座里程碑。它将图像自身作为方法,作为窥探意义及理论建构的窗口。 当代图像理论研究泰斗米切尔在新作《元图像:图像及其理论话语》中宗明义,回顾并梳理了创生于20世纪早期的图像学的生长轨迹,探寻其在突破艺术史的限制,走向更为阔的一般性图像科学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类媒介中的图像,尤其关注语言之为媒介。米切尔以图像学1.0及2.0锚定并命名了图像制作的发展历程中,由技术革新带来的两次转向。 在图像学3.0的框架背景下,米切尔以人类经验中表现力、力量却也是小的图像单元——面孔——为研究对象,并在福柯有关疯癫的历史之论述中重新思索“愚人船”这一古老的政治哲学隐喻。这些讨论不光涉及图像如何成为一种偶像、图腾甚至是物恋对象,更涵盖了图像如何作用于历史,作用于我们。尾声中,米切尔回归艺术品的范畴,将视线集中于雕塑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有限性和物质性的代名词,探究单一的、特定的、物质性的艺术作品如何超越自身的物质性,指示无限性和非物质性。 本书是“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第四辑,为中英双语读物,由四个章节及附录部分的三讲讲座问答构成。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作者近三十年来对那些能够审思自身存在的图像之追索的高潮。这不仅是一次横向拓宽其视觉文化研究维度,发掘吸纳当代社会现象和公共事件中案例的旅程,也是一部纵向挖掘其图像及媒介理论源头,辐射统筹诸如哲学、语言学、政治学、美学所提供的解释路径的奥德赛之书。 在这个图像占据注意力中心的时代,在我们逐渐被图像焦虑所淹没的当下,这本跨越多个学科的著作既是一次探索也是一种实验,关涉从人类学到艺术史,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它如同元图像一样,在探索模糊不定的边界的同时,试图捕捉历史瞬间的某种本质。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项目是致力于促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放性项目,也是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核心项目。年度讲座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位重要学者,邀请其面向中国观众做原创性的系列演讲,介绍其研究成果或学术反思,在中国产生知识。该项目旨在帮助国内思想界和艺术界直面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为彼此提供一个交流与对话的互动平台,也昭示了OCAT研究中心在广泛的人文学科基础上行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理念。每年的年度讲座结束后,研究中心会将年度讲座,以及围绕年度讲座举办的启动讲座、研讨班等内容行整合出版,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35.00
本辑《世界3》以“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为专题。 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史研究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是西方新艺术史集中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拓展新方法的时代。这个时期既出现了对文人生活行全面解剖的解构性论著,也出现了具有重建艺术史野心的通史写作;既有来自人类学、考古学的整体思维,也有来自后现代哲学、文学研究的纷繁术语,意识形态化也成为这一时期部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视野已经远远超出绘画史领域,形成青铜器研究、宗教美术研究、墓葬艺术研究等领域的同时并,另一方面展示方式、观看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空间性、物质性等观念的兴起也极大地拓展了所有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 这样的变化,伴随着80年代后国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全球化领域中兴起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海外”背景带来新的语境。期间,中国艺术史与整个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的关系不断随着时间和地的推移发生转变,产生了新的思想。事实上,“海外”对于三四十年前与今天的中国艺术史届而言或许有不同的意义,但它仍然能概括这一时间段中的一些学术反思:本辑副标题重提的“海外”概念,其本质意义就更近于“知识生产地”,反映出不同地的研究特性,其中的跨学科领域思考、不同研究旨趣、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等塑造了中国艺术史的转向和未来。《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希望对各地的知识生产行部分总结和介绍,关注不同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在比较中反思三四十年来这个学科的图景。 关于《世界3》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组织编辑的中文艺术史理论丛书,是OCAT研究中心的核心出版物,由主编黄专先生于2014年创办。主要登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和译文,也对相关课题的国际资讯、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行报道与评介。《世界3》将通过为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出版平台,力图为这一领域新的汉语思想模式和知识形式的形成创造条件。 《世界3》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焦”、“前沿动态”、“机构概览”和“书评”等。“专题研究”是《世界3》的核心栏目,刊登美术史、建筑史、影像史、设计史为主体的艺术史理论和方法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论文和译文。“理论焦”是介绍世界当下重要的理论动向与理论研究,并突出其与艺术史研究的相互借鉴意义。“前沿动态”是《世界3》的综述性栏目,主要综述报导上述领域中重大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评论性报导年度内重大学术活动、人物、会议、出版、展览的现场。“机构概览”是介绍世界代表性的艺术史研究机构的概况及研究主题为主。“书评”是推介前述学术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前沿位置和独特方法的著作、学术期刊和学术展览的专栏性评论文章。
艺术中国十二讲
¥34.99
本书是根据“艺术中国”课程所请的专家、学者的授课讲稿整理而成。共四个专题十二讲内容。四个专题分别是艺术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变革与艺术创新,国际视野与文化强国,艺术素养与艺术成长。每个主题下又有若干相关主题,逐次展开,有点有面,实现了宏观视野与主题聚焦的融合。
遇见中国音乐艺术
¥34.99
《遇见中国音乐艺术》是“遇见艺术”系列中的一册。中国音乐可以追溯至黄帝时代,并曾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音乐历史的背后,也是中国文化、政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脉络。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时期音乐的风格特质、代表乐种、审美倾向行了具体的梳理,涉及从上古时期直到明清的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历程,并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实践背后所蕴含的源远流长的文脉行探微,以乐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