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适宜技术(互联网+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65.50
《中医适宜技术》是社区及乡村医师展中医诊疗活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是以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为核心的重要临床课程。 借助于集成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网络信息技术,主要以纸质教材为主体,辅以视频、图片、PPT等富媒体内容组织编写,切实满足社区及乡村医师自主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和临床的实际需求。为阅读者提供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的全新学习体验。 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及临床实践,使乡村医生熟练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临床应用。

经脉、极联针灸特效疗法精要
¥65.50
本书作者贾海忠教授、主任中医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理论研究30多年。受中医经脉和西医人体胚胎学、解剖学的启发,贾海忠教授提出了慈方“经脉理论”,并首次提出了“极联理论”,将其运用于临床后发现疗效显著。 本书是贾海忠教授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公开慈方医学的“经脉理论”和其独创的“极联理论”,并具体讲授其在针灸临床中应用的讲座实录。

中西医结合疑难医案百例荟萃. 上
¥65.50
针对我国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手段的不断开展,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需特殊治疗且有意义的疾病,此书邀请临床一线专家将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分享给大家,同时让读者学习了解到相关疾病的中西医防治方法及相关领域的一些医疗技术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让读者进一步提高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避免在临床上发生误诊、漏诊等,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优势,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服务于患者和临床。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65.40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作“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幅相互衔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一个历史侧面。在这些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士、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亦活跃着坐堂中医、顶香看病人和走方行医者,还有各类政治家和赤脚医生的身影。本书力求在一种“情境化写作”的状态中充分展示近现代政治演变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

本草乘雅半偈
¥65.10
卢之颐撰的《本草乘雅半偈》,明代卢之颐撰,本草*作。全书共12帙。释药401种。所释药物以《本经》居多,兼取《别录》《唐本草》《宝本草》诸书所载。所释各药先标明出处,次列药名、气味、主治等。释文部分首为“核日”,对该药产地、名称、种类、形态、修治等内容加以诠解:次为“参日” ,对该药功用特加以诠释,其中常引其父卢复以及缪仲淳、李时珍、王绍隆诸家之论,考据博洽。辩论明晰,问有经验之谈。本次整理以顺治十五年(1658 )月枢阊增补本为底本。

各科经方
¥65.00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全套教材深浅出,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可供各种经方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习、运用经方的参考读物。

景岳全书:上册
¥65.00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古,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创见。

景岳全书:下册
¥65.00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古,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创见。

《伤寒杂病论》辑注
¥65.00
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注《伤寒论》以来,注述者或不下千家,注述《金匮要略》者,亦数以百家计。其间虽良莠不齐,然必皆有所立者,以成仲景之德;学有所悟者,以扬仲景之言;行有所用者,以随仲景之志;施有所救者,以彰仲景之心。纵或有未备者不少,有功于仲景之书者亦多,学者当怜其苦心,而无可厚非也。全书辑《伤寒论》部分十卷、《金匮要略方论》部分六卷,共十六卷,以合仲景《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之数。本次辑注《伤寒杂病论》之原文部分,以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为底本。以《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之原文部分(弃其正误)为主要校勘本。此次辑注将《伤寒》《金匮》《玉函经》三书融合,一以贯通,全面解决了三书割裂的弊端。体现了《伤寒杂病论》以病为纲,以证为据,以方为用的特,条理明晰。条文全面编排,重新注释,解除疑惑甚多,纠正错漏不少。注释精细,文字简炼。

跟名老中医郑启仲做临床
¥65.00
本书以传承郑启仲学术思想、理论特色、临床经验为目的,共分两章,章郑启仲学术思想,从十二个方面介绍了郑启仲教授“从肝论治”的儿科学术思想、“顿咳从肝论治”“秋季腹泻因燥起”“升清降浊法治疗儿童抽动症”“论痰瘀虚与小儿肾病综合征”等独道见解,和“小儿面部望诊”“风池气池望诊”“舌诊为儿科之要”的特色诊法等。第二章为案例部分,分为时行病证、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疑难杂症等6节,对43种病证、84个典型病案从提出问题、解析问题、学习小结、课后拓展、参考阅读等几个方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学生从教室带到了诊室。我们坚信此书的出版,将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临床工作者等提供一部生动活泼的临床课教材。

巢元方医学全书
¥65.00
《诸病源候论》成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全书共五十卷,六十七门,记载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病症一千七百三十九候,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与证候。部分证候并附有养生、导引等防治方法。该书条目清楚,内容丰富,是中国历*早,内容*系统、*全面的病因、病理、证候学专着,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史料价值和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宋代以来,本书一直与《素问》《难经》等并列,称为“七经”,作为医生考试的主课。历代均将此书视为中医经典,直用其指导医疗和医学研究。在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也极受重视。

