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类风湿关节炎分册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类风湿关节炎分册
王承德;姜泉
¥79.50
本书是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之一,体现了风湿病专家的智慧,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对促风湿病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苗族抗肿瘤药物集
苗族抗肿瘤药物集
唐东昕,龙奉玺
¥79.50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区,国务院已批准贵州黔东南州“苗医药”申遗”项目列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苗族由于历史上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民族文字,不具备记载自己丰富的医药文化的必要手段,对白己亲手创造的医药文化未能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再加之苗族医药见诸于汉文献的也只是风毛辟角,使得苗族医药理论至今仍然徘徊在原始朴素的状态。但是,苗族医药作为单一的民族的医药,仍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有别于中医、西医以外的医药知识,它之所以长久传承,千古不绝,“就在于有灵魂,有精神”,它是苗族文化的精华;它是苗族智慧的象征。本书在总结以往苗药的基础上,专门将抗肿瘤药物集结成册。为临床肿瘤医师,科研教学,为抗肿瘤药物发新品种奠定基础。
理论中医学图说:中医药科学中的多学科交叉问题研究
理论中医学图说:中医药科学中的多学科交叉问题研究
冯前进,刘润兰
¥79.50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集。作者从现代生物医学、物理学、数学等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传统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径行了新的探讨,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行了前瞻性的思索。作者希望通过发现、研究和发掘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生物医学等学科理论的相似性,拓研究思路,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
赣鄱中医文化教育思想集萃
赣鄱中医文化教育思想集萃
赵海梅;刘端勇
¥79.50
赣鄱中医文化受着典型的地域环境的影响和浓郁人文环境的熏陶,人才辈出,并将中医理论探索、临床实践、中药炮制、中药营销、中医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医两帮一都” 赣鄱中医文化格局。赣鄱中医文化中人才济济,其辨证论治思路明晰,用药技艺各有特色,为人行医道德高尚,医(易)理儒学造诣深厚,著作云集泽被后世,实为赣鄱文化之精神所在、道德所系。在赣文化和赣鄱中医文化的浇灌和培育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医大家,仅内科其典型代表有十位,号称“ 江西十大名医”,如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梃、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等在医学教育方面作出杰出成就的医学人物,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仍值得今人学习与借鉴。本书可为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课堂思政、开展思政教育、党建团学等活动提供理论和素材。
江门中医药文化志
江门中医药文化志
刘学文
¥79.50
本书是江门市卫生健康局为贯彻落实江门市中医药大会及江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而组织编写。受《黄帝内经》中有关“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启发,该书分为“天”“地”“人”三篇进行撰写,共包含九章三十一节,*展现江门中医药文化历史溯源与文化底蕴,包括地道及特色药材、医疗机构及医学教育、老字号中药厂的传承及发展、中医馆的文化历史、历代医林人物、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出版后可用于江门乃至岭南地区中医药文化科普及研究。
中华本草:灵芝
中华本草:灵芝
李明焱;李振皓
¥79.50
这是一本详细介绍灵芝的专著。内容丰富,取材新颖,系统*,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主要包括灵芝文化、分类与资源、培育方法、有效成分及提取与产品加工、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内容。是药用真菌研究者、生产者和灵芝经营者的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并可供服用灵芝产品的患者参考。
伤寒折衷
伤寒折衷
(清)林澜
¥79.35
《伤寒折衷/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明末清初林澜撰,刊刻于康熙十九年(1680)。本书搜采历代《伤寒论》注释诸书汇编而成。卷一至卷十二以仲景《伤寒论》之旧,参考前贤论述,参以己说,逐条注释原文;卷十三至卷十六为类证,以症类方统条:卷十七、十八为杂说,讨论病名、辨证、治法、脉法、传经等:卷十九为附方:卷二十为舌诊。全书收罗广泛,文献丰富.检讨各家,裁量辩驳,直言《伤寒论》的残缺、内注解伤寒论》的错误.主张寒温异治,变通经方,为学伤寒、治伤寒之舟楫。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九年(1680)家刻本为底本。
中医经方理论与临证集萃
中医经方理论与临证集萃
朱明军
¥79.00