壮医方剂学(十三五)
¥65.00
本版《壮医方剂学》教材分总论、各论、附篇三部分。总论系统介绍壮医方剂的起源和壮医方剂学的发展、壮医方剂的组成和命名、壮医方剂的用法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各论按病分类,分21章介绍常用壮医方剂。共介绍方剂338首,其中正方283首,附方55首。附篇介绍壮医常用制剂,包括生药原汁、酒剂、酊剂、糖浆、油剂、茶剂、膏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药水、生药外敷剂等13种制剂,共计127方。并附有参考文献、壮医方剂笔画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

针药结合学
¥65.00
针药结合是中国医学历代以来常用的综合临床治疗方法。针药结合学是研究和应用针灸与药物共同治疗疾病的临床规律及科学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以解决“针药协同增效减毒”的临床和科学问题为学科的目标和任务。全书分为导论、上篇、下篇三部分。导论部分疏理了中医学术史上针灸、药物关系的主要脉络,明确提出了针药结合学的定义及基本原则。上篇基于本领域的研究展,介绍针药结合的科学基础,剖析针灸、药物治疗理念、原则与方法、效应特征,探讨针药结合的基本原理与科学内涵。下篇选择介绍针药结合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疾病,代谢障碍、炎症免疫疾病、心境障碍、妇科、儿科、皮肤科等40种常见疾病的方案,每个疾病包括概念、诊断、病理认识、西医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并对针药结合治疗的优势作简单评述。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传承发展之路
¥65.00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开展的发展史编撰工作,拟打造能够充分展现全国中医心血管病领域名医、名科、名院风采的一流学术平台,编撰一流史籍,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预计产生良好社会效果和潜在经济效益。中医心血管病领域名医辈出,成果累累。为及时总结名医经验及科研成果,更好地开展中医心血管病学术的传承、发展、推广、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开展此次发展史编撰工作,设置分会发展、名医优才、特色团队、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疫情防控、科普公益、党建活动等篇章,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刘绍武三部六病讲座:录音版
¥65.00
三部六病学说是山西著名老中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本书版为2020年初出版,是众多三部六病相关著作中一本刘老讲课录音整理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内容稀缺性,读者反馈较好。但其仍存在个别错误,尤其是在出版后由我社“悦读中医”公众号推文后读者反馈才得知——由于整理者为限度保留刘老原意,严格按照录音原声一字一句整理,在讲述“局部病十六方”和“整体病主方六方”时,当时刘老师讲课有板书或教材配合,故整理者在整理时将方剂组成、适应证、煎服法等文字内容遗漏,造成读者阅读学习的极大不便。故此版在修订一版内容错误的同时,补充此重要内容。 本书主要集合了两个阶段的讲课内容:一是1984年刘绍武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给“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提高班”四十二次讲课的录音整理,二是1990年刘绍武在家中给“山西医学院三部六病学社”八次讲课的录音整理。此稿限度地保留刘绍武的原声,尽可能忠实刘绍武原意,绝不参丝毫整理者的态度和看法,让后学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个鲜活的刘绍武和刘绍武心中的“三部六病”医学理论。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65.00
本书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主要内容是关于骨伤常见病证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行深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常规处理策略与方法,力图提高各级中医院骨伤科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及规范化意识。本书可作为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膏坛阔论.1,膏方知识108问
¥65.00
膏方是最具特色的传统疗法之一,有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服用方便、口感好、疗效显著等优,但是对处方医生的要求较高,临床上不易掌握。本书通过对临床实践过程中,社会人群常见的疑问行梳理,并以科普图示的形式行通俗易懂的讲解,配图精彩,方便阅读,易于普通大众理解,起到普及膏方知识,对膏方常见问题答疑解惑的作用,系临床大众普遍需求所著,达到让膏方在基层为更多人服务的目的。并可根据临床继续出现的问题行加版及再版。

临床护理专科技术与实践(十三五)
¥65.00
实训教材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护理人才需求出发,以强化学生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和人文护理关怀为目标,行适当的调整,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渐熟悉临床工作,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类症医案
¥65.00
安徽宿州市萧县目前被确定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单位候选地区。萧县卫健委致力于造地域特色国粹学术流派——龙城医派。牵头发掘本地名中医,积极整理其学术著作。本书为安徽萧县当地名中医毛延明遗著,经后人编次整理而成。毛延明出生于中医世家,对中医内、儿、妇科等均有独到见解,对虚劳病、男子不育症、肝硬化腹水、妇科月经病及产后诸病的治疗经验极为丰富。本书为其后人对其遗著行整理而成,包括其医论、医案等内容。本书系萧县卫健委牵头并抢救发掘的当地名中医著作之一,对于发掘和保护民间中医等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胃炎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64.50
本书分别从医家简介、学术思想、临床特色和验案精选四方面对15位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行了阐述。

图话《大学》《中庸》
¥64.50
本系列是为中医人在中医四大经典之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希望能为读者成为优秀中医提供直的传统文化熏陶和精神滋养。《大学》《中庸》作为儒家经典《礼记》中的著名篇章,对中国哲学及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与《中庸》之经文,系采朱熹《章句》之分章,《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中庸》则分为三十三章,章为经,其余各章为传。句读、分段则参考、综合各家。除个别难读字词注音外,无过多注解。