该书汇集了具有丰富中医经方临床应用经验的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经方大家、临床高级职称中医师等专家的临床宝贵经验和临证特色医案等,从临证心得、遣方用药、特色疗法、临床心悟等多方面反映了对经方的研究。内容丰富、实用,为后来医者阔思路、指明方向,为患者带来福音,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件幸事。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精心造原汁原味、贴近临床、实用有效的中医经方专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医者的青睐,中医经方一定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少儿五官功能异常推拿调理(少儿推拿专业系列)
少儿五官功能异常推拿调理(少儿推拿专业系列)
孙德仁;吴西西
¥79.00
五官病症是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眼、耳、鼻、咽喉、口腔所发生的多种病症,如:近视、远视、弱视、鼻炎、咽炎、喉炎、舌炎、口腔溃疡、牙痛,等等。这些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调理,可能会引起许多继发性疾病,也必然给少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少儿五官病症的治疗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尚无少儿推拿治疗调理的方法。本书的编写,将为少儿五官病症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少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法操作,可以在家庭环境中操作,少儿容易接受,能消除少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在实施推拿操作过程中少儿没有任何痛苦感,甚至感到是一种享受,使少儿在轻松愉快甚至是游戏之中恢复和保持健康,避免了家长“是药三分毒”的担心,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
《神农本草经》三解
《神农本草经》三解
柳少逸
¥78.50
本书为《神农本草经详解》,是柳少逸先生在其父讲解神农本草经基础上的增补。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对原文行断句,并解词,然后是柳吉忱先生的讲解,其后柳少逸先生又以“续解”的形式,补充了每药的基原及临床配伍应用,并行归纳总结,对读者学习《神农本草经》颇有裨益。
医级
医级
(清)董西园;朱杭溢
¥78.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沈氏女科临床入门100讲
沈氏女科临床入门100讲
李成卫
¥78.50
1)基于经?医学的?法,是指这个课程采?的?法沈??科临床路径ABC实际上是?匮要略?步法的临床简化应?模式。这是我整理出来沈?真实的处?思路,也是我???年来读学《伤寒论》、教授《?匮要略》整理出来的经?处?思路。经过近?年的论证与实际应?,它汇通古今、贯通中?,普适于临床各科。 这个?法是这?课程的灵魂,是它进???技能培训的保证。 2)?于时?医学的操作,沈??科属于时?医学,它传承了明代以后的医学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细化到对每?个?剂与药物的理解,落实到以妇科为主导的临床各科近百种疾病的处理智慧与策略。 3)适合临床??,它明确的操作?法,效验的?药是它的科学基础。100讲的设计, 更适合??学习。知识碎?化,?便?家利?零散时间学习。每次10分钟,?个知识单元, 需要反复听、写、背诵、默写,才能初步掌握。重要的是,100天是技能掌握的总的训练量的需求。“字?百?功”,原来的意思是指只要下百?之功,就能?到?定的效果。这是晋代 ?书法家王羲之《笔势论??章并序》中关于学书的?论:“存意学者,两?可?其成,天性灵者,百?即知其本。”我们?它原本的含义。引申到中医临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就像练字?样,也是需要?百天。?百天能?致?效,基础好、天性灵的,可以抓住?法的根本。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临床应用讲稿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临床应用讲稿
彭重善
¥78.50
        本书为扶阳医学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关于郑卢医学临床应用的讲稿。书中按照郑卢医学“先明理法,后言方药”,“明理得法,知病知源”的医学指导思想,将《易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经典论述,结合五脏统帅全身来研究讨论,提出各类疾病的治疗指导思想和理法来源及依据,并通过具体应用郑卢医学之医学理法及病历病案,解密五脏各类疾病的治疗理论和系统方法。全书分为八章,章为总述,第二至八章分述如何运用郑卢扶阳医学的理法药治疗具体的五脏和其他特殊病证。全书以彭重善给弟子的讲授课程录音整理而成,原汁原味地体现了老中医的带教实录。
裴正学医学笔记
裴正学医学笔记
裴正学
¥78.50
裴正学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著名专家,他独创的“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为促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探明了道路、找准了方向。裴正学教授的医学思想和毕生的临床经验及验方,是甘肃省医学界乃至全国医学界的宝贵财富和宝藏,非常值得深度挖掘、广泛传播。本书以笔记形式记述了个人的临床经验,此外还记载了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中西两种医学领域的学术展和思维变迁,对当代新的学术观和新的经验效方的涌现,笔者均附有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今后的展望。在中医经典、西医理论、实验研究、临床验方、西药新房等各个方面务求举其要、摘其精,深浅出,发人于省。全书共有1000余个论题,涉猎中西医学的内、外、妇、儿、五官、皮肤,亦涉及现代医学之实验研究、分子生物、遗传基因。 本书能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深了解裴正学教授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在临床辩证施治之法的方便之门。编辑和出版本书,意义深远,弥足珍贵。
六经辨证医案医话
六经辨证医案医话
谢永新
¥78.50
作者是《范中林六经辩证医案》的第一执笔人,传承范中林六经辨证学术体系。本书从六经辨证、反复辨析、越变越明的角度,阐释了六经辨证的界定、用法及案例分析,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范中林是蜀中现代名医,善用经方,尤以舌诊见长,深受火神郑钦安思想影响。在掌握六经辩证规律治疗若干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对于许多虚寒证,疑难病的疗效尤为显著。70年代末由范中林医案整理小组编写了《范中林六经辩证医案选》,部分医案曾以《范中林老中医六经辩证医案选》在1979年第十期的<中医杂志>p25--30上发表,后来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发行,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辩证诊疗的69个病例,其中有以麻黄汤治愈三年低热的太阳证发热案,有以四逆汤治愈严重前列腺炎的少阴证淋病案,还有以理中汤辈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案。
罗有明正骨医案
罗有明正骨医案
罗素兰
¥78.50
本书总结了罗有明中医正骨大师数十年的临床医案,内容按照罗老的医家生平、经典医案、跟诊心得、年谱四部分行编写。其中,医家生平简介了罗有明的生平及成才之路。经典验案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将其医案系统整理,并加以按语,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是其重;跟诊心得是罗有明传人及弟子的侍诊心得、体会;年谱部分则反映了其一生的重大事件。文前部分为罗有明大师生前珍贵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针灸疗法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针灸疗法
中国针灸学会
¥78.50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根据针灸临床优势,针对特定临床情况,参照古代文献、名医经验以及现代临床研究证据,结合患者价值观和意愿,系统研制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针灸处理的指导性意见。包括:艾灸、电针、火针、拔罐、刺络放血、穴位贴敷、针刀等常用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指南。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
冯世纶
¥78.50
《胡希恕经方用药》探讨经方用药,即在经方理论指导下,探讨怎样临证用药,以实现有是证,用是药,以体现方药对应。通过分析不同药物分别在方证中的作用,探明该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探讨每一药味与方证的关系及与六经的关系,以达到正确熟练运用该药。
动物中药汇参
动物中药汇参
旺建伟等
¥78.50
中药中的动物药物是传统医学瑰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药物应用历史悠,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对其应用及其基原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中医临床历来认为动物药物属于血肉有情之品,疗效较高。动物药材中所含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与人体的某些物质相近。容易被人体吸收,针对性强,疗效显著,作用小等特。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发展,动物药物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传统的药药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本书共收录动物药物及药用动物345种。按药物基原、别名、采集炮制、药物性状、功用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古籍文献、现代研究、临床研究等项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本书天附有拉丁文药名索引,以便检索。从动物药物的实用角度出发,注重传统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在全面介绍常用动物药物的同时,重吸收了古代医药学家在动物药物应用方面的精辟论述,对动物药物的整理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
池晓玲
¥78.50
本书内容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起缘、探索、实践以及成效四方面,全面阐述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内涵、特色,中医特色技术如中医运气学说、四季养生、中医康复护理、食疗、运动、针灸、按摩等在慢病管理管理的应用,提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临床实施规范化操作流程与随访,并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为实例,具体阐述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在具体疾病中的应用以及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在临床、教学、科研中取得的成效。
赵进喜三阴三阳《伤寒论》讲稿
赵进喜三阴三阳《伤寒论》讲稿
赵进喜
¥78.50
基于《伤寒论》经典原文,结合现代临床实际,传承仲景学术,深研究经方临床思维与用方技巧,提出了三阴三阳系统论、三阴三阳体质论、三阴三阳辨证方证论,从临床家的角度对《伤寒论》原文,尤其是三阴三阳篇全部条文,行了逐条辨析与全面诠释,并剖析了《伤寒论》有关“传经”、“转属”、“合病”、“并病”、“厥阴病”、“厥热胜复”以及“六经皆有表证”、“三阴三阳排序”、“寒温融合”、“三百九十七法”等疑难问题,内容详实,特色鲜明,见解独到,穿插介绍个人临床经验,并附有经方医案与临床常用经验方。本书符合读者们的阅读兴趣,将会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极有可能行多次